動態影像藝術——艾薩克·朱利安

2021-02-19 藝來藝往

艾薩克·朱利安


艾薩克·朱利安(Isaac Julien)1960出生於倫敦,並生活和工作於倫敦,於1984年在聖馬丁藝術學校學習繪畫和藝術電影製作,並在1999年成立了Sankofa影片公司,還是Normal影片公司的創始人之一。

艾薩克·朱利安是動態影像領域近25年以來最重要的藝術家。他的作品運用了很多不同的藝術門類,諸如電影、舞蹈、攝影、音樂、戲劇、繪畫和雕塑等等的特徵元素,並將這些元素整合在一起,在他自己的錄像裝置作品中創造出一種獨特的富有詩意的表達語言。  對於平衡個人政治主張,黑人權益和同性戀群體權益與當代藝術語境下的審美意境等問題,朱利安在自己的影像作品中,脈絡清晰地從多方面實踐著這些層面的討論。

朱利安的作品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家收藏,其中包括:泰特現代美術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蓬皮杜藝術中心,古根海姆博物館,赫希洪博物館以及布蘭德霍斯特博物館。

鑽·石(冰洞)

Stones Against Diamonds (Ice Cave), 2015

58'28'' 

Installation view at the KircheElisabethen, Basel, Switzerland


 一位美麗的婦人在冰川覆蓋的景觀中小心翼翼、優雅地滑行。圍繞在她周圍的冰川正在消融——即壯麗又令人悲傷。片中呈現的奇異構造,不論自然的或人工的,仿佛都在提醒著人們有一道不可思議的隱藏的裂縫正在穿過每一處景觀。電影在多塊屏幕上呈現,它以輓歌般的孤獨節奏緩緩展開。

與電影界如今仍然嚴格遵循的線性敘事不同,藝術相對不加約束的邊界使艾薩克·朱利安得以通過多屏裝置來探索其內在的抒情意蘊,而這恰也成為其創作的標誌性特點。《鑽·石》通過15塊屏幕展開敘事,是朱利安包含層次最多的影片。其靈感來源可追溯到2013年,朱利安從巴西聖保羅的SESC龐蓓亞,這座位於聖保羅的藝術與休閒中心中所感受到的震撼,該建築出自義大利出生而現在生活於巴西的現代主義建築師麗娜·柏·巴蒂之手。他尤其喜歡其中所滲透的「人與自然相遇」的美學——建築中野獸派風格的線條在古靈精怪的窗戶的映襯下變得柔和起來,而這些窗戶看上去就像是巖洞的開口——結果證明它吸引了各式各樣的人的光顧。

———————— ▼ ————————

在《遊戲時間》(Playtime),《資本論》(Kapital) 和《萬重浪》(Ten Thousand Waves)這三部相關聯的影像作品中,朱利安討論了在當代資本的本質與其危機,全球化對個體的影響,藝術的商業價值,真實的悲劇事件,中國神話寓意和審美意境等。

 

遊戲時間

《遊戲時間》時長約70分鐘,大致由五段故事組成,且集結了影像藝術中難得一見的豪華演員陣容:詹姆斯·弗蘭科(James Franco), 張曼玉,甚至還有紐約的拍賣行大亨西蒙·德·普裡(Simon de Pury)。影片內容事關「資本」二字——從金融中心倫敦的兩位風投經理人的對談,到畫廊和拍賣行裡無處不在的商業氣息; 從獨自漂流杜拜的菲律賓女僕,到金融危機之始冰島荒原中建築工人的獨白——電影的五個段落圍繞這幾個角色的獨白和對話展開,展示了藝術家對於人們不斷尋求「更好的生活」這一現象的探索。穿插於言語之間的還有朱利安招牌風格的影像:菲傭獨自站在杜拜的沙漠中,冰島工人把身體鑲入一個圓形的琉璃窗戶。這些喚起觀者對攝影作品以及經典電影鏡頭聯想的圖像,在這樣一個語境中卻成為朱利安用來捕捉與描述資本存在的工具。

艾薩克·朱利安在《遊戲時間》作品中講述了關於現代資本神話中的欲望與落敗,生存與情感,時代與個人之間的關聯。這些都指向了看不見的資本的流動和其自身的危機。

————————————————

《資本論》

艾薩克·朱利安與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馬克思主義學者,大衛·哈維(David Harvey)於2012年,在倫敦海沃德畫廊(Hayward Gallery)的講座活動中,討論了資本在當今社會中的形態與本質。其中,當代文化理論界泰鬥級學者,斯圖亞特·霍爾(Stuart McPhail Hall,1964 -2014)和英國視覺文化學者伊雷特·羅戈夫(Irit Rogoff)也在討論的現場。

 

       「資本總是需要流通:如果停止,它變消亡了。因為有競爭,資本需要加速流動——比任何其它的都要更快, 始終需要不停加速。"

————————————————

《萬重浪》

《萬重浪》艾薩克·朱利安最得意的作品之一,歷時三年多完成。這個作品使用了9塊白色幕布,組成了一個動態裝置,使得觀者可以通過該裝置的移動來觀看故事的行進。中國多位頂尖藝術家參與到這個作品中,包括影星張曼玉、影像藝術家楊福東、電影製作人趙濤、書法家鞏法根及電影攝影師趙小時。《萬重浪》的靈感來自2004年的莫克姆灣拾貝慘案,運用了現實、科幻及紀實等多種電影表現手法,融入了中國歷史、傳奇及民間傳說,情節穿插於跨度500年的時空中,探討了人類為追求「美好生活」的夢想而甘心冒險的欲望。

————————————————

《西聯:小船》

作品《西聯:小船》(WESTERN UNION: small boats,2007)講述了離開利比亞逃離戰爭和饑荒的偷渡客們的旅程,見證了現代性的失敗的希望與夢想。

————————————————

《德裡克》

2008年,朱利安與蒂爾達·斯文頓(Tilda Swinton)合作製作了一部德裡克·賈曼(Derek Jarman)的傳記片,片名就叫做《德裡克》,在同一年的聖丹斯電影節上首映。

————————————————

《巴爾的摩》

2003年德國科隆藝術電影雙年展上,朱利安憑藉影片《巴爾的摩》(Baltimore)奪得評審團大獎。

————————————————

《通往瑪莎特蘭的漫漫長路》

在2001年,朱利安憑藉他的電影《通往瑪莎特蘭的漫漫長路》(The Long Road to Mazatlán,1999)獲得了特納獎提名。在同一年,他獲得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頒發的尤金·麥克德莫特獎(Eugene McDermott Award)。

————————————————

《法儂:黑皮膚,白面具》

1997年,朱利安的《法儂:黑皮膚,白面具》(Frantz Fanon: Black Skin, White Mask ,1996)在第15屆國際藝術電影節上獲得加拿大普惠大獎。

————————————————


《Looking for Langston》

(1989)

朱利安的電影處女作《尋找蘭斯頓》(Looking for Langston,1989)贏得了柏林電影節泰迪熊獎(Teddy Award)。

「藝來藝往」,回望大師經典,關注當代藝術

以拓展藝術受眾群為己任。

======================

聯繫微信:ylywart

投稿郵箱:yilyiw@163.com

相關焦點

  • 【動態影像藝術空間】流光溢彩,帶你穿越現實開啟影像藝術之旅
    動態影像(Moving Image)不是一個特定的媒介概念,它存在於各種媒介中,20世紀的先鋒派把以技術為基礎的藝術(從攝影到電影,再到錄像,直到虛擬實境以及介於其間更多的其他形式)引入到了曾經被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佔據的領域。從早期的實驗電影、錄像藝術到數字動態影像,所有的新材料、新媒介都引入了藝術,為藝術創作帶來了更大的自由。
  • 朱利安·羅斯菲德 | 宣言 Manifesto 今年最值得去看的影像裝置展
    宣言 Manifesto (2015)導演: 朱利安·羅斯菲德編劇: 朱利安·羅斯菲德主演: 凱特·布蘭切特 / Erika Bauer / Ruby Bustamante / Carl Dietrich / Marie Borkowski Foedrowitz / 更多...類型: 劇情製片國家/地區: 澳大利亞 / 德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15-12
  • Cinemagraph 動態影像
    Gif動態圖給人的印象是畫質粗糙、解析度低、顏色數少,但是它文件量小、短小精悍,非常便於網絡傳播,因此這些優勢的方面從一開始就成為它有別於視頻和照片的特色。動態圖片是由短視頻或照片序列生成的「迷你視頻」,一般以Gif格式存儲。後來經過一些攝影師和設計師的創造,集創意、藝術化、拍攝和後期處理為一身的超動態Gif圖便出現了——Cinemagraph。
  • 動態攝像劇場:劇場藝術與電影藝術之間的紐帶
    「後戲劇劇場」準確的概括了70年代以後新型劇場藝術的核心特徵,戲劇文本(劇本)只是整個「戲劇體」的一個組成部分,與音樂、舞蹈、舞美、動作等其他起居手段平分秋色。高度的形式主義是後現代戲劇的特質,而「動態攝像」是這一特徵之下的表現形式之一。
  • 朱利安·列儂的攝影之路
    朱利安·列儂主要以創作歌手、音樂家和製作人的身份為人所知,但實際上,這位才華出眾的創作者還有著更多元的身份,他是紀錄片製片人、慈善家,還是一位攝影師。以前,人們因為他是約翰·列儂的孩子而關注他;而今,人們則被他細膩的世界觀與豐厚的藝術成果所吸引。下面這張收藏於CHAO藝術中心的作品正來自朱利安·列儂(Julian Lennon)。
  • 【校友福利】2018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中秋洋氣指數 MAX 攝影藝術環球之旅
    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 ( PHOTOFAIRS | Shanghai )專注於影像的國際藝術博覽會。世界攝影組織 (World Photography Organisation) 2014年9月在上海設立了其第一個專注於影像的藝術博覽會。
  • 線的魅力——朱利安·奧培
    朱利安·奧培  朱利安·奧培(Julian Opie)1958年出生於倫敦,目前在倫敦生活並工作。
  • 用藝術解讀科技 華為「新影像·不止所見」手機影像藝術展開幕
    作為2019年上海最後一場大展,本次展覽通過一系列的沉浸式體驗區,呈現了眾多由華為手機拍攝的影像作品,凸顯了技術對藝術變革的推動作用。  華為消費者BG手機產品線副總裁李昌竹表示,華為終端產品的產品基於「科技+藝術」和「用工匠精神去追求科技的進步」兩種理念打造。前者是用藝術的方式對創新科技進行加持和解讀,後者則類似藝術家對藝術的探索。
  • 《精靈》人設 艾薩克·米婭
    艾薩克·米婭的真實身份是風暴古代精靈尼約德,人類形態是一個十幾歲的青春期少女,螢光黃色的長髮,梳著略螺旋卷型的長馬尾辮。艾薩克·米婭在英國倫敦的郊區有一座價值過億人民幣的私人的莊園別墅,毗鄰茂密的森林和林間小道,極其奢華美觀,艾薩克·米婭的專屬座駕是一輛價值兩千多萬人民幣的紅色法拉利跑車。
  • 「動態」《口述影像歷史——與共和國同行》出版
    【動態】《口述影像歷史——與共和國同行》出版作為「口述影像歷史」項目的第二期工程,《口述影像歷史——與共和國同行(1949—1978)》(三卷本)日前由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發行。2009年,中國攝影家協會首次啟動「口述影像歷史」項目。該項目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有計劃地梳理攝影史、集中搶救影像資料的工程,此前已出版了《透過硝煙的鏡頭——中國戰地攝影師訪談》《跨越時空——西藏攝影往事》《穿越歷史的回聲——中國戰地攝影師》,獲得業界一致好評。
  • 臺北攝影與數碼影像藝術博覽12月舉行
    今年邁入第四屆,名列亞洲最重要的影像博覽會之一,臺灣第一個專業影像藝術博覽會。PHOTO TAIPEI 2012將於12月14日至12月16日在臺北美侖飯店舉行。聚焦於靜態、動態,以及靜態與動態互相過度與滲透的影像美學;致力於推廣以及提升臺灣影像及新媒體藝術家的能見度,向國內外影像大舉注入一股活泉,提供高質量、更大規模的國際平臺。
  • Julian Opie|朱利安·奧培
    Composite materials JULIAN OPIE朱利安·奧培Composite materials朱利安·奧培 |Julian OpieBritish, born 1958JULIAN OPIE
  • 朱利安·奧培個展 | 上海&裡森畫廊
    ——朱利安·奧培 (Julian Opie)朱利安·奧培 (Julian Opie),當他再次來到上海,會給大家帶來什麼樣的驚喜?朱利安·奧培 (Julian Opie) 作品朱利安·奧培新作展即將亮相裡森畫廊裡森畫廊 (Lisson Gallery) 榮幸宣布即將呈現英國著名藝術家朱利安·奧培 (Julian Opie) 在上海空間的首次個展。展覽將呈現藝術家2020年的七件新作,包括三件人群肖像、三件獨立雕塑以及一件屏幕循環動畫作品。
  • 展訊 | 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
    2019年,第六屆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從強大的畫廊陣容到特別策展版塊,從公眾項目到全新委約作品,均可看到博覽會對影像藝術實驗性特質的強調。博覽會從各個層面鼓勵關於攝影藝術的新技術和新實踐,體現對時代和社會生活的即時響應,為觀眾帶來與時俱進的全新體驗。值得關注的是,許多作品遠非傳統概念中的靜止圖像,移動影像,錄像藝術,數字藝術、裝置、雕塑,甚至表演藝術和諸多難以定義的獨特作品,均將本屆匯聚一堂,為觀眾奉上一席屬於多元化資訊時代的饕餮大宴。
  • 「新影像·手機影片競賽」八大獲獎影片出爐 華為動態影像助力手機...
    今年中國金雞電影節和作為全程戰略合作夥伴的華為強力合作,於11月27日開啟新影像·手機電影論壇暨首屆新影像·手機影片競賽表彰儀式。  其中《此處無聲》《剃頭匠》《守衛地球》《鄰居》《別等了我的外賣》分別斬獲最具潛力創作人榮譽、最佳鏡頭紀錄榮譽、最佳實驗影片榮譽、最佳藝術探索榮譽、最佳攝影技術榮譽,《在田間》《六十九》《鄉關何處》這三部影片獲得華為手機新影像榮譽。
  • 好展訊:直播- Welcome to My Life 勒梅特夫婦影像藝術收藏展
    展覽呈現來自包括史蒂夫•麥奎因、馬克•沃林格、楊福東、多米尼克•岡薩雷斯-福斯特、克裡斯蒂安·馬克雷、易託•巴拉達、劉真辰等23位(組)全球範圍內具有影響力的影像藝術家分別帶來的23組影像作品,精選自國際頂尖影像藝術收藏家勒梅特夫婦(Isabelle and Jean-Conrad Lemaître)的權威收藏。
  • 「Hi行程」安東尼·格姆雷、朱利安·羅斯菲德、比爾·維奧拉、馬庫斯·呂佩爾茨……來者不「善」的9月,Are you ready?
    2017年第四屆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日期:2017年9月8日 - 2017年9月10日VIP預覽:2017年9月7日空間:上海展覽中心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 (PHOTOFAIRS | Shanghai)的第四年,將會有來自16個國家、28個地區的50家參展畫廊參加,分布在核心 (Main) 和平臺 (Platform) 兩大版塊。
  • 朱利安·奧培 Julian Opie | 符號化的眾生相
    那個時候,杜尚對當代藝術的影響還隨處可見,而沃霍爾和波普藝術也同時受到年輕人的追捧。求學期間,英國波普藝術家派屈克·考菲爾德(Patrick Caulfield)、比利時著名畫家埃爾熱(Herge)、日本版畫大師安藤廣重和喜多川歌麿的作品都對朱利安·奧培產生了直接的影響。他也同樣喜愛古代埃及的圖像和古代亞述的浮雕。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不同的觀眾總是能夠在他的作品中找到自己熟悉的東西。
  • 回顧——廣州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2020《影像基礎》課程匯報
    編輯:跨媒體藝術學院基礎教研組課程名稱:《影像基礎》授課對象:2020級廣州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實驗藝術、影視攝影與製作、攝影與數碼藝術指導教師:夏圳鍇、黃小傑、黎子元版面編排:顏海峰2020年12月14日——2021年1月8日第一周課程內容主要為基礎理論課程,分別從影視層面和影像技術層面為學生梳理了一下電影影像發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