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寶寶多大啦?在上幼兒園沒?」
每每遛娃最尷尬的就是,被問到這樣的問題。明明馬上要上小學的娃,被問在上幼兒園沒。
回答也不是,不回答也不是,唯有不失禮貌的微笑。
對於被問孩子身高這個問題,真的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五歲的妮妮,身高才剛剛100cm,比同齡的小朋友矮了大半個頭,媽媽就很納悶:自己和老公個子都不矮,娃能吃能喝能跑能跳,為啥就是不長個?
有妮妮媽這樣疑惑的不在少數。父母身高都不低,也能吃,就是不長高。
其實,對於長高這件事,很多家長都存在誤區:
覺得身高全靠遺傳,爸媽高孩子長大了怎麼也矮不到哪裡去;
認為多吃就能長高,硬生生把孩子餵成了小胖墩,只長肉不長個;
認為還沒到身高猛漲期,到了那個時期,身高DuangDuang的就長成大高個。
實際上,身高七分天註定,三分靠打拼。遺傳固然重要,後天的努力也很重要。
據醫學統計,人體的成年身高70%%取決於遺傳因素,還有30%取決於後天的營養、睡眠、鍛鍊等環境條件。
千萬不要小看這30%的努力,抓住孩子的最佳生長期,對娃的身高進行有效幹預,最後可能就是160cm和180cm的差距。
在兒童青少年的發育過程中,何時身高長得最快?
研究表明:80%的中國兒童身高突增高峰是在青春期,即男孩的13-15歲,女孩的11-13歲。
這也是很多家長所說的孩子還沒到長個的時候。
但實際上,孩子的第一個長高黃金期是:0-3歲的嬰幼兒期,是孩子長高的最重要階段。
寶寶剛出生,醫生都會告訴寶媽:3歲之前要定期帶寶寶做兒保,做兒保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定期檢測孩子的生長曲線,看孩子每個階段的身高體重是否達標。
寶寶出生的第一年生長是非常迅速的,從剛生下來的小小一團兒,到可以慢慢行走,這一年可以長 25 cm,第二年放緩到 10 cm,第三年仍然可以長 8 cm。
此後的生長速度將放緩到 5~7 cm,直到青春期的升高突增期。
一般來講,孩子三歲以前的生長規律,大概如下:
0~3 個月:3.5 cm / 月
4~6 個月:2 cm / 月
7~9 個月:1.5 cm / 月
10~12 個月:1 cm / 月
1~ 2 歲:10~11 cm / 年
> 2 歲:4~7 cm / 年
如果2歲後,每年身高的增長少於5cm就要注意了。
由此可見,孩子出生後的前三年對於長高來講是最重要的階段,錯過了3歲以前的長高黃金期,你的孩子無疑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小時候明明挺高的,咋長著長著就不長了?這也是很多父母的困惑。
就像馬拉松,提前衝刺可能暫時領先,但也會提前消耗能量。孩子的成長要適當幹預,但也要遵循孩子自然發育的原則。
錯過有效幹預期,害怕長不高;過早、過量幹預,骨骼發育得太早,骨骺提前閉合,反而長不高。
孩子的身體就像一臺精密的儀器,我們需要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掘孩子的身高潛力。
比如:
7~12 月齡的寶寶絕大部分都開始添加輔食了,但也不能夠忽略「喝夠奶」的重要性,要給寶寶打好身高基礎。
一歲之前的寶寶,晚上的睡眠時間在10-12小時才能保證孩子的大腦發育和生長發育。
要想讓孩子的身高突破遺傳的局限,認識到黃金期的存在還不夠,掌握科學的幹預方法才能讓孩子長高事半功倍。
球星梅西11歲時,被查出患有「生長激素缺乏症」,醫生判斷,梅西成年後身高不會超過150cm。
但在經過3年的激素注射後,梅西最終的身高卻長到了169cm。
如果把長個比作蓋房子,那麼生長激素就是蓋房子的架子,是促進骨骼、內臟、組織器官生長發育的主要因素。
生長激素的缺乏,會直接影響到身高。而生長激素的分泌是有規律的。
研究發現:夜間是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期, 21:00~22:00 是第一個高峰,熟睡後會進入分泌高峰期,分泌量是白天的3-5倍左右。所以充足的睡眠是保證生長激素分泌的前提,孩子睡夠了才能長得更高。
一般來說,新生兒只要保證每天 14~20 小時,1~3 歲為 12~14 小時,4~6 歲需要 11~12 小時的睡眠就足夠了。
一般,從入睡到進入深度睡眠,大概需要40-60分鐘,所以在21點之前入睡生長激素才能更好的作用於骨骺,更有利於長個子。
正常情況下,普通孩子是不需要注射生長激素和過分幹預的。
因為生長激素是可以正常分泌的,所以,建議父母給孩子養成固定的睡眠習慣,保證生成激素的正常分泌,才能更有利於孩子的長個。
想想你小時候,爸媽為了讓你長高,你都經歷了些什麼?
小能君,因為家裡人都不高,小時候我媽為了讓我長高,可謂是嘗試了不少的偏方。
比方說什麼吃煮黃豆啦,胡蘿蔔加牛奶啦,有沒有效果我是不知道,但脹氣是肯定的,現在都感覺肚子有點脹脹的。
相信和小能君有相同經歷的寶爸寶媽不在少數,但為了讓孩子長那麼1cm,各種奇奇怪怪的偏方還是忍不住在孩子身上實踐!
萬一呢……
其實,在吃這件事上,吃飽不夠,吃好也不夠,吃對才是關鍵。
聽說骨頭湯補鈣補鈣長高,就天天給孩子喂。
但醫學實驗表明:骨頭湯鈣的含量微乎其微,根本不能為人體補鈣,更不能讓孩子長高。
聽說缺鈣會長高,就拼命給孩子補鈣。
結果使孩子骨骼提前鈣化,導致骨骺線提前閉合,不僅不能長高,反而縮短了長高年限。
所以,怎麼吃?怎麼補?就顯得尤為重要。
添加輔食之前的寶寶,保證每日奶類的攝入量對生長發育至關重要。
1 歲前每日飲奶 600~800 mL,1 歲後輔食以外要保證每日 300~500 mL 的飲奶量。
添加輔食後,要優先考慮含鐵的紅肉和動物內臟、含鈣豐富的蔬菜、豆類、含鋅量高的水產品。
長高也有專門的營養素——鈣、蛋白質和維生素D。
蛋白質是組成人體細胞、組織的重要成分,是生命的基礎,只有維持組織中適當的營養素儲備,保持健康,才能更好地發育。
鈣,是骨骼、牙齒的主要無機成分,缺鈣,不僅會阻礙長高,還會引起長不高和骨質疏鬆。
維生素 D,能讓孩子有更好的鈣吸收,促進孩子的骨骼生長。
想要通過飲食來促進孩子身高,家長們要注意保證孩子長高營養素的攝入,正確區分長高食物和長胖食物,均衡營養,合理膳食。
那通過保健品來促進孩子身高發育,會不會更有效?
一些促生長的保健品,雖然短期內可能讓孩子長得更快,但其中含有的激素類成分會讓孩子的骨骺線提早閉合,長遠看起來反而會影響孩子的最終身高。
最有效的方法是食補。
牛奶是良好的鈣來源,500ml牛奶約含300mg鈣。
但不建議家長給娃拿牛奶當水喝,不僅不能長高,還會補鈣過度患上尿結石。
家長完全通過多種類的食物多元地補鈣,比如雞蛋、豆類、海鮮製品、排骨等含鈣量都不錯。
蔬菜,往往被家長忽略。不僅可以補充人體所需要的的維生素,含鈣量也是相當得高。
每100克雪裡蕻就含鈣230毫克;小白菜、油菜、茴香、芫荽、芹菜等每100克鈣含量也在150毫克左右。
說完了補鈣,那怎麼補充維生素D呢?
曬太陽!
研究表明:上午9點-10點,陽光中的紫外線較弱,能夠加快寶寶的新陳代謝;
下午3點-4點,陽光中的紫外線含有很多X光束,存在290-320nm光線,此段波長光線可以有效促進維生素D產生,有助於腸道對鈣、磷的吸收,提高體質,促進骨骼正常鈣化。
當然,曬太陽也要循序漸進,小寶寶不能直接就抱著寶寶出去曬,最好是先在室內陽光可以照射進來的地方,每天曬一到兩次,曬的時間也不宜過長。
還要注意對孩子眼睛的防護和水分的補充。
孩子後天的身高取決於營養、睡眠、運動、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睡眠和營養對孩子長個的作用,就不用多說了吧。
適當的運動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讓孩子獲得更多的蛋白質的合成,全身骨骼得到更好地生長。
有研究顯示: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孩子,尤其是室外運動,比不運動的孩子可高出4-10cm左右。
還記得《爸爸去哪兒》裡的森碟嗎?爸爸田亮並不高,但是酷愛運動的森碟,12歲就已經長到了近170cm。
運動後人體的生長激素分泌會明顯增加,前文已經說了,生長激素可以直接影響到身高。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5~17 歲的兒童青少年每周應至少鍛鍊 3 次,一次鍛鍊至少需要累計 1 小時中到高強度的身體活動。
在由北京體育大學、首都兒科研究所與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共同研製的《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中明確指出:
學齡兒童全天內各種類型的身體活動時間應累計達到180分鐘以上。
其中,中等及以上強度的身體活動累計不少於60分鐘。
對於1-3歲的寶寶,每天也至少要保證1個小時的運動量。
為什麼運動能促進身高?
因為戶外運動可以受到太陽的照射,日光中的紫外線能幫助人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維生素D可以促進人體鈣的吸收,從而促進骨骼發育;
同時白天多運動,晚上睡得更香,從而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
雖說幾乎每一種運動都會對孩子的身高增長產生積極的影響,但效果不一。
在運動科學領域的研究中,主要這三類運動對身高的幫助效果非常明顯。
❶ 全身類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簡單解釋,就是那種強度不高,能維持很長時間的運動。比如快速地走、慢跑、在水裡慢慢遊泳等等。
有氧運動是基礎運動,對於小一點的孩子來說,是比較安全的,也比較好控制,看到孩子累了就可以停下來。
我們所熟知的田徑運動員,像劉翔、王軍霞、朱建華都是大高個。
❷ 彈跳類運動
像很多人都會提到的「跳繩」就是典型的彈跳類運動。彈跳運動除了能夠從產生更多生長激素方面幫助孩子長高,更能夠產生作用於生長板的「外力」。
因為彈跳運動中,跳起來落下時,我們的下肢骨骼會承受來自身體的壓力,這種壓力會促進骨骼生長。
彈跳能夠使骨骼的循環得到改善,刺激生長激素分泌,對於青少年兒童身高增長有著促進作用。
這也是為什麼籃球運動員、跳高運動員都比較高的原因。
❸ 拉伸運動
在觀看足球隊員訓練時,我們經常會發現他們會在場邊高抬腿,這就是拉伸運動。他的主要目的是,減少運動損傷。
但拉伸運動中的踢腿,也可以很好地從內外兩方面,促進骨骼發展。
所以在高強度的學習間隙,起來踢踢腿也能很好的刺激身高增長。
但是在孩子運動這件事兒上,也並不是越多越好。
凡事過猶不及,超負荷的運動會對孩子的生長板造成損傷,肌肉長時間處於疲勞狀態下還有可能造成生長素分泌降低,反而不利於孩子長高。
關於超負荷運動的危害,我們會在後面講到,掃碼下方二維碼,關注小能同學,了解更多兒童運動知識。
每個階段的孩子變化很大,不管是營養,還是睡眠需求也不一樣,做好孩子的身高管理,按照年齡和個體需求,給寶寶制定相應的長高計劃,不錯過孩子長個的每一個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