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重高股息率 險資今年仍願加倉銀行股

2021-01-13 新浪財經

來源:證券日報

原標題:看重高股息率 險資今年仍願加倉銀行股

本報記者 蘇向杲

去年年末,一起險資舉牌事件再次引發市場關注。2020年12月30日,百年人壽公告稱,公司增持浙商銀行H股股份,增持後持股比例從4.12%上升至5.02%,觸發舉牌。

實際上,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去年險資21次舉牌中,有6次為銀行股,均為港股銀行股。險資為何扎堆舉牌銀行股H股?愛心人壽資管部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估值較低,盈利確定性強,尤其是龍頭公司;二是分紅比例高,股息率優於債券;三是盈利能力較強,資產回報率與市淨率匹配度高,適合作為股權投資長期持有。

今年險資仍有望繼續加倉高股息率銀行股。中國保險資管業協會近期發布的《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發展報告(2020)》指出,高股息率股票越來越受險資的重視,在IFRS9會計準則下,高股息率股票可以指定為RVTOCL科目,從而規避股價波動對利潤表的衝擊,穩定的高分紅收益成為各保險公司應對新會計準則的策略之一。銀行股等高股息率股票具有類固收類資產的屬性,配置這類資產利於穩定投資組合收益率水平,緩解低利率環境下的配置壓力。因此,險資權益配置仍將向銀行股等高股息率股票及長期股權投資傾斜。

險資去年持續買入銀行股

去年以來,銀行股走勢持續低迷,讓不少投資者叫苦不迭,但銀行股近年來卻一直是險資的「最愛」,去年仍不斷加倉。

例如,12月30日,百年人壽在中國保險業協會發布舉牌公告稱,公司於近期增持並舉牌浙商銀行,此次增持,百年人壽通過滬港通從港股二級市場買入浙商銀行股份,持股比例上升至5.02%,增持4100萬股,增持後持股22865.1萬股。

公告顯示,百年人壽投資浙商銀行H股股票的資金主要來源於保險責任準備金,來自傳統保險帳戶以及分紅保險帳戶。截至交易日,百年人壽傳統帳戶投資該股票餘額為6.59億元;分紅帳戶投資浙商銀行H股餘額為0.99億元。

除上述舉牌案例之外,去年以來,中國人壽及中國人壽集團、太平人壽曾先後5次舉牌了工商銀行H股及農行H股。險資密集舉牌銀行股H股,一方面與銀行股股息率普遍較高有關;另一方面,銀行股H股較A股有較大比例的折價,但分紅比例相同,因此逢低舉牌港股銀行股是一筆「划算的買賣」。

當前,銀行股普遍估值偏低,對于衡量銀行股是否具有投資價值重要指標之一是股息率。而近年來國有六大銀行股息率均較高。例如,國有六大銀行2019年股息率均值為5.15%,遠高於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其中,有4家銀行股息率超過5%,排名第一的為交通銀行,股息率達到6.10%;中國銀行次之,股息率為5.43%;農業銀行和工商銀行股息率分別為5.40%和5.04%。

中國保險資管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雲去年就建議,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險資應適當提升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應在保持總體規模穩定的基礎上,抓住A股市場波動向上的結構性機會進行配置,高度關注高分紅股票的長期投資價值。

險資今年仍將加倉銀行股

從目前險資的配置環境來看,持續提高投資收益率仍面臨許多難題,而增配高股息率銀行股符合險資對持續、穩定回報率的需求。

太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鋼認為,「保險資金的屬性,決定了保險機構追求長期、穩定、可持續的絕對收益。」但當前,保險資金配置面臨著諸多挑戰:一是長期利率中樞逐步下行加大了資產配置難度;二是違約率逐漸攀升降低信用債吸引力;三是優質非標資產供給稀缺難以滿足保險資金需求。

此外,《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發展報告(2020)》指出,IFRS9新會計準則將實施的背景下,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多數將納人FVTPL,增大利潤波動。若納入FVTOCI科目,其浮盈浮虧不可轉回,只有分紅收益可計入利潤。配置高分紅股票可以將分紅放入利潤,並降低資產價值波動影響。另外,新準則下長期股權投資不受影響,仍以權益法記帳,市值波動對利潤無影響,適合作為當前保險公司應對新會計準則的選擇。

因此,加碼類固收類的高股息率銀行股等股票,並將其作為長期股權投資是穩定險資投資收益的一大策略。

基於此,去年以來,除舉牌案例外,險資還密集加倉銀行股。東方財富Chioce數據顯示,去年險資重倉的第一大板塊依然是銀行,並在去年三季度進行了加倉。截至去年三季度末,險資重倉了15家銀行,持有374億股,市值達到3185億元。其中,約11億股為三季度新增買入。險資去年三季度末重倉持有興業銀行、杭州銀行、郵儲銀行、建設銀行、南京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工商銀行等銀行股。

從今年險資對銀行股的配置策略,愛心人壽資管部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銀行等金融企業仍是服務於國內經濟大循環中的重要一環,是國內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力量,因此未來保險公司在銀行等金融板塊可以提供穩定的、可預期的回報的基礎上,仍將穩定投資於銀行等金融股。」

相關焦點

  • 險資今年以來舉牌20次 券商預計明年約8500億元險資增量資金入市...
    摘要 【險資今年以來舉牌20次 券商預計明年約8500億元險資增量資金入市(附股)】多位險資人士日前對中證君表示,隨著保費增加,2021年各險企預計同比例增加權益投資規模
  • 中國人壽又掃貨,增持3000萬股農行!今年以來險資頻頻舉牌傳遞什麼...
    某險資投資經理認為,農業銀行H股具備低估值、高股息的特點,動態市盈率只有5.11倍左右。「港股銀行股的估值更低,更有吸引力。」他說。農業銀行H股走勢圖片來源:Wind另有業內人士分析,今年來險資增持了不少銀行股,不同險資可能重點「掃貨」不同的公司。
  • 險資也「踩雷」 2隻險企重倉*ST股年內跌幅超50%
    據《證券日報》對近三年險資持股市值梳理發現,銀行、地產等大盤藍籌股一直是險資的最愛,而險資持有*ST股並不多見,目前險資持有的*ST股也是在相關公司「披星戴帽」前就已持有。兩險企持有3隻*ST股從險資對上述3隻*ST股的持股歷史來看,華夏人壽持有的*ST同洲與險資頗有淵源。
  • 今年以來舉牌20次,創近五年新高!券商預計明年約8500億元險資增量...
    2020年以來,險資在二級市場上掃貨、加倉。截至目前,險資舉牌次數已達20次,創近五年新高,涉及股票13隻。業內人士認為,在政策的支持下,預計2021年各險企同比例增加權益投資規模。舉牌次數創近五年新高2020年,險資動作頻頻。
  • 險資舉牌全年達20次 增量資金入市仍可期
    來源:中國證券報2020年以來,險資在二級市場上不斷「掃貨」加倉,掀起「舉牌」潮。截至目前,險資全年舉牌次數已達20次(以交易日為基準),涉及13隻股票,創2016年以來險資舉牌次數新高。舉牌次數創新高 2020年,險資在二級市場上動作頻頻,舉牌的險資包括中國人壽、太保人壽、太平人壽、中信保誠人壽、泰康人壽、百年人壽、和諧健康保險等,大多是龍頭險企。 從被舉牌公司來看,H股、A股上市公司均有涉及。
  • 全面剖析險資入市前景
    險資及養老金入市的提速,將對A股市帶來深遠的影響。本文基於對我國保險類資金的現狀,剖析了政策加碼、非標剛兌打破背景下,險資提速入市的內外在因素,並對未來險資、養老金入市的前景進行了定性和定量的測算。文末進一步梳理了險資偏好的行業及個股,以供投資者參考。
  • 銀行股的冰與火之歌:一季報好於預期 估值再創新低
    Wind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36家上市銀行中22家銀行營收實現雙位數增長,18家銀行盈利保持兩位數增長,杭州銀行、寧波銀行、貴陽銀行以19.26%、18.12%、15.49%的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率居於前三。備受關注的資產質量方面,一季度上市銀行整體不良率由去年末的1.42%提高至今年3月末的1.43%,上升0.01個百分點。
  • 險資年內21次舉牌創近五年新高 險資青睞金融股年內多次舉牌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後發現,截至12月21日,今年以來險資已合計舉牌21次,超越了2016年至2019年曆年舉牌次數。今年被險資舉牌的對象中,金融、地產、公用事業、計算機軟體等行業的公司成為重點。其中,金融、地產企業是險資舉牌的重中之重,年內有7次被險資舉牌標的是金融企業、4次為地產企業。
  • 2020年險資都買了什麼?
    今天只討論2020年保險資金在A+H各自的二級市場上掃貨的情況,所有信息和數據均來自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舉牌上市公司股票信息披露》欄目,主要考量股票持有量達到舉牌標準的那些交易,故而有些少量增持、加倉的並不會被納入分析。
  • 銀行「王者歸來」?機構調倉路線曝光,瘋狂加倉銀行股,什麼信號?
    而且,部分銀行股股價也創下歷史新高,銀行在第二季度期間備受基金嫌棄,數據顯示,全部公募基金和主動型基金重倉持股中,銀行股佔比分別為4.1%、2.3%,較2020年一季度繼續下降。基金經理的上述操作,似乎成為險資等機構的反向指標。
  • 資管新規再傳延期,專家:銀行股是不錯的投資標的
    截至目前尚未有官方確認資管新規延期。此前關於資本新規延期的消息是今年7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網站發布,原本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考慮到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的衝擊,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範轉型面臨較大壓力。
  • 北水三天200億加倉A股,掃貨科技+消費,機構看好高股息公司
    來源:Wind資訊最近幾個交易日,A股市場持續縮量震蕩,而北上資金持續回流,此前賣出股紛紛強勢回補。在市場反彈之際,前期漲幅較大的日常消費和醫療保健已出現資金撤離跡象。此外,分析人士指出,在無風險收益率持續走低的情況下,高股息股票將受青睞。
  • 最閱讀|險資「七劍」齊闖江湖
    一直以來,險資在資本市場上表現低調,因為他們的投資收益務必穩健。不過,去年以來,諸多險資頻頻高調亮相,開始了新玩法。近日,「有錢任性」的險資中,又殺出了兩匹黑馬。公告顯示,前海人壽在一個月內買入中炬高新(600872)超過5%股份,構成舉牌;南玻A的一份股東臨時提案裡披露,前海人壽在 一季度買入公司4.19%的股份。
  • 從高股息視角尋找優質成長股!
    不知不覺聚焦核心優勢系列迎來了第三期,本期將從高股息視角尋找優質成長股。或許這是你曾經不所關注的投資模式,豐富一下知識,更豐富你的投資生涯。一、高股息策略及其有效性Q1:什麼是高股息策略?高股息策略需要結合行業及公司未來成長空間挑選,不應一味追求短期高股息。股息來自於企業淨利潤及其自由現金流,企業收入及利潤的下降將影響其未來分紅能力和分紅意願。高股息個股市值增長歸因可以分拆為淨利潤增長>分紅及再投資,而長期看P/E估值反而是負貢獻。
  • 存銀行不如買銀行!五年定存2.75% 銀行股股息率4.32%
    從獲取派息收益角度而言,銀行股似乎是比銀行存款更好的選擇。當然,「存銀行不如買銀行」 只是一個思路,核心是 「向股票派息要收益」——而在獲得股票派息上,直接買銀行股或者只買銀行股並不是最好的選擇。從銀行股到紅利指數談及股息,老基民都知道,是該關注紅利指數和相關的基金的時候了。是的,所謂紅利指數,就是以量化的方法,選出股息率較高的股票,並以股息率為權重,這樣的指數可以更好的強化獲得股票派息的概念。這類指數中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中證紅利指數。
  • 銀行股V字反轉:進擊的APP與數位化狂奔
    根據上市公司三季報,截至今年三季末,保險資金共現身56個行業、358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銀行仍然穩坐險資重倉第一大板塊,並在三季度繼續加倉。在一二季度持續「低配」銀行股的公募基金也開始積極加倉,甚至推出新的銀行主題基金。從多家券商給出的市場分析來看,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消退,經濟修復預期帶來的銀行估值修復是主要原因。
  • 中國股市萬億險資加倉!多重利好突然加碼,牛市真的要再次啟動?
    人類對於股市不具有預測能力誠然,對於股市漲跌的猜測,乍聽之下,好像世上確有神人,可預測股市的高點和低點;或是擁有高學歷、高智商、高技術、高職稱、精通高深數學的「五高」人士,可以經由對股市基本面、資金面、市場面、技術面等四方面的研究,建立起所謂的科學「
  • 江蘇銀行配股正式啟動 每10股配售3股、募資超百億
    今年7月,江蘇銀行發布了《江蘇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配股預案》,其中提到此次配股種類為境內上市人民幣普通股(A 股),每股面值為人民幣 1.00 元;發行方式採用向原A 股股東配售股份的方式進行。配股募集的資金在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的淨額將全部用於補充本行的核心一級資本,提高資本充足率。
  • 採掘行業股連續3周為北上資金加倉榜首 金融股成重點加倉對象
    五糧液上周下跌2.3%,市值險守萬億,仍是深圳市場市值最高的個股。資金流向方面,有13隻成交活躍股上周獲主力資金淨流入。淨流入資金最多的個股是工商銀行,主力資金淨流入金額為24.29億元;主力資金淨流入居前的還有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主力資金淨流出的個股有20隻,淨流出資金最多的是比亞迪,淨流出資金為24.07億元。
  • 在合適的價格買入高股息股票吃股息可以嗎?
    銀行股、高速股等股票都屬於高股息股票,是不少投資者的首選,那麼在合適的價格買入高效果股票吃股息可以嗎?在合適的價格買入高股息股票吃股息理論上是沒有問題的,但現實中股票的價格一直在上下波動,如果過了紅利期出現下跌,那麼所得的股息甚至還不夠填坑。大多數投資者在預測股市市場時都帶有主觀臆斷,因此一次性買入抄底很可能會看走眼,以至於導致帳面處於虧損狀態,更何況有的公司或許會因業績不好不分紅,自然就無法獲得股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