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時代財經 餘思毅 編輯:王麗麗
12月11日,資管新規再傳延期。
21世紀經濟報導12月10日披露,監管此前與部分銀行以窗口指導形式溝通過部分難消化老資產的解決期限問題,如果超過2021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尚未處置完,可採取一行一策的措施,最晚放寬到2025年。
截至目前尚未有官方確認資管新規延期。
此前關於資本新規延期的消息是今年7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網站發布,原本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考慮到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的衝擊,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範轉型面臨較大壓力。「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延長《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銀髮〔2018〕106號)過渡期至2021年底。」
有銀行業內人士對時代財經表示,此前把限期延遲至2021年底,但可以有一些特殊的「尾巴」留著,如大量的產業基金、沒有流動性的永續債。現在明確了這些「尾巴」最後的處理節點是2025年。
「資管新規再次延期執行利好銀行,特別是部分存量資管產品規模較大的銀行,能夠一定程度上避免短期內硬性處置導致銀行和投資者面臨較大損失。」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李廣子對時代財經分析。
儘管消息對銀行板塊利好,但12月11日銀行板塊並無突出表現,銀行板塊下跌0.77%,A股37隻銀行股中有26隻下跌,其中跌幅較大的為招商銀行下跌3.61%、廈門銀行下跌3.88%。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銀行板塊估值修復大漲
9月末以來,A股和H股銀行指數已較低位分別上漲16%和25%。對於此前銀行板塊上漲行情,李廣子對時代財經分析,「銀行股的爆發與宏觀經濟的企穩直接相關,實體經濟的復甦最終會傳導到銀行,為銀行的未來發展提供支撐。」
除了經濟回暖,光大證券還歸因於估值修復。一方面,經濟持續恢復增長背景下,順周期行業整體向好,近期漲幅居前的板塊主要為銀行、農林牧漁、房地產、非銀金融、國防軍工、煤炭、有色金屬等,多為順周期板塊。銀行業作為典型的順周期行業,隨著經濟持續回暖,市場對於貸款定價上升、淨息差反彈、資產質量向好均有所預期;另一方面,上市銀行基本面穩健但整體估計較低,當前行業平均市淨率為0.74倍,處於過去5年估值的15.94%分位。近期銀行股上漲表現出了比較典型的資金輪動效應。
北京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資官陳嘉禾則從供求關係向時代財經分析銀行板塊的暴漲成因。據悉,公募基金中只有1~3%左右的比例持有銀行股票。而較為市場化的投資機構或是私募基金持有銀行股票則更加少。
陳嘉禾分析,雖然銀行淨資產收益率(ROE)為10~12%,基本上是A股分紅率最高的板塊之一,但由於銀行股的股價一直不漲,導致短期投資者普遍抱這樣的心態——「不知道銀行什麼時候會漲,不敢買銀行」。這也導致銀行股持股者多為長期投資者,例如保險公司或是看重價值投資的機構。當銀行股漲5~10%,長期投資者不會輕易賣出,因為他們認為「熬這麼長時間,期待收益率最少在50~60%」。
「當銀行股價格上漲,短期炒作的投資者會追高,而長期投資者不賣。這就導致一邊有買單,另外一邊沒賣單,價格就會上漲厲害。」 陳嘉禾稱,銀行股長期橫盤導致了銀行板塊出現這種交易結構,即橫有多長,豎有多高。
「過去七八年間,銀行股每次有讓人意想不到的暴漲,基本都是這樣的場景。」
銀行股是較不錯的投資標的
市場較為關注銀行後市走勢。進入12月份,銀行板塊回調。據同花順數據,近一周銀行板塊指數累計跌幅為2.41%。
近期躁動後又回調的銀行股,到底還有沒有行情?
近日,中信證券及中金公司兩家頭部券商發表了截然不同的判斷。中信證券認為,「銀行板塊部分優質個股達階段性高位。」而中金公司認為,「A股和H股銀行指數未來3-5個季度的上漲空間分別為50%和60%。」
李廣子向時代財經表示,「目前我國不同銀行分化明顯,部分優質上市銀行股價未來仍有一定的上行空間。」陳嘉禾則認為,很難判讀後期會怎麼走,但從估值、性價比、分紅以及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這幾個方面看,銀行板塊是很不錯的投資標的。
陳嘉禾稱,從估值的角度來講,銀行股是A股板塊裡面估值最低的,不管看股票市淨率、市盈率還是股息率。從淨資產回報率的角度,基本上能達到A股股票的前1/5~1/6,這意味著只有1/6的股票的淨資產回報率比銀行高。從行業周期來講,目前已是銀行業周期的底點或是處於比較底部的位置,因為銀行業「去槓桿」的時間已有四五年,同時網際網路銀行的擴張勢頭也減緩,因此銀行業的風險較低。
陳嘉禾還指出,目前,A股與H股的銀行股價差達到了歷史高位,這意味著在香港上市的內地銀行股性價比也是比較高的。
〖 時代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