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再傳延期,專家:銀行股是不錯的投資標的

2020-12-27 證券之星

作者:時代財經 餘思毅 編輯:王麗麗

12月11日,資管新規再傳延期。

21世紀經濟報導12月10日披露,監管此前與部分銀行以窗口指導形式溝通過部分難消化老資產的解決期限問題,如果超過2021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尚未處置完,可採取一行一策的措施,最晚放寬到2025年。

截至目前尚未有官方確認資管新規延期。

此前關於資本新規延期的消息是今年7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網站發布,原本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考慮到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的衝擊,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範轉型面臨較大壓力。「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延長《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銀髮〔2018〕106號)過渡期至2021年底。」

有銀行業內人士對時代財經表示,此前把限期延遲至2021年底,但可以有一些特殊的「尾巴」留著,如大量的產業基金、沒有流動性的永續債。現在明確了這些「尾巴」最後的處理節點是2025年。

「資管新規再次延期執行利好銀行,特別是部分存量資管產品規模較大的銀行,能夠一定程度上避免短期內硬性處置導致銀行和投資者面臨較大損失。」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李廣子對時代財經分析。

儘管消息對銀行板塊利好,但12月11日銀行板塊並無突出表現,銀行板塊下跌0.77%,A股37隻銀行股中有26隻下跌,其中跌幅較大的為招商銀行下跌3.61%、廈門銀行下跌3.88%。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銀行板塊估值修復大漲

9月末以來,A股和H股銀行指數已較低位分別上漲16%和25%。對於此前銀行板塊上漲行情,李廣子對時代財經分析,「銀行股的爆發與宏觀經濟的企穩直接相關,實體經濟的復甦最終會傳導到銀行,為銀行的未來發展提供支撐。」

除了經濟回暖,光大證券還歸因於估值修復。一方面,經濟持續恢復增長背景下,順周期行業整體向好,近期漲幅居前的板塊主要為銀行、農林牧漁、房地產、非銀金融、國防軍工、煤炭、有色金屬等,多為順周期板塊。銀行業作為典型的順周期行業,隨著經濟持續回暖,市場對於貸款定價上升、淨息差反彈、資產質量向好均有所預期;另一方面,上市銀行基本面穩健但整體估計較低,當前行業平均市淨率為0.74倍,處於過去5年估值的15.94%分位。近期銀行股上漲表現出了比較典型的資金輪動效應。

北京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資官陳嘉禾則從供求關係向時代財經分析銀行板塊的暴漲成因。據悉,公募基金中只有1~3%左右的比例持有銀行股票。而較為市場化的投資機構或是私募基金持有銀行股票則更加少。

陳嘉禾分析,雖然銀行淨資產收益率(ROE)為10~12%,基本上是A股分紅率最高的板塊之一,但由於銀行股的股價一直不漲,導致短期投資者普遍抱這樣的心態——「不知道銀行什麼時候會漲,不敢買銀行」。這也導致銀行股持股者多為長期投資者,例如保險公司或是看重價值投資的機構。當銀行股漲5~10%,長期投資者不會輕易賣出,因為他們認為「熬這麼長時間,期待收益率最少在50~60%」。

「當銀行股價格上漲,短期炒作的投資者會追高,而長期投資者不賣。這就導致一邊有買單,另外一邊沒賣單,價格就會上漲厲害。」 陳嘉禾稱,銀行股長期橫盤導致了銀行板塊出現這種交易結構,即橫有多長,豎有多高。

「過去七八年間,銀行股每次有讓人意想不到的暴漲,基本都是這樣的場景。」

銀行股是較不錯的投資標的

市場較為關注銀行後市走勢。進入12月份,銀行板塊回調。據同花順數據,近一周銀行板塊指數累計跌幅為2.41%。

近期躁動後又回調的銀行股,到底還有沒有行情?

近日,中信證券及中金公司兩家頭部券商發表了截然不同的判斷。中信證券認為,「銀行板塊部分優質個股達階段性高位。」而中金公司認為,「A股和H股銀行指數未來3-5個季度的上漲空間分別為50%和60%。」

李廣子向時代財經表示,「目前我國不同銀行分化明顯,部分優質上市銀行股價未來仍有一定的上行空間。」陳嘉禾則認為,很難判讀後期會怎麼走,但從估值、性價比、分紅以及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這幾個方面看,銀行板塊是很不錯的投資標的。

陳嘉禾稱,從估值的角度來講,銀行股是A股板塊裡面估值最低的,不管看股票市淨率、市盈率還是股息率。從淨資產回報率的角度,基本上能達到A股股票的前1/5~1/6,這意味著只有1/6的股票的淨資產回報率比銀行高。從行業周期來講,目前已是銀行業周期的底點或是處於比較底部的位置,因為銀行業「去槓桿」的時間已有四五年,同時網際網路銀行的擴張勢頭也減緩,因此銀行業的風險較低。

陳嘉禾還指出,目前,A股與H股的銀行股價差達到了歷史高位,這意味著在香港上市的內地銀行股性價比也是比較高的。

〖 時代財經 〗

相關焦點

  • 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延長!銀行理財老產品最晚2025年消化完
    「資管新規延期一年到2021年底,但窗口指導了部分表外資產體量很大的銀行,上報2021年底預估不能消化完的老資產規模,最終在協商後會有額度豁免。」一位大行人士表示。另外一位股份行人士稱:這屬於政策的預留空間,周期較長、最難處理的資產可以一行一策處理,時間放寬到2025年。
  • 資管新規過渡期大概率要延長?央行:無論是否延期 金融機構都必須轉型
    近日,在2020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央行辦公廳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周學東表示,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延期,因為今年疫情衝擊,應該延期,但也有機構、學者建議不能延太長,可能延期一年比較合適。周學東指出,無論是否延期、延期多長時間,金融機構都必須轉型,「再回到過去大搞表外業務、以錢炒錢、製造金融亂象是不可能。」
  • 除了資管新規延期、臨時性政策退出,央行還權威釋疑這些熱點問題!
    重點四:資管新規延期一年是比較合適的目前,距離資管新規過渡期限臨近不足6個月,近期有行業報告建議並延長過渡期至2022年底。資管新規是否會明確進行延期?孫天琦:目前,全球經濟受到疫情的影響暫時出現了萎縮,我國經濟也存在一定的下行壓力,確實也增加了資管業務規範整改的難度,市場非常關注資管新規過渡期相關政策。有些人建議嚴肅市場紀律,嚴格執行資管新規,有些人建議延長過渡期一年、兩年,都有各自不同的邏輯和道理。
  • 資管新規發威 785款理財產品提前終止
    近期,部分銀行公告表示,將部分理財產品到期日期提前。此舉引起了市場和投資者的普遍關注。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截至10月20日,今年銀行提前終止的銀行理財產品高達785款。那麼,銀行提前終止理財產品的原因是什麼?對此,多名專家表示,商業銀行提前終止部分理財產品運作主要有資管新規影響和資金成本控制兩方面的原因。
  • 對話吳曉靈:資管大時代下的投資與監管
    監管部門在討論和制定資管新規的時候,《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暫行條例》正在徵求意見,因而資管新規中並沒有對私募基金管理人及私募基金詳細規制。資管新規中對持牌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產品按募集方式分為公募產品和私募產品,並且規定私募產品面向合格投資者通過非公開方式發行,其投資範圍、信息披露方式等由合同約定,私募資產管理產品的受託機構可以為私募基金管理人等。
  • 各有側重、競合併存:銀行理財子公司崛起下的資管新格局
    此外,某些類別的資管產品的投向上還會有一些特別的規定,比如貨幣市場基金有投資標的、流動性管理等有詳細規定。我們預計大部分監管差異在未來或許會逐步拉平,以便滿足「資管新規」統一監管標準的原則,最終使簡單的監管套利機會基本消失。因此,未來不同類別機構之間的差異化競爭將體現在業務優劣勢之上,體現的是資管機構及其主要股東機構的綜合實力的競爭,並在這種競合關係下形成最終的行業格局。
  • ...萬億債轉股機構對接資管新規,可設投資計劃,個人能購買,300萬起投
    有資管業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分析,這一新規,應主要是為了讓向AIC這一類機構向資管新規看齊,統一標準。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是銀行債權轉股權的實施機構,自2018年6月開始,作為一種新的金融業態出現。目前,在債轉股這一規模已超2萬億的業務領域,AIC是主導機構。
  • 央行重磅發布: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1年!什麼原因?解讀來了
    影響100萬億大資管。7月的最後一天晚間,央行發布《優化資管新規過渡期安排 引導資管業務平穩轉型》的通知,稱考慮到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的衝擊,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範轉型面臨較大壓力,按既有安排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 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
    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中國證券報記者彭揚)近日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再延長」的消息在市場引發熱議。中國證券報記者通過多個渠道了解到,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大部分待整改資產應能在2021年底前完成整改,只有極少數機構申請個案處理。
  • 央行談資管新規:無論延期幾年,金融機構必須要轉型
    對於資管新規,央行辦公廳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周學東表示,無論資管新規延幾年,對金融機構來說,關鍵是必須要轉型,再回到過去大搞表外業務、以錢炒錢、製造金融亂象不可能。有媒體問:前幾天有課題建議資管新規延期兩年,到2022年底,央行怎麼看待這個課題的建議?第二是想問下目前影子銀行的規模有多大?
  • A股頭條: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 鋼鐵巨頭呼籲國家監管部門...
    3、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 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近日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再延長」的消息在市場引發熱議。據中國證券報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到,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大部分待整改資產應能在2021年底前完成,只有極少數機構申請個案處理。
  • 吳曉靈: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應「寬嚴相濟」 發展資本市場與是否...
    實際上,資管行業的規範,也會讓資本市場的發展受益。吳曉靈認為,資管新規允許合理地把各家資管組織在一起,資管產業鏈上的機構可以互相分工協作,但不能層層加槓桿,甚至規避監管。從這個層面來看,對解決2015年股票市場異常波動的資管產品方面引發的問題,資管新規是立竿見影的。
  • 吳曉靈:資管新規過渡期不應成為自由放任期 也不意味監管空窗期
    比如基金免稅但銀行理財不免稅、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比貨幣基金約束小很多等。對此如何看,後續安排有何建議?吳曉靈:資管新規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統一同類資產管理產品的監管標準。資管新規出臺後,雖然中間有些曲折,有些市場機構也有過一些幻想和博弈,但統一監管的大方向始終明確。
  • 【吳曉靈:資管新規過渡期應「寬嚴相濟」】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前副...
    2020-12-25 06:44:46來源:FX168 【吳曉靈:資管新規過渡期應「寬嚴相濟」】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學術總顧問吳曉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後,金融機構應該按照自身情況和過渡期目標分解壓降進度任務,建議監管部門加強對壓降進度的過程考核和重要節點的檢查。
  • 四大市場爭議問題明確 資管新規重磅配套文件發布
    在2019年10月公布徵求意見稿後,歷時8個多月,資管新規重磅配套細則《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則》正式出臺。  7月3日,央行網站發布消息稱,中國人民銀行會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正式發布《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則》(下稱《認定規則》),自2020年8月3日起施行。
  • A股頭條: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證監會表示構建資本市場...
    連結:http://stock.jrj.com.cn/headline/index.shtml 一、【要聞速遞】1、央行: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央行7月31日宣布,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
  • 銀行資管盈利模式重塑 淨值型產品費率趨降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本報記者 彭妍自資管新規頒布以來,銀行加速資管業務轉型,在盈利方式上,從利差模式向管理費模式轉變。據悉,資管新規頒布之前,銀行理財盈利模式以資金池與預期收益型運作支持下的利差模式為主。
  •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 跟我有什麼關係?
    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銀髮〔2018〕106號,以下簡稱資管新規)過渡期至2021年底,同時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完善配套政策安排,平穩有序推進資管行業規範發展。
  • 財立方金融課火爆開場,百名中原金融客燒腦「大資管」(二期三期搶票中)
    資管之所以進入金融範圍,是因為過去表外的資管業務做成了剛兌,它構成了系統性金融風險。2. 從央行金融穩定局使命出發,未來結構化產品,明股實債的產品一定會被全部掃平。3. 過去一年多監管層對銀行的政策說得通俗點,一是「打棺材」,二是「重隔離」,確保金融風險釋放不蔓延;另外,民營金控未來是歸央行監管,業務形式非常敏感。
  • 發力資管科技,中子星創科智能資管再升級
    近日,波士頓諮詢(BCG)與光大銀行聯合發布的《中國資產管理市場2019》報告指出,隨著科技與數據成為行業的基礎設施,數位化能力成為各類資管機構的核心競爭優勢,資管市場的競爭格局也將面臨重塑,所有的資管機構都應該系統性地思考數位化戰略,利用科技與數位化手段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