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曉靈: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應「寬嚴相濟」 發展資本市場與是否...
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由於疫情因素,資管新規的過渡期被延長一年。而在資管新規之下,我國的大資管業務正在走向合規。「我們要求的是資金端的規範,建議按照資金端逐年替換,資金端不能有資金池,必須自己來承擔風險。」
-
吳曉靈:資管新規過渡期不應成為自由放任期 也不意味監管空窗期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專訪吳曉靈:資管新規過渡期不應成為自由放任期,也不意味著監管空窗期建議監管部門把老產品規模作為整改考核的中間目標,在確保產品規模按進度統一壓降的前提下,把投資端的老資產的處置交給市場主體自行決策。
-
專訪吳曉靈:發展資本市場和是否牛市沒有必然關係,資管新規過渡期...
由人民銀行前副行長、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學術總顧問、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吳曉靈領銜撰寫的《資管大時代》,對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的市場發展邏輯與監管改革脈絡進行了系統梳理,指出我國資產管理市場的主要問題
-
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
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中國證券報記者彭揚)近日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再延長」的消息在市場引發熱議。中國證券報記者通過多個渠道了解到,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大部分待整改資產應能在2021年底前完成整改,只有極少數機構申請個案處理。
-
對話吳曉靈:資管大時代下的投資與監管
由人民銀行前副行長、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學術總顧問、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吳曉靈領銜的心力之作《資管大時代》,對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的市場發展邏輯與監管改革脈絡進行了系統梳理,指出我國資產管理市場的主要問題,並提出了完善我國資產管理市場監管體系的相關建議,對行業從業者和市場監管者都有較強的借鑑意義。
-
資管新規過渡期大概率要延長?央行:無論是否延期 金融機構都必須轉型
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資管新規過渡期是否將要延長,是最近市場密切關注的話題。近日,在2020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央行辦公廳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周學東表示,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延期,因為今年疫情衝擊,應該延期,但也有機構、學者建議不能延太長,可能延期一年比較合適。周學東指出,無論是否延期、延期多長時間,金融機構都必須轉型,「再回到過去大搞表外業務、以錢炒錢、製造金融亂象是不可能。」
-
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延長!銀行理財老產品最晚2025年消化完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導讀:據悉,監管此前與部分銀行以窗口指導形式溝通過部分難消化老資產的解決期限問題,如果超過2021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尚未處置完,可採取一行一策的措施,最晚放寬到2025年。,監管此前與部分銀行以窗口指導形式溝通過部分難消化老資產的解決期限問題,如果超過2021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尚未處置完,可採取一行一策的措施,最晚放寬到2025年。
-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 跟我有什麼關係?
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銀髮〔2018〕106號,以下簡稱資管新規)過渡期至2021年底,同時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完善配套政策安排,平穩有序推進資管行業規範發展。
-
央行重磅發布: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1年!什麼原因?解讀來了
影響100萬億大資管。7月的最後一天晚間,央行發布《優化資管新規過渡期安排 引導資管業務平穩轉型》的通知,稱考慮到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的衝擊,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範轉型面臨較大壓力,按既有安排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
資管新規再傳延期,專家:銀行股是不錯的投資標的
作者:時代財經 餘思毅 編輯:王麗麗12月11日,資管新規再傳延期。21世紀經濟報導12月10日披露,監管此前與部分銀行以窗口指導形式溝通過部分難消化老資產的解決期限問題,如果超過2021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尚未處置完,可採取一行一策的措施,最晚放寬到2025年。
-
央行前副行長吳曉靈這麼說
在此背景下,2018年4月資管新規發布,拉開資產管理行業轉型發展序幕。與此同時,近年來,信託「暴雷」、理財產品違約時有發生,也說明我國資產管理行業改革進入深水區。近日,人民銀行前副行長、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學術總顧問、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吳曉靈發布新書《資管大時代》,為未來10年監管改革方向、機構發展、個人財富管理提出建議。
-
吳曉靈接受網易研究局等採訪:系統闡述對信用債、金融科技、直接...
近日,人民銀行前副行長、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學術總顧問、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吳曉靈就對外開放、過渡期延長、直接融資和牛市、金融科技、信用債、投資者保護等大家普遍關注的資管問題接受了網易研究局等媒體的採訪。
-
A股頭條: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 鋼鐵巨頭呼籲國家監管部門...
2、央行、國家外匯局:將金融機構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25下調至1為進一步完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引導金融機構市場化調節外匯資產負債結構,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將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25下調至1。
-
A股頭條: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證監會表示構建資本市場...
連結:http://stock.jrj.com.cn/headline/index.shtml 一、【要聞速遞】1、央行: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央行7月31日宣布,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
-
資管新規發威 785款理財產品提前終止
對此,普益標準研究員於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商業銀行提前終止部分理財產品運作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發布以後,要求銀行理財產品實施淨值化管理運作,並對理財產品的非標債權資產配置比例進行了嚴格限制,隨著轉型過渡期的臨近,銀行加快了傳統不合規老產品的清退,推進淨值化轉型;二是存續老產品定價較高,該部分產品大多仍存在「剛性兌付」問題,而當前市場利率維持在較低水平,資金成本較低
-
除了資管新規延期、臨時性政策退出,央行還權威釋疑這些熱點問題!
資管新規到底延期多久?臨時性貨幣政策何時退出?下半年宏觀槓桿率走勢如何?7月10日,人民銀行舉行2020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人民銀行辦公廳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周學東、調查統計司司長兼新聞發言人阮健弘、研究局局長王信、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貨幣政策司副司長郭凱出席發布會,並回應一系列熱點問題。
-
銀行理財產品之後 追求穩健收益的投資者投什麼?
2018年推出並實施的資管新規,其過渡期已延至2021年底結束,體現了監管部門「寬嚴相濟」的態度。儘管過渡期延長了一年,但過渡期本身和執行過程中的剛性約束不會改變。銀行理財曾經可以藉助的非標投資、期限錯配、資金池等提高收益率的手段難以為繼,對銀行理財的收益率水平形成了壓力。同時,整體利率水平下行的趨勢,也或將對銀行理財、貨幣基金等產品的業績造成影響。
-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資管大時代》書評
股權投資計劃、債權投資計劃依然是保險資管產品中的一員;在防控風險的紅線要求下,私募行業監管仍然在無差別的收緊;基金銷售機構以銷售基金為天職,但不得以銷售收入為主要考核指標等,我們在這些政策上依然能看到投資業務融資化、市場主體行政化等影子。此外由於分業監管的原因,也由於我們對基金的概念認識不到位,使得我們還在對本質相同的資管產品制定不同的監管辦法。
-
資管新規重磅文件今天釐清界限
作為資管新規的重要配套細則,7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正式發布了《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則》。(以下簡稱《認定規則》)。今年5月,國務院金融委發布消息稱,將於近期推出11條金融改革措施,其中包括「發布《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則》,落實資管新規要求,明確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認定範圍和認定條件,建立非標轉標的認定機制,並對存量『非非標』資產給予過渡期安排,穩步推進資管業務轉型發展,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
四大市場爭議問題明確 資管新規重磅配套文件發布
在2019年10月公布徵求意見稿後,歷時8個多月,資管新規重磅配套細則《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則》正式出臺。 7月3日,央行網站發布消息稱,中國人民銀行會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正式發布《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則》(下稱《認定規則》),自2020年8月3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