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資管新規過渡期是否將要延長,是最近市場密切關注的話題。近日,在2020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央行辦公廳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周學東表示,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延期,因為今年疫情衝擊,應該延期,但也有機構、學者建議不能延太長,可能延期一年比較合適。
周學東指出,無論是否延期、延期多長時間,金融機構都必須轉型,「再回到過去大搞表外業務、以錢炒錢、製造金融亂象是不可能。」
不規範的影子銀行規模明顯壓縮
資管新規出爐之後,監管層一直在大力整治影子銀行。央行辦公廳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周學東表示,不規範的影子銀行的規模明顯在壓縮。如託貸款今年上半年減少了2300億,而去年和前年減得更多,去年上半年接近5000億。
「資管新規不是說要把資管產品壓沒了,主要是壓非標,非標穿透了就是信貸資產,也就是除了銀行之外的幾乎所有的金融機構都在做信貸業務。」周學東表示,去年以來貸款增長很快,但非標壓了不少。有些從表外回到表內,佔用的也是貸款資源,體現了貸款增長,是一個替代。
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兼新聞發言人阮健弘進一步介紹,以「一行兩會一局」共同建立的資管產品的統計制度,統計範圍還是比較全面的,包括八大類,這裡面有銀行的非保本理財、信託公司的資管產品、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資管產品、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專戶、期貨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資管產品、保險的資管產品、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的資管產品和公募基金,到今年5月末這些資管產品直接匯總的資產總量是90.1萬億元,比年初增加了4萬億,同比增長3.5%。
資管產品整體風險持續收斂
孫天琦表示,2018年4月資管新規出臺以來,資管產品實現了平穩有序轉型,總規模穩中有降,整體風險持續收斂,實體經濟融資沒有受到存量業務整改的影響。從兩個方面看,一方面是資金脫實向虛、自我循環的現象得到遏制,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持續壓縮。另一方面是淨值性產品佔比穩步上升,資管資金通過增加金融債、企業債投資的方式,加大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阮建弘進一步解釋道,從數據上看,總體來看資管產品的風險是進一步的收斂,主要表現在四個層面,一是同業交叉持有的佔比持續下降,二是槓桿率回落,三是淨值型產品佔比持續上升,四是非標準化的債權規模在持續減少。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資管產品的同業資金來源佔其全部資金來源的比重49.8%,比年初下降了1.2個百分點。資管產品的負債槓桿率平均為107.7%,這比年初回落了0.9個百分點。淨值型產品募集資金佔全部資管產品募集資金的餘額是60.3%,比年初高了4.9個百分點。資管產品投資的非標準化的債權類資產規模同比下降7.6%,比年初多下降1.2個百分點。
疫情之下資管新規過渡期有望延長
今年疫情之下,資管新規的過渡期要不要延長,要延長多久?各界學者紛紛提出建議。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吳曉靈建議,應該將資管新規過渡期在原有計劃上延長兩年。用2020年、2021年、2022年三年,平均每年約20%的速度去消化,是比較實事求是的。對此,周學東英表示,淨值型產品佔比在提高,來自同業的負債佔比在下降,這是一個好的跡象,系統性風險明顯得到治理。關於資管新規延期,因為今年疫情衝擊,應該延期。但也有機構、學者建議不能延太長,可能延一年是比較合適的。
孫天琦也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會同有關部門在堅持資管新規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密切跟蹤監測資管業務規範整改的情況,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做好相關工作,穩妥有序推進資管行業的整改與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