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客戶端7月10日電 10日,央行舉行2020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對於資管新規,央行辦公廳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周學東表示,無論資管新規延幾年,對金融機構來說,關鍵是必須要轉型,再回到過去大搞表外業務、以錢炒錢、製造金融亂象不可能。
有媒體問:前幾天有課題建議資管新規延期兩年,到2022年底,央行怎麼看待這個課題的建議?第二是想問下目前影子銀行的規模有多大?
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表示,目前,全球經濟受到疫情的影響暫時出現了萎縮,我國經濟也存在一定的下行壓力,確實也增加了資管業務規範整改的難度,市場非常關注資管新規過渡期相關政策。有些人建議嚴肅市場紀律,嚴格執行資管新規,有些人建議延長過渡期一年,剛才提到的研究報告建議延長兩年,都有各自不同的邏輯和道理。
下一步,央行將會同有關部門在堅持資管新規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密切跟蹤監測資管業務規範整改的情況,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做好相關工作,穩妥有序推進資管行業的整改與轉型。
央行辦公廳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周學東補充稱,無論資管新規延1年、2年還是3年,對金融機構來說,關鍵是必須要轉型的,再回到過去大搞表外業務、以錢炒錢、製造金融亂象是不可能。
周學東表示,關於資管新規延期,因為今年疫情衝擊,應該延期。但也有機構、學者建議不能延太長,可能延一年是比較合適的。
對於影子銀行,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兼新聞發言人阮健弘指出,現在是「一行兩會一局」共同建立的資管產品的統計制度,統計範圍包括八大類,到今年5月末這些資管產品直接匯總的資產總量是90.1萬億元,比年初增加了4萬億,同比增長3.5%。
風險方面,阮健弘表示,總體來看資管產品的風險進一步收斂,同業交叉持有的佔比持續下降,因為資管產品風險得到了更好的控制,所以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也發揮了更有效的作用,應該說資管新規在現實當中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阮健弘提及,關注到個別理財產品出現了浮虧的現象,道理上說市場變化必然會導致淨值產品的波動,這點是合理的,可以看到淨值產品的佔比已經佔60%了,這麼大的規模,階段性的浮虧也是正常現象。從掌握的數據整體上看,5月末全部資管產品的資本公積和未分配利潤比年初增加了五千億,可以判斷資管產品總體上收益是正的。(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