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大消息!央行重磅發布: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1年!什麼原因?解讀來了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導讀:消息一出,聽說金融圈的朋友們在彈冠相慶!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 者丨周炎炎

編 輯丨馬春園

部分內容來自中國基金報

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

他來了,他來了,他終於來了。

影響100萬億大資管。

7月的最後一天晚間,央行發布《優化資管新規過渡期安排 引導資管業務平穩轉型》的通知,稱考慮到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的衝擊,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範轉型面臨較大壓力,按既有安排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從結果來看,由於延期,到2021年普通投資者還將在市面上看到大量的預期收益型產品,也就是剛兌產品。從機構角度來說,明年年底之前還可以發行老產品募集資金。

為何延期一年?

2018年4月資管新規下發,要求整改過渡期為2020年末。但在資管圈內,自去年下半年起,已經有不少機構反饋整改壓力大,預計無法按期完成。隨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已經成為業界共識,不過此前爭議點是採取一行一策的政策,還是統一划好「終點線」。

從目前的結果看來,監管決意採用整體延期一年的做法。有資管人士表示,統一安排延長期限有助於維持公平,防止有些機構由於地方主義整改不積極。

7月31日公布的《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就資管新規過渡期調整答記者問》表示主要出於三點考慮:

一是統籌穩增長與防風險的平衡。延長過渡期1年,更多期限較長的存量資產可自然到期,有助於避免存量資產集中處置對金融機構帶來的壓力。

二是過渡期也不宜延長過多。過渡期安排的初衷是確保資管業務順利轉型,實現老產品向新產品的平穩過渡。將過渡期延長1年,可以鼓勵金融機構「跳起來摘桃子」,在對衝疫情影響的同時,推動金融機構早整改、早轉型。

三是最大化政策效用。過渡期延長1年,能夠較好統籌存量業務整改和創新業務發展的關係,通過資管業務的轉型升級,帶動存量資產的規範整改。

不過業內也有說法稱,若2021年底仍有機構無法完成,則可能轉而採用一行一策的做法。

這一點在上述答記者問中同樣也有答案,該文指出採用「過渡期適當延長+個案處理」的政策安排:對於2021年底前仍難以完全整改到位的個別金融機構,金融機構說明原因並經金融管理部門同意後,進行個案處理,列明處置明細方案,逐月監測實施,並實施差異化監管措施。

有多少機構需要延期?

2020年完成整改對於多數銀行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傳統理財資產端比較複雜,不單單是一些普通的債券,除了非標產品之外,還包括大量的產業基金,沒有流動性的永續債,優先股,以及二級資本債等債券市場上創新產品,這些的主要投資力量都是銀行理財。這些資產沒有處置的話,在產品中還必須保持一定的發行力度。

某大行資管部負責人曾對記者表示,他所在行老產品超過1萬億,其中不符合資管新規的非標類大約佔五分之一,還有產業基金、永續債、優先股、同業資產等,如果以2020年劃一道線,那麼未能及時處置完的資產大約還剩3000億-4000億左右。

對於信託業而言,《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剛剛在年中發布,今年只剩下5個月的時間,因而完成整改也是難上加難。

延期一年是不是可以更順利完成整改,有些銀行對記者表示可以基本完成,也有銀行表示難度較大。

「多數銀行早就不敢投超過2020年過渡期的非標了。2021年底應該就剩下一些零零散散的未處置資產了。」一位華東理財子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雖然不多,但處置起來也很複雜,非標之外還有PPP和產業基金。相對而言,永續債和優先股屬於標準化資產,可以表內承接,難度還算小。」

也有一些極端案例。

此前監管部門提出了「老產品在2020年壓降一半規模以及確保2021年底之前清盤」的要求,但有股份制銀行表示,該行理財業務歷史遺留問題較為嚴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仍有近300億元的逾期資產,預計本金損失較為嚴重。另外,還有近100億的缺乏流動性的資產,到期日在2021年底之後。因此,該行曾向監管申請,如果老產品壓降速度過快,可能引發老產品的流動性風險、無法足額兌付本息風險,申請監管允許該行在2024年底前全部完成整改。

此前監管的一份通報也顯示,該行存量理財業務規模1300億元,但符合資管新規的新型理財業務僅2億元,對於不符合資管新規的存量理財業務,該行要通過自然到期或轉回表內等方式逐步壓降、不得新增,特別是嚴禁新增保本理財與同業理財產品規模,對於存量違規業務要嚴肅問責。

壓降老產品三大難題

一方面是客戶對傳統理財剛兌且保收益的想法沒變。

有大行人士稱,過渡期內部分客戶還是更喜歡老產品,有預期收益的這種。哪怕有些新產品的業績基準比老產品高出一個百分點,客戶還是傾向於購買老產品,這是壓降難的原因之一。另外對公理財方面,不少企業投資規定局限於預期收益型理財,因此市值波動型產品通過企業內部層層審批比較難。

另一方面是銀行難以割捨高收益資產。

一位華東資管人士對記者表示,某家股份制銀行雖然已經成立了理財子公司,但子公司產品規模依舊很小,而產品發行主要還是在行內資管部,對接老資產池。這是因為理財子公司要求清潔起步,很多非標類高收益資產銀行難以割捨,因此導致子公司承接理財業務進展緩慢。

「也不知道是該評價這家銀行有魄力,為客戶保留住高收益產品,還是說這家銀行對待資管新規態度曖昧不積極。」上述資管人士表示,「大家都覺得今年無法完成整改,因此就有銀行拖著不發展理財子公司新業務,母行資管部照舊上了很多老產品。」

再者就是一些風險待化解的歷史原因。

上文所述的極端案例,某些銀行遇到了風險事件,不僅僅是表外資管部門的問題,表內資產負債也在同期整改,在這種「內外交困」的情況下,2021年底也很難按期完成,極有可能成為最終「個案處理」中的「個案」。

除了極端個案之外,記者還了解到,有股份制銀行資管部早幾年在股市高點做了千億級別的股票質押業務,仍有風險未解除。另一家股份制銀行曾經為了南下發展長三角業務,做了很多信用下沉的非標,也有風險需要化解。

不管延期一年是否足夠,資管新規絕不會走回頭路。正如央行辦公廳主任周學東近期所說:「各界對資管新規延長的建議比較多,但是無論是延1年、2年還是3年,對金融機構來說,關鍵是必須要轉型的,再回到過去大搞表外業務、以錢炒錢、製造金融亂象是不可能。」

他另稱,「我們看到,過去兩年對影子銀行的治理力度還是相當大的。比如說委託貸款今年上半年減少了2300億,而去年和前年減得更多,去年上半年接近5000億。不規範的影子銀行的規模明顯在壓縮,從信託貸款和委託貸款也能看得出來。」

金融圈沸騰,網友找到股市上漲原因

據中國基金報,社交平臺上,金融圈和股民們都沸騰了,彈冠相慶、奔走相告,延期了!也有人表示:只是延期了一年,要放棄幻想,積極轉型。

相關焦點

  •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 跟我有什麼關係?
    來源:金融界網站資管新規延長過渡期的「靴子」終於落地!央行表示,考慮到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的衝擊,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範轉型面臨較大壓力。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 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
    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中國證券報記者彭揚)近日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再延長」的消息在市場引發熱議。中國證券報記者通過多個渠道了解到,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大部分待整改資產應能在2021年底前完成整改,只有極少數機構申請個案處理。
  • 重磅!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延長!銀行理財老產品最晚2025年消化完
    正如在資管新規延期一年的消息釋放前夕,央行原辦公廳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周學東曾經指出:「無論是延1年、2年還是3年,對金融機構來說,關鍵是必須要轉型的,再回到過去大搞表外業務、以錢炒錢、製造金融亂象是不可能的。」
  • 資管新規過渡期大概率要延長?央行:無論是否延期 金融機構都必須轉型
    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資管新規過渡期是否將要延長,是最近市場密切關注的話題。近日,在2020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央行辦公廳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周學東表示,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延期,因為今年疫情衝擊,應該延期,但也有機構、學者建議不能延太長,可能延期一年比較合適。周學東指出,無論是否延期、延期多長時間,金融機構都必須轉型,「再回到過去大搞表外業務、以錢炒錢、製造金融亂象是不可能。」
  • A股頭條: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證監會表示構建資本市場...
    連結:http://stock.jrj.com.cn/headline/index.shtml 一、【要聞速遞】1、央行: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央行7月31日宣布,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
  • 吳曉靈: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應「寬嚴相濟」 發展資本市場與是否...
    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由於疫情因素,資管新規的過渡期被延長一年。而在資管新規之下,我國的大資管業務正在走向合規。「我們要求的是資金端的規範,建議按照資金端逐年替換,資金端不能有資金池,必須自己來承擔風險。」
  • 四大市場爭議問題明確 資管新規重磅配套文件發布
    在2019年10月公布徵求意見稿後,歷時8個多月,資管新規重磅配套細則《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則》正式出臺。  7月3日,央行網站發布消息稱,中國人民銀行會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正式發布《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則》(下稱《認定規則》),自2020年8月3日起施行。
  • 什麼是「標」?什麼是「非標」?資管新規重磅文件今天釐清界限
    本文轉自【經濟參考網】;什麼是「標」(標準化債權類資產)?什麼是「非標」(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二者之間的界限得以正式明確。作為資管新規的重要配套細則,7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正式發布了《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則》。(以下簡稱《認定規則》)。
  • 央行談資管新規:無論延期幾年,金融機構必須要轉型
    對於資管新規,央行辦公廳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周學東表示,無論資管新規延幾年,對金融機構來說,關鍵是必須要轉型,再回到過去大搞表外業務、以錢炒錢、製造金融亂象不可能。有媒體問:前幾天有課題建議資管新規延期兩年,到2022年底,央行怎麼看待這個課題的建議?第二是想問下目前影子銀行的規模有多大?
  • A股頭條: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 鋼鐵巨頭呼籲國家監管部門...
    2、央行、國家外匯局:將金融機構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25下調至1為進一步完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引導金融機構市場化調節外匯資產負債結構,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將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25下調至1。
  • 除了資管新規延期、臨時性政策退出,央行還權威釋疑這些熱點問題!
    重點二:金融穩定再貸款最近一次用在包商銀行自7月1日起,央行下調金融穩定再貸款利率0.5個百分點,調整後,金融穩定再貸款利率為1.75%,金融穩定再貸款(延期期間)利率為3.77%。金融穩定再貸款目前為止發放了多少?發放給了哪些機構?在什麼條件下金融機構可以獲得金融穩定再貸款?
  • 專訪吳曉靈:發展資本市場和是否牛市沒有必然關係,資管新規過渡期...
    後資管新規時代如何要做好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如何平衡好企業融資和個體散戶投資的關係?如何看待資管新規的過渡期延長和後續發展?帶著這些問題,證券時報記者就吳曉靈進行了專訪。資管資金在股票市場中仍然舉足輕重證券時報記者:您曾指出了導致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的六大原因,5年之後,您覺得這六個問題有何改善?您覺得中國股市還存在哪些問題?
  • 吳曉靈:資管新規過渡期不應成為自由放任期 也不意味監管空窗期
    「(資管新規)過渡期不應該成為自由放任期,也不意味著監管空窗期。金融機構應該根據自身情況按照過渡期目標分解壓降進度任務。」人民銀行前副行長、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學術總顧問、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吳曉靈近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以下簡稱21世紀)等多家媒體書面採訪時表示。目前其新著《資管大時代》業已出版。
  • 中國央行談資管行業整改:回到過去以錢炒錢是不可能的
    中新社北京7月10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國資管新規的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截止,其會否再度調整備受關注。中國央行10日表示,將穩妥有序推進資管行業整改與轉型。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說,2018年4月資管新規出臺以來,資管產品實現了平穩有序轉型,總規模穩中有降,整體風險持續收斂,實體經濟融資沒有受到存量業務整改影響。
  • 資管新規發威 785款理財產品提前終止
    實際上,根據普益標準統計監測,自2018年初至2020年10月20日,銀行理財市場共有1618款產品提前終止運作,該部分產品有1523款是在理財新規發布之後終止的,佔比高達94.13%,截至今年10月20日,銀行提前終止運作的產品有785款,佔比為48.52%。短短兩年多,上千款理財產品被提前終止,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 【吳曉靈:資管新規過渡期應「寬嚴相濟」】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前副...
    2020-12-25 06:44:46來源:FX168 【吳曉靈:資管新規過渡期應「寬嚴相濟」】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學術總顧問吳曉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後,金融機構應該按照自身情況和過渡期目標分解壓降進度任務,建議監管部門加強對壓降進度的過程考核和重要節點的檢查。
  • 資管新規再傳延期,專家:銀行股是不錯的投資標的
    作者:時代財經 餘思毅 編輯:王麗麗12月11日,資管新規再傳延期。21世紀經濟報導12月10日披露,監管此前與部分銀行以窗口指導形式溝通過部分難消化老資產的解決期限問題,如果超過2021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尚未處置完,可採取一行一策的措施,最晚放寬到2025年。
  • 2021這些財經新規和你有關
    2021來了。新的一年,有不少財經方面的新規開始實施,或是1月1日,或是年內。我們對這些與百姓的經濟生活緊密相關的新規進行了一番梳理,讓大家全面了解一下。同時,我們也希望新的一年,每一個人都能開開心心賺錢,快快樂樂理財,讓自己的財富實現保值增值。
  • 對話吳曉靈:資管大時代下的投資與監管
    4.關於過渡期延長:受到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資管新規過渡期從2020年底延長至2021年底,另外還有消息稱,將採取一行一策的措施,最晚放寬到2025年。過渡期延長將帶來哪些影響?有解讀認為,這意味著,金融市場強監管的狀態將有所改變,為深陷違約、暴雷風波的金融機構帶來喘息空間,您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