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作為作家的自我理解

2021-03-01 三聯書店三聯書情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英語和德語世界從來都不缺少歌德的傳記,但今天推薦的這本《歌德傳》(薩弗蘭斯基 著)所描寫的是一個全新的歌德,評論稱,當代文壇還沒有一位作者能夠收集如此豐富的傳記寫作材料,也沒有一位作者的作品能夠獲得如此多的評論與闡釋。薩弗蘭斯基通過歌德的著作、信件、日記、對話以及同時代人士對其的評價,試圖全面貼近歌德,呈現出一個前所未有的生動的形象。這部傳記將引導我們穿越時空,回到輕快的洛可可時代和刻板的蒸汽時代,這段時間作為一個整體被稱之為「歌德時代」。

1806年10月14日,普魯士在耶拿和奧爾斯塔特附近與拿破崙之戰失敗,魏瑪被洗劫和佔領。在那些天裡,歌德有失去一切的危險:生命、財產、官職和他的公爵。在舊秩序崩潰的時刻,被顛覆的,除了有形之物,還有作為作家的一種新的自我理解。與此同時,在無比強大的拿破崙形象中與之打交道的這個新整體,現在開始以超越政治的方式吸引他。1807年年初在致克內貝爾的一封信中,他稱拿破崙為歷史中可能處在這個如此高聳,甚至過度文明化的民族之巔的最高級現象。

*文章節選自《歌德——生命的傑作》([德]呂迪格爾·薩弗蘭斯基 著 三聯書店2019-6)。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在文末留言

歌德畫像

文 | [德]呂迪格爾·薩弗蘭斯基

在歌德那裡,歷史地看待自己的生命的增長態勢,屬於席勒之死的持續影響。1806年4月,他致信自義大利旅行以來成為朋友的畫家菲利普·哈克特:自從席勒之死在我的生命中留下巨大空缺以來,我不斷被人提醒,留意對往事的記憶,我幾乎激動地感到,用回憶來保存似乎要永遠失去的東西,是何種重大責任。這裡顯示出歌德想要創作的作家自傳,而它隨著之後不久開始的《詩與真》的寫作,有力地啟動了。

不過在此之前還有其他重要事件發生,也許比席勒之死更為影響深遠,即 1806年10月14日的災難:普魯士在耶拿和奧爾斯塔特附近與拿破崙之戰的失敗,以及法國人對魏瑪的佔領和洗劫。在那些天裡,歌德有失去一切的危險:生命、財產、官職和他的公爵。

自19世紀初起,魏瑪依靠普魯士在中立的德國北部享受和平。卡爾·奧古斯特通過母親安娜 ·阿瑪麗婭而與弗裡德裡希大帝有了親戚關係,自從針對法國的第一次同盟戰以來,他作為少將統領一個普魯士軍團。卡爾·奧古斯特知道,他只有聰明地利用強大鄰居的矛盾,才能保持他的小公國的政治獨立。1804年,他巧妙地讓王子卡爾·弗裡德裡希與沙皇的妹妹瑪麗亞·保洛芙娜訂婚,對公爵來說,此後俄國也成了反對普魯士得寸進尺以及拿破崙的進攻的後盾。歌德支持卡爾·奧古斯特的謹慎政策,以護衛一種脆弱的中立。但二人也有分歧。較之公爵,歌德更加不傾向於普魯士,而寄希望於法國人的善意。但這在中立階段幾乎不起作用。對兩人來說,作為穩定保證的古老帝國,在此期間已失去全部意義,對此歌德不抱任何幻想。經過1803年的帝國代表總決議及1806年的萊茵聯邦建立,帝國已成為一片廢墟,無權抱有任何政治希望。

1806年8月6日,弗朗茨二世莊嚴宣布,放棄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冠,接受奧地利皇帝的頭銜,由此確認了古老帝制的外在終結。歌德在從卡爾斯魯厄避暑歸來的途中,得到這一消息。他在日記中記下:駕馭臺上僕人和車夫的不和,比羅馬帝國的分裂更讓我們興奮。帝國的消亡無法讓人興奮,因為這在很久之前已被確認。但歌德還是十分關心這一政治事件的發展。他不得不如此,僅僅因為自己在公國的職位。在往返卡爾斯巴德途中,他的日記經常提及政治談話,在那氣氛緊張的幾個星期裡,這並不讓人奇怪。涉及普魯士(由此也包括魏瑪)是否能保持中立,或者被捲入一場戰爭。有人傳說,拿破崙想把許諾給普魯士的漢諾瓦還給英國。普魯士會用對法宣戰來回應這個侮辱嗎?反思和討論,歌德這樣記錄,並註明普魯士軍隊向漢諾瓦方向進發。

此刻在馬車駕馭座上,的確發生了一場爭吵,因為歌德的僕人約翰內斯 ·根斯勒爾在離開卡爾斯巴德的回程路上,同車夫激烈毆打起來,導致馬車不時無方向地陷於搖晃,幾乎傾覆。歌德對待此事非常嚴肅。一天之後,他將被他視為過於粗暴、愚蠢、不講理且暴躁的根斯勒爾交給耶拿的警察,並寫道:因為在這次事件中,我發現自己由於憤怒和氣惱,就要失去療養的全部效用,而且處於以下狀況,被迫進行一次不合適且不可饒恕的自救;由此我別無選擇,只能在我到達耶拿時,把這個傢伙送入軍事監禁。也就是說,歌德暗示,他自己幾乎要同他的僕人打起來。

這場不快僅暫時地分散了他對巨大的政治麻煩的注意力。事情如歌德擔心的那樣發生了。普魯士放棄了其中立立場,向法國宣戰,單打獨鬥,因為奧地利和俄國暫未表態。對歌德來說,這是過於瘋狂大膽的舉措。就是公爵也對普魯士的單獨行動感到驚訝,他寧願發起一個反拿破崙同盟,但對家庭的忠誠要求他站在普魯士一邊。1806年9月17日,他同大家一道,隨同普魯士軍隊向法國宣戰。歌德的同事福格特掌管政府事務,所以最了解戰事的發展細節。歌德用以下文字向他請教:最最衷心地感謝您——您願意就外部形勢給我一個明示,因為在情緒的巨大波動中,人們自己得費力保持平衡。回顧往事時,歌德關於在這幾個星期擔負政治重責的冷靜的福格特這麼寫道:我當時與我忠實的且永遠難忘的公務朋友兼大臣封·福格特進行了怎樣充滿憂慮的商談,真的很難說清。政治上福格特與歌德想法類似:本該儘可能地保持中立,別把法國和拿破崙當成敵人。但事與願違。戰爭已經降臨。

如同以往,若外部形勢緊張且面對最可怕的危險,歌德會深入他的自然科學研究。他在寫作《色彩學》。晚上在蒂福爾特,在公爵母親那裡有音樂會。管弦樂隊指揮胡梅爾在場,人們心情沉重地奏樂。從 9月中旬起普魯士軍隊駐紮在耶拿,歌德為霍恩羅厄-英格爾芬根伯爵,一支普魯士步兵營的指揮官,清空了自己在舊宮殿裡的房間。歌德勤勉地整理從卡爾斯巴德帶回的花崗巖標本,將挑選出的一些石塊寄給哥廷根的約翰·弗裡德裡希 ·布盧門巴赫教授,後者對此十分驚訝,因為歌德在此形勢下顯然沒有其他更好的事可做。歌德還與正在寫《精神現象學》尾章的黑格爾見了面,不顧後者令人掃興的觀點,進行哲學對話。一個普魯士軍官克裡斯蒂安·封·馬森巴赫上校將一份愛國主義小冊子交付印刷。它開始於「拿破崙我愛你!」,結束於「拿破崙我恨你!」這樣的話。歌德因從信任他的小冊子作者那裡得到消息而大驚失色。他相信,這樣無價值的東西,在法國軍隊進入時,必然給城市帶來毀滅。無論如何必須阻止它發表。可歌德最終無奈地發現,他在同一個固執的作者打交道。但我始終也是個如此固執的公民……使得他(這個軍官)最後讓步了。一些教授和大學生擔心地離開耶拿。人們藏起錢財和其他有價值的東西。為了替自己壯膽,有人吹起愛國主義的號角。有一次歌德在這樣的場合完全不合時宜地朗誦了下面這首詩:我把我的事業建立在虛無之上!甚至維蘭德也對歌德缺少愛國主義感到生氣。還有,正好在魏瑪做客的弗裡德裡希·根茨也對歌德的態度不滿:「他是個有害的利己主義者和隨遇而安者。」根茨後來這樣寫道:「我永遠無法忘記,1806年耶拿戰役兩天之前,歌德秉持何種道德立場。」戰役前夜,歌德還讓人在劇院演出,節目單上是《街頭演藝女範孔》。扮演女主角的歌唱演員瑪麗安娜 ·安布羅施據說對歌德非常憤怒,大聲叫道:「我們受到這個男人(歌德)折磨的情景,太可怕了。人們應該祈禱,而我們不得不出演喜劇。」

10月14日的戰鬥以普魯士軍隊的慘敗結束,但最後的交戰一直延伸到魏瑪東部的關隘。人們整天聽見隆隆炮聲。在弗勞恩普蘭的住宅中,儘管如此,大家仍同往常一樣共進午餐,但隨後被不斷迫近的炮聲和「法國人來了!」的呼喊驚起。弗裡德裡希·威廉 ·裡默爾,歌德的同事兼他兒子的家庭教師,相當準確地描繪了其後發生的事。歌德自己在日記中僅這樣記下:晚上5點子彈飛過屋頂,6點半,輕裝士兵進入。7點,大火洗劫可怕之夜。由于堅定和幸運,我們的家得以保存。

在這短短數語後面隱藏著的,也許是歌德迄至那時經歷的最嚴酷考驗。他的生存基點首次開始動搖。撇開他1792—1793年的戰爭經歷不論,他至今一直成功地替自己創造出一種勻質的空間,一個通過他自己成形的個性光芒構建的世界。他有能力,或者遠離或者在自己的世界裡消化著幹擾。

歌德的房間,牆上剪影為歌德和席勒

……

在舊秩序崩潰的時刻,被顛覆的,除去財產,還有婚禮,以及作為作家的一種新的自我理解。歌德現在比以前更強烈地顯示其堅定的專業性。在我們不得不為一切擔心的最糟之時,失去稿紙,是讓我最感到難以忍受的恐懼,而從此時起,只要可能,我就將其送出付印。從此刻起,他真的更加毫不猶豫地將手稿交給出版人。他將《色彩學》交付出版,儘管它完全沒有寫完。他把在《威廉·邁斯特的漫遊時代》框架中設計的《親合力》作為中篇取出,對他來說幾乎是匆忙的作為小說出版了,在此前,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看到歌德如此快速地適應新環境,人們感到相當驚訝。對愛國主義者和拿破崙的反對者來說,這種速度絕對太快。歌德讓他們生氣了,因為他在談話中說,被一個更偉大的對手戰勝,只有那幼稚的自私自利的執拗者,才不願正視這一點。人們以為得之於古代的自由意識和祖國之愛,在大多數人那裡成為面具。他對裡默爾這樣說。而後者仔細地將它記下。還有關於教授的驕傲的蔑視的見解,歌德認為這徹頭徹尾是可笑的,因為它純粹是從書本上得來的某種東西。較之在毫無結果的反對立場中消耗自己,更該做的是,以最最熱心的方式,保護至今為止我們文學中未被觸及的智慧女神像。人們在此可以做些什麼,阻止點兒什麼,讓這個眼下掌握德國命運的人,不失去我們已通過一種更高的精神優勢從他那裡奪得的尊敬。

人們確實依賴拿破崙的尊敬,因為魏瑪的命運岌岌可危。公爵站到了普魯士一邊,這讓拿破崙十分生氣,事實上他想為此懲罰公爵。但拿破崙最終消除了瓜分魏瑪的領土和完全消滅公國的意圖,也許首先是因為顧及公爵與沙皇的親戚關係,後者的妹妹是卡爾·奧古斯特的兒媳。拿破崙此刻還不想惹惱沙皇。

所以,1807年2月公爵返回,重新掌管魏瑪政府。魏瑪現在屬於萊茵聯邦,處於法國的監管之下。公國被徵收高達兩萬法郎的佔領稅。福格特提出異議,指出公國每年僅有可憐的十五萬法郎的收入。起先沒有任何協商餘地。魏瑪的公使(以後的總理)約翰內斯·米勒強調公國科學及文學方面的成就也無濟於事。歌德希望,魏瑪文化及其精神優勢或許能讓勝利者不得不表示尊敬,但僅在以下方面得到實現,即在法國軍官和拿破崙那裡,維蘭德和歌德享有一定的聲譽。但這絲毫不能改變公國被強加的負擔和責任。

公爵帶著內心的保留,嘗試適應環境。在他家,他定期將其樞密顧問置入危機情緒,也在卡爾斯巴德或者馬林巴德度假時的輕鬆氣氛中,把對拿破崙的挖苦拿來助興。歌德此時完全認可了新的環境。他願意為了和平的緣故,承認拿破崙的霸權。在同裡默爾的談話中,他解釋:要是保羅使徒說,承認當權者,因為它是上帝的秩序,這就表達出一種駭人的文化……一種準則——若它能防止一切被徵服和現在被關注者,做出一切任意的和不恰當的、會導致其自身毀滅的行為。

人們應該順從,而不應該用無效的反對立場消耗自己,尤其對文化的發展來說,這是最佳選擇。這也讓歌德與愛國主義者針鋒相對,而在拿破崙統治時期,後者的數量在德國上流社會不斷增長。在1807年7月27日致策爾特的信中,有針對這些人的生硬話語:要是有人抱怨他和他周圍人遭受的苦難,以及他失去了且擔心失去什麼,我會同情地傾聽……要是人們悲嘆據說已經失去的,但在德國沒人見過的,更不用說為此操心過的一種整體,我就不得不掩蓋我的不耐煩,以便不……表現為自私自利者。幾句話後,歌德解釋,他如何理解個體與整體的關係。對他來說,一切取決於個體能否在其中發展自身的特性。倘若有人過分地認同一種政治的整體,就會陷入集體主義的危險。在歌德看來,這針對的是新近萌發的民族運動。舊日的德國缺少一種政治的統一,他甚至覺得這種特點有積極意義。德國……在其舊憲法中允許個體儘可能培養自身,允許每個人根據他的方式任意地做正確之事,不需要整體在此證明一種特殊的參與,這是一種優勢。這種面對個體而對整體之較高等級的漠不關心,也可被理解為機會——只要人們在這種較高等級的漠不關心的陰影中生存,一切就取決於人們為了自身的緣故對自己做了什麼。這是歌德保守的自由主義。作為文化公民,他不想受到那種可疑的整體的幹擾,而愛國主義者們卻熱心於此。他與這種整體保持距離,因為文化和科學有一種不同於政治的整體。作為國家公民,甚至作為國家公僕,他當然願意給予國家所要的東西,但也僅止於此。

歌德眼下在無比強大的拿破崙形象中與之打交道的這個新整體,現在開始以超越政治的方式吸引他。1807年年初在致克內貝爾的一封信中,他稱拿破崙為歷史中可能處在這個如此高聳,甚至過度文明化的民族之巔的最高級現象。

眼看拿破崙彗星般地上升,歐洲屏住了呼吸。一個強大的自我高聳於世界歷史之上,這近乎不可思議。在德國的理想主義哲學,尤其在賦予自我一個關鍵角色的費希特那裡,缺少那種劃時代的、遠在天邊又近在咫尺的拿破崙的自我,確實令人無法想像。因為拿破崙對歐洲的徵服和掠奪式的進軍,滲透到德國許多人的日常生活中。拿破崙遠非僅是一種政治現實,他在世時已是一個神話。這既與他獲得的驚羨,也同他受到的憎惡有關。一些人視他為世界精神的體現,另一些人視他為一個惡魔,一個來自地獄的怪胎。但每個人都生動地察覺一種權力,它並非通過傳統和習俗被神聖化,而歸功於一種神授的超凡能力的個性。拿破崙的飛黃騰達是出自虛無的政治發跡的顯赫例證。舊政權的代表們視他為一個騙子,即使當他們被他戰勝後。伴隨著拿破崙的發跡,精神的歐洲同時受到動物磁力學、夢遊症和催眠術流行的蠱惑,這並非偶然。拿破崙表現為最偉大的催眠大師,掌控著支配無意識的權力。他顛倒上下,翻轉內外。在此意義上,歌德稱拿破崙是普羅米修斯,他給人類掌上一盞燈,照亮一些平時被遮蔽之物。他讓每個人注意自身。

拿破崙翻越阿爾卑斯山的聖伯納德  [法]雅克·路易·大衛

法國馬爾梅松城堡藏(原版)

拿破崙自己注意到歌德的時刻來到了。1806年10月16日,當魏瑪的樞密顧問必須覲見拿破崙的時候,歌德告了病假。兩年之後,在1808年9月27日和10月14日之間,拿破崙將歐洲諸侯召集到埃爾福特開會,而公爵希望歌德也到場,以便能在社交活動中藉助他而引人注意。這時拿破崙對他進行了一次召見。歌德也許於9月30日,在讓·拉辛的悲劇《布裡塔尼庫斯》上演的時候,首次見到皇帝。那是應拿破崙的指令,由法國悲劇院為歐洲君王們表演的。著名的塔爾馬扮演尼祿。難道這有所指涉?無論如何,是拿破崙自己挑選了要演的劇本。這個大會準備充分,令人印象深刻地展示了拿破崙那如日中天的權力,尤其面對或要被爭取或要受恐嚇的俄國沙皇亞歷山大。《尼祿》一劇上演的兩天後,即在10月2日,一個星期天,歌德受到召見。

歌德自己對此沒公開發表任何記載。在《四季筆記》中,他僅留下這樣的記錄:埃爾福特的大會意義如此重大,而這個階段對我的狀況的影響如此重要,以至於需要對這短短幾天有一特殊描述。但這個描述並未完成,僅留下兩處筆記,以後由艾克曼總結出。即使在《談話》中,歌德也沒透露多少東西,他只做出意味深長的立刻受到傳布的暗示。它們也被卡爾·弗裡德裡希 ·封·賴因哈德讀到。他是帶有施瓦本血統的法國外交家,歌德一年前和他互稱朋友。他在11月24日致信歌德:「據傳皇帝曾對您說:您是個人物(Voil un homme!)!我相信這一點,因為他有能力感覺和說出這一點。」對此歌德回答:皇帝這句用來接見我的妙語,也傳到您那裡了!由此您可以看出,我是個地地道道的無神論者,將戴刺冠的耶穌像在相反的意義上用到了自己身上。

拿破崙的這句話果真有如此強調的意味,或者是不經意說出的,這點不完全清楚。歌德的一篇未刊筆記,更傾向後者。在那裡,皇帝招呼歌德走進,說了「你們這些人」(vous êtes un homme),而這根本無須得到如此強調的理解:事實上同時有多人受到召見,那裡人來人往。拿破崙用著早餐,非常忙碌,大概還在處理政務。達魯和塔萊朗德也在場。根據歌德的描述,談話始於歌德翻譯的伏爾泰的劇本《穆罕默德》。皇帝說,這不是一部好劇本,因為伏爾泰將一個徵服世界者搬上舞臺,而對自己做出一個如此不利的描繪。然後拿破崙將話題轉到《維特》,一如歌德所述,對此他一定仔仔細細地研究過。他立刻證實了這點,在細節上指出小說中一個值得批評的地方,並問:您為何這樣寫?這樣處理不自然。歌德表現得非常放鬆,露出愉快的微笑,回答說,皇帝說得有道理,不過還請原諒一個詩人,倘若他使用一個不怎麼容易發現的藝術手段。

關於談話的這個觀點,歌德口頭上做出了一些表述,所以有人想知道,拿破崙在細節上究竟批評了什麼。但歌德沒透露這一點。他也讓艾克曼去猜想,而後者也勞而無獲。也許歌德對威廉·封·洪堡說過什麼,在洪堡致妻子的一封信中說,也許是以不一致的方式將真實的故事與虛構拼接在一處。這更符合歌德使用的藝術手段的表達,而非米勒總理猜測的那樣。他認為拿破崙批評了愛情狂熱與受挫的職業榮譽之間的聯繫。藝術手段指涉某種技術的東西,比如一個敘述者或者出版人就其主人公告訴別人,他其實根本無法知道的事。而《維特》中確實存在這樣的地方。

《維特》之後,談話回到戲劇。拿破崙不喜歡時髦的命運劇。顯然在此討論中,拿破崙發表過著名的見解:現在人們要命運有什麼用……政治就是命運。之後拿破崙有一陣子轉向別人,而歌德也就有機會在權力的中心思考自己,回憶往事了,因為在埃爾福特首府的這個房子裡,他曾和席勒以及神父助理達爾貝格一起度過快樂時光。然後拿破崙再次轉向歌德,詢問他個人的事情;他打聽了關於公國和公爵的一些事。這可能是拿破崙此時此刻的主要關切。但在歌德的記錄中,這點僅被一筆帶過。接著據說是對其讚辭表達之多樣性的敬佩之言。歌德也許感覺受到了拿破崙的至高肯定。他帶著這種感覺返回魏瑪。

拿破崙加冕  [法]雅克·路易·大衛巴黎羅浮宮藏

但他還有兩次機會同拿破崙說話,因為在諸侯大會之後,拿破崙對公國進行過一次訪問。但有準確的記錄,拿破崙這次與維蘭德的說話時間要長於歌德。維蘭德和歌德兩人同時在1808年10月14日被授予榮譽勳章。

12月初歌德致信科塔:我很願意承認,在我一生中,還未曾遇到比以此方式面見法國皇帝更崇高和更喜人之事了。略去深入會談的細節,我可以這麼講,還從未有過一個比他職位更高的人這樣接納我。他帶著特殊的信任,請允許我使用這樣表達,平等地對待我,並且毫不諱言,我的本性與他相稱……這讓我在這特殊時段裡至少獲得個人的安慰,知道不管我在什麼地方與他重逢,我都將把他當作我友好且仁慈的主人。

出版人科塔本來想從歌德那裡得到一些關於文學創作之進展的消息,卻收到這樣的通告:可以遺憾地預測,由於這些事件,所有的文學創作及其他的全部事務都將中斷。我會嘗試重新續接這些事務,可無法一蹴而就。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9-年5

ISBN:9787108061911 定價:88.00元

歌德與席勒:兩位文學大師之間的一場友誼

[德]呂迪格·薩弗蘭斯基 著  馬文韜 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7-1

ISBN: 9787108056375 定價:45.00元

━━━━━

▲ 點擊圖片閱讀  三聯書訊 | 2019年6月

—END—

----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

ID:sanlianshutong

▲長按二維碼即可訂閱

----

▲回復好文,閱讀更多專題文章

▲回復聽課,了解書店裡的大學公開課

想讀《歌德——生命的傑作》,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歌德與拿破崙
    這裡顯示出歌德想要創作的作家自傳,而它隨著之後不久開始的《詩與真》的寫作,有力地啟動了。不過在此之前還有其他重要事件發生,也許比席勒之死更為影響深遠,即 1806年10月14日的災難:普魯士在耶拿和奧爾斯塔特附近與拿破崙之戰的失敗,以及法國人對魏瑪的佔領和洗劫。在那些天裡,歌德有失去一切的危險:生命、財產、官職和他的公爵。
  • 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
    1749年的今天 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學家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出生 今晚 讓我們重溫經典 從巨匠的文字中感受生命
  • 陳平:歌德與建築藝術
    不過哈斯克爾也告訴我們,伏爾泰等作家對於視覺藝術的興趣只停留在理論上,他們尚不重視對具體作品的親身體驗。今年第一期,我們向大家推薦的文章談的是大文豪歌德與視覺藝術的關係。歌德和哈斯克爾所提到的歐洲第一批文化史家生活於同一時代或稍後,作為一位文化巨人,他終其一生與視覺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並以其生花妙筆,將自己直面具體建築與藝術作品的審美體驗與思考記錄了下來,構成了美術史學史上的不朽篇章。接下來我們還會用幾期的篇幅來推介歌德論建築藝術的美文的譯文。
  • 年輕人可以看《少年維特之煩惱》,但你要學的是歌德
    總有一些作家生不逢時,去世之後其作品才開始受人關注,而有些作家,其作品生前就暢銷不已,在讀者和社會中掀起了巨大波瀾,比如歌德的這本《少年維特之煩惱》。《少年維特之煩惱》是德國作家歌德在1774年、25歲的時候完成的一部小說,篇幅雖然不長,卻講述了24歲的進步青年維特在進入社會時,面對愛情、階級時所遇到的種種問題,這些問題給他帶來疑惑和不解、困擾和折磨,最終維特選擇自殺。
  • 偉大的莎士比亞|歌德*彼得·愛克曼
    歌德接著說:每個重要的有才能的劇作家都不能不注意莎士比亞,都不能不研究他。一研究他,就會認識到莎士比亞已把全部人性的各種傾向,無論在高度上還是在深度上,都描寫得竭盡無餘了,後來的人就無事可做了。只要心悅誠服地認識到已經有一個深不可測、高不可攀的優異作家在那裡,誰還有勇氣提筆呢!五十年前,我在我親愛的德國的處境當然要好一點。
  • 歌德:黑暗孕育了光明,而光明卻背離黑暗、詛咒黑暗
    歌德的生命智慧和他全部的生活經歷絲毫不亞於他的著作。現代人完全可以把歌德作為一位活在當下的精神導師來親近,以他為鏡,自我修養,自我映照,在探尋個體生命意義的道路上不斷奮進。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歌德都是德意志文化史上一個難以逾越、無可比擬的人物,他屬於「一次性」的天才現象,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歌德當然首先是超凡脫俗的世界級詩人,他一生寫下兩千五百多首詩。
  • 把歌德算計了的心機女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的作家,藝術家一生身邊不乏女人環繞的原因,用昆德拉的解釋,雖然他們有些人並沒有什麼錢財,但是他們才華使得他們被賦予了一種魔力,可以讓那些進入到他們的傑出作品中的人得到永生。而在歷史上這麼多圍繞在才子身邊的女人中,為追求不朽,窮盡一生手段的最著名的女人,就要數貝蒂娜·馮·阿爾尼姆了,也就是那位著名的貝婷。
  • 曹雪芹與歌德:絕望並夢想著(下)
    最後,人們把追問、質疑的目光,聚焦到了歌德這裡。作為十年親密合作的摯友和宮廷樞密顧問,住得近在咫尺的歌德,為什麼既不參加,也不過問席勒的葬禮?後來,德國傳記作家約翰·雷曼在《我們可憐的席勒》一書中則說:「歌德當時身體已經徹底恢復,席勒去世的第二天他已知道了席勒的死訊,但是他什麼也沒有做……對於一位知名度已經超過了自己的競爭對手,他憑什麼要給他大興葬禮呢?」——這顯然是在指責歌德的妒忌。甚至,還有人說,歌德,這個共濟會的成員,也是所謂共濟會下令謀殺席勒的知情者。
  • 作家誕辰 | 歌德:人要每天每日去爭取生活與自由,才配享受自由與生活
    1832年3月22日,歌德在魏瑪病逝,臨終遺言是:「給我更多的燈吧!」這顯示出一個文化巨匠磅礴的進取精神。著名哲學家黑格爾對歌德有著深刻的理解,他認為「歌德的初始現象並不已經意味著一種理念,而是意味著一種精神——感性的本質,在純粹的本質概念和感性世界的偶然現象之間進行調和」。恩格斯曾經把歌德和黑格爾相提並論,稱「歌德和黑格爾各在自己的領域中都是奧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 孫一洲評《歌德》︱「海倫——古典而浪漫的幻象」
    校方明碼標價,讓歌德一度有機會買來這一文憑,被他謝絕。美化者可以將之粉飾為錢鍾書式的慵懶(錢鍾書通過了牛津的論文答辯,卻沒有申請學位),但歌德的真實經歷似乎更接近《圍城》的方鴻漸。碩士畢業的歌德曾作為律師實習。那個時代沒有口頭審訊,爭訴只能由律師筆談,以至於當事人經常詛咒天殺的律師不講人話。
  • 超越時代的正能量:歌德名言三則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
  • 歌德:少年維特的煩惱,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抑鬱
    屈原的「美政」理想不能得到實現,楚國上下,無人能夠理解到屈原對於故國的深愛,即使被放逐,也難忘故國,但是悲痛的是,故國再也回不去了。國人都沉醉在當下,只有屈原清醒地為故國的未來擔憂。但他深愛的故國卻拋棄了他。愁的極致就是不堪其重,於是屈原投入了碧江之中,讓這一身的仇怨融化在汨羅江中。沒有愁緒的人身輕如燕,須臾即過萬重山。
  • 歌德很偉大,但我們學不了他
    就像那個從鳥到魚的比喻所反映的,歌德其實一直在肯定自己,「不能立刻感到愜意」一語則包含了他的超越自我之心,當然,也包含了他睥睨其他人的願望。在這則日記的結尾,他總結說,自己如今是一個從水裡逃生出來的人,而「太陽開始樂善好施地把他曬乾」。之前的「天神」,這裡的「太陽」,都流露著他自視寵兒的心態。沒有成就能夠讓他停步不前。
  • 三石:《歌德名言》序
    我的眼睛頓時溼潤,現在才體會到作為優秀教育工作者的母親,當年鼓勵我抽時間閱讀名人名言的良苦用心。        歌德影響著我的,還有另外一句名言。1825年2月, 76歲高齡的歌德專心於閱讀和寫作,寫作時絕對不允許任 何人打擾。他說:「一個還要努力工作的老人,不應該隨便 去討別人的喜歡,若是他這樣做了,那後世的人就不喜歡他了。」
  • 【賞析】歌德《浮士德》
    詩劇以天帝和魔鬼靡非斯特關於人的爭論、賭賽為開端,引出作為賭賽對象的浮士德博士,並進而引發了浮士德與魔鬼的賭賽。年過半百的學者浮士德沉湎於中世紀的書齋,脫離了現實生活,為煩瑣、僵死的知識所困,苦悶到企圖自殺,直到復活節的鐘聲響起,他放棄了自殺的念頭。
  • 歌德戀愛中:晚年的他與一位少女的情事
    約翰 · 沃爾夫岡 · 馮 · 歌德(1749-1832),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學家。代表作《少年維特之煩惱》和《浮士德》等愛情,有時最怕命定的分別。人想起戀愛中那些長跑、長歌、長年煎熬、長夜痛哭,他 / 她不在身旁、或預感到終將不在身旁的記憶最令人心傷。歌德更甚,儘管是特殊的忘年戀,但愛情中應該有的愛戀與嫉妒、信賴與疑慮、歡樂與痛苦、希望與失望也一件不少。
  • 歌德書店:一場跨界革命
    這就是東北地區首家24小時書店,國內第一家以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歌德命名的書店——歌德書店,它坐落於瀋陽市和平區著名「歐風街」上一座有近百年歷史的建築內。歌德書店的總策劃是著名的出版營銷專家、書店文化策劃專家、書店空間設計師三石,他曾成功策劃「中國最美歐式書店——哈爾濱果戈裡書店」「中國邊境最美國門書店——黑河普希金書店」「中國第一家紅色書店——井岡山紅色書店」等六家「爆品書店」,而歌德書店作為他的第七個作品,也延續了他作品一貫的風格,被瀋陽市民公認為「沈城最美書店」。
  • 兩大文豪間的別樣邂逅:歌德改編莎翁名篇《羅密歐與朱麗葉》軼事
    這一時期歌德和友人的信件往來顯示出他對改編版《羅密歐與朱麗葉》充滿信心,期盼德國劇院的保留劇目中會有改編版的一席之地。然而事與願違。首演一結束,專業評論界一邊倒的批評反對之聲,且言辭激烈。有人嘲笑歌德的改編計劃「流產」,有人諷刺這是「一場難以理解的失敗的鬧劇」,有人指責他的改編「肆無忌憚」。
  • 德國大文豪歌德居然是個花心大蘿蔔!
    內心強烈期盼兒子大有作為歌德從小受到嚴格教育語言、舞蹈、騎馬、劍術。。。德國18世紀70年代興起的文學運動,因作家克林格爾的劇本《狂飆突進》得名。代表人物有歌德、席勒和赫爾德爾。他們提倡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實現個性解放,崇尚天才,歌頌「自然」,強調民族風格。是德國啟蒙運動的繼續和發展。
  • 德國作家「歌德」集美貌與才華一身,愛情是他創作激情的主要源泉
    歌德一生可以說是著作無數,我們熟知的就有《浮士德》、《少年維特的煩惱》等。關於歌德的文學地位,恩格斯這樣形容:說「歌德和黑格爾」各自在自己的領域中都是奧林匹斯山上的「宙斯」。歌德不僅長相英俊、而且學識淵博、談吐優雅、舉止莊重,加上歌德當時在學界和政界的地位,也算是和當時民國時期的胡適有過之而無不及。歌德的偉大不僅在於他的思想而博大精深,而且他感情豐富、善於交際、朋友無數、戀愛對象也數不勝數,歌德的一生也可以說是戀愛一生,他的戀人至少有十幾個,愛情是歌德創作激情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