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六祖惠能大師的心平何勞持戒 ?

2021-02-08 祖道影


知是空華 · 即無輪轉

歡迎關注祖道影


選自良因法師導讀《南山律在家備覽導讀·宗體篇》第三課 略明戒德 甲二 戒有大用

  

以前佛學院的上達下理老和尚,曾經講過一個例子,他說佛學院以前曾經一方面開講《六祖壇經》,談「心平何勞持戒」,一方面又同時開講《比丘戒》,告訴我們「寧可捨棄生命,也不可犯戒、破戒……。」這時有比丘同學很疑惑,就問參禪的上達下理老法師說:「那到底要不要持戒?」達公長老就問他說:「你心平了沒有?」同學說:「我心沒有平!」達公喝道:「那你還不好好持戒!」

  

我們初學者,未證到空性,心沒有平,所以要努力地持戒。而賢勝們的心平了之後,是不是就不需要持戒呢?不是的,因為他們已經多少分證了五分法身的戒法身,因此對他們而言,戒的調伏力量,已經是任運地現前了,所以他們是任運地持戒。

  

所以《六組壇經》說:「心平何勞持戒」,重點在這個勞字。當心已經像大地一樣,安住在法性當中時,五分法身的接發審或者隨順、或者親證,就不用像初學者的時候,那麼費力地持戒,常常由於到底要持還是不持?不持又過意不去,持了又想犯戒,老是人天交戰。

  

當心任運地跟法性相應時,自然能生起調伏煩惱的力量,也就是所謂的「道共戒」,自然地諸惡不造。那時就不用勞頓、辛苦地去保護戒體了,這才是「心平何勞持戒」的真義。

  

因此,藕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中說:「有禪者曰:定共戒,道共戒是務。茲(持戒)在所緩矣。予不屑答也。嗚呼!儱侗瞞盰,病痛斯世,解文識義,能復幾人。若在所緩,應雲定奪戒,道奪戒。共之一字云何通。」所以賢聖的依止,自然也是戒,乃至最後成佛,徹證五分法身,全體是戒矣!

  

所以從因到果,從自利到利他,都必須要持戒!


相關焦點

  • 許介川書禪宗六祖《無相頌》《心平何勞持戒》書法作品欣賞
    禪宗六祖《無相頌》《心平何勞持戒》是一篇佛教修身文章圖文:許介川許介川,筆名許彥。1961年生於福建詔安。畢業於北京大學首屆書法藝術研究班。慧能大師《無相頌》全文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
  • 千年懸案:六祖惠能大師是文盲嗎 ?
    認為惠能大師在聽了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以後,心有所悟,往黃梅,求法於五祖座下,因為他根深機利,得五祖心法與衣缽,成為永恆不朽的一代宗師,成為中國文化史上之奇葩。惠能大師真的是一個文盲嗎?饒宗頤教授的「六祖與新州」和淨因法師的「惠能之南禪」的講座,可以給大家一個很明確的答案:「六祖並不是目不識丁,而是一個有相當文化素養的人。」
  • 心平何勞持戒?虛雲老和尚:月裡嫦娥赤身抱你,動心嗎
    或雲,六祖說:「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參禪?」我請問,你的心已平直沒有?有個月裡嫦娥赤身露體抱著你,你能不動心嗎?有人無理辱罵、痛打你,你能不生嗔恨心嗎?你能夠不分別冤親憎愛、人我是非嗎?統統做得到,才好開大口,否則不要說空話。善知識!
  • 六祖慧能,六祖壇經,佛法就是佛法,惠能大師
    六祖壇經。惠能大師得到衣缽之後,便馬上離開了寺院,後來很多人得知弘忍大師把衣缽傳給惠能大師之後,心裡都不服氣,都去追趕。其中有一位惠明法師,他出家以前是一位將軍,體質很好,因為跑得最快,最後追到了惠能大師。
  • 六祖惠能大師誕辰紀念日: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編者按:惠能大師,中國禪宗六祖。
  • 禪修靜坐,別忘了古人智慧,特別是《六祖壇經》惠能大師的教誨!
    特別是中國佛家第一部以「經」為著作的《六祖壇經》慧能大師的教誨。歷史《景德傳燈錄》就有記載一則禪宗公案,年輕的禪宗一代宗師馬祖道一整天靜坐不動,看心觀淨,總是期盼有朝一日妄不起心,開悟成佛。他的師父懷讓禪師十分擔憂。有一次就故意問馬祖道一:「坐禪圖什麼?」馬祖大師回答:「圖作佛。」懷讓禪師一言不發,就拿出一塊磚頭,在馬祖大師身旁的石頭上磨了起來。
  • 恭逢六祖惠能大師圓寂紀念日,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今日2020年9月19日,農曆八月初三,恭逢禪宗六祖惠能圓寂紀念日!從一個不識字的樵夫,到佛教歷史上的一代祖師,惠能大師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逆襲的一生,也是傳奇的一生。
  • 六祖惠能大師的逆襲人生:從一字不識的樵夫到禪宗一代祖師
    而惠能的偈子,認為自己的身、心,以及萬事萬物都是空幻不實的,只有人人都具有的佛性,才是唯一真實的存在。最終,惠能憑藉這首禪偈,憑藉自己對佛法洞徹的理解,贏得了五祖的賞識,得以繼承衣缽和法脈。六祖惠能一生說法三十七載,得旨嗣法者,四十三人,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數。唐先天二年,即將入滅的惠能大師,回到自己的家鄉廣東新洲,在新洲大國恩寺打坐入定,端坐至三更,忽謂門人「吾行矣」,坐化圓寂,留下金剛不壞的肉身。後來真身從新洲迎回曹溪寶林寺,也就是我們今天熟知的韶關南華禪寺。如今一千多年過去了,廣東氣候炎熱,環境潮溼,六祖惠能的真身卻依舊端坐不壞,供後人瞻仰。
  • 六祖壇經|六祖惠能開示,佛祖到禪宗六祖一共傳承了幾代?
    六祖壇經|六祖惠能開示,佛祖到禪宗六祖一共傳承了幾代?中國佛教的發展得以傳承和弘揚,禪宗有著深遠的影響,而原因主要能適應於時代的變遷,適應於社會的思想文化改革,以愛國愛教的思想逐步滲透到中國的每一個角落。那麼禪宗到至今一共傳承了幾代呢?是否是從達摩初祖到六祖惠能呢?
  • 六祖惠能大師誕辰紀念日: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今日2020年3月2日(農曆二月初九)禪宗六祖惠能誕辰紀念日!從一個不識字的樵夫,到佛教歷史上的一代祖師,惠能大師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逆襲的一生,也是傳奇的一生。從此,惠能便在嶺南一代弘法,大倡頓悟法門,主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逐漸成為佛教禪宗的正系,六祖惠能一生說法三十七載,得旨嗣法者,四十三人,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數,唐先天二年,即將入滅的惠能大師,回到自己的家鄉廣東新洲,在新洲大國恩寺打坐入定,端坐至三更,忽謂門人「吾行矣」,坐化圓寂,留下金剛不壞的肉身,後來真身從新洲迎回曹溪寶林寺,也就是我們今天熟知的韶關南華禪寺,如今一千多年過去了,廣東氣候炎熱
  • 佛教:禪宗六祖惠能的三句偈言,句句直指人心,當下立地成佛
    不過這裡有一個例外,也是唯一的例外,那就是《六祖壇經》,這乃是禪宗的六祖惠能大師留下的經典,而且和釋迦牟尼佛一樣,惠能大師同樣也是「述而不作」,是弟子們集結的。這倒不是惠能大師端架子不肯寫,而是因為他老人家根本不識字,但這更加顯現出大師的殊勝,本來最高的法就是無話可說,也無字可寫,無跡可尋,但又可以因緣施教,解決世間世外一切問題。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惠能大師是唯一能夠和釋迦佛相提並論的僧寶——或者說是佛寶也不過分了,他的「頓悟法門」接引的也是佛弟子裡上上根器之人。
  • 6.為什麼叫「惠能」呢?丨六祖惠能大師的事跡【六祖壇經淺釋】(宣化上人)
    六祖大師名字叫惠能,父親姓盧,是廣東新州的百姓,也就是鄉下人。祖籍是範陽,範陽大約是在中國的北方,他原來祖籍是北方,遷移到嶺南做新州的百姓。父親的名字,叫行滔,母親是李氏。他父親的家裡很貧寒,所以六祖大師沒有錢念書。
  • 六祖惠能一字不識,他如何讀經,那首「菩提本無樹」是怎麼寫的?
    許多人不相信:六祖惠能一字不識,他那首「菩提本無樹」是怎麼來的?真的可以不用窮盡浩瀚佛經,空想頓悟而成佛?仔細一想,惠能大師這「一字不識」有很大的問題。一、 惠能真的一字不識嗎?要知道,惠能並不是普通人家子弟。據《六祖壇經》記載,他的父親是「左降流於嶺南」。一個普通人家怎麼可能被朝廷發配充邊呢?惠能的祖上定不一般。據說,惠能出生那晚,有兩位遠道而來的僧人專門給他賜名。「惠者,施惠眾生,能者,能弘佛法。」父母深以為異。
  • 紀錄片:六祖惠能大師傳奇
    惠能大師肉身舍利·南華禪寺現在讓我們來講述這位祖師的傳奇故事。在兩千五百多年前,三十五歲的喬達摩·悉達多在印度創立了佛教。當時的人們尊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釋迦牟尼一生進行了無數次說法,他用這種形式向當時的人們宣講他所體悟到的解脫之道。這些說法的內容被他後來的弟子們記錄整理,成為今天我們所看到的佛經。
  • 【星雲大師全集】六祖壇經講話3
    今以下列四點,略說六祖的行誼:求法具有大行力:惠能大師得到慈善人士安道誠的布施,遠從南方的廣東前往湖北的黃梅縣,整整走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如此千辛萬苦的跋山涉水,終於來到了五祖弘忍的法堂。這時,不僅沒有得到五祖的一句安慰,反而被恥笑「獦獠身怎可作佛」。如果惠能大師不具有普賢菩薩的大行力,怎堪受得起如此的謾罵和恥辱?
  • 齊炳權:六祖慧能大師的八字簡評
    公元712年7月,六祖惠能大師集徒眾,預知他們:自己將於8月離世。徒眾聽罷,多皆痛哭。唯有一人,神情不動。此人,便是神會上人。  對痛哭者,六祖斥之:數年山中修道,修得什麼?你等悲泣,為誰悲憂?難道,是悲傷我不知到哪去嗎?為此,六祖為徒眾說了「真假動靜偈」,闡述「一切無有真」,認為「若見於真者,是見盡非真」。
  • 中國佛教最後一位嫡傳佛祖惠能大師傳奇
    六祖惠能大師真身六祖惠能大師傳奇文|唐榕01引子椐《六祖法寶壇經》行由品記: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公元638—713年),俗姓盧氏,三歲喪父,家境艱貧,稍長以伐薪賣柴為業養母度日。二十四歲時,惠能辭母出家,往蘄州黃梅東山(今湖北黃梅市郊)參拜五祖弘忍大師。初為行者,隨眾勞役,踏碓舂米。惠能大師於東山禪寺五祖弘忍大師處得法並受衣缽後,恐其資歷太淺,難以服眾,遂命其遊歷江南,傳播佛法。 六祖南行,果遭不明人士追殺,乃於嶺南避於獵人隊中,凡經十餘載。三十九歲那年(公元767年)來到廣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在印宗法師主持下剃度出家,成為六祖。
  • 電視劇六祖惠能傳《月明三更》 11·18愛奇藝獨播
    《月明三更》是根據佛教改革者、禪宗實際上的創始人六祖惠能(被西方人稱為「東方耶穌」、被中國人譽為「三聖」之一)的生平事跡改編拍攝的大型古裝電視劇,旨在宣揚中國佛教文化。《月明三更》曾在六祖故裡廣東省雲浮市新興縣開拍,攝製組先後到達湖北黃梅實地取景,並在江蘇無錫影視城等地展開拍攝,最後回到新興縣封鏡。
  • 六祖慧能大師的成道因緣
    印度佛學中國化第一人六祖惠能。(圖片來源:資料圖) 慧能大師,唐朝嶺南(廣東省)新州人,父名盧行□,原為唐朝官吏,本籍是範陽,被貶謫到嶺南,母親李氏。大師生於唐貞觀十二年(公元六三八年)戊戍歲二月八日子時,誕生時毫光騰空,異香滿室。 次日黎明時分,有兩位異僧來訪說:「你昨晚生下的孩子與佛法有緣,故特地來為他命名,應該稱為惠能。」他的父親問說:「為何取名惠能?」異僧說:「惠就是以佛法惠施眾生,能就是能作佛事。」說罷辭出,便不知去向。 大師出生後即不食母乳,夜間有神人灌以甘露。
  • 《六祖壇經》中的精華10句,句句精闢,讓你大徹大悟!
    惠能(638~713年),中國禪宗六祖。俗姓盧,先世河北範陽人,其父謫官至嶺南新州,唐貞觀十二年生惠能。被尊為禪宗六祖的惠能大師。1、迷人口說,智者心行。出自《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譯文】迷人靠嘴說,智者總是心在行動。2、迷時師度,悟了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