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靜坐,就是或求安心,或求佛道,所謂的佛道,就是成就無上的覺悟,那就別忘了古賢聖人留下的智慧,這一點在我國史上都有相關記載。特別是中國佛家第一部以「經」為著作的《六祖壇經》慧能大師的教誨。
歷史《景德傳燈錄》就有記載一則禪宗公案,年輕的禪宗一代宗師馬祖道一整天靜坐不動,看心觀淨,總是期盼有朝一日妄不起心,開悟成佛。他的師父懷讓禪師十分擔憂。
有一次就故意問馬祖道一:「坐禪圖什麼?」馬祖大師回答:「圖作佛。」懷讓禪師一言不發,就拿出一塊磚頭,在馬祖大師身旁的石頭上磨了起來。
馬祖道一看到此景,便詢問他師父,此是為何?懷讓禪師回答:「磨作鏡。」馬祖道一頓時好笑:「磨磚豈得成鏡耶?」懷讓禪師便抓住機會反問馬祖:「磨磚不能成鏡,坐禪豈得成佛耶?」
馬祖道一仍滿臉疑慮地又問:「那如何才能開悟成佛?」懷讓禪師便開導他說:「如果一個人所駕的車停下來,要使車繼續行走,你是打車還是打牛?」馬祖道一聞聽後便大悟。
看完以上公案,我們在看《六祖壇經》惠能大師開示的記錄。壇經記錄,在唐中宗神龍元年,國師慧安及神秀大師受邀入宮問道,兩位即極力推薦了惠能大師。太后武則天即下詔書派遣薛簡去求法。
《六祖壇經》原文:薛簡曰:「京城禪德皆云:欲得會道,必須坐禪習定;若不因禪定而得解脫者,未之有也。未審師所說法如何?師曰:道由心悟,豈在坐也?經云:『若言如來若坐若臥,是行邪道。』何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生無滅,是如來清淨禪;諸法空寂,是如來清淨坐。究竟無證,豈況坐耶?
壇經原文大概意思是薛簡說:京城裡的禪門大德都說:「想要體會佛道,必須要坐禪習定;不憑藉修禪習定而能夠得到解脫,這樣的人還沒有出現過。不知道大師對此有何看法?」
惠能大師說道:道要從自心去悟,怎麼可能從長期打坐而得來呢?佛經上有說:「如果有人想從坐臥「相」見到如來,這就是行邪道。為什麼呢?因為如來是「無所來,也無所去」。無生無滅就是如來的清淨禪,諸法空寂就是如來的清淨坐。究竟的真理本來無有一法可證,哪裡還有什麼坐或不坐呢?
從《六祖壇經》惠能大師說言,我們在看馬祖道一的公案,我們在去理解,想要使車子順利到達目的地,如果車子不走,問題肯定不在車子,而在拉車的牛;同理,惠能告誡世人:「道由心悟,豈在坐也?」
也就是說,我們參禪悟道時,若過於執著於坐禪的儀式,是心外求法,所以惠能大師說:「若言如來若坐若臥,是行邪道。」也就是說,我們在修持打坐時,只有從心去體悟,去除一切執著,「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生無滅」,就是頓悟自心本來清淨,與佛無異,心即是佛,就是所謂的「如來清淨禪。」
由此,我們在禪修靜坐時,也不要過於追求某種境界的同時,也不要去過於上求智慧,由此我們的意識就會產生種種妄念,心自然也難安。想要在禪修靜坐中修得智慧,在我們懂得有幫助同時,就有精進不一,不要去摻雜太多思想。
我們應當更懂得善用其心,才是最重要的,懂得善用其心,我們在禪修靜坐中就能得到的更多,懂得善用古人的參禪方法,我們在禪修靜坐就更加受用,讓自己更加安心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