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間閱讀】真·紅岸?中科院提出「太極」計劃探測中低頻引力波

2021-01-08 品玩

知名科幻小說《三體》中,急中生智的主人公羅輯用黑暗森林法則威脅三體人,從後者那裡敲詐來了發射引力波的技術。地球人自此有了和三體人抗衡的實力——儘管沒能持續太久。

而在現實世界中,中國人也已經開啟了探測真實引力波的計劃。根據新浪科技,中科院宣布提出空間太極計劃,規劃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在未來數十年內的發展路線圖。

在此計劃中,中國將在 2030 年前後發射三顆衛星組成的引力波探測星組,用雷射幹涉方法進行中低頻波段引力波的直接探測。根據介紹中頻波段的引力波來源是中等質量的緻密雙星(黑洞、中子星、白矮星),以及宇宙大爆炸早期(10-34 秒以後)產生的引力波。

如果此計劃執行,中國將成為自歐洲航天局和美國航天局共同組成的雷射幹涉引力波歐美聯合觀測計劃(LISA)後,第二個採用發射衛星的方式嘗試觀測引力波的國家。根據資料,中國科學院 2008 年就有多個研究所和外部的高校一同建立了太極計劃工作組。本月 LIGO(雷射幹涉引力波觀測站)宣布直接觀測到引力波信號,證實了引力波的存在,也加速了中科院太極計劃的實施。據稱,中科院打算在太極計劃中使用的衛星和觀測設備,在技術指標上優於 LISA。

希望中科院太極計劃的參與者們,如果真的觀測甚至在未來使用到了引力波,不要像《三體》裡的葉文潔那樣,在紅岸基地裡偷偷跟外星人商量不好的事情哦……

來源:新浪科技

 

去年 4 月,為了表達對重啟核電站的抗議,日本中年男子山本泰雄操縱裝有放射性物質沙土和發煙筒的小型無人機,降落在了首相官邸的屋頂上。無人機在當月晚些時候被發現。山本泰雄後來自首並「坦率交代」。

北京時間 2 月 16 日,東京地方法院以威力妨礙業務等罪名的判處山本泰雄有期徒刑 2 年,緩刑 4 年,並沒收無人機。

這可能是亞洲範圍內第一起因不當使用無人機而被訴至公堂,並被判處刑期的案件。

去年 1 月,一架無人機在白宮墜毀,引起了大量關注。根據白宮特勤部門的調查,操控無人機的男子(至今未公開其信息)當天凌晨在較遠處操縱無人機自娛自樂,但無人機在電池即將耗盡時飛到了高空脫離了該名男子的控制。電池耗盡後,無人機墜毀在了白宮的南草坪上,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特勤部門在長達兩個多月的調查後,宣稱不會起訴這名男子。地方檢察官指出,該名男子向特勤部門自首,調查發現無人機墜毀時的確不受該名男子控制。

來源:共同社 、NBC

 

 

這首歌被選為第五十八屆葛萊美獎年度金曲。

相關焦點

  • 吳嶽良院士:中科院正在啟動「太極二號」雙星計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福州9月1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在今天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空間引力波探測「太極計劃」首席科學家吳嶽良透露,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專項已實施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第一步「太極一號」的基礎上,中科院正按規劃路線圖啟動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第二步
  • 我國三大引力波探測項目,有望突破基礎科學,就是有點燒錢,這錢值得...
    這個7ms時間差和引力波在這兩個探測器之間傳輸的時間一致,至此人類終於首次直接探測到來自宇宙深處的引力波。 中國引力波探測 我國也有相應的引力波探測項目,主要有如下三個: 1、太極計劃:將發射3顆衛星,構成一個邊長300萬公裡的等邊三角形引力波探測星座,類似與歐洲的eLISA計劃,衛星計劃於2033年發射。
  • 中國「極目」衛星上天,全天候「追捕」引力波
    引力波暴是指兩顆緻密星——兩顆黑洞、兩顆中子星或一顆黑洞和一顆中子星併合產生的引力波。這是一種高頻引力波,頻率一般是從幾十到一千赫茲,也是目前為止人類唯一探測到的引力波。2016年2月,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宣布人類於2015年9月14日首次探測到兩顆黑洞併合產生的引力波,開啟了「聆聽宇宙」的引力波天文學時代。
  • 引力波的前世今生
    計劃中的空間探測引力波計劃有歐空局(ESA)的從LISA 雷射幹涉空間天線(Laser Interferometer Space Antenna)計劃到eLISA 計劃;日本的分赫茲幹涉引力波天文臺(DECIGO);中國科學院的太極計劃,中山大學與華中科技大學的天琴計劃等。下一代的空間引力波探測器有大爆炸天文臺(BBO)等。
  • 尋找引力波之光 全天候無死角監測宇宙中的爆發現象
    「全天候無死角」監測宇宙中的爆發現象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這是什麼東東?顧名思義,它的使命就是全天候監測引力波伽馬暴,尋找引力波之光。所謂引力波,其實是物質和能量的劇烈運動和變化所產生的一種物質波。如果以水面來比喻時空,那麼引力波就可以看作是時空的漣漪。愛因斯坦一個世紀前基於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
  • 往屆回聲|引力波:呱呱墜地,未來無限
    原因很簡單,當天是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的一百周年紀念日。這是物理學家的浪漫。時空的漣漪同黑洞一樣,引力波也是廣義相對論的重要推論。在廣義相對論的敘事中,時間和空間會在質量面前彎曲。時空在伸展和壓縮的過程中,會產生振動傳播開來,這些振動就是引力波。
  • 用引力波探聽宇宙的起源,在世界屋脊傾聽宇宙的初啼
    我是李虹,來自中科院高等物理研究所,今天非常榮幸在SELF講壇與大家一起分享我在宇宙學和原初引力波探測方面的研究和體會。我今天給自己的任務就是用最接地氣的語言給大家傳遞你們想要的最好的信息。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站在世界屋脊聆聽宇宙的初啼」。
  • 中科院院長:集中力量攻克光刻機等「卡脖子」技術
    而今年也是「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的收官之年。 六年時間,「率先行動」計劃實施效果如何?白春禮介紹,「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科技產出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產出了一大批重大成果。一是量子信息基礎研究和集成應用處國際領跑地位。中科院率先在國際上實現了千公裡級的量子糾纏星地密鑰分發,從衛星向地面雙向的量子糾纏分發,這是世界上第一次。
  • 中國「天眼」運行穩定 有望捕捉宇宙大爆炸原初引力波
    此前,北京大學教授、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柯伽團隊利用FAST探測到一例全世界目前僅有21例的快速射電暴重複爆FRB 180301,在國際上首次發現該重複爆的輻射具有非常豐富的偏振特徵,顯示出磁層在快速射電暴輻射機制中的作用。
  • 諾獎季前,引力波再出大動作!並不為拉票
    不過,種種跡象表明,此次探測到的引力波來自雙中子星合併的概率很大!既然引力波在今天已不是什麼大新聞,一個新來源還有什麼令人興奮之處嗎?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此次探測到的引力波來源確為雙中子星合併,對科學界而言意義甚為重大。
  • 一文讀懂剛發現的13億光年外黑洞引力波,「時空如何扭曲」
    「我們成功檢測了引力波!」 美東時間2016年2月11日10點30分(北京時間23點30分),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執行主任大衛•瑞茲宣布。2016年恰好是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的一百周年,但是愛因斯坦當時預言引力波存在的同時,也預言了引力波是不可探測的。顯然,人類科技進步的速度在百年時間內也超出了愛因斯坦當年的想像。
  • 深空探測新概念:環日全景探測計劃
    太陽是宇宙中離我們最近的一顆恆星,它在多種時間尺度內影響著我們的行星際空間環境和行星空間環境。全方位的觀測和認識太陽活動及其在行星際空間傳播演化的規律和對行星空間環境的影響,是我們進入深空拓展新疆域的必備能力之一。
  •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學術所長蔡榮根訪問山西大學
    參觀校史館之後,蔡榮根院士來到實驗室,聽取引力波大型探測裝置項目的情況匯報,並與項目組成員討論關於引力波探測的理論和實驗方案,提出了建設性意見。針對師生提出的研究問題,蔡榮根院士一一解答。省高校工委副書記何林有、組織部部長張雲鵬,山西大學光電研究所彭堃墀院士、張天才副校長、張靖所長及項目組科研人員、相關部門負責人一同參加有關活動。
  • 中國天眼最遠能探測137億光年之外 靈敏度比德國高10倍
    中國天眼最遠能探測137億光年之外 靈敏度比德國高10倍 2020-10-27 08:37:15 來源:科技日報 是什麼,讓中國在射電天文領域從遠遠落後到領先世界20年?
  • 過去十年最重要的20個科學發現:探測首個引力波
    1、探測首個引力波1916年,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提出,當物體具備充足的質量加速時,有時可以產生穿越時空結構的波,就像池塘泛起的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