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運行穩定 有望捕捉宇宙大爆炸原初引力波

2020-11-18 環球網

中新網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 孫自法)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最新消息說,俗稱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2020年1月完成國家驗收以來運行穩定可靠,已取得發現逾240顆脈衝星等系列重大科學成果,並以其當今世界最強靈敏度射電望遠鏡的巨大潛力,有望捕捉到宇宙大爆炸時期的原初引力波。

中國年輕科研團隊林琳、張春風、王培3名博士等聯合利用FAST,對銀河系磁星軟伽馬重複暴源SGR 1935+2154進行多波段聯合觀測,在其發生高能暴發的同時,藉助FAST超高的靈敏度對射電波段流量給出了迄今為止最嚴格的限制。這項研究成果說明軟伽馬重複暴(SGR)和快速射電暴(FRB)暴發具有較弱的相關性,磁星暴發產生FRB必須依賴於極其特殊的物理條件。該成果論文北京時間11月5日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此前,北京大學教授、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柯伽團隊利用FAST探測到一例全世界目前僅有21例的快速射電暴重複爆FRB 180301,在國際上首次發現該重複爆的輻射具有非常豐富的偏振特徵,顯示出磁層在快速射電暴輻射機制中的作用。這一成果論文已於10月底在《自然》發表。

在最新成果論文發表前夕,中科院國家天文臺4日在北京舉行FAST運行情況和科學成果新聞發布會稱,FAST的順利運行使得中國相關科研團隊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包括上述兩項成果在內,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已達40餘篇。FAST近一年雖已提供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設計目標近2倍,但科學家申請觀測時間的競爭激烈。

李柯伽認為,FAST觀測揭示了FRB的磁層起源,已步入國際上開展FRB觀測的第一梯隊,必將不斷帶來令人振奮的科學突破。王培說,該團隊最新研究結果啟示磁星很可能是絕大部分FRB的起源,但不能排除其他起源的可能性,他們仍在持續FAST觀測,以更好理解磁星和FRB之間的潛在關係。

中科院院士、FAST科學委員會主任武向平指出,FAST自2021年起面向全世界開放,「中國天眼」將成為「世界巨眼」,體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透露,FAST靈敏度現已達全球第二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的2.5倍以上,超強靈敏度使其在射電瞬變源方面具有巨大潛力,有望在短時間內實現納赫茲的引力波探測、捕捉到宇宙大爆炸時期的原初引力波,為研究宇宙大爆炸原初時刻的物理過程提供數據支撐。同時,FAST還有能力將中國深空探測及通訊能力延伸至太陽系邊緣,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表示,FAST驗收運行以來取得的科學成果遠遠超過預期。FAST具有超高靈敏度,它會看到以前沒有看到的宇宙現象,未來可以期待它在科學上帶來很多大的驚喜。「相信未來兩三年,FAST將在快速射電暴發生的物理機制研究上會得出一個完美的結論」。(完)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不負眾望
    ◎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11月4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天眼(FAST)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設施運行穩定可靠,近一年已經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達到預期設計目標近2倍。截至目前,FAST累計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
  • 【社會新聞播報】 1、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日前透露,俗稱中國「天眼...
    2020-11-06 11:07:19來源:FX168 【社會新聞播報】1、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日前透露,俗稱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今年1月完成國家驗收以來運行穩定可靠,已取得發現逾240顆脈衝星等系列重大科學成果,並以其當今世界最強靈敏度射電望遠鏡的巨大潛力,有望捕捉到宇宙大爆炸時期的原初引力波。
  • 「在射電天文學領域,我們已經進入第一方隊」 ——「中國天眼...
    11月4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舉行發布會介紹,「中國天眼」運行穩定可靠,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其中,「中國天眼」的快速射電暴研究成果近日陸續發表於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中國天眼」的順利運行,使得我國相關科研團隊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的核心研究力量。「天文學是一門極度依賴觀測設備的科學,沒有觀測設備,只能根據別人的資料進行研究。」
  • 中國天眼已發現二百四十多顆脈衝星 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
    中國天眼已發現二百四十多顆脈衝星 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 2020-11-05 15:14:50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陸成寬> | 字號:A+ | A- 【中國天眼發現二百四十多顆脈衝星】11月4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天眼(FAST)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設施運行穩定可靠,近一年已經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達到預期設計目標近
  • 脈衝星與引力波,宇宙的盡頭還有什麼?
    至此,中國天眼就成為了世界唯一,也自然成為了全世界觀測宇宙的窗口——據中科院國家天文臺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介紹:自今年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
  • 「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1月11日,當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也意味著人類向宇宙未知地帶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開闊。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天眼」總工程師姜鵬認為,通過國家驗收意味著「中國天眼」完成了工程師和科學家之間的交接棒,「火力全開」投入科學觀測,接下來兩三年內將有一系列重要科學產出,同時進一步穩定望遠鏡的性能。古人感嘆,天邊眼力破萬裡;而今,「天眼」的眼力破億光年。它靜若處子,除了反射面變形時上千個液壓促動器一齊低吼,幾乎不會動。
  • 揭示快速射電暴起源,發現脈衝星240餘顆,FAST正式運行300天——探...
    原標題:揭示快速射電暴起源,發現脈衝星240餘顆,FAST正式運行300天——探茫茫星際 顯天眼威力「中國天眼」全景。  國家天文臺供圖源於磁層的快速射電暴偏振多樣性示意圖。   李柯伽供圖核心閱讀正式運行300天以來,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我國科研團隊藉助FAST,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
  • 用引力波探聽宇宙的起源,在世界屋脊傾聽宇宙的初啼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重點內容——探索原初引力波。下面我們一起開啟原初引力波的探索之旅。原初引力波,顧名思義是引力波的一種,所以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什麼是引力波,大家都知道引力是自然界中一種基本的相互作用力。牛頓力學告訴我們地球圍繞著太陽轉是因為地球受到了來自太陽的萬有引力的相互作用。但我們知道牛頓力學並非是描述宇宙的終極理論。
  • 「中國天眼」FAST通過國家驗收 投入正式運行 開啟「睜眼看宇宙...
    「中國天眼」FAST通過國家驗收 投入正式運行 開啟「睜眼看宇宙」新徵程 2020-01-12 10:30:37 來源:央廣網  |  作者:朱敏【中國天眼通過驗收】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昨天(11日)下午,建於貴州省平塘縣的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通過國家驗收,投入正式運行,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 揭開宇宙神秘電波的面紗,中國「天眼」明察秋毫!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其原創成果在過去一周已經兩度登上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廣袤的宇宙中,經常有一束神秘無線電波襲來。向著科學的高峰努力攀登,如今,中國「天眼」(FAST,全稱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最新的觀測揭示了這一神秘電波爆發的物理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的兩篇論文近日發表於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
  • 科學家們正在使用各種科學儀器尋找宇宙大爆炸的原始引力波
    原始引力波,在138億年前大爆炸後瞬間產生,至今仍在宇宙中迴蕩,所以識別並研究原始宇宙引力波是理解早期宇宙的關鍵。作為原始物質中量子引力的產物,這些最早穿過時空結構的引力波被宇宙膨脹的過程放大了。現在,為了尋找這些原始引力波,一個由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組成的團隊開發了一種方法,可以從引力波數據中分辨出原始引力波非常微弱的信號。LIGO和其他引力波探測器幾乎每天都能探測到引力波,但原始引力波的重力信號比這些探測器能記錄的信號要弱幾個數量級,另外,預計下一代探測器的靈敏度將足以探測到這些最早的原始引力波。
  • 【超級工程閃耀「十三五」】中國天眼 凝望蒼穹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被譽為中國「天眼」,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當天,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習近平在賀信中指出,天文學是孕育重大原創發現的前沿科學,也是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戰略制高點。
  • 中國「極目」衛星上天,全天候「追捕」引力波
    那麼,這一對「孿生兄妹」,要怎麼才能「抓住」引力波的蛛絲馬跡?GECAM在軌運行藝術圖,中科院高能所供圖穿越億萬光年的引力波人們通常所說的引力波,實際上是指引力波暴。引力波暴是指兩顆緻密星——兩顆黑洞、兩顆中子星或一顆黑洞和一顆中子星併合產生的引力波。這是一種高頻引力波,頻率一般是從幾十到一千赫茲,也是目前為止人類唯一探測到的引力波。2016年2月,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宣布人類於2015年9月14日首次探測到兩顆黑洞併合產生的引力波,開啟了「聆聽宇宙」的引力波天文學時代。
  • 尋找引力波之光 全天候無死角監測宇宙中的爆發現象
    「全天候無死角」監測宇宙中的爆發現象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這是什麼東東?顧名思義,它的使命就是全天候監測引力波伽馬暴,尋找引力波之光。所謂引力波,其實是物質和能量的劇烈運動和變化所產生的一種物質波。如果以水面來比喻時空,那麼引力波就可以看作是時空的漣漪。愛因斯坦一個世紀前基於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
  • 天天科普 | 中國天眼能找到外星人嗎?它到底能「看」到什麼?
    中國天眼(FAST)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設施運行穩定可靠,近一年已經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達到預期設計目標近2倍。圖源數字北京科學中心中國天眼比原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觀測天區大1倍,最大跟蹤時長長1倍,綜合性能提高約10倍!是當之無愧的最大口徑、最高靈敏度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
  • 美國「天眼」坍塌畫面公布!全世界僅剩FAST一隻「天眼」...
    美國「天眼」坍塌畫面公布!全世界僅剩FAST一隻「天眼」...這是被譽為地球「兩大天眼」之一的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時的畫面。美國科學家感嘆,如今觀測深空只能靠「中國天眼」FAST射電望遠鏡了。
  • 宇宙的一切來自大爆炸,那麼大爆炸又是來自哪裡?
    那麼你可能想問:宇宙的一切來自大爆炸,那麼大爆炸又是來自哪裡?大爆炸理論存在的問題,以及暴脹理論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當然大爆炸理論並不完善,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謎題,包括:宇宙最初的熱大爆炸狀態從何而來?
  • 【新華網】星辰大海,才是它的徵途——「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
    1月11日,當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也意味著人類向宇宙未知地帶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開闊。  以王綬琯、南仁東等為代表的中國第一代、第二代天文學家,努力縮小中國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擔起「趕潮兒」的責任。  1993年,包括中國在內的10個國家的天文學家,提出建造新一代射電「大望遠鏡」的倡議,渴望回溯原初宇宙,解答天文學難題。  當時,懷著回報民族的赤誠和描繪宇宙的初心,活躍在國際天文界的南仁東毅然回國,力主中國獨立建造射電「大望遠鏡」。
  • 以為觀測到宇宙原初之光,到頭來只是塵埃的惡作劇
    暴漲模型於上世紀 80 年代初首次提出,彌補了更早提出的「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模型的缺陷。用「大膽」二字來評價暴漲模型都過於保守了:它暗示著我們的宇宙始於難以置信的光速甚至更高速度的膨脹。好在宇宙暴漲的持續時間遠遠小於一秒:塵埃一瞬,宇宙成形,造就萬物。茫茫星系與星際空間,宇宙間的一切都在暴漲的一瞬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