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同性伴侶家庭 爸爸媽媽仍叫爸爸媽媽

2021-12-26 同志基地

臺灣於去年通過「同性婚姻專法」(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區,對此,臺灣行政當局負責人蘇貞昌本月10日表示,截至今年3月為止,臺灣已經有3553對同性婚姻登記,社會也沒變、也沒亂,爸爸媽媽也還是叫爸爸媽媽,很多地方都已經漸漸能接受,臺灣社會現在已經進步到這裡了。 

臺無黨籍的民意代表林昶佐當天在立法機關院會質詢時指出,雖然臺灣同性婚姻已經合法,但還有許多行政配套措施沒有跟上,有不少同婚者陳情,比如醫院新生兒登記的電腦系統,目前仍是設計成雙親要一男一女才能登記,另外還有申請託育補助、育兒津貼、新生報到註冊,甚至是報稅等等,都有類似的問題。此外,連臺灣的駐外代表處,也有很多配套、網站都還沒更新,例如臺灣駐澳大利亞代表處的網站,對於要赴臺灣依親、申請居留權的規定中,仍是限制一男一女的婚姻關係。

林昶佐表示,是不是能請蘇貞昌規劃一個窗口,去協調每一個行政單位可能有的系統問題?對此,蘇貞昌表示,任何人都有權利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所以在同性婚姻這件事情上,雖然當初推動的時候,臺灣社會面對新的情形,還有很多人覺得擔心甚至不能接受,但是很感佩整個社會還有立法機關在去年通過相關法律,而通過之後整個社會很和平,也很能接受新的情形。蘇貞昌指出,到今年3月為止,全臺灣已經有3553對同性婚姻登記,社會也沒變、也沒亂,爸爸媽媽也還是叫爸爸媽媽,很多地方都已經漸漸能接受,但是可能有些表格、系統幾十年來都是這樣,所以這個如果有沒改到的地方,他會在要求相關的政務人員,盤點看看哪裡還不夠。 

蘇貞昌說,臺灣話有一句叫做"一樣米養百樣人",就算是同樣父母生的,也不一樣,所以人有百百種,如果不一樣,那就不一樣,我們要尊重,不能說我是這樣,就都要照我的,臺灣社會現在已經進步到這裡了。

相關焦點

  • 男孩歸爸爸,女孩歸媽媽
    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懂得,儘管異性父母如此愛他,但強大的同性父母才是異性父母最好的伴侶,而他不過是個孩子。於是,他們會安心地做孩子,享受強大的父母給他們的愛,同時,他們努力向同性父母靠攏,知道只有變得像同性父母一樣,才能贏得異性父母更多的愛。」  他強調說:「這種心理轉變,是男孩成為男人和女孩成為女人的基本動力。」
  • 我的爸爸媽媽離婚了……
    離婚,一定是讓我們想到孩子生活在支離破碎的家庭嗎?一個名叫Azka的印尼小男孩畫了一組漫畫,講述了他的爸爸媽媽離婚的故事以及他的生活現狀。我們一起來看看孩子眼中的「破碎家庭」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吧。我叫Azka,這是一個破碎家庭的故事。
  • 「爸爸愛媽媽,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你爸爸叫什麼?」「親愛的!」「你媽媽叫什麼?」「寶貝!」「你家裡還有誰?」「還有我。」「你叫什麼?」「我叫乖乖!」小女孩一臉稚氣地望著警察。我想,這大概就是一個家庭最幸福的模樣,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爸爸媽媽愛孩子,然後孩子學會了如何去愛。
  • 臺北爸爸,紐約媽媽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刻苦學藝,成為柯達(Kodak)彩色衝印在臺灣培養的第一代師傅。他和媽媽的戀情想必古典純情,外公外婆家算是當年撤退來臺的殷實之家,美麗的門市部富家小姐卻不顧外婆反對,執意下嫁新店鄉村身無分文、孤傲寡言的暗房少年師傅。在新店溪貧困家庭長大的我的父親,三十歲不到白手起家,開創了彩色衝洗業的第一個本土品牌公司——爵士彩色衝印。
  • 沒有爸,只是媽:同性家庭怎麼養小孩?
    2013年,臺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提出了三項草案:同性婚姻、伴侶制度與家屬制度,統稱為多元成家法案。到2019年,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地區,人們備受鼓舞。與此同時,大家似乎遺忘了其它兩項法案,同志家庭還是一個新鮮又禁忌的名詞。從社會文化的角度,同志家庭更是違背了中國人重視家庭的傳統,無法完全盡到傳宗接代、延續香火的作用。
  • 最好的家庭關係,是爸爸支持媽媽,媽媽支持孩子 | 育兒
    主持人馬丁曾經分享過他和妻子的故事:妻子生完孩子那一個月裡面,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從一個非常賢良的妻子變成了一個蠻不講理的潑婦。有一天馬丁在書房裡玩遊戲,妻子進來後,居然把手裡的一碗鯽魚湯,直接澆在電腦上了。 馬丁當時急了,兩人大吵一架,甚至鬧到要離婚,他氣衝衝地準備離開家,臨走之前,妻子發微信說:「你能不能陪我坐一天月子,我幹什麼你就幹什麼,就一天就行。」
  • 最好的家庭關係,是爸爸支持媽媽,媽媽支持孩子|育兒
    在我們身邊,很多媽媽之所以不開心、對孩子表現得不耐煩,都是因為從家庭裡獲得的支持太少,尤其是來自爸爸的支持。如果爸爸能給媽媽重視和關愛,媽媽也更容易傳遞給孩子愛和能量,親子關係也會更融洽一點。總之,很多時候,媽媽的心情是陰是晴,家庭快不快樂,關鍵在於是爸爸給媽媽的關懷和支持多不多。03爸爸們應該如何支持媽媽呢?
  • 臺灣同婚專法遺漏的兩岸同性伴侶故事
    除此之外,許多與中國大陸籍同性伴侶相戀的臺灣同志,在臺灣因為兩岸政治議題而遭受社會更多壓力及反對。記者訪問兩位與中國大陸籍同志交往的男女同志,透過她們的故事,了解臺灣同婚專法通過之後,仍被法律忽視的同性伴侶。
  • 爸爸的媽媽的爸爸的哥哥的兒子的妻子叫什麼?在線等挺著急的!
    媽媽的親戚他們的爸爸媽媽是你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南方也叫外公外婆)爸爸的兄弟姐妹叫伯伯叔叔姑姑媽媽的兄弟姐妹叫>姊妹家的萌萌噠都是你的外甥/外甥女堂表親不只你有爸爸媽媽那一代的堂表親你怎麼叫呢呵呵爸爸的表親 你該這麼喊
  • 爸爸媽媽兒子口中的《金剛川》
    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尤其是這幾天官媒,自媒體鋪天蓋地全部是抗美援朝的新聞,在此輿論渦流之中,《金剛川》也是不辱使命從立項到上映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來回擊當前的政治形勢,告誡美帝不要像當年誤判剛成立的新中國一樣不敢向朝鮮出兵,當年新中國一窮二白敢和美帝正面較量,今天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更有膽量向美帝說不,不要妄想打臺灣牌以打到政治目的,臺灣牌打的越響,臺灣武統時間就越早。
  • 臺灣28對同性伴侶七夕前申請結婚
    8月1日,同性伴侶們在臺北集體申請結婚 (圖/臺灣伴侶盟)  臺灣「新頭殼」報導,28對同性伴侶在七夕情人節前夕(8月1日)前往臺北市中正區戶政事務所登記結婚,卻因戶政電腦系統僅接受一男一女登記而無法受理
  • 我叫Azka,我畫了爸爸媽媽離婚的故事
    :1、我叫Azka,這是一個關於離婚的家庭的故事。13、但其實呢,我覺得我的家並沒有遭到任何破壞,只是爸爸媽媽不再是夫妻了,但他們還是我的爸爸和媽媽。16、所以當你能繼續感受到爸爸媽媽對你的愛的時候,這並不一個破碎的家庭。
  • 單親家庭:爸爸媽媽離婚後,我連微笑都變成了犯罪!
    在很多父母看來,他們的理論是被大量的臨床經驗所證實的:單親家庭的孩子性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難以與伴侶長久相處,最後甚至得出「單親家庭的孩子一定有問題」這樣的刻板結論。誠然,我們無法否認單親家庭確實有可能給孩子帶來不太好的影響。
  • 爸爸寫給媽媽的一封「情書」
    我媽媽叫牛玉蘭,爸爸叫李富山,媽媽1993年9月去世,到96年媽媽過三周年的時候,我們做子女的都沒想到,爸爸居然給媽媽寫了一封『情書』,可這是一封怎樣的「情書」呢。曾記得,她為幾個孩子的成長,熬過數不清的日日夜夜,付出了全身心血;爸爸和媽媽曾記得,在五十年代未(末)到六十年代初當工人時
  • 缺席的爸爸,焦慮的媽媽,叛逆的孩子:家庭的相處模式決定了孩子的模樣
    是啊,丈夫成了家庭中的隱形人,母親則會慢慢地把感情和注意力從丈夫身上抽離出來,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就只能活在夾縫中喘息,最後變得叛逆和失控。假設,家庭的本質代表的是「愛」,教育的本質代表的是「規矩」。因為媽媽和爸爸的思維偏向不同,通常,媽媽更容易感性一些,爸爸則理性一些。在家庭裡面,感性的媽媽,更容易教會孩子,「什麼是家庭,什麼是愛、什麼是安全。」而
  • 「我的爸爸媽媽離婚了,但是我很快樂」
    一個名叫Azka的印度尼西亞小男孩,畫了一組名為 Story of a Broken Home Kid《來自破碎家庭孩子的故事》 的漫畫,講述了他的爸爸媽媽離婚的故事,分享了自己面對」父母離婚「的真實感受。我叫Azka,這是一個關於離婚家庭的故事。
  • 「爸爸出軌了,但我更痛恨媽媽!」
    小野得知爸爸出軌,是三年前。小野記得,那天媽媽哭了很久,嚷著絕不可能離婚,接著爸爸摔門而出。後來,爸爸回家越來越晚,給媽媽的家用也越來越少,而所有對丈夫的不滿,媽媽盡數發洩在了小野身上:只要爸爸不回家,媽媽就站在她身後一遍遍數落丈夫的不堪和自己的不容易,罵她是討債鬼。
  • 爸爸媽媽我很乖
    爸爸媽媽我很乖  爸爸媽媽,這是我今天畫的全家福;爸爸媽媽,今天我學會洗衣服了,你們不在家,我厲害吧?你們放心吧!我一定聽奶奶的話。奶奶說,乖孩子也說傻話,有個叫新型冠狀病毒的惡魔來到地球,傷害人類。爸媽是去打大妖怪去啦!爸爸媽媽,那裡危險嗎?你們一定很累吧!
  • 武藝爸爸媽媽離婚了嗎 武藝媽媽曝家庭現狀透露離婚原因
    今年,武藝憑藉《我家那小子》重新回歸大家視線,但武藝爸爸媽媽是否已離婚廣受熱議,看過節目的網友應該都知道這個答案,節目中武藝媽媽楊秀芳曝家庭現狀透露離婚原因,曾經恩愛場面令人唏噓。武藝與爸爸媽媽今年,湖南衛視重新捧武藝,在參加了《我家那小子》後,武藝有參加了《親愛的客棧2》。
  • 給爸爸媽媽的一封信
    給爸爸媽媽的一封信 2020-06-03 02: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