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造車的秘密,都在這了!看實力絕不是說說而已

2020-12-25 騰訊網

在與行業人士交流以及回顧了蘋果汽車專利,記者找到了一些蛛絲馬跡,幾乎可以斷定蘋果汽車真的已經在路上了。

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

作者 |Juice

編輯 |曉寒

最近一兩天,關於蘋果造車的消息鋪天蓋地的傳來,引起了熱烈關注。

昨天,臺灣經濟日報稱蘋果最近向和大、貿聯、和勤、富田等臺灣汽車零部件廠商提出了備貨要求,蘋果預計將會在明年9月發表蘋果汽車,還稱其原型車已經在美國加州上路測試。

而路透社又發布消息稱,蘋果計劃在2024年生產一款純電動乘用車,路透社還引援了接近蘋果的人士的消息稱,蘋果正在研發低成本長續航的動力電池。

十餘天前,外媒DigiTimes預測也蘋果汽車將在2024~2025年亮相。

雖然這幾條消息的時間看上去都有一定的衝突,但蘋果在2014年開始進入電動汽車領域後已經申請了多個專利,此次供應鏈企業的密切發聲,也暗示著蘋果的首款汽車可能真的要來了。

但事實上,蘋果官方對於蘋果汽車的發布時間並沒有公布明確的時間線,這件事目前還沒有定數,更多的是一種猜測。

在與行業人士交流以及回顧了蘋果汽車專利(可參考車東西此前報導《蘋果造車之心不死!1年新增30項專利,各個都是黑科技》、《70項專利解密蘋果汽車!腦洞太大,特斯拉都追不上》、《蘋果玩智能汽車,路子比特斯拉還野》)之後,車東西也找到了一些蛛絲馬跡,幾乎可以斷定蘋果汽車真的已經在路上了。

為了準確的認識蘋果造車這件事,車東西整理了十個比較關鍵的問題,理清了這十個問題,對蘋果造車就能有一個更清晰的認知。

一、蘋果為什麼要造車?抓住時代風口

蘋果公司主打的產品主要是為以iPhone、Mac、iPad為代表的消費電子產品,在汽車領域並不是主力玩家,而之前也並沒有很多經驗,儘管如此,蘋果還是跨界進入了這個賽道,那麼蘋果為何會這麼做?

在車東西看來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方面在特斯拉的帶領下,全球都掀起了智能電動汽車的浪潮,同時各國政府也在積極鼓勵車企開始電動化轉型。多個跨界玩家如蔚來、理想、小鵬等都取得了不錯的市場成績,而且股價和市值也在不斷飆升。

目前特斯拉的市值超過了豐田大眾兩大車企之和,蔚來汽車的市值也一度超越了寶馬集團,智能電動汽車市場的發展潛力非常明顯。

另一方面,蘋果在10月底正式發布了2020財年Q4財報,財報顯示,第四季度蘋果的營收為646.9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34億元),跟去年同期的640.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191億元)相比增長1%,而淨利潤為126.7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29億元),比去年的136.8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96億元)相比下降8%。

而且蘋果此前最為倚重的iPhone業務營收卻同比下滑20.7%,營收為264.4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31億元)。

在這樣的環境下,蘋果也需要更多的業務來支持其自身發展,近期大火的智能電動汽車則無疑是蘋果最好的選擇。

蘋果雖然在汽車領域也已經推出了Car Play,但對於一貫致力於C端市場的蘋果來說,Car Play顯然不能滿足蘋果在汽車領域的野心,直接生產面向用戶的蘋果汽車才更符合蘋果的一貫作風。

作為行業顛覆者,蘋果若能推出具有蘋果特色的智能電動汽車,或將會影響行業未來十年的走向,蘋果市值能否達到3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6萬億元)可能也全都繫於蘋果汽車了。

二、蘋果有汽車人才嗎?頻繁挖角已組建完整造車隊伍

雖然確認蘋果肯定會造車,但汽車畢竟是一個大工程,還需要人才、資金、技術等多個方面的支撐。那麼,蘋果在這些方面是否已經做好了準備?

首先我們來看看蘋果的人才儲備。2014年3月,蘋果在日內瓦車展發布Carplay車載軟體之後,便開始對汽車進行實質性的研究。2015年,有媒體報導稱蘋果的汽車項目有數千人參與研發工作。同時,蘋果也一直在鼓勵特斯拉員工加入蘋果公司。

這一年,蘋果從全球各大車企都挖來了優秀的人才,包括特斯拉、克萊斯勒汽車、大眾集團。在這其中,就包括特斯拉前副總裁Chris Porritt。目前,他還在蘋果的Titan項目中擔任重要職位。

此外,蘋果在2015年還從英偉達、Waymo等公司聘用自動駕駛相關的人才,幫助蘋果研發自動駕駛系統。蘋果還從三星公司「挖」走至少三名電池專家,主攻動力電池技術。

在2016年7月,《華爾街日報》報導稱蘋果返聘已退休的蘋果前硬體高級副總裁Bob Mansfield,並由他來接管Titan汽車項目。

雖然蘋果一直沒有公布過團隊人數,但從公開信息中也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2018年7月,蘋果起訴前華人工程師張曉浪時,曾在訴訟文件中顯示5000名員工正在參與研究其自動駕駛項目。

從這些信息來看,蘋果內部對於汽車業務仍然是非常重視,在成立以來也已經進行了多次擴招,所吸納的員工包括傳統主機廠、新造車公司、自動駕駛公司甚至動力電池企業,幾乎是涵蓋了智能電動汽車領域的所有項目。也就是說,蘋果對於汽車人才的儲備是全方位的。

三、蘋果造車缺錢嗎?現金儲備1.26萬億並不差錢

眾所周知,造車是一件燒錢的事。目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最成功的車企特斯拉在成立的17年中,幾乎每一年都在虧損,累計燒錢超過了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7億元),蔚來汽車在成立之後也燒了200多億元才換來了今天的成績,小鵬理想汽車都經歷過相似的階段。

在這一過程中,有很多新造車公司都一次而失敗,戴森在燒了26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28億元)之後,宣布放棄造車,拜騰也在燒了84億元後陷入困境。

這也說明了,燒錢不一定能推出一個嶄新的汽車品牌,但是沒有錢一定無法做到。而作為全球做成功的科技公司之一,蘋果的現金流儲備一直位居全球前列,對於蘋果來說,燒錢造車並不會對原來的業務造成什麼影響。

蘋果公司今年Q4財報數據顯示,目前蘋果手握1918.3億美元現金(約合人民幣1.26萬億),也就是說蘋果手裡的現金數量都已經超過了很多公司的市值。

手裡有錢的蘋果也願意向造車業務上砸錢,今年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Katy Huberty曾分析蘋果今年將投入近19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43億元)用於汽車研發。

而摩根史坦利的數據還顯示,全球汽車行業用於研發汽車科技的資金在800億美元~1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235億元~6544億元)之間,也就是,蘋果一年投入的資金就佔全球汽車產業研發資金的20%以上,從中也能看出蘋果多捨得為汽車業務花錢了。

四、蘋果造車有技術嗎?已有超百項專利在手

人才和資金對於蘋果來說都不是什麼大問題,那麼一直在消費電子領域發力的蘋果汽車領域可謂是門外漢了,蘋果在汽車領域是否積攢了什麼技術呢?

事實上,蘋果在汽車領域的技術儲備也非常深厚,今年以來,車東西持續在跟蹤蘋果的汽車專利情況,幾乎每隔兩三個月,蘋果就能拿出了幾十個新的專利。

在2019年,蘋果在汽車領域一共獲得了30多項專利,涉及自動駕駛、AR導航、車載VR、車內支付、生物識別、智能硬體、車外交互、虛擬後視鏡等多個領域。

比較有創意的專利包括,將安全帶變為觸控板進行一些車載功能的操作、用智能車門來防止開門時發生的事故、將後視鏡畫面投射到側面車窗等。

而步入2020年之後,蘋果同樣也沒有停止對汽車技術的探索,截止今年12月,蘋果在汽車領域又拿下了將近40個專利,在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智能車身、電動汽車、安全保障方面都有涉獵。

具體可參考車東西此前報導《蘋果造車之心不死!1年新增30項專利,各個都是黑科技》、《70項專利解密蘋果汽車!腦洞太大,特斯拉都追不上》、《蘋果玩智能汽車,路子比特斯拉還野》。

從這些專利的情況來看,雖然蘋果還沒有正式拿出自己的車型,但是已經在整車製造、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方面積累了大量的專利技術。

目前蘋果已經積累了上百項汽車方面的專利,每一個新的專利都顯示了蘋果對於智能電動汽車的新思考。也就是說,蘋果汽車雖然現在還沒有出現,但是等到發布的時候,一定會是顛覆汽車行業的創舉。

也正是在人才、技術和資金上的儲備,汽車行業的多個大佬都將蘋果視為最大的對手。2016年,馬斯克就曾表示:「特斯拉的最大競爭對手不是谷歌,而是是蘋果公司。」當年,福特時任CEO馬克·菲爾茲(Mark Fields)也認為谷歌蘋果將會是最大的對手,而不是通用或FCA。

即使蘋果在這四年內造車之路並不是很順暢,也還有人認為蘋果不可忽視。在第十二屆汽車藍皮書論壇上,蔚來汽車CEO李斌認為在高端市場,未來將僅剩下5家左右車企,特斯拉和蘋果將會位居其中。

五、蘋果造車的進展如何?正建設供應鏈體系

雖然蘋果在造車這條路上已經有了一定的技術積累,但是蘋果至今還沒有向外公布過造車的進展,外界對於蘋果的造車情況,還不是非常清晰。

目前對於蘋果造車的進展只能通過供應商和知情人士來透露,從這些隻言片語中,我們也能大概了解到蘋果造車的進展。

進入十二月份以來,關於蘋果造車的新聞突然多了起來,12月10日,外媒DigiTimes報導稱,近期汽車電子等相關供應鏈的消息顯示,蘋果將在美國設廠製造汽車,生產計劃、初步技術、產品參數已經基本確定,目前已經開始與汽車電子供應商展開初步的合作洽談。

蘋果目前正在了解汽車產品的技術規格、成本、產品前景等多項指標,這類似於行業內的詢價(RFQ)流程,同時也有不少供應商開始向蘋果送樣。DigiTimes還表示,蘋果正在與臺積電聯合研發自動駕駛晶片。

而就在日前,臺網的供應鏈企業再次向外傳出了蘋果造車的消息。臺灣經濟日報稱,近期蘋果開始向向和大、貿聯、和勤、富田等等汽車零部件廠提出了備貨要求,這些企業已經入到了蘋果汽車的供應鏈之中。

甚至還在文中表示,因蘋果的需求量巨大,和大、貿聯等廠商全面爆單。

而路透社也在今天報導稱蘋果目前正在進行動力電池、自動駕駛的進一步研究。在動力電池方面,蘋果正在研究大電池和類似CTP的技術,在電池原材料方面,蘋果可能也在研究磷酸鐵鋰電池。

自動駕駛方面蘋果將會採用多個雷射雷達,蘋果在自研雷射雷達的同時還在和潛在雷射雷達供應商進行談判。

從這些信息來看,蘋果確實已經在謀劃自己的第一款車了,跟零部件廠商開始接觸了,首款車的推出只是時間問題。但另一方面,蘋果在核心科技方面還在進行研究。

六、蘋果造車還有那些障礙?自動駕駛仍待突破

對於屢屢打造顛覆性產品的蘋果來說,不會僅僅滿足於打造一款普普通通的汽車,但要想達到這樣的結果,蘋果無疑還面臨一些阻礙。

首先在整車製造方面,蘋果並沒有自己獨立造車的經驗,在動力電池這樣的核心零部件方面還存在不小的短板。

其次,蘋果要打造的一定是一款智能電動汽車,其中自動駕駛一定會成為重要的一部分,但是蘋果目前在技術和數據收集上都存在一定的短板,自動駕駛技術並沒有太多的突破。

年初,美國加州車管局(DMV)公布了58家自動駕駛公司(其中有自動駕駛路測牌照的公司有56家)在2019年度的自動駕駛路測數據。

在2017年就獲得了路測資格的蘋果也在其中,但從結果上來看,蘋果的成績並不算好,與谷歌相比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2019年,蘋果的成績是路測總裡程達到7544英裡(約合1.2萬公裡),路測車輛70臺,MPD(Miles Per Disengagement,衡量一輛自動駕駛汽車「駕駛水平」最直觀的指標)為117.88英裡(約合189.7公裡)。谷歌Waymo在2019年的路測總裡程約145萬英裡(約合233萬公裡),路測車輛148臺,MPD為13219.43英裡(約合2.12萬公裡)。

在最為關鍵的MPD數據上,谷歌Waymo的成績是蘋果的112倍還多。這就意味著,在自動駕駛技術方案,蘋果還落後Waymo很多。

而在自動駕駛數據收集上,蘋果這70輛車收集數據的能力也遠遠趕不上特斯拉,畢竟在影子模式的協助下,特斯拉有超過100萬輛車都在進行自動駕駛的數據收集。

總的來看,蘋果在造車路上還沒能實現從0到1的跨越,在未來汽車行業競爭中最為關鍵的自動駕駛技術上蘋果的建樹也不算多,這也是蘋果在造車路上不得不面臨的阻礙。

七、蘋果新車何時面世?未來2~3年或將發布

在蘋果造車這件事上,除了蘋果默默進行的一些努力之外,最吸引消費者的無疑是蘋果汽車什麼時候才會推出,而這一討論近日非常火熱。

10天前,媒體DigiTimes曾表示,預計2024~2025年蘋果汽車就會正式亮相於蘋果發布會。當時這一消息就曾引起了行業的廣泛關注。

DigiTimes預測蘋果汽車將在2024~2025年亮相

日前,臺灣媒體的言論更是將這個時間往前提了兩年不止,臺灣經濟日報稱,零部件供應商證實蘋果將會在明年9月份發表蘋果汽車,比原先規劃提早至少兩年,其原型車已經在美國加州上路測試。

而今日,路透社也發表文章稱蘋果計劃在2024年生產一款電動乘用車。

短短十餘天的時間,蘋果汽車的發布會時間就在2021年、2024年、2024~2025年這三個時間點反覆跳動,讓吃瓜群眾吃的不亦樂乎。

事實上,關於蘋果汽車亮相時間的討論由來已久。2016年,特斯拉CEO馬斯克做客Code Conference時曾表示:「如果不出意外,5年之後,你辦公室窗前的馬路上就會開過一輛真正印著蘋果Logo的汽車」。但是五年過去了,窗外跑的汽車依然是BBA、大眾、豐田、特斯拉。

不過,從目前的消息來看,蘋果在造車這件事上確實已經動了真格,但鑑於目前並沒有海外媒體報導或是拍到所謂的蘋果原型車,新車明年發表這個說法還有待考證。

現在傳的比較多的時間點2024~2025年,無論是DigiTimes還是路透社都傾向於這個時間點,知名分析師郭明錤也曾預測蘋果汽車將會在2023年至2025年間發布。

但蘋果的研發能力和執行力都非常優秀,在已經開始布局供應鏈的情況下,再等3~5年發布蘋果汽車看上去則過於緩慢,並不符合蘋果的一貫作風。

由此來看,蘋果汽車在明年發布的難度會比較大,但是2022年和2023年可能將會是關鍵節點。不過這都是猜測,蘋果汽車的發布時間還是要等官方確認。

八、蘋果將會造一輛什麼樣的車?將會具有三大特點

雖然蘋果汽車的發布時間還不確定,但是不妨礙我們對蘋果汽車進行猜測。蘋果持續更新的專利技術也為我們提供了足夠多的線索。

車東西此前曾連續跟蹤了蘋果曾獲的的汽車專利,結合這些專利,車東西認為蘋果的首款汽車將會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將對機械結構不斷優化,並且讓硬體往智能化演進。

蘋果一直以來都是一家硬體公司,在開發硬體上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樣的特性保留到了蘋果汽車專利裡面。

蘋果的汽車專利中也對硬體做了很多的設計,如對車門的鉸鏈進行了重新設計,可以解決開門時碰到周圍車輛和撞到自動車的情況;保險槓加入了可伸縮的功能,從而減輕碰撞造成的傷害;車窗可以根據乘員的需求調節顏色、反射率和透明度,既可以保證車內隱私,也能調節車內氛圍。

蘋果還申請了多項汽車懸架的專利,車輛在檢測當前道路狀況後,會主動調節懸架,讓車內乘員乘坐始終保持舒適狀態。

甚至,蘋果還想把安全氣囊也塞入到安全帶內。

但僅對硬體進行改進並不是蘋果最終的追求。在蘋果的設想中,門把手內可以加入Touch ID或Face ID識別裝置,提升安全性。

車輛的安全帶也可以變成可觸摸式,用戶可以在安全帶上定義不同的功能按鍵,並通過點按、滑動的方式調整車輛的音量、接聽電話、詢問Siri等功能。通過安全帶實現車載音頻和通訊的功能。內置麥克風離駕駛員的嘴更近,因此可以獲得更好的收音效果。

通過嵌入生物識別技術和傳感器,檢驗駕駛員是否酒駕。安全帶進行加熱,讓駕駛員和乘客感受到溫暖。此外,前排安全帶可以控制後排娛樂系統,同時還能利用外界照射的陽光進行太陽能供電。

對於硬體的改進也能看出蘋果在汽車上的思考,而對數十年未變革過的安全帶進行重新設計則彰顯了蘋果的顛覆性思維。

2、AR、VR等虛擬實境技術將會出現在汽車上。

蘋果去年的專利就在考慮VR技術和汽車的結合,希望用戶可以在車上進行沉浸式VR視頻會議。而一直以來,AR增強現實都是蘋果重點發展的技術之一,將這一技術搬上車也是蘋果的目標之一。

在這方面,蘋果的方向是AR-HUD,截止目前,蘋果一共獲得了四項有關AR-HUD的專利。蘋果的AR-HUD除了可以導航之外,還能翻譯路牌。

有了AR-HUD,駕駛員還可以直接在擋風玻璃上通話,顯示畫面的大小可以和真人一樣,讓視頻通話更有臨場感。在駕駛過程中,FaceTime電話並不會擋住駕駛員視線,副駕可以看到完整的畫面,主駕只能音頻通話。當車輛速度下降或者停止時,駕駛員一側才會顯示FaceTime畫面。

這些功能在現在的技術條件下還不是很成熟,但考慮到蘋果汽車還不會在近期推出,隨著技術的演進,這些炫酷的功能出現在蘋果汽車上也並非不可能。

3、自動駕駛將會是重頭戲。

雖然蘋果在自動駕駛方面的研發進展並不迅速,但是蘋果對於自動駕駛仍然非常重視,多項專利都涉及到了自動駕駛。

可以肯定的是,蘋果的自動駕駛技術一定會採用雷射雷達,從2018年至今,蘋果在雷射雷達上已經獲得了多個專利技術。

在蘋果的專利中,雷射雷達不但可以用來識別和測距,還能在極暗光環境下探測可能在道路上出現的動物和行人。

同時,專利文件還展示了其他傳感器組件,包括攝像頭、生物探測處理器、雷射雷達、垂直腔面射型雷射脈衝控制器等。

這些傳感器擁有不同的探測本領,實時觀察車輛周圍和前方的路況信息。專利顯示,蘋果希望在傳感器採集信息之後,進行數據共享,讓自動駕駛的決策過程更加精準。

蘋果還考慮到了自動駕駛汽車去充電的問題,根據蘋果的專利,電動汽車可以自動駕駛到充電站並自動插入插頭充電。

具體可參考車東西此前報導《蘋果造車之心不死!1年新增30項專利,各個都是黑科技》、《70項專利解密蘋果汽車!腦洞太大,特斯拉都追不上》、《蘋果玩智能汽車,路子比特斯拉還野》。

總的來看,雖然蘋果汽車還沒有亮相,但是蘋果已經構想了一個汽車的藍圖,比如全車身智能化的硬體,VR和AR技術進入座艙內部,更加準確智能的自動駕駛,這些功能都非常值得期待,相應的蘋果汽車也非常值得期待。

九、蘋果會自產汽車嗎?短期內可能會選擇代工

在蘋果造車方面,還有一件事值得大家思考,即蘋果會進行自產還是代工?

在傳統的消費電子領域,代工的模式非常成熟,像富士康、比亞迪這樣的企業在代工方面做的都非常成功,而在汽車領域代工並不普遍,僅有麥格納會幫車企代工一些高端車型。

從外媒消息來看,蘋果確有代工的想法,路透社報導,蘋果此前曾與麥格納就生產汽車進行過談判,但由於蘋果的計劃並不清晰,談判最終並沒有成功。

目前來看蘋果確實也少有建廠的傳聞,再加上蘋果此前並無生產汽車的經驗,自己貿然建廠還需要很多流程需要打通。

最適合蘋果的方式或許只剩下代工生產和建立合資車企來生產這兩條路了。

但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這僅限於蘋果汽車的初期,等蘋果汽車每年都能達到一定的銷量之後,蘋果一定會考慮自產汽車。

這既跟蘋果一直以來的發展理念有關,也跟汽車產業的普遍規律有關。

十、蘋果何時開始造車計劃?賈伯斯時代已有念頭

總的來看,蘋果進入汽車行業並不是一時突發奇想,而是很早之前就有的想法。

《紐約時報》報導顯示,賈伯斯生前就打算開發汽車品牌iCar,而蘋果前高管也曾表示賈伯斯在2008年就有造車的念頭,但當時主要精力放在了研發手機上面。

進入了本世紀第二個十年之後,蘋果在手機市場站穩了腳步,就開始重新考慮進入汽車行業了。在2014年,蘋果開啟了代號為「泰坦計劃」,正式對汽車進行研發。

在發展之初,蘋果一直集中在汽車硬體的開發方面,直到2016年,蘋果前硬體高級副總裁Bob Mansfield接任Titan汽車項目後,蘋果的研發路線曾從汽車硬體開發轉變為自動駕駛系統的開發。

2017年,蘋果執行長庫克在接受彭博電視臺採訪時說:「蘋果正在專注於自動駕駛系統,但不一定會開發出真正的硬體產品。」2018年,蘋果對自動駕駛的測試不斷升級、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但在2019年,有關蘋果自動駕駛車輛的信息在逐漸減少,甚至還曝出蘋果在自動駕駛部門裁員200人的消息,唯一重磅的消息是蘋果收購了Drive.ai自動駕駛公司,蘋果無論在自動駕駛還是造車領域似乎正在更加低調。

而最近,根據彭博社報導,目前蘋果的自動駕駛部門負責人再次換人,由機器學習和AI戰略高級副總裁John Giannandrea擔任主管,前主管Bob Mansfield正式退休。蘋果Titan項目執行主管Doug Field直接向John Giannandrea匯報,John Giannandrea直接向蘋果CEO庫克匯報。

此後,近段時間以來,蘋果在造車方面的消息再起,而且似乎距離第一款車的推出已經不遠了。

從這段歷程來看,雖然蘋果的造車之路並不順暢,但是蘋果始終不曾放棄過這一計劃,也正因為如此,蘋果汽車才值得用戶一直期待。

結語:蘋果造車,從不是說說而已

在汽車行業進行四化轉型之後,越來越多的跨界玩家進入到了汽車領域,但在這些外來者中,有人成功,有人黯然退場,有人還在繼續堅持。

蘋果就屬於還在繼續堅持陣營中的一員,雖然進展並不算迅速,但是蘋果在人才儲備、資金儲備方面都不遜色,憑藉著資金和人才的投入,蘋果已經取得了超過百項的汽車專利,也仍然在有條不紊的進行造車準備。

現階段,關於蘋果造車的信息再次增加,也說明蘋果造車可能快要到一個新的節點了。蘋果這個新造車玩家也正在跑步進場,如果蘋果在未來幾年的某一個發布會上突然亮出了蘋果汽車,也不會讓人意外。

相關焦點

  • 蘋果造車的秘密,都在這了_易車網
    為了準確的認識蘋果造車這件事,車東西整理了十個比較關鍵的問題,理清了這十個問題,對蘋果造車就能有一個更清晰的認知。一、蘋果為什麼要造車?在這一過程中,有很多新造車公司都一次而失敗,戴森在燒了26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28億元)之後,宣布放棄造車,拜騰也在燒了84億元後陷入困境。
  • 蘋果造車的「鯰魚效應」
    不看好者指出,蘋果造車已經說了這麼多年了,依舊沒什麼進展,短期內並不看好蘋果造車的成功。 確實蘋果造車並不是什麼秘密了,而且蘋果很早就開始了自己的造車計劃。
  • 眉毛決定顏值絕不是說說而已!今年流行的遠山眉好聽更好看
    眉毛決定顏值絕不是說說而已!今年流行的遠山眉好聽更好看時間:2020-03-03 18:45   來源:美人寶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眉毛決定顏值絕不是說說而已!今年流行的遠山眉好聽更好看 彎彎的遠山眉,配上柔順的黑色長髮和豔麗五官,氣質又清冷又嫵媚。
  • 恆大造車不只是說說而已
    顯然,造車,恆大不只是說說而已。2018年,地產巨頭恆大開啟造車之路,彼時,恆大跨界造車的行為被部分人所質疑,然而,如今的恆大正在以速度和實力刷新人們對恆大汽車的認知。許家印直言恆大汽車要在3-5年內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實力最強新能源汽車集團的目標,眼下也正在逐步實現。
  • 蘋果造車正當時
    不僅如此,報導稱,蘋果公司一直在美國加州進行秘密道路測試,其中至少有數十輛原型Apple Car。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市場從來都不是風平浪靜,無論是股價持續低迷的百度傍上「電動汽車」的概念連日瘋漲市值重回600億美元,還是特斯拉市值超越豐田成為全球十大汽車廠商之首,這些無不在說明著電動車市場的火爆和前景。
  • 蘋果為啥要造車,意在特斯拉,還是鼓搗自家市值?
    文|多少說近日,根據中國臺灣財經媒體透露,蘋果將在2021年9月發布Apple Car,2022年面向全球發售。打造世界上最好的智慧型手機的蘋果公司造車了。這聽起來就是一個非常激動的事情。蘋果最擅長做「顛覆式創新」,曾重新定義了智慧型手機,自然也希望能給汽車界帶來革新。
  • 挖人、建廠、造芯,蘋果造車想要直剛特斯拉?
    據Digitimes 報導,蘋果首款汽車Apple Car 將於2021年9月亮相,目前有至少數十輛Apple Car原型車在美國加州路上進行秘密道路測試。另外,蘋果正在與臺積電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汽車晶片,並探索在美國建立某種工廠的可能性。賈伯斯生前曾公開表示,「我們有平臺去設計好一輛車,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要打造一款汽車」。
  • 錯過收購特斯拉,蘋果會自己造車嗎?
    錯過了特斯拉的蘋果,其實有意向自己造車。據中國臺灣《經濟日報》援引供應鏈消息,蘋果首款電動車Apple Car或將於明年9月問世,比預期的2023年提前至少兩年,臺灣汽車配件供應商會在明年的二季度提前為Apple Car(蘋果汽車)發布做準備。該報導還披露,蘋果公司一直在美國加州進行秘密道路測試,其中至少有數十輛原型Apple Car。
  • 華為堅決不造車?蘋果:你以前也說過不造手機
    就像博世、大陸都擁有自主造車的實力,但出於以上因素考慮,他們都沒有邁出造車的最後一步。其次是目前嚴峻的國際形勢,華為要給自己一個定心丸。包括美國、英國、瑞典在內的多個國家,先後對華為發起抵制,包括禁止晶片供應、禁止5G設備準入等。華為的各大業務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壓,甚至於壯士斷腕,賣掉了榮耀的業務。這種情況下,「穩一步」才是華為的首要任務。
  • 蘋果造車和華為造車有什麼不一樣?_易車網
    蘋果汽車的「狼來了」早在2015年,也就是賈老師正著手為PPT造車寫PPT的時候,業界就「傳言」蘋果啟動了造車項目,而且當時蘋果也確實從特斯拉挖了不少人過去2016年,馬斯克別有用心地實錘了蘋果這個代號為「泰坦」的造車項目。2017年,蘋果大概是意識到造車這事沒有造手機簡單,開始將泰坦項目從生產一輛整車轉變成「開發自動駕駛系統」。之後,蘋果多次更換了泰坦項目的負責人,並相繼解僱了四百多名員工。
  • 蘋果造車的衝擊波:連PPT都沒有 就有人喊狼來了|特斯拉|馬斯克|...
    綜合現有的報導來看,蘋果造車這件事還沒有完全確定,一沒有具體時間表,二沒有車型諜照,甚至連一張PPT也沒有。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像是捕風捉影的消息,卻在汽車行業引起了一陣陣騷動。  12月22日,特斯拉CEO馬斯克聽聞蘋果造車的消息之後,向媒體吐露了一樁秘密往事:「在Modle 3產能爬坡最艱難的階段,我曾經希望將特斯拉以當前僅十分之一的市值賣給蘋果公司,但結果庫克(蘋果公司CEO)壓根沒見我。」馬斯克的話語間有一種「往事不堪回首」的苦楚,也夾雜著一絲「蘋果公司沒眼光」的感慨。
  • 蘋果入局造車對誰最有利?
    12月21日,有報導稱:蘋果預計明年9月發布Apple Car,比原先計劃的2023年提早至少兩年。按照蘋果iPhone備料會向供應商催貨的慣例,蘋果已經向多家中國臺灣地區汽車零組件廠提出備貨要求,包括和大工業、貿聯-KY、和勤、富田等都已被列入首波供應鏈。不僅如此,報導稱,蘋果公司一直在美國加州進行秘密道路測試,其中至少有數十輛原型Apple Car。
  • 蘋果造車這件事靠譜嗎?其很可能扮演摘桃子的角色
    因此,從用戶需求,投資人需求,競爭對手威脅,市場消費升級等多角度看,蘋果造車也是必然的。那麼第二個問題,蘋果會選擇和別人合作,還是自己造車呢?實際上明顯的是,如果蘋果和車廠合作,那麼造車的技術環節還是車廠實現,蘋果也不太可能去改造人家的流程,供應,這樣的車作為Apple Car來說,競爭力還是不足的,蘋果必須自己造車。好在現在全球汽車供應鏈已經十分完備,造車難度比手機高,但並非不可行。
  • 蘋果造車之心不死
    導言:「泰坦」項目的失利,曾讓蘋果的造車計劃遭受重創,但蘋果並沒有因此放棄造車的野心,這一次,「Apple Car」再上日程。李哲 | 文有關蘋果造車的傳聞,每隔幾年就會冒出一次,但最終這些傳言都不了了之,不過這一次,蘋果似乎要來真的了。
  • 蘋果造車,動了誰的奶酪?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25日電 (付玉梅)蘋果造車的動態讓一些人坐不住了。近日,大眾汽車CEO發文評價稱,蘋果對大眾帶來的挑戰要高於傳統競品豐田,而特斯拉CEO則公開質疑蘋果的電池技術。爭議之下的蘋果造車,面臨著哪些問題?又會動了誰的奶酪?
  • 誰能成為蘋果造車的黃金搭檔?特斯拉、蔚來還是賈躍亭?
    當蘋果要造車的新聞再次刷屏時,媒體人、分析師們的聲音已經不再質疑信息真假了,大家已經達成共識:蘋果一定會造車!現在關注的焦點是,誰能成為蘋果造車的黃金搭檔,來一起創造神話!說說@不看車 為什麼會認為賈躍亭會是最好選擇的原因吧,選擇它的理由以上已經說過,下面重點說其他企業不合適的原因。
  • 造車模式大相逕庭,蘋果與華為誰才是「正道」?
    蘋果造車華為不造,不同模式背後因素複雜12月9日,蘋果將旗下代號為「泰坦」的自動駕駛部門移交給了人工智慧部門高級主管John Giannandrea,主要任務是開發最終可用於蘋果電動汽車的自動駕駛系統。這是蘋果最近一次在造車方面的動作。在蘋果CEO蒂姆·庫克看來,電動汽車也同手機一樣是電子產品,只不過體積更大。
  • 蘋果造車:Apple Car將於明年9月正式發布!
    據臺灣《經濟日報》援引汽車零部件製造商的消息,蘋果將於2021年第三季度發布傳聞已久的電動汽車。這比之前預計的發布時間(2023年)提前了整整兩年。消息人士透露,蘋果公司一直在美國加州進行秘密道路測試,其中至少有數十輛原型Apple Car。Apple Car已經完成了公路測試。
  • 蘋果傳來新消息!數億果粉始料未及,這是要向華為看齊?
    從這些動作和曝料中不難看出,蘋果汽車很快就會和大家見面,這將會改變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格局,畢竟蘋果一旦開展新業務,勢必會將其發展壯大。對於廣大果粉而言,以後想要購買蘋果的「全家福」,就得掂量掂量自己的經濟實力了。如果AppleCar真的能投入量產,那麼其價格肯定會比較貴,能否得到消費者的認可還要看具體表現。
  • 蘋果造車要用「單電池」?馬斯克:呵呵
    有兩件事現在讓人不明覺厲,一件是蘋果造車,一件是蘋果造車要使用「單電池」,這兩件事情不僅令吃瓜群眾感到震驚,甚至矽谷科技大亨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也對此表示吃驚。 關於蘋果要造車的傳聞由來已久,掐指一算,至少有4個年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