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造車這件事靠譜嗎?其很可能扮演摘桃子的角色

2020-12-24 數評時代

最近,傳言蘋果明年9月將公布Apple Car,這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蘋果會對電動車下手嗎,什麼時候下手,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我們來看第一個問題,蘋果會對電動車下手嗎?

這應該是毫無疑問的,目前蘋果市值21000億美元,碩大無朋,但這樣的規模,還需要更大的市場來維持投資者的想像,而電動車市場正是這樣的一個好市場。

目前,特斯拉正在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不,已經是巨頭了。雖然特斯拉不做手機,但車載電腦的實力,成為超級移動終端是沒有任何難度的,也就是說電動車隨時可以對手機、PC等形成降維打擊。

而從用戶層面,就算蘋果解決了用戶移動運算的問題,但還是沒解決用戶出行的問題,以及用戶全家出行的問題。而現在的蘋果設備,可能用戶花2-3萬元就基本可以了,但一旦涉及到出行,可能會達到20-30萬元,市場量級也不同。

因此,從用戶需求,投資人需求,競爭對手威脅,市場消費升級等多角度看,蘋果造車也是必然的。

那麼第二個問題,蘋果會選擇和別人合作,還是自己造車呢?

目前,蘋果和寶馬有著深度的合作,寶馬車也支持Apple CarPlay,甚至新車還能用iPhone當車鑰匙,但明顯,寶馬將其擺在車載交互設備,以及車鑰匙的位置,而不是車。

實際上明顯的是,如果蘋果和車廠合作,那麼造車的技術環節還是車廠實現,蘋果也不太可能去改造人家的流程,供應,這樣的車作為Apple Car來說,競爭力還是不足的,蘋果必須自己造車。

好在現在全球汽車供應鏈已經十分完備,造車難度比手機高,但並非不可行。有消息說,蘋果近期向和大、貿聯、和勤、富田等中國臺灣的汽車零組件廠提出備貨要求,並將相關企業列入首波供應鏈名單。

此外,代工巨頭富士康也加入造車運動中,其將研發強大的代工製造能力,但並不會自己推出品牌。在今年的「鴻海科技日」活動上,富士康發布電動汽車底盤和軟體平臺「MIH EV開放平臺」,同時宣布2024年將推出固態電池。

顯然,供應鏈和代工巨頭,對於接下來手機巨頭進入汽車市場這件事,還是十分興奮,並且是在積極準備的。

而話說回來,蘋果需要攻克哪些難關呢?

這方面,蘋果可能要失去自己的優勢,而直面最強的對手了,而這個對手就是特斯拉。

可以說,特斯拉發展的、改進的、力求突破的方向,都是蘋果需要突破的。

具體來說,首先就是電池問題。當然蘋果可以用供應鏈的電池,但特斯拉在不斷研發自己的電池,蘋果如果想獲得競爭優勢,需要有更強的技術。

有消息稱,蘋果計劃使用一種獨特的「單體電池」設計,通過消除容納電池材料的袋子和模塊,來增大電池中的單體電池體積,並釋放更多空間。其可能研發一種新的磷酸鐵鋰電池,不過熱,更為安全。但顯然,研發電池是有難度的,並且需要時間的。

其次,就是自動駕駛問題。這裡涉及兩個方面,一個就是運算晶片,比如NVIDIA的DRIVE AGX Orin包含8個核心的64位Arm Hercules CPU,有170億個電晶體,再加上全新深度學習和計算機視覺加速器,其性能達到了200TOPS,比上一代提升了8倍。而鑑於蘋果和臺積電的深入合作,以及自己在晶片研發上的實力,這方面倒是會比較順手。

但傳感器方面,比如雷射雷達,攝像頭等等,還是需要與夥伴共贏的。有報導稱,蘋果與潛在的雷射雷達供應商進行了談判,但蘋果也在研究製造自己的傳感器。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即使不能實現完全自動駕駛,新車上也需要很多傳感器,因為這已是趨勢。

例如,索尼的Vision S還採用了33個傳感器遍布全車,包括有13個攝像頭,17個超聲波雷達,3個雷射雷達,並與nVidia等多家公司合作,達到360度全方位地對交通狀況監測和識別,並實現L4駕駛。

再次,就是生產工藝問題,特斯拉不斷加大生產設備的體積,減少整車配件數量,降低成本,這和蘋果在開發MacBook時候的思路一樣,那麼蘋果也將面臨生產環節中需要大型設備來製造車身的問題,這主要需要有強有力的合作夥伴。

顯然,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也沒必要一步到位,造車也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有理由相信,第一款Apple Car不會在每個領域都達到完美,只要比現有電動車做得好就行了。

這樣看,2021年9月公布造車和技術方向,甚至公布第一輛車,2022年9月小規模供貨,持續引發媒體關注,2023年開始大批量供貨,到2024、2025實現年產十萬、甚至更高的目標,還是比較靠譜的。

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曾表示,全球電動車市場2025年-2030年將達到每年3600萬輛的規模。如果是3000萬輛,蘋果佔有7%的份額,也就是200萬輛,每輛25萬元的話,依然是每年5000億人民幣的規模。而蘋果想在每季度營收是650億美元,因此這個市場對於蘋果來說還是很有誘惑力的。

同時不難發現,現在即使是創新刀片電池的比亞迪漢,還是特斯拉,都受到冬季續航打折的困擾,一方面是電池技術沒有核心突破,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充電樁還不普及,人們依然有續航焦慮。而讓電動車背負更大質量的電池在公路上飛奔,本身就是不科學、不環保的事情。

據悉,德國設立了一個宏大的目標,到2030年在國內建立100萬座充電樁,從而讓人們沒有任何焦慮的理由。假如很多發達城市、發達城市群都能達到如此充電樁密度,那麼無疑人們對電動車的續航依賴就更低了。

從這個角度看,目前電動車確實還沒有爆發,充電樁也沒有普及,而在Apple Car發布的時間點,輔以合適的價格,確實是有機率做到後來居上,前人種樹、後人摘桃的效果的。從這點看,蘋果確實還是十分老辣的了。

相關焦點

  • 蘋果造車的秘密,都在這了_易車網
    十餘天前,外媒DigiTimes預測也蘋果汽車將在2024~2025年亮相。雖然這幾條消息的時間看上去都有一定的衝突,但蘋果在2014年開始進入電動汽車領域後已經申請了多個專利,此次供應鏈企業的密切發聲,也暗示著蘋果的首款汽車可能真的要來了。但事實上,蘋果官方對於蘋果汽車的發布時間並沒有公布明確的時間線,這件事目前還沒有定數,更多的是一種猜測。
  • 蘋果造車和華為造車有什麼不一樣?_易車網
    12月21日,這是一個挺好記的日子,大概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廣汽集團和科大訊飛在這天搞了個「大新聞」,他們兩家要成立一家合資公司了,新公司的名字就是......嗯,除了我以外應該沒人留意到這件事吧?2016年,馬斯克別有用心地實錘了蘋果這個代號為「泰坦」的造車項目。2017年,蘋果大概是意識到造車這事沒有造手機簡單,開始將泰坦項目從生產一輛整車轉變成「開發自動駕駛系統」。之後,蘋果多次更換了泰坦項目的負責人,並相繼解僱了四百多名員工。
  • 蘋果造車正當時
    作為目前全球市值排名領先的科技公司,蘋果進軍汽車領域無疑會產生巨大的化學效應。這位曾終結「諾基亞時代」的顛覆者很有可能又將顛覆整個行業的格局和生態。蘋果公司在造車這件事上由來已久,早在創始人賈伯斯時代就已經初現端倪。
  • 蘋果造車的秘密,都在這了!看實力絕不是說說而已
    十餘天前,外媒DigiTimes預測也蘋果汽車將在2024~2025年亮相。雖然這幾條消息的時間看上去都有一定的衝突,但蘋果在2014年開始進入電動汽車領域後已經申請了多個專利,此次供應鏈企業的密切發聲,也暗示著蘋果的首款汽車可能真的要來了。但事實上,蘋果官方對於蘋果汽車的發布時間並沒有公布明確的時間線,這件事目前還沒有定數,更多的是一種猜測。
  • 華為堅決不造車?蘋果:你以前也說過不造手機
    現在已經有不少企業都與華為展開了合作,包括不限於北汽、廣汽、上汽、比亞迪、東風、一汽等車企,合作的聯合實驗室、技術開發等項目都已經成型,華為現階段在行業內扮演著供應商的角色,如果親自下場造車,就將從供應商轉變為車企們的直接競爭對手。之所以投鼠忌器,就是擔心會刺激與車企們的合作關係。
  • 蘋果造車的「鯰魚效應」
    顛覆「諾基亞」之後,蘋果又要有大動作了嗎? 2020年12月21日,據中國臺灣媒體《經濟日報》報導,臺灣地區關鍵供應鏈證實蘋果預計明年九月將發布蘋果車,這比原先透露出來的計劃至少提早了兩年,並且已取得在美國加州上路的測試許可,其中至少有數十輛原型Apple Car。
  • 蘋果入局造車對誰最有利?
    作為目前全球市值排名領先的科技公司,蘋果進軍汽車領域無疑會產生巨大的化學效應。這位曾終結「諾基亞時代」的顛覆者很有可能又將顛覆整個行業的格局和生態。造車市場「狼來了」蘋果公司在造車這件事上由來已久,早在創始人賈伯斯時代就已經初現端倪。
  • 蘋果造車要用「單電池」?馬斯克:呵呵
    有兩件事現在讓人不明覺厲,一件是蘋果造車,一件是蘋果造車要使用「單電池」,這兩件事情不僅令吃瓜群眾感到震驚,甚至矽谷科技大亨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也對此表示吃驚。 關於蘋果要造車的傳聞由來已久,掐指一算,至少有4個年頭了。
  • 錯過收購特斯拉,蘋果會自己造車嗎?
    雖然多方均未對此事正面回應,但是華爾街的熱情已經被點燃,受該消息影響,百度股價連日大漲,市值也重回600億美元。此外,11月16日,滴滴發布其與比亞迪共同研發的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D1,一切設計為網約車場景服務。11月26日,上汽集團、浦東新區、阿里巴巴聯合推出「智己汽車」,首輪融資達百億規模。此時入場造車,科技公司們打的什麼算盤?
  • 蘋果造車的衝擊波:連PPT都沒有 就有人喊狼來了|特斯拉|馬斯克|...
    綜合現有的報導來看,蘋果造車這件事還沒有完全確定,一沒有具體時間表,二沒有車型諜照,甚至連一張PPT也沒有。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像是捕風捉影的消息,卻在汽車行業引起了一陣陣騷動。可這不妨礙行業裡已經有相當多的人相信蘋果真的會造車,畢竟到現在為止蘋果也沒有否認過這一點。對待蘋果造車這件事,很多人懷著一種又害怕又期盼的複雜心態。  蘋果造車6年簡史  先簡單回顧一下蘋果造車的前前後後。
  • 庫克拒絕對蘋果造車計劃表態
    打開APP 庫克拒絕對蘋果造車計劃表態 站長之家 發表於 2021-01-18 11:03:03 近日,蘋果造車再度傳來新進展。
  • 造車模式大相逕庭,蘋果與華為誰才是「正道」?
    表示華為內部正在整合汽車業務,並且在發布的《關於應對宏觀風險的相關策略的決議》中明確說明「華為不造車,而是幫助車企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一個致力於造整車,一個堅決不造車。同為科技巨頭,為何蘋果與華為在造車方面所選擇的模式大相逕庭?其背後有著怎樣的深層次原因?二者選擇的道路,又是哪一條才更為理性和現實呢?
  • 挖人、建廠、造芯,蘋果造車想要直剛特斯拉?
    但正如庫克所說的,「純電動汽車不過是大型電子產品而已」,如今,「起了早卻趕晚集」的蘋果似乎並不想放棄在造車這件事上的野心。挖角、換帥如何能夠減少競爭對手的威脅?庫克的解決方式是正面硬剛——挖角。美國媒體Business Insider 曾表示,不少特斯拉員工跳槽至蘋果。
  • 蘋果造車,動了誰的奶酪?
    蘋果資料圖 中新經緯 攝蘋果造車迷霧過去幾年裡,關於「蘋果造車」的新消息和猜測從未間斷。相較於此前的造車傳聞,近日的消息則披露出更多細節。據路透社22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蘋果正在推進自動駕駛汽車技術,並計劃在2024年生產一款乘用車,其中可能包含該公司自己研發的突破性電池技術。
  • 跨界造車不只有「董小姐」,誰是最不靠譜的一個?
    其中大家最熟悉的「跨界造車「代言人,當屬」下周回國「賈躍亭——為了FF把整個樂視都賭上了,還落下了「跟賈躍亭學PPT營銷」的壞名聲。但其實放眼國內外,跨界造車的可不止賈躍亭,有些大佬們來得比他更狠,今天咱們就來好好盤點一下——這群跨界造車的人,誰比誰更不靠譜。恆大: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 蘋果造車,特斯拉跌入熊市?馬斯克:這對產業來說是件「好事」
    蘋果非常有野心,特斯拉要視蘋果為直接競爭對手,馬斯克表示。本周,科技圈最大的消息非蘋果造車計劃莫屬了。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亞當·喬納斯(Adam Jonas)稱,蘋果進軍自主駕駛電動汽車領域可能會創造"新的特斯拉熊市"。市場一致看好蘋果,唱衰特斯拉,也讓一向心直口快的特斯拉執行長的馬斯克坐不住了,必須說點什麼。
  • 蘋果計劃提前兩年造車 那又能怎樣呢?
    [愛卡汽車 深度觀察 原創]  「又一家科技公司準備進軍造車領域」,這句話放在新造車勢力層出不窮的當下,我想見怪不怪的車迷們早已有些麻木。那麼這家企業如果是Apple蘋果公司呢?  近日,「蘋果會在明年9月發布乘用車—Apple Car」的消息一出,備受公眾熱議。
  • 百度造車,圖個吉利?
    這2021年才剛開始百度就官宣造車,好傢夥,看來百度還是不死心啊。不過你還真別說,這次百度貌似動真格了,退一步來講,咱們先不說這事兒靠不靠譜,但百度這一招是真的管用。光是百度造車的市場傳聞就已經讓百度的股價直接起飛。截至上周五,百度股價報240.25美元/股,公司股價在一個月內已經上漲67%。
  • 蘋果造車之心不死
    導言:「泰坦」項目的失利,曾讓蘋果的造車計劃遭受重創,但蘋果並沒有因此放棄造車的野心,這一次,「Apple Car」再上日程。李哲 | 文有關蘋果造車的傳聞,每隔幾年就會冒出一次,但最終這些傳言都不了了之,不過這一次,蘋果似乎要來真的了。
  • 讓馬斯克回憶「至暗時刻」讓大眾「顫抖」,蘋果造車有多牛?
    沒有公布具體發布新車的時間,也沒有介紹所謂新型動力電池的技術,甚至這件事本身看上去如同一種猜測,但這絲毫不妨礙蘋果公司在2020年年末僅憑一聲「4年內亮相新車」的吶喊,就被輿論推上了汽車圈的頭條位置。一個是新造車勢力的領頭羊,另一個則是傳統車企巨擘,能讓特斯拉和大眾紛紛「顫抖」的蘋果造車究竟實力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