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疹和溼氣有關嗎?溼疹是體內溼氣太重造成的嗎

2020-12-22 青年河北

很多時候我們會習慣性的認為溼疹的產生是因為我們體內溼氣過重導致的。有些人的手或腳上經常會長出小面積的溼疹,奇癢無比!非常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到了夏秋季這種狀況就更加明顯了,那麼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什麼是溼疹吧。

溼疹是由於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炎症性皮膚病,呈多形性。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類型。發病處大多集中在耳部、手部和小腿周圍,是一種極易復發的皮膚類疾病。

那麼溼疹真的是我們體內溼氣太重造成的嗎?

溼氣只能算是引發溼疹的原因之一,這個非常好理解,比如有的人接觸了致敏原也是可以引發溼疹的,所以不能說一旦有了溼疹就一定是溼氣導致的,這一點一定要有正確的認識。

溼疹是由我們機體的內外因素相互作用產生的,它的病因比較複雜,常常是多方原因共同造成的。從發病機制上看,溼疹實際上是由內外因子激發而引起的一種遲髮型變態反應。不過長時間處於潮溼、多汗的環境就容易導致溼疹發作,在這種情況下要儘量保持環境或個人皮膚的乾爽。另外,乾性溼疹的產生是由於皮膚乾燥,使其表面的皮層和皮質受到破壞,因而產生的皮膚屏障功能受損,導致對外界刺激而出現的一種炎症反應。引發乾性溼疹的小夥伴們要注意保溼,避免皮膚受到刺激。還可以使用一些溫和無激素的止癢霜,如甘伯宗膚癢清乳霜,它是純中藥的,用它去改善溼疹產生的皮膚反應,緩解瘙癢,效果非常的不錯。

那麼怎麼樣才能快速解決溼疹問題呢?小夥伴們要注意做好以下三點:

1.注意飲食

溼疹期間的飲食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食療對溼疹也有著很大的輔助作用!可以多吃些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高的食物,如莧菜、薺菜、馬齒莧、冬瓜、黃瓜、萵筍等。小夥伴們還應該避免對脂肪類、辛辣類食物的攝入,少喝咖啡、濃茶這樣帶有刺激性的飲品。不要為了一時的爽快,而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過敏體質的朋友還要遠離自己易過敏食物,以此來預防溼疹的產生。

2.調整作息

想要增強自身免疫力,預防溼疹的發作,好的作息必不可少!長期熬夜,處於高強度的壓力下或是精神緊張都有可能引發溼疹。所以為了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大家要早睡早起,避免熬夜,養成健康的作息規律。

3.加強預防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避免陽光直射皮膚,注意防曬。也要避免不良情緒帶來的影響,放鬆心態,合理的安排工作和休息,勞逸結合,以此來避免溼疹的發作。

總結

溼疹的發作並不全是溼氣過重造成的,得了溼疹的小夥伴們也不要過於緊張,放鬆心情,科學的去治療溼疹。

相關焦點

  • 溼疹真的是溼氣太重引起的嗎?出溼疹是在排溼氣嗎【乾貨分享】
    「溼疹星人」前來報到!作為一個多年飽受溼疹困擾的人,被人關心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是不是溼氣太重了?」啥?溼氣?」我咋不知道!針對這個問題,我專門查了資料,好好研究了一番。現在把我所知道的分享給大家。 1、什麼是「溼疹」or「溼氣」?
  • 溼疹是不是體內溼氣重,「廢水太多」?泡腳可以改善嗎
    除了高溫炙烤大地以外,還有一件事情讓許多人都痛苦難耐,那就是溼疹的困擾了。一到夏季,很多人的腳步或者手部等位置,會出現密密麻麻的溼疹。它不僅影響外觀,還引起皮膚瘙癢,撓得多了還會潰敗腐爛,讓身體十分的難受。很多人都認為,溼疹就是因為體內水分過多造成的。
  • 身上長溼疹,是溼氣太重了?誤會太深!到底該祛溼還是保溼?
    案例70多歲的李阿姨一入冬就開始發紅疹,癢得要命,她以為是溼氣太重導致的,每天堅持用滾燙的水洗澡,結果反而整夜癢得睡不著,還全都撓破了……醫生診斷為「乏脂性溼疹」,李阿姨很疑惑,難道自己「溼氣醫生告訴她,冬季溼疹高發不一定就和溼氣有關!1溼疹代表「溼氣重」?誤會太深!
  • 身上長溼疹,是溼氣太重了?誤會太深!到底該祛溼還是保溼?一次說清!
    案例 70多歲的李阿姨一入冬就開始發紅疹,癢得要命,她以為是溼氣太重導致的,每天堅持用滾燙的水洗澡,結果反而整夜癢得睡不著,還全都撓破了……醫生診斷為「乏脂性溼疹」,李阿姨很疑惑,難道自己「溼氣」很重才導致溼疹?醫生告訴她,冬季溼疹高發不一定就和溼氣有關!
  • 溼氣太重怎麼排出來
    體內溼氣是中醫學症狀的一種詮釋,造成 溼氣太重的原因比較多,例如氣溫炎熱溼冷,平常健身運動較少,飲食搭配欠佳,都可能會造成 人體溼氣大,要是沒有方法立即排出去,針對人的傷害是較為大的,通常會引起一些病症,要想把體內溼氣排出去,方式比較多,下邊我們就來簡易的了解一下溼氣大如何排出去。
  • 這10個部位是溼氣的「最愛」,體內溼氣如何祛除?做好這幾點
    做好這幾點導語:有一種人真的是非常委屈,就算是吃的很少還是會發胖,穿衣服不好看,氣質也比別人矮上一截,各種減肥的辦法都嘗試過,但是還是瘦不下來,其實你根本就不是胖,是因為身體裡面的溼氣太重導致的虛胖。溼氣重的人因為使用重口味的食物,容易造成體內循環不通暢,溼氣鬱結,溼氣重的人因為怕冷身體會選擇囤積更多的脂肪來保暖。
  • 體內溼氣較重的人,做好這幾點,溼氣可能會慢慢排出
    3、關節疼人的體內如果溼氣太重的話,就會影響到我們的骨關節,因為溼氣太重,血液循環不暢,不能順利地到達各個肢體,就會出現四肢酸麻的情況,甚至會導致一些炎症的發生。4、手腳冰涼體內的溼氣太重,會影響皮膚組織,皮膚會出現水泡溼疹這樣的表現,尤其是對於女生而言,身體裡溼氣如果太重的話,會比較容易手腳冰涼。
  • 溼氣太重怎麼辦?牢記:「多做2事,常喝1水」,溼氣輕鬆排空
    中醫有句話叫:「溼氣重百病生」,意思就是,體內溼氣太重,不但難以祛除,而且對人體的傷害非常大。而尤其是夏天,溼氣最為囂張,很容易形成暑溼的氣候,體內有溼氣,很容易讓我們在整個夏天昏昏欲睡,疲勞乏力,四肢沉重,肚子長贅肉等等。
  • 如何祛除體內溼氣
    其實這句話是形容人體內的溼氣過重,從而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的。體內溼氣重有哪些症狀呢?舌苔厚膩假如照鏡子的時候,發現自己舌苔非常的厚或者發現自己的舌體胖大,並且舌頭邊緣還伴有非常明顯的齒痕的話,那就證明體內的溼氣太重了,應該及時的調理。
  • 風溼病因為體內溼氣太重?不沾涼水就不會的風溼病了嗎?
    風溼病因為體內溼氣太重?不沾涼水就不會的風溼病了嗎? 時間:2020-12-05 15:41 貴陽中醫風溼病醫院 提起風溼,很多人對風溼病的印象就是腰酸背痛,膝關節疼痛、腫脹;還有人認為風溼就是人體內的「溼氣太重」,只要不沾涼水、多吃薏米就能遠離風溼,這種說法正確嗎?
  • 夏天體內總是有溼氣怎麼辦?自製這款茶飲,幫你輕鬆祛除溼氣!
    體內總是有溼氣怎麼辦,平時要多注意身體,健康生活導語: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很多人都喜歡吃肉,無肉不歡。飲食也及其不規律,深夜吃燒烤,海鮮,喝啤酒,冬天都在吃冰激凌,導致很多年輕人容易出現體內溼重。溼氣是萬病之源,溼氣留在體內就是帶給身體各種各樣的問題。
  • 減少體內溼氣有辦法,做好這幾點,溼氣可能會慢慢排出
    導語:人們常說「溼在百病中,溼在百病中」,所以人體內溼氣必須得到重視。如今雨季,很容易使沃恩體內溼氣加重,只有內外結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清除體內多餘的溼氣。所以,潮溼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什麼不適呢?4、手腳冰涼身體內溼氣加重,還會影響皮膚組織,讓皮膚容易出現水泡、溼疹、足癬、手癬等表現,有些人還會因身體內溼氣加重而出現手腳冰涼現象,因為手腳由於大量汗水的流失,部分熱量會被帶走,出現冰涼現象。
  • 溼氣重會長痘嗎 祛溼氣的方法有哪些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長痘痘這樣的問題,但是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其長痘的原因可能是千奇百怪的,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長痘,甚至也有的人認為體內溼氣重也會長痘。那溼氣重會長痘嗎?祛溼氣的方法有哪些?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
  • 思慮過多,溼氣重,是真的嗎?除溼氣,少做「4事」,對你有幫助
    偶爾還會長出一些小痘痘,冒出溼疹,其實這些都是中醫認為的"溼、熱、毒"。俗話說"千寒易除,一溼難祛",中醫認為溼邪是"萬惡之邪",體內溼邪過多,是因為自己脾胃太虛,不能夠正常的運化體內的水分,導致溼氣增加。
  • 身體內溼氣太重不舒服,你知道如何去溼氣嗎?
    在生活中,我們常聽到溼氣這個詞,在多數人的認知裡,溼氣是很玄妙的病症。其實不然,在你身體不舒服時,身體出現這些症狀,表明你有溼氣。那溼氣重有哪些表現?身體內溼氣太重不舒服,你知道如何去溼氣嗎?有些人一到夏天,就容易出現食欲不振的現象,說明體內有溼氣。溼氣重的人還有胃脹的表現,即使沒有吃太多飯,依然感覺到胃脹,應引起注意,謹防是溼氣重所致。部分胃脹的人有時還會有噁心想吐的感覺,伴隨這些表現,應注意。
  • 體內溼氣太重了?教你2個祛溼法,輕鬆排出一身溼氣
    因此,大家在調節身體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及時去除體內的溼氣,掌握正確的方法將體內的溼氣去除,這樣溼氣過重現象得到改善,才能防止健康受損。那麼,有哪些好的方法能夠將體內的溼氣去除呢?1、飲食調節如果出現了溼氣過重這種現象,應該通過合理的方法將體內的溼氣去除。
  • 輸液讓體內進入那麼多水,會導致溼氣重?假的,溼氣到底是什麼
    溼氣有內溼和外溼之分。外溼多與氣候環境有關。當自然界氣候反常,氣象變化可成為致病因素。如氣候潮溼,陰雨連綿,或久居溼地,冒雨涉水,觸水勞作,溼邪皆可內滲致病。內溼,主要是由脾運化和輸布津液的功能失調,引起水溼、痰濁在體內蓄積停滯致病。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均傷脾致溼。
  • 得了溼疹是因為身體裡溼氣重、溼毒多?杏璞霜成人型幫你解答
    一聽到溼疹這個名字,很多就覺得它和體內的溼氣及溼毒有關。溼疹是不是溼毒和溼氣導致的呢?接下來讓我們跟隨杏璞霜成人型一起來了解一下。溼疹和溼氣、溼毒有關嗎?溼氣是中醫上的觀念,它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感受外感六淫之邪,另一種是內生五邪,具體來看就是因為脾胃不足導致運化功能失常導致的水溼儲留。溼毒是溼邪引起的,也是中醫領域的名詞,一般認為其和風溼性關節炎、三高疾病有關。不管是溼氣還是溼毒,都不是導致溼疹的原因。
  • 溼氣的症狀與危害
    上次我們講了什麼溼氣,怎樣鑑別溼氣。今天我們來說說溼氣的症狀與危害。(一)溼熱症狀身體粘粘、體味重,皮膚油膩長痘易發溼疹,口臭、腹脹厭食,小便灼熱發黃等.溼熱,溼氣在皮膚。開始是皮膚瘙癢,紅腫。嚴重了之後就有可能引起溼疹。我們知道溼疹非常頑固,除了治療之外,還要忌口辛辣,牛羊肉以及許多食物。
  • 為什麼中醫總愛說病人溼氣重?如何去除體內溼氣?
    先看完再說吧中醫將大便溏稀不成形,滿臉油膩,嗜睡,睏乏無力等等這種狀態稱為溼氣重。溼氣是風、寒、暑、溼、燥、火六種病邪之一,是健康的剋星,很多疾病的誘因和幫兇。溼氣的典型特徵就是黏濁,所以大便糖稀,難以衝掉正是溼氣重最顯著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