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聲》上校去世,享年91歲,演過百餘部電影82歲終奪奧斯卡。當地時間2月5日消息,出生於加拿大的好萊塢男演員克里斯多福·普盧默(Christopher Plummer)於當地時間5日早些時候在位於康乃狄克州的家中去世,享年91歲。普盧默去世的消息,是由他的妻子-現年77歲的英國女演員伊萊恩·泰勒(Elaine Taylor)最先發布的,並且稱丈夫去世時自己在身邊陪伴。
去世的原因,泰勒解釋說「摔倒後撞到了頭部」。普盧默從事演藝事業超過60年,最初是一名舞臺劇演員,因出演莎士比亞戲劇而知名,並且在百老匯中獲得過兩個託尼獎。在過渡到電視和電影工作中後,同樣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獲得過兩個艾美獎。而普盧默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則是在1965年的電影《音樂之聲》中,他飾演了外表冷酷的馮·特拉普上校,由於長期的海軍生活和對失去妻子的悲痛,使得他很難露出笑容,並且像管教士兵一樣嚴格地要求著自己的7個孩子,直到身為修女的瑪麗亞進入家庭後,一切才發生了轉變。馮·特拉普上校雖然冷酷,但形象卻是高大英俊的,並且還擁有低沉的嗓音,尤其是捧著吉他彈唱《雪絨花》時,真是萬分迷人,儘管普盧默本人並沒有憑藉馮·特拉普上校這個角色獲獎,但普遍認為,這就是他的巔峰之作。也是中國觀眾最熟悉的銀幕形象之一。
普盧默是一個地位顯赫的家族的後裔,儘管他出生時家族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但對他的教育和要求卻依然很高,他能夠說出流利的法語和英語,同時還有著高超的鋼琴演奏技巧。普盧默的老友兼經紀人盧·皮特(Lou Pitt)評價他說:「一位非凡的人,保持著老派的紳士風度,有著敢於自嘲的幽默感,以及對文學音樂的深深熱愛,最重要的是他非常尊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得知普盧默去世的消息,憑藉著《音樂之聲》而名聲大震的女演員朱莉·安德魯斯(Julie Andrews)悲傷地表示「世界失去了一位出色的演員,我失去了一位珍愛的朋友」,現年85歲的安德魯斯還稱「我珍惜我們共同工作時的回憶,以及多年來我們分享的所有幽默和樂趣」。
《音樂之聲》一部榮獲1965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剪輯獎、最佳音響獎、最佳配樂獎至今仍被奉為歌舞類電影的神作,音樂不僅刻畫人物性格、烘託場景氣氛,還對推進劇情起到重要作用。身處動蕩政局的一家人,以歌曲消除隔膜,維繫愛國情懷,更以音樂演出的形式巧妙逃離虎口,音樂給予歌者精神上的依賴也成為他們反抗納粹的武器。鮮活的形象,發人深省的人物轉變、精神升華,使之在社會、教育等多個領域都有借鑑的意義。
電影講述了主人公瑪利亞,來自阿爾卑斯山區的修女,受教經驗僅源於不停製造麻煩的修道院生活,在冒然擔任七個孩子的家庭教師時將職務做得有聲有色。音樂是瑪利亞的靈魂,歌聲像她渴望自由愛恨的心靈,衝破藩籬泯滅界限,讓孩子們像音符一般找到自己的位置,讓失去愛侶的軍人父親重拾溫暖,劇終一家人拋棄家產翻越高山邁向更自由的國度,苦難彷如必經的旅程,一家人都在,音樂還在,已是生命最好的禮物。對於一部卓越電影妄圖評說似乎畫蛇添足,而經典之所以久唱不衰往往因為其某些方面仍有生命力。
關於伯爵夫人的人物塑造,小時候對她的印象就只有壞女人,最多也就是長得漂亮的壞女人。在以前的我看來,一切橫隔在男女主角之間的女性角色都是討嫌不討喜的。但是今天看了她和Captain在陽臺告別的那場戲,反有些欣賞起來,戲裡她打斷Captain將要說出類似於解除婚約的話,轉而笑著說,你知道,我發現我們其實不適合在一起,你太獨立了,而我希望和一個非常需要我的人在一起,至少,是需要我的錢,她笑了笑,耳墜在月光下奪目極了,一張俏臉兒也自帶柔光。她繼續道,和你在一起的每分鐘都很開心,謝謝你。而那裡有個年輕的姑娘,我想她再也做不了修女了。然後進屋打包行李。你看,分開的姿態自尊且磊落,沒有怨恨,反而還表示感謝,謝謝你讓我曾經快樂開心過。(這倒和「我看著你離座,真高興給你愛護過,根本你不欠什麼」這句歌詞有異曲同工之妙)最後那一句,也向Captain表示了對他和瑪麗亞的祝福,多麼有風姿!我猜在看到瑪麗亞從修道院回來的那一刻起,她就知道自己已經輸了,因為男人看瑪麗亞的眼裡滿是柔情蜜意繾綣情絲。回過頭再想一想她之前的那一次「逼走」瑪麗亞,如今看也不覺得那麼讓人生恨了,原來站在自己身邊的人,眼看就要變心,搶都不搶一下直接拱手相讓估計也沒多喜歡。施力搶了一回,發現人家的心照變(其實說起來,Captain是否真心愛過伯爵夫人呢?)再甘心認輸,讓出位置。對,是讓出而不是被搶走(雖然瑪麗亞並沒有去「搶」),我想伯爵夫人最後和Captain說的那一席話無非也只是想表達位置是我自己自願讓出,而不是被搶走這樣的意思。也許會有人說這不是自欺欺人嗎,可現在我就覺得,這個女人驕傲的可愛。
扮演伯爵夫人的演員埃琳諾·帕克 Eleanor Parker可比女一號 朱莉安德魯斯年長13歲呢,她年輕的時候可是個大美人!
中國電影觀眾熟悉帕克還是她43歲時出演的《音樂之聲》 女二比女一大了13歲
然後是麥克斯,孩子們都很喜歡的叔叔,雖然有些貪財,狡猾,且總置身事外的樣子——他看出伯爵夫人對Captain除了愛意還施展了有些過多的手段,沒說什麼;知道伯爵夫人有把孩子們送到寄宿學校去的想法,也不表示反對。說他冷血,但在Captain一家逃走那晚,他卻也幫了忙(雖然沒幫什麼大忙...)但在寒冷勢利的戰爭年代,有那個心總是難能可貴的。而和瑪麗亞說的那句,他至少得裝作和他們合作。這一句恰恰表明了這個人的處事原則,表面委曲求全毫無在意,內裡自有原則和琢磨,聰明的人。Captain的不卑不亢也許更讓人尊敬,令人佩服。但麥克斯,活得倒也不糊塗。他們兩個人,都是活得明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
《音樂之聲》誇張且流於穿鑿的歌舞表演大可看做戀愛場景中必用的柔焦鏡頭和虛假光源,好萊塢的歌舞劇流水線並未扭曲其故事架構,在戰爭傾軋、國家顛沛、國民失所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馮.崔普一家面臨的黑暗和壓力不言自明,卻沒有被父母每天掛在臉上,故作輕鬆只為呵護童年,刻意營造幸福感。母親往往是家庭氛圍的主宰,比父親更能夠影響孩子的情緒和成長。瑪利亞與16歲大女兒的兩次對話既為她保守了秘密又為她的失戀解開心結,對待5歲小女兒則極盡同情誇讚之能事,年齡的差距不妨礙她們成為朋友。對待兩個男孩子的不守規矩沒有雪上加霜地嘲笑鄙薄,在被他們惡作劇戲弄的時候不僅沒有檢舉揭發反而為之遮掩,化幹戈為玉帛的智慧為她贏得信任尊重。一場精心編排的木偶戲讓每個孩子都享受到成就感,當屬家庭教育的神作。《音樂之聲》的孩子們換上手工做成的衣裳、與母親玩木偶、騎單車、撒歡山野,一起遊戲一起瘋,竟然成為老套電影最刺目的光芒。
從《音樂之聲》到《少年時代》,從1965年羅伯特.懷斯的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到2014年理察.林克萊特史無前例的十二年磨一劍,悄然走過半個世紀教育理念和人生目標已是如此不同。不同故事展現不同時代、昭示不同的人生真相,在匆匆看過一部又一部電影之後,不妨駐足向更遠處回望,那些在歡快遊戲和正面引領中成長的少年,是否比現在電子產品和單一生活中長大的孩子更多一層幸福?那個在純真母親歌聲裡長大的少年時代是否才是更讓人流連的歡愉時光?
故事梗概
22歲的瑪麗亞(朱莉·安德魯斯飾)是一個薩爾茨堡修道院長大的修女。但是,她活潑好動和熱愛自然的性格卻總是讓她在修道院裡惹麻煩。修女院裡的阿比斯院長(佩吉·伍德飾)覺得她這樣活潑的性格不適合修女生活。於是,當她接到馮・特拉普上校(克里斯多福·普盧默飾)家尋求看護的請求,她決定讓瑪麗亞去,也藉此讓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瑪麗亞到達馮・特拉普家,發現他是一個有七個孩子的鰥夫。長期的海軍生活和對亡妻的悲傷使他對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樣嚴格。很快,瑪麗亞就明白了以前那些看護離開的原因,原來是孩子們得不到父親的關愛,總是用捉弄看護來吸引父親的注意。上校要求瑪麗亞也像他一樣嚴格,但是瑪麗亞沒有聽從,而是用她天生的溫柔和善良贏得了孩子們的友好。趁上校不在的時候,她用窗簾給每個孩子逢制了遊戲服裝,帶領他們到市場遊玩,在美麗的阿爾卑斯山上野餐,還教會了他們唱歌。孩子們原有的拘禁和憂鬱漸漸地被音樂和笑聲代替。不久上校回家了,還帶回了孩子們喜歡的麥斯叔叔(理察·海丁飾), 和孩子們不甚喜歡的的女朋友男爵夫人(埃琳諾·帕克飾)。上校對瑪麗亞的做法十分不滿,可是當他聽到孩子們為男爵夫人唱歌的時候十分感動,因為瑪麗亞把從他亡妻之後家裡就不再有的音樂又帶了回來。瑪麗亞還和孩子們一起準備了一場木偶戲,上校被瑪麗亞可以感染他人的熱情所吸引,並為他們唱起了《雪絨花》。麥斯勸說上校讓自己家的孩子出參加音樂節,但上校拒絕了。
幾天之後,上校和男爵夫人一起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舞會,孩子們在舞會中也有歌唱表演。在舞會中,瑪麗亞給孩子們示範奧地利的民間舞蹈「漣恩德拉」(Laendler)。出乎意料的是,上校走過來和瑪麗亞共舞,舞蹈最後他們互視對方,瑪麗亞也對上校怦然心動。這些,都被男爵夫人看在眼內,當晚,她話中有話地勸瑪麗亞回修道院。瑪麗亞恐怕自己對上校的感情會越陷越深,於是,她悄悄地離開了。
瑪麗亞走了之後,男爵夫人用盡辦法討孩子們的歡心都沒有成效,甚至私底下想把孩子們送到寄宿學院去。當孩子們得知上校要和男爵夫人結婚的消息後,他們更加難過。他們到修道院找瑪麗亞卻沒能見到她。瑪麗亞向阿比斯院長坦白了她對上校的愛情和對生活的不知所措,阿比斯院長告訴她要有骨氣和勇氣,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愛。於是,瑪麗亞回到馮・特拉普家裡。瑪麗亞回來之後,男爵夫人發現她已經無法挽回和上校之間的感情,她主動退出了婚約,上校和瑪麗亞互訴衷腸,很快他們就結婚了 。
然而好景不長,正當瑪麗亞和上校在度蜜月的時候,二戰爆發,不久,德國吞併了奧地利,此時麥斯偷偷地帶著孩子們參加了音樂節的選拔並通過。愛國的上校緊急趕回後,他不僅無視規定將納粹旗從家門扯下,還反抗德國對他的入職要求。上校欲帶著一家大小逃亡,卻在中途被密探管家發現,因而險些被扣,但他臨時改變心意和孩子們一起參加音樂節以尋找機會逃脫。最後,在麥斯以及修女們的幫助下,上校一家人一起翻上阿爾卑斯山逃出生天。
歷史上真正的特拉普上校本人家庭照,多出來的年輕人是和瑪麗亞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