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毒和細菌有何區別?醫生:病毒比細菌更可怕,3個理由讓你明白
病毒和細菌都是能讓人生病的一種微生物,所以我們在生活中都習慣將病毒和細菌放在一起說,而這兩者確實都是可以讓人們生病的東西,但醫生也跟我們說,病毒要比細菌可怕得多,大家也需要搞清楚病毒和細菌到底有什麼區別!
-
比細菌和病毒更可怕的,是超級細菌
原創 象妹 小象君 AnimalDialogue 來自專輯One health編譯 / Andrea,大地編輯 / Hess,JJJJ能在人-動物之間傳播的新冠病毒著實可怕,但另一種同時影響人類和動物健康的隱形殺手
-
專家詳說細菌和病毒-光明日報-光明網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流行,做好防護的同時我們也聽到「目前沒有特效藥物」的消息,有人會問:為什麼不能用抗生素治療呢?因為這次的病原體是病毒,不是細菌。那麼,病毒和細菌到底有什麼異同?為啥不能用抗生素殺病毒?
-
|流行病|傳染病|病毒|細菌|鼠疫...
的確,我們的現代醫學曾成功打敗了很多傳染病,在此基礎上人類前所未有地發展,但正是我們高速發展讓我們對抗病毒的系統更加脆弱。為什麼?1990年全世界超過1000萬人的城市只有10個,而今天天這個數字高達28個,這次疫情的中心武漢就有1100萬人。在巴西全國有21%的人口生活在聖保羅,韓國首都人口佔比更是高達51%。在1900年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是倫敦,有648萬人口,超過了排名第二的紐約200多萬;而到了2019年排名第一的東京就有3826萬人,每平方公裡就有5736人。
-
面對90%的人不了解的病毒細菌,沒想到技術宅……
位於剛果西北部的赤道省姆班達卡市附近,目前已有6名感染者,其中4人已死亡。新冠疫情還未完全褪去,伊波拉又來湊熱鬧,不得不說2020年是相當「狠毒」的一年,如此緊湊的病毒車輪戰,讓全世界人類再次面臨新的挑戰。事實上,在人類和病毒、細菌的抗爭史中,「足不出戶」、「久蹲實驗室」的實驗室的科技宅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抗生素無效時 古老病毒大戰超級細菌
1928年,青黴素被發現,抗生素開始成為抗細菌的主流。作為醫生的武器,抗生素與細菌纏鬥了半個多世紀。1990年左右,具備抗生素耐藥性的細菌出現得越來越多。幾乎不怕任何現有抗生素的超級細菌,讓醫生束手無策。目前世界上有六大超級細菌,它們的名稱首字母縮寫是「ESKAPE」,而讓帕特森感染的鮑曼不動桿菌,是中間的那個「A」。
-
「細菌」「病毒」概念的傳播與中國現代衛生防疫觀念的興起
1935年,學者宋介所著《市衛生論》一書就指出,「在細菌學未發明前,衛生設施實無科學根據,自細菌學出,一般人對於傳染病及其原因之觀念為之徹底一變。此後一切衛生設施,都由細菌原理髮出」。他特別提示衛生部門「生命統計」應精確、敏速,以便於及時發現傳染病之源頭(商務印書館1935年版,第5、11頁)。相比城市,廣大農村所受的觀念影響則要小得多,其根本性變化還是發生在新中國成立之後。
-
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到底是怎麼回事?如何區分,不妨了解一下
這不禁讓大家產生疑問,是不是所有的病毒都如此可怕,甚至超出了細菌感染? 1、病毒感染 所謂的病毒,主要特徵就是比細胞要小得多,小到很多專家都不認為病毒是一種生物。而且,病毒的結構也非常簡單,只有一個蛋白質外殼裡面包裹著遺傳物質,所以病毒極容易發生變異。
-
李詠妻子發了551個「早安」,原因淚崩!比癌症更可怕的是它……
癌症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可能是對癌症的誤解。為了自己和家人,下面幾個知識請你一定要知道。中國1/4的死亡由惡性腫瘤造成由於種種原因,人們對於癌症的起因、防治存在不少成見和誤解,影響了對癌症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姜海認為,第一個誤區就是認為腫瘤就是癌症,癌症就是腫瘤。
-
為什麼現代醫學都發展到21世紀了但人類依然如此脆弱?
即便算上非洲地區,人類總體的平均壽命也攀升到了69歲;4.如果把生孩子看成一種病,那麼直到18世紀這種病的死亡率依然高達10%,聯想一下這次疫情的死亡率,這是一個極其可怕的數字;的確,我們的現代醫學曾成功打敗了很多傳染病,在此基礎上人類前所未有地發展,但正是我們高速發展讓我們對抗病毒的系統更加脆弱:為什麼?
-
為什麼身邊得癌症的人越來越多?
小編近來跟許多朋友聊天,很多人說到感覺現在身邊得癌症的人越來越多了,你有這樣的感受的?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現在很多人都談癌色變,但其實,關於癌症的知識你知道的有多少?癌症是「現代病」嗎?男女、老少、城鄉在癌症面前有沒有什麼不同?我們身邊到底有多少致癌的「誘因」?一文帶你了解下。
-
漫畫版《病毒、細菌與人類》出版,張文宏作序推薦
為了向更多的人,特別是青少年普及病毒的相關知識和歷史,引導眾多讀者養成更加健康、衛生的生活習慣,增強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改掉吃野生動物的陋習等,目前出版市場上出現了多種相關圖書。其中來自百科類自媒體號「賽雷三分鐘」的科普漫畫,也被出版成書《賽雷三分鐘漫畫:病毒、細菌與人類》。「硬核主任」、網紅醫生張文宏還為該書作序,評價本書具有非常積極的社會意義。
-
《賽雷三分鐘漫畫:病毒、細菌與人類》上市 一本人人都能輕鬆讀懂...
《賽雷三分鐘漫畫:病毒、細菌與人類》通過漫畫故事的形式、萌態人物的演繹、淺顯易懂的語言,向讀者介紹了從古至今的12種影響人類至深的重大傳染性疾病(包括黑死病、天花、霍亂、伊波拉等),以及人類面對這些疾病時不屈不撓的鬥爭過程。作者表示他創作這本書,不是為了宣傳這些傳染病有多可怕,而是為了讓大家了解人類歷次是如何和這些傳染病較量的,在每次的生死搏鬥中,人類又取得了哪些進步和發現。
-
太可怕了!別讓手機成為病毒載體
從去年年底發現確診病例到今天,一個多月的時間疫情一直處於擴散階段。那麼,這場突然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如何發生和傳播的?我們使用最為頻繁的手機又為什麼會成為病毒載體?對於那些免疫系統弱的人,老年人和非常年輕的人來說,病毒有可能引起一種較低、更嚴重的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或支氣管炎。有一些人類冠狀病毒已知是致命的。中東呼吸症候群(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簡稱MERS病毒)於2012年在中東首次報導,也會引起呼吸系統問題,但這些症狀要嚴重得多。疾控中心稱,每10名感染MERS的患者中就有3至4人死亡。
-
俄發明細菌和病毒「掃描儀」
它能在幾秒鐘內確定周圍空氣中是否存在致病性病毒、細菌或毒素。該儀器能識別的病原體達86種,其中包括新冠肺炎病毒。雖然識別速度快,但儀器的識別精度並不比實驗室分析的精度低。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MEPhI)代表日前發表了雄心勃勃的聲明,他們根據俄衛生部的訂單開發出這款新儀器。
-
病毒和細菌有什麼不同
病毒除含一種核酸外,還有核酸外包繞的蛋白衣殼,有些病毒在蛋白衣殼外還覆蓋一層脂蛋白包膜。結構簡單的病毒根本不能獨立進行新陳代謝,而需寄生在活細胞內,依賴細胞供給其合成所需的養分和能量,由簡單的病毒核酸分子複製許多相同的病毒個體,以「複製」的形式進行繁殖。病毒和細菌有很大差別,其主要區別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
寶寶如何預防「細菌病毒」?專家:三操作,三警惕,一個不能少
嚴冬馬上要過去了,我們迎來的是流行病多發的春季,那麼作為孩子家長來說,如何讓孩子在春季裡預防病毒,成為很多家長關心的話題。一個媽媽分享:我以前從來不關注感冒發燒,總是抗一抗就能過去,但是有了孩子就不一樣,還特別擔心把孩子給傳染了。
-
什麼是病毒?它和細菌有何異同?
什麼是病毒?它和細菌有何異同?據說,人類疾病中有50%都與病毒有關,而且病毒性疾病基本都是傳染性疾病,例如,目前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危害極大。因此,了解病毒有利於我們增長防病治病的知識。二、病毒與細菌有何異同?細菌也是常見的病原微生物。但是病毒和細菌有哪些相同點?有哪些不同點呢?(1)病毒比細菌的結構更特殊。
-
病毒,遠比想像中可怕!美劇《血疫》回憶啟示錄
——美劇《血疫》今年病毒題材的劇集因為疫情的原因,熱度不斷上升,像《車諾比》、《血疫》……等劇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可能很多人都還不大清楚為什麼發個燒咳個嗽命就沒了,在這裡給大家安利一部美劇《血疫》。
-
Nature大發現:感染細菌的病毒,也有了超大的size……
圖片來源:Jill Banfield噬菌體是一種專門破壞細菌的病毒,它們基本存在於任何有生命的地方。比如,有數十億的它們就在我們的手上、腸道以及眼瞼中。它不算作有生命,也不能說是無生命的。2月13日,發表在《Nature》上的一項研究中,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了數百種異常大的噬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