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自己經常腳底中心疼痛,但是足部卻也沒有受過傷。
這是為什麼?
原因很多,可以是腳底本身軟組織炎症,也可以是腰椎神經壓迫,還可以是小腿肌腱問題引起。
本文會從常見的原因著手,告訴大家為何腳底中心痛與常規處理方法。
原因一: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通常由於過度使用或損傷導致足底筋膜產生無菌性炎症,常表現出足底近足跟處疼痛不適。當然疼痛也可能會在腳底中心。
當出現足底筋膜炎時,足部疼痛通常在早上睡醒踏出前幾步時、長時間站立或步行後變得更明顯。
足底筋膜炎常規處理方法:
除冰敷、休息外,還可以嘗試足底放鬆或小腿拉伸運動緩解症狀。
在足底滾筋膜球或冰過的礦泉水瓶。
對於冷凍後的礦泉水瓶,偏冷的溫度有利於緩解疼痛舒緩炎症,滾礦泉水瓶有利於放鬆筋膜緩解疼痛。
小腿拉伸運動
一腿在前一腿在後,後側腿腳跟不離地,足尖對準前方;前腿緩慢屈膝,後側小腿有拉伸感即可;保持10-20秒,一天5-10次;若症狀加重,則減輕幅度或停止該運動。原因二:脛後肌腱功能障礙
脛後肌腱功能障礙(Posterior tibial tendon dysfunction ,PTTD),也稱成年人後天扁平足。
脛後肌腱從小腿下方,穿過腳踝,附著在足底中部的骨頭上,有著支撐足弓,維持足部穩定性的作用。
換言之,當脛後肌腱出現問題時,可能無法支撐好足弓,出現後天扁平足(flat foot),如下圖1。
除了扁平足,還可能會出現小腿、腳踝內側疼痛、腫脹或無法踮腳站立等症狀。疼痛往往出現在活動過程中,例如跑步、長期步行。
脛後肌腱功能障礙常規處理方法:
使用踝關節支架或石膏固定,減輕足部負擔;超聲治療與一些非甾體抗炎藥(NSAIDs)有利於舒緩炎症緩解疼痛;適度運動強化肌肉,減輕脛後肌腱負荷,改善活動功能障礙,例如用腳趾撿起小物品(如小石頭)放到另外一個桶(或其他容器)裡;若保守治療無效,需要考慮手術修復肌腱的可能性。原因三:腰椎神經受壓(如腰椎間盤突出症)
神經支配著身體不同部位的感覺與力量。
像是腰椎神經會支配到足部的感覺與力量,如下圖L5腰椎神經根的支配範圍涉及到足底。
那麼,什麼會導致腰椎神經受壓?
比較常見的是腰椎間盤突出症。
位於腰椎之間的椎間盤(下圖藍色圓盤)突出,刺激到神經(下圖黃色線條為神經),引起腰痛、下肢疼痛麻木等一系列症狀。
因此,如果你是腰椎神經受壓時引起足部疼痛,症狀往往不會只在足部,還有可能引起腰部、腿部其他區域的疼痛麻木。
而且,症狀的出現也會與腰部活動(如向前/向後彎腰),長期久坐等有關。
常規處理方法(以腰椎間盤突出症為例)
適量運動強化深層肌肉,減輕椎間盤壓力緩解症狀,如腰臀部深層肌肉強化運動;針灸、非甾體抗炎藥(NSAIDs)、營養神經藥物有利於緩解疼痛;若保守治療無效,且症狀越來越重(出現大小便失禁、下肢無力等),需考慮腰椎手術的可能性。總結
本文介紹了三個腳底中心疼痛的常見原因,足底筋膜炎、脛後肌腱功能障礙、腰椎神經受壓。
告訴大家這些原因,不是想讓各位自己給自己下診斷,只是想讓大家心裡有個底。
如果通過常規應對方法,仍無法緩解甚至症狀加重,或者自己不是以上原因,建議儘早就醫尋求專業醫療幫助,越早治療越容易康復。
如果本文有幫助到您一點,記得點讚、收藏、關注呀!我會持續更新健康知識的。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