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合大師》「控制欲」故事是真人真事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2021-02-08 新京報網


《複合大師》中賈乃亮和王曉晨帶領「複合大師團隊」對陣鄧超的分手團隊。

 

  由俞白眉監製,賈乃亮、王曉晨、代樂樂主演,鄧超、閆妮、陳赫等客串的電視劇《複合大師》於本月2日在浙江衛視開播。作為一部由「分手大師」IP衍生出來的「複合」作品,該劇監製俞白眉在接受新京報專訪時透露,兩者之間差別很大,「電影是喜劇,電視劇則更多關注現實主義愛情。」採寫/新京報首席記者 劉瑋

  「複合」與「分手」的相連

  一說這個故事(分手大師),電視臺就接受了

  分手和複合的關係像什麼?是一枚硬幣的正反面?還是一張唱片的AB面?分手和複合其實是緣分的一種變體,能否收穫愛情,有時候需要運氣。

  《分手大師》最早是俞白眉在2010年創作的一部話劇。2014年,鄧超、俞白眉二人聯手把《分手大師》搬上了大銀幕,取得了6.7億的票房。對於電視劇《複合大師》和《分手大師》的關係,俞白眉打了一個比喻:《複合大師》是我們的二胎,如果說《分手大師》是個調皮的到處逗你開心的哥哥,《複合大師》更像是一個溫暖動人的妹妹。

  《複合大師》的開場就是鄧超飾演的「分手大師」梅遠貴重出江湖,迎戰賈乃亮飾演的「複合大師」李斷。所以,在該劇中,以鄧超、代樂樂為主導的「分手大師團隊」與賈乃亮、王曉晨所帶領的「複合大師團隊」一路唱反調。

  對於將最早的「分手大師」從舞臺劇、電影一直孵化到如今的電視劇,在俞白眉看來,在「分手」IP的基礎上,確實讓「複合」更容易被人接受,「因為《複合大師》對於傳統的電視劇市場而言,其實是講了一個比較稀奇古怪的故事。如果沒有『分手大師』這個IP,可能一般人不是一上來就能理解。但現在我們一說這個故事,電視臺就接受了。」

  由於最早的故事來源於舞臺劇,所以《複合大師》也繼承了其中「演員紮實」的傳統,劇中不少演員都來自劇團。其中,劇中扮演閆妮小助理的演員就是一名音樂劇演員,要哭就哭,要唱就唱。「導演很高興,這個劇演技都在線。我們沒有按照名氣來找演員,比較任性。劇中絕不會有說一二三四五的演員。」

 

 

 

  鄧超和陳赫在劇中皆有露面。

  「複合」與「分手」的不同

  喜劇的成分沒有《分手》那麼重

  風格

  首先,電影面對的是年輕觀眾,全片的風格是喜劇,故事比較荒誕,愛情佔的比例很少。但電視劇面對的是更廣泛的觀眾群,喜劇的成分相對沒有那麼重,更關注紮實的情感,「電視是現實主義的愛情故事。」

  編劇

  《複合大師》的編劇團隊比較年輕,大部分編劇都在20多歲,「最開始他們容易一寫就看不見自己的生活。我跟他們說,你們別一寫就只想我看過什麼美劇、日劇,看過什麼書,要想你在生活中碰到過什麼。」因為要使得劇中的愛情故事更貼近現實,俞白眉給編劇團隊提的要求就是,任何感情生態不要只是報紙和電視上看到的,而是你身邊某一個人的,「你只要能寫自己,就能寫這個世界。」

  內容

  《複合大師》以單元劇的形式,呈現七種不同的愛情狀態。諸如「隱婚族」單元不僅觸及了明星隱私權與公眾知情權的博弈,也折射了現代人婚姻狀況在公開語境中的身份定位;另外,諸如「冷感婚姻」、忘年戀引發的「戀愛婚姻是否真正自由」,「拜金族真的沒有愛情嗎」等話題都有涉及。

 

 

 

  鄧超和陳赫在劇中皆有露面。

  ■ 故事

  物質女和控制欲都來自真人

  俞白眉舉例,比如劇中出現的「物質女孩」,實際上在劇團中就有這樣的姑娘,「她們演一場話劇只能賺個千八百,但她也要背名包。她想嫁入豪門改變命運,嫁入豪門就要被批評嗎?她也會因為選擇豪門而失去很多其他東西,任何人生選擇都是得到一些,失去一些。」

  劇中另外一個「控制欲」的故事也來自於俞白眉身邊最好的朋友,「他姐姐、姐夫控制欲極強,不喜歡他的女朋友。控制欲都是以愛的名義做掩護,都說我只是建議,最後你發現他的每個建議你都是要執行的。」

  ■ 監製心聲

  一鍋雞湯,希望觀眾看劇像做個夢

  「眾人皆苦,任何夫妻都有問題」是《複合大師》的地基。在俞白眉看來,所謂的「複合」指的也並不僅僅是兩個人又重新在一起了,一旦遇人不淑,與其痛苦將就不如痛快分手、及時止損。「生活中有的婚姻關係就應該以分手結局。劇中有很多人最後都沒有複合。個體靈魂最重要,不是複合的結局就是複合。」

  劇中有的角色被命運女神眷顧,有情人終成眷屬、破鏡重圓;而有的則好聚好散,從此江湖不見、天涯路人。這樣的設置也不免讓人覺得是一碗「大雞湯」。對此,俞白眉坦言,他並不覺得「雞湯」有什麼不好,「很多美劇也是雞湯,《我們這一天》我看就覺得甜死了,但它的故事離現實很近。我還是希望觀眾看這部劇像做個夢,醒來覺得自己還是挺幸福的,所以劇整體是甜的,整體是大雞湯,解決了生活中不可能解決的問題。」

相關焦點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寫作詩歌、隨筆,翻譯歐美多家詩歌、散文作品,作品散見相關專業期刊,出版有詩集《逆行》,譯集《波蘭現代詩選》《無止境——扎加耶夫斯基詩選》《捍衛熱情》等。曾獲得第二屆「宇龍詩歌獎」「後天」詩歌翻譯獎等。但共情能力或說人性尊嚴的缺失也頻頻表露出來。
  • 看見柴靜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詳見B02-B04版關注  ■ 封面故事  2000年,我還是湖南衛視「新青年」主持人,進了央視後,這個頭髮很快被剪短了,穿上了套裝,坐在主播臺上,想著自己臉上的表情、語言、化妝、衣服。這一場下來什麼都得想,不知道怎麼才能忘掉自己。陳虻說:「回家問你媽、你妹,她們對新聞的欲望是什麼,別當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
  • 專訪| 蔡志忠:依舊頑皮,愛講故事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這是經典到極致的一個故事。胡金銓後來就是改編這個,我就氣死了,一個好故事被他編得亂七八糟。 新京報:你覺得胡金銓拍得不好? 蔡志忠:爛透了。你如果看林語堂那本,這個故事叫作《嫉妒》。林語堂那本書喔,每一篇都很好看的。
  • 剛猛太極 生死拳速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百老匯聯合觀影 NO.415《太極俠》 觀影時間:7月4日下午  觀影地點:北京UME雙井影城 觀影人數:10人  70分  由基努·裡維斯導演,陳虎、葉青、莫文蔚主演的《太極俠》7月5日已開始在全國公映。7月4日晚,「新京報超級觀影」活動在北京UME雙井影城舉辦,本報邀請10位讀者觀眾一同觀影。
  • 記者:裴劍飛 沙雪良 編輯:樊一婧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訊(記者 裴劍飛 沙雪良)昨日下午,北京市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59場新聞發布會。
  • 天津812爆炸事故七天大事記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這天,涉事企業受到關注,新京報記者查詢工商登記信息發現,2012年,瑞海公司成立初期,許可經營項目並不包括危化品存儲。  8月15日  11時30分,爆炸核心區救援人員在一處貨櫃附近發現倖存者韓鳳群。  防化官兵進入現場參與搜救,同時進行物質、土壤、空氣的取樣工作。
  • 一窺亂世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製圖/孫嘉璐  風靡世界的英國作家毛姆,晚年自嘲「二流作家中的最前列」,這如果讓同胞克里斯多福·伊舍伍德聽到,也要哈哈大笑。1946年12月,《紐約時報》刊載了一篇《柏林故事集》的書評,撰文者阿爾弗雷德·凱辛(當時美國文化界重量級評論者)說作者伊舍伍德是「真正的二流小說家。」  這番「重擊」其實並無挖苦成分,英裔美籍作家克里斯多福·伊舍伍德雖然一輩子都在寫作,可他的志向也許並不在此——「成為一部快門常開的相機」是他的名言。這樣的相機特點是,鏡頭裡出現的都是原樣的現實。
  • 謝和弦歌和諧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柳樹下》這首歌是爺爺給你的靈感?  謝和弦:這首歌的副歌是爺爺和奶奶年輕的時候寫的歌,小時候就聽這首歌,也一直了解到爺爺和奶奶的愛情故事,但當時並沒有太當回事。後來我有段時間寫不出歌,就回到老家看爺爺,聽到他給奶奶唱這首歌,我心裡的門一下子就被打開了,就有了繼續做下去的靈感。
  • 記者:周慧曉婉 編輯:吳龍珍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訊(記者周慧曉婉)11月6日,由北京百老匯電影中心、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攜手呈獻的第九屆香港主題電影展如約到來
  • 「烈火英雄」曾偉偉:接警到出車不超45秒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曾偉偉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將永遠留在消防隊伍中,扛著已經產生情感的水槍,守護著百姓。他希望,自己就像一位曾為消防隊訂奶茶的姑娘所說的一樣,有用武之身,永無用武之地。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跨過樓頂護欄,勇救跳樓女子2019年7月7日10時08分,曾偉偉所在的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豐臺支隊方莊中隊接到報警稱,方莊市場對面一炸雞店樓頂,有一對男女因為店鋪糾紛欲跳樓自殺。隨後,曾偉偉與多名消防救援人員趕到現場。
  • 杜琪峯:亂搞的電影生存不下來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香港電影進入第二個黃金年代,杜琪峯替新藝城、大都會、東方電影、百嘉峰等多個公司拍攝了大量作品,其中的代表作有《阿郎的故事》《審死官》《東方三俠》《天若有情》等。  新京報:你個人比較喜歡哪幾部?  杜琪峯:這16部電影裡,我比較喜歡《半斤八兩》。這部電影拍攝於1976年,那個時候我剛出來工作,二十七八歲,充滿著幹勁。這部電影也象徵著香港社會的一個新生。  新京報:在這16部之外有沒有一些遺珠?  杜琪峯:不能說選進來的電影好,沒選的就不好。
  • 一流的俗套災難片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新世紀聯合觀影  N0.249《危情時速》  克裡斯·派恩(左)剛當上列車長,和華盛頓演的司機搭檔。觀眾對影片的場面調度和故事節奏一致表示認可,影片也體現出了好萊塢商業片的一流品質,華盛頓塑造的好萊塢式平民英雄也能夠打動人心,但同時也有部分觀眾表示該片劇情流於俗套,毫無新意。  小災難也能拍出大場面  《危情時速》講述了美國一列滿載危險品的大型列車失去控制在軌道上無人駕駛全速行進。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昨去世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周有光  籍貫:江蘇  終年:112歲  去世時間:2017年1月14日  去世原因:病逝  生前職業:語言學家、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周」字怎麼讀?一個月後,他因胃部大出血、肺部感染等問題住院,3個多月內被3次下達病危通知書,出院後飲食受到嚴格控制。  「我好起來了」。周有光告訴外甥女。網上流傳的生日照片上,他戴著壽星帽,面色紅潤,眼帶笑意。  兩天前,周有光112歲生日這天,卻是另一番光景。文化界諸多人士去周家拜訪,上午10點多,其私人醫生蔣彥永送來生日賀卡。
  •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記者當天凌晨從世界衛生組織獲悉,世衛組織總幹事將根據國際衛生條例召集新型冠狀病毒應急委員會。委員會將於2020年1月22日在日內瓦舉行會議,以確定疫情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及應提出哪些建議進行管理。
  • 「籠中人」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這是個龐大的群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2009年初的數據顯示,中國重度精神病患者人數超過1600萬,也就是說不到100個中國人中,就有1個是重度精神病人。  而這個群體的救助方卻顯得「弱小」,我國註冊精神科醫師只有2.05萬人,護士3萬人,醫患比例高達1∶840,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他們面臨著巨大的工作和心理壓力。
  • 夜讀:今天你可能錯過的新聞都在這裡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一文讀懂6月23日下午,北京市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130場例行新聞發布會,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相關部門通報最新疫情以及防控舉措等情況,並答記者問。端午假期即將到來,北京市民如何過?端午出行注意事項有哪些?這場發布會都說清了。詳情>>>再過兩天,就將迎來端午節的三天小長假。
  • 9部高分真人真事改編電影
    這9部電影,全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我們可以從電影中看到故事最真實的一面,也會在故事中觸摸到人類最原始的本性!這9部電影,全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我們可以從電影中看到故事最真實的一面,也會在故事中觸摸到人類最原始的本性!
  • 不能再忽視「不賺錢的感染科」了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近段時間,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因其專業人做專業事,說真話說人話而屢屢霸屏。而據《中國新聞周刊》今天報導,張文宏在博士畢業後,曾經因感染科邊緣化、待遇低,想過另謀出路——這並非嬌嗔,在這次疫情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醫院感染科,長期以來都是弱勢的存在。
  • 記者:張靜姝 編輯:李劼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訊(記者 張靜姝)1月30日晚被免職的黃岡衛健委主任唐志紅此前已在湖北工作26年。
  • 揭底「拍打拉筋神功」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他說,這就是你的病灶,要樹立疼痛對身體好的新觀念。他說的對嗎?」  隨之而來的近千條評論中,很多網友稱這是一種名為「拍打拉筋療法」,近兩年在社會上很火,並不斷提及這一療法的推廣者「蕭宏慈」,不少網友還用「大師」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