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時至今日,「朋友」這個稱謂被濫用的很嚴重,逐漸失去本義。尤其是微信流行之後,掃個碼就能成為好友。在「朋友」泛濫的今天,我們該如何判別什麼樣的人值得交友?該如何與真正的朋友相處?
智綱智庫創始人王志綱和我們分享了他「交友的三層境界」:可交流、可合作、可託付。同時也指出,交朋友,最重要的就是分寸感。一旦失去分寸感,模糊了邊界,再好的友情也會變成一場災難。
來 源丨正和島(ID:zhenghedao)
作 者丨王志綱 智綱智庫創始人
東西方文化有一個本質上的區別,就是社會運轉的底層邏輯不同。
西方是典型的契約社會,國王與貴族、莊主和農奴之間,都有契約,照章辦事。
而中國則是一個熟人社會,講究人情往來,重複博弈。所謂熟人,除了血脈親緣,就要數朋友了。
關於交友,歷來說法很多。
管鮑之交,高山流水的千古佳話不用談,孔夫子也曾經說過:「友直、友諒、友多聞」,《增廣賢文》中提到:「交友需勝己,似我不如無」,曾國藩也說「八交九不交」等等,數不勝數,講的都是交友之道。
我行走江湖這四十多年來,無非知人閱世這四個字。所謂閱世,總結起來是三句話: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歷萬端事。
所謂知人,就是把各色人等都見識個遍,上至高官巨賈,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官員,還有許多巨富,下至販夫走卒,引車賣漿者流,還有不少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江湖中人,形形色色,不一而足,也結識了不少朋友。
其實「朋友」本來不是一個詞,而是一對詞。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明確表示:
朋在甲骨文中表示群鳥聚在一起的情形,當商周年間,大規模的教育出現後,我們的先祖假借古字「朋」群鳥相聚的意思來作為學生們之間的稱呼,而「友」在甲骨文中是兩隻右手靠在一起的形狀,本意為友好。
所以「朋」和「友」區別很大:這種區別就是同門曰朋,同志曰友,即師從同一個老師的人稱為「朋」,《論語·學而》中記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這裡的「朋」就是同學的意思,把同門所謂「朋黨」,其實就是同學會的意思;而志同道合之人稱為「友」。無論是酒友、牌友、還是球友、戰友、乃至獄友,總是在某方面有志同道合的一點。
時至今日,「朋友」這個稱謂被濫用的很嚴重,逐漸失去本義。尤其是微信流行之後,掃個碼就能成為好友。
如果說微博是一個廣場,魚龍混雜,所有人都可以高聲議論;
那麼微信就是客廳,只有好友才能登門拜訪,可惜如今客廳裡坐滿了來路不明的好友,以至於主人在客廳裡都渾身不自在。
但即便在「朋友」泛濫的今天,我也從不輕易說某某是我的朋友,絕大多數僅能算是熟人。細想一下,我們口中的朋友,有多少只是熟人?
我把真正的朋友分成三類,談不上高下深淺之別,只是相處的模式和邊界不同。
第一類朋友,叫做可以交流。
交淺不言深,言深不交淺。可以交流有兩重含義,首先要值得交流,其次要能夠交流。
值得交流的前提很簡單,就是人品,朋友一定要是好人,是熱心人,是走正路的人,能力是否出眾倒無所謂,我給這樣的人取了個外號,叫做「無公害植物」,要說成就什麼偉業談不上,但是人很陽光,充滿正能量,我很喜歡和這樣的人交朋友。
如果一個人品質有問題,萬萬不可深交。判斷一個人的人品,其實並不簡單的。畢竟社會是一個大染缸,有些人看起來很邪,但其實很正,有些人看起來很正,其實路子很邪詭。當然,有很多人為求生計,在汙泥濁水中掙扎,但他骨子裡還是渴望陽光,在今天這個世道下,有很多事情身不由己,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說話。
說真話在某些時候是危險的,小則不合群,容易得罪別人,大則容易惹禍上身。但是絕對不要說假話,不要說違心的話。
現在這個社會上阿諛奉承的人太多,到處花花轎子人抬人,大家都認為說恭維話不掏錢,光贏不虧,成本最低,所以越說越多,這也符合人避實就虛,趨利避害的特點,但其實付出的是你的人品和格局。
所以我曾經告誡過我的員工,你可以不說真話,但一定不能說假話。
朋友們相處的時候,或者遇到重大社會問題的時候,可以苟全,但是不能違心。交朋友的底線也是一樣的,你可以不當好人,但一定不能當壞人。
能夠交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能聊得來,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要是驢唇不對馬嘴,總是對牛彈琴,硬攪在一起也很辛苦,何必呢?朋友要是沒什麼共同話題,一般是很難長久交往下去的。
話不投機,自然就漸漸疏遠了。
當然,能聊得來不是要求對方有多深刻睿智,只要他對生活充滿熱愛,並且尚有思考的衝動就足夠。
有一類人,可能是囿於視野格局所限吧,整天困在自己的小圈子裡,關注些雞毛蒜皮的瑣事,蝸牛角上爭天地,對於外界基本喪失了直覺,和這些人在一起,雖然有時也要礙於面子寒暄兩句,但著實讓我感覺很痛苦。
值得交流、能夠交流,兩個要求看起來很簡單,但其實已經篩掉90%的人,很多人立身不正,花言巧語,更多人則是渾渾噩噩,人云亦云,這樣的人還是不交為妙。
第二類朋友,叫做可以合作。
什麼叫合作,用一句話來說:「你幫我,我幫你,我們是兄弟」。
無論廟堂之高還是江湖之遠,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與武俠中的那個快意恩仇的江湖不一樣,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最重要的品質就是「靠譜」,有人說靠譜是契約精神,有人說靠譜是尊重時間,也有人解釋為有效反饋,要我說其實很簡單,把事情交託給你,能讓別人睡得著,這就是靠譜。
除了靠譜外,還要有能力。市場經濟只信奉兩種遊戲規則,要麼是店大欺客,要麼是客大欺店。要想當大客,必須有實力。有了實力,你的一切就成了規則。
我40歲那年下的海,當時房車皆無,更無餘才,只有一根筆桿和幾分薄名。但我的想法很簡單,生活要求不高,但是有一個原則堅決不能動,一定按照自己的本真,本心,絕不依附第三者生存,同流而不合汙,和光而不同塵。
我們做城市策劃時,給很多政府做過戰略諮詢服務,全過程保持冰清玉潔,清清爽爽。聽起來確實很難,但我早在創業時就跟大家講過:
這個社會不管怎麼腐敗,理論上腐敗最高只佔49%,還有51%是不腐敗的。因為超過50%,社會體系就會崩潰。因此我們絕不做陽光之外的交易。
和老闆合作也是如此,要知道,老闆成長有三要,要命,要錢,要名,遇到生存危機的時候,只要能保住命,什麼都可以給你;保住命之後,老闆的目標就是拼命掙錢,名聲什麼的可以都給你,幾乎所有大老闆們在這個有求於你的階段,都展現出了人類最優秀的特質,進取、謙虛、敢於挑戰、尊重知識,幾乎集中了成功的所有優點。
等老闆掙足錢了,那就一個都不能少了。名也要、利也要、權也要,這時候他們不需要老師,需要的是擦鞋拍馬,高呼老闆英明的人,而我們秉承著獨立的丙方立場,是不可能摧眉折腰去討好誰的,所以分手也就成了必然。
我跟所有客戶打完交道,從來不主動聯繫,包括廟堂之高的那些官員。我們就看著城頭變幻大王旗,只要我們有足夠的價值,他們就會再回來找我。因為我的這些原則,因此和合作過的客戶很少成為朋友,但也的確有少數例外。
當然,合作不一定要找大人物,很多所謂的成功者本質上是機會主義的成功,亂世中升起來的就是太陽,成功與否不是評判合作的尺度。
談生意是和老闆合作,打高爾夫是和球友合作,接送機是和司機合作……只要你靠譜,在本職工作上能力過硬,都是可以合作的朋友。
多個朋友多條路,說得就是這個意思。
第三類的朋友,叫可以託付。
這樣的朋友,可遇不可求,有一兩個就是幸運。談戀愛講究託付終身,交朋友也一樣,因為你託付的,很可能是身家性命。
如果古代有朋友圈的說法,最有名的朋友圈可能當屬竹林七賢。其中嵇康和山濤的關係最撲朔迷離,也最值得深思。
兩人相逢於布衣,共遊於竹林,清談飲嘯、狷介疏狂,互引為知交。然而真正讓這段關係留名青史的,卻是嵇康那捲《與山巨源絕交書》,幾乎算是指著山濤的鼻子罵他不夠朋友,其實原因很簡單,山濤步入官場,舉薦嵇康也出來做官。
嵇康確實性情剛烈,別人推薦你做官,你不做就是了,犯不上絕交。即使絕交,也犯不上措辭如此嚴厲傷人甚深。搞得山濤狼狽不堪,千載之下,依然背負著不夠朋友的罵名。
然而故事的最後,嵇康臨終之前的那個晚上,山濤帶著嵇康年僅十歲的兒子嵇紹去探望他,他毫不考慮地把兒子託孤給了山濤。
在法場上,嵇康彈畢《廣陵散》,從容地對將成孤兒的嵇紹說:「巨源在,兒不孤。」
山濤也沒有辜負嵇康的託付,他待嵇紹如己出。嵇紹長大成人後,又由山濤舉薦做官。成語叫做「嵇紹不孤」,就是由此而來。
大道朝天,各走一邊,但不妨礙嵇康在最後關頭向山濤託付身家性命,歷史每讀至此,都讓人動容。
近日我在酒桌上閒聊,提起託付,席間有人若有所思,他講了一個親身經歷大多故事,他兒子在海外留學多年,前段時間回國正式步入社會,工作前夕,他兒子和他推心置腹的談了一次,問到:
「如果有一天你出了事,常規社會途徑失效的時候,我該去找誰?」
這是一個冷靜而深刻的問題,這位老兄在體制內混了半生,從部委到地方,關係網不可謂不深厚,但說到可以託付的朋友,思考良久,最終也只數出一個半。
有些人交朋友,就像是搞服務業,周全而熱情,大包大攬,很容易讓你迷失在溫暖的情誼中。因此分寸感至關重要。
世事像一把篩子,當你走紅時,烈火烹油,鮮花著錦,難免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當你落魄時,米往哪裡走,糠往哪裡走,沙子往哪裡走,都會各歸其位。
切記:諾不輕許,故我不負人,諾不輕信,故人不負我。
文章寫到最後,其實交朋友,最重要的就是分寸感,上文的三類朋友只是我的劃分標準,孔子也有自己的標準,他把朋友分為四類,《論語子罕第九》中寫道,子曰:
「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
「共學」即共同學習的夥伴;「適道」即擁有共同目標和志向的「同道中人」;「立」與「三十而立」意思類似,指的是到社會上成就一番事業,「可與立」也就是可以共事;「權」指通權達變。「可與權」的意思是緊要關頭,可以一起權衡利弊輕重的人。
同樣,你也有自己的標準,只是切記凡事過猶不及,一旦失去分寸感,模糊了邊界,再好的友情也會變成一場災難。
本文來源 / 智綱智庫創始人王志綱,正和島(ID:zhenghedao)
本期主播 / 天舒
配圖來源 / 圖蟲創意,視覺中國
本期編輯 / 陳思;實習生 思純
天舒
人們很有趣;世道是遊樂場。要靜候、再靜候,等把感受變成酒。
個人公眾號:Salix-3,一起來聊聊吧!
小夥伴們,作者將交友分為「可交流、可合作、可託付」三大境界。你們認為什麼樣的人值得交友呢?
和我們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