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告誡我:人的精神有三層境界,境界越高,人生才能越幸福

2021-01-15 芨芨草01

文/芨芨草

我們都知道,人生的追求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物質上的,一種是精神上的。這個世上,追求物質的人不少,純粹追求精神的倒不多。

有人說,有了物質,才能去追求精神嘛,如果你連溫飽都無法解決,你每天只談風月有個啥用?這話有些狠,但很直接,也很現實。不過,世人有千萬種,每一個人的追求不同,我們不應該去一刀切,去評論是好是壞。

我爸就告訴我,精神追求是高於物質追求的。如果人只注重物質追求,而不去關注精神上的,則人生很難有幸福和快樂。他說,人的精神追求,可以分為三層境界,境界越高,成功的機率也就越高。

第一層:如駱駝

為什麼把第一層比作駱駝?爸爸說,因為駱駝沒有自己的主動權,它只會忍辱負重,任勞任怨,聽從別人的安排。

確實,駱駝是最聽話的動物。它就像生活在底層中的人們一樣,為了生存,而不能在精神上去做過多的要求。這個時候,哪怕自己想要幹什麼,也會屈服於現實的無奈,選擇向現實妥協。

就如我們村裡的一個男人,如果論輩分,我應該叫他一聲「叔叔」的。這位叔叔人很老實,老實到什麼程度呢?就是人家叫他幹啥就去幹啥,當然也不是去幹什麼違法的事。

他在村裡收垃圾,當清潔工。人很勤快,所以村裡也願意用他去幹活。其實,叔叔說他也不願意一輩子幹這個,但是他沒有辦法,人沒有什麼特長,也沒有文化,幹什麼都不成。只有這個清潔工,是最適合自己的。

所以,你若問他有什麼精神追求?他可能連什麼是精神追求都不知道。因為,他只需要活著,然後掙錢,這樣就可以了。

第二層:如獅子

獅子是百獸之王,它具有領袖的氣質。因為如此,人在精神上也會有自己的主見,自己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應該去追求什麼,都會有清晰的定位和規劃。

從駱駝到獅子,是精神追求的一個飛躍。原來什麼都不想,到主動的決定「我要做什麼」,這是一個質的變化。

有了自己的決定權,就會有承擔責任的勇氣和信心。這樣的追求,真的就如獅子一樣,能夠在百獸之中樹立自己的威信,承擔「王者」的責任。

這一段追求,大多在人生的青壯年階段,因為這樣的年齡段裡,是成功的最好時機。

第三層:如嬰兒

嬰兒最主要的特點是什麼?是單純天真,是簡單明朗。人生到了這樣的境界,其實就是返璞歸真,一切都回歸到最初的狀態。

這是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在第二個階段,人或者還會為了成功去衝鋒陷陣,去拼搏奮鬥,但到了第三層的境界,一切都已成定局。這個時候,適合放下,適合回歸初心,才是明智的選擇。

活在當下,享受奮鬥之後所擁的一切,是人生最好的狀態。這個時候,不再適宜去勾心鬥角,不再適宜去爭奪什麼。放下一切的功利心,放下一切的得失心,像嬰兒一樣的純淨,一樣的簡單。

如果人的境界能夠到達這樣的地步,才是真正的成功。很多時候,人是不容易放下的,特別是那些事業有所成的人,不會輕易放下自己所創建的「王國」,不願意放棄「王者」的位置和尊嚴。這樣的人很多,但也活得很累。

只有能夠像嬰兒一樣純真的人,放下所有的牽絆,人生才會獲得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爸爸說,不要以為我這樣的比喻不正確,你仔細去想一想,看看是不是這樣的道理。我雖然有些不能理解,但也知道爸爸的話是有根據的。畢竟,他「吃過的鹽比我吃過的米還多」,不是嗎?

相關焦點

  • 境界高的人,都自帶光芒
    你如果了解過去的我,就一定會原諒如今的我。 境界高的人,對外,見過更大的世面;對內,有過很深的反省。所以,他們厚道踏實、寬容溫柔。 謙遜或傲慢的心態,跟一個人的物質貧富無關,卻與精神貧富緊密相連。 如果內心修為不夠,很容易稍微做出點成績就開始目中無人,或招搖過市,或鋒芒畢露。但教養是自帶的,裝不來。 境界越高的人,越是謙卑踏實。
  • 只有理解自己是誰,心應該放在哪一層,才能造福人生
    同樣,好像是很傻的問題,但現在的人就會這樣做。舉個例子,被人罵了一句,回到家裡花了很多時間難過、傷心,回味別人罵你的那句話;為了一件事情發火,結果損人不利己,氣出病來傷害自己;明知自己失去一段感情,無法挽回,卻一直在難過、傷心、回憶,不停地傷自己的心:這就叫執著。人生境界越高,內心就越寧靜,精神就越崇高,靈魂就越高尚,人生就會美好幸福。
  • 境界高的人,都高在這6個品質
    01 謙恭有禮成熟的麥子,都是彎下腰的。有句話說得好:「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會尊重他人;越是無能的人,越瞧不起人。」小人有傲氣但無傲骨,只會處處顯擺、驕矜輕狂,而真正有見識的人,卻會懂得把自己放在更低的位置上。
  • 「儒釋道」的最高境界
    對此蒙牛老總牛根生說得很精彩,他說: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開」;儒釋道的最高境界,就是這三句話九個字;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開。中國歷史上還曾有過其他一些「人生境界」說,其中三個最著名的,正好可以與儒釋道這三大最高境界對照參悟。
  • 層次越高的人,越簡單
    人這一生,真正需要的東西很少,但追求的往往很多,身心必然深受其擾。人生最難做到的,是告別複雜,回歸簡單,找到內心真正渴求的東西。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戒掉多餘欲望,追求簡單的生活品質和精神世界。層次越高的人,愛好越簡單。他們集中精力做更有意義的事,而不是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虛度時間。複雜的問題簡單處理同樣一件事情,每個人處理的方式都不盡相同,往往暴露出一個人的精神層次。
  • 儒家的人生四種境界和禪宗的人生三種境界,哪一種打動你的心?
    人生境界是個很玄乎的東西,很難說清楚。但是好在在歷史上,已經有著名哲學家、評論家等,都對人生境界進行過闡述,非常經典,對提升我們的人生境界很有教益。一、儒家學說的人生境界。著名哲學史家馮友蘭先生,對中國哲學特別是儒家學說有很深的研究。馮友蘭先生認為,中國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他的主要任務就是提升人生境界的學問。
  • 入靜的三層境界
    >入靜的三層境界  精神上的入靜層次深淺,關係到功夫進展快慢和功力的高低。(藉助一點外道的詞彙來描述得清楚些) 入靜又稱虛靜。人靜是修煉過程中逐漸達到一種思想寧靜,意念集中,輕鬆舒適,頭腦有序化的境界。入靜狀態即不同於正常清醒狀態,亦不同於睡眠狀態,更不是萬念俱息,寂然無物,因為它還保持著清醒的意念活動。
  • 鬼谷子:人生的四項修煉,有才情,有氣度,有格局,有境界
    人生的最高追求,毫無疑問都是境界。王國維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李小龍也說:「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這也是講武術的境界。當人們對世俗的追求達到自我滿足的極致,人生就只剩下對境界的追求!
  • 【夜讀】交友的三層境界
    在「朋友」泛濫的今天,我們該如何判別什麼樣的人值得交友?該如何與真正的朋友相處?智綱智庫創始人王志綱和我們分享了他「交友的三層境界」:可交流、可合作、可託付。同時也指出,交朋友,最重要的就是分寸感。一旦失去分寸感,模糊了邊界,再好的友情也會變成一場災難。
  • 談談人生:弗洛伊德有三我,王國維有三個階段,而他,有四個境界
    超我,指人在成長過程中有了道德感和價值觀,並能用它來約束和管理自己,超我要求按社會可接受的方式來滿足自己我。這更多的,類似於我們現在所說的「自律」。王國維的治學三境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 王國維《人間詞話》之中,三層境界:立守得,他用三句古詩詞名句
    這一層對應到人生,那就是對前途和未來的迷茫,孤獨而不知前路幾何。但同時,在這樣消極的環境下,如果還能"上高樓"分析目前的形勢,說明這人沒有放棄,還是在努力在奮鬥,還是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地方,這是取得成功的基礎,也引出了第二層境界。第二層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 人生的九大精神境界,看看你佔有幾個?
    但好多人都理解錯了安穩的真正含義,不是貪圖安逸,生活若是一潭死水,人生還有什麼意義?現在很多人都說,要敢於折騰,小折騰只能磨練出小人物,大折騰才能磨練出大人物,要麼窮的穩定,要麼折騰折騰說不定就折騰對了。
  • 陳道明: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獨處!
    獨有之人,是謂至貴。」正如那一句,熱鬧是別人的狂歡,孤獨是自己的自由。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獨處,享受一個人的清歡,就算是恬靜,也是萬物的本色。人這一生,守住自己的本心,朋友不在多,而在於真心,圈子不在於大,而在於合適,人生,懂得清理自己的朋友圈,學會獨處,才是最重要的修行。
  • 用心修佛才能如佛 境界做佛才能是佛
    我們每個修行的人,應該修行心靈的境界,提高素質和檔次,超越自己的凡心和心靈的感態,有如一切是一切的高層境界。尤其是修佛的弟子一定要用心修佛,提高心靈的境界和素質,改變人的觀點和概念,以及自私自利的狹隘之心,有一顆超凡脫俗的心才能走向修佛的境界。
  • 《功夫熊貓3》中的中國哲學:找到「小太極」,踏入「大境界」
    人不一定應當是宗教的,但他一定應當是哲學的。我所說的哲學,就是對於人生的有系統的反思的思想。——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功夫熊貓3》在接續前兩部劇情的基礎上,講述了神龍大俠阿寶在兩位爸爸、師傅和團隊的幫助下,團結熊貓村民用「氣功」打敗了擁有邪惡力量的反派天煞的故事。
  • 孝敬父母有四重境界,你在哪一重?
    有的人一生順利,無限灑脫;有的人一生坎坷,崎嶇不平。生活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麻煩和挫折,有的人,能夠迅速化解,有的人,卻怎麼也跨不過那個坎兒。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幾年前,我聽了一堂課,老師的一句「人生一切不順,皆因不孝」讓我頓悟了許多,原來孝敬父母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於是,我就拿身邊的一些朋友做了驗證。
  • 六才子書:人生六重境界!
    而細琢磨這份包含古典小說、古詩和先秦諸子的名單,會發現六部書從境界的高度講,是有層次的,而且直接指向著人生。這「六才子書」,正是人生的六重境界。 市井中,最容易入利益的井,成市儈的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持得住一份深情。比如西廂中那份。 王實甫《西廂記》面世以來,便有「天下奪魁」的美譽,金聖歎更是讚譽為「天下之妙文」。《西廂記》中的才子佳人,有靈有性、有血有肉,追求自己的愛情。那是人的青春追求,對幸福的追求,有著熱烈的生命力。
  • 愛一個人有三種境界,最後一種境界最高,別不信
    在我看來,愛其實是一個描述性的詞語,它是指一個人對待感情的深度,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情感。愛代表著一個人的思想意識,精神體驗,行為狀態和物質需求。它是一種感覺,是一種信任,是一種付出,也是一種關心。而男女之間的愛是指,一個人把另一個人當成最重要的人,並渴望自己也成為對方最重要的人的欲望。
  •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一個字……
    禪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人生狀態。為什麼我們要學禪呢?禪與我們的生活、人生以及現實社會有什麼關係呢?不學禪行不行?你可以不學禪、不信禪,但是你的生活、你的人生,時時處處都包含了禪的狀態(境界)、禪的思想。你可以不稱之為「禪」,但是禪無所不在,無處不是。一個真正懂禪的人,一定超越了自我,能與環境、與萬物融為一體。
  • 王國維:人生三境界
    另一位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為王國維先生的紀念碑銘寫道:「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而在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有著這樣一句話: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