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葉心冉 今年的消費市場有一個難以迴避的熱點賽道:新國貨。百度此前發布的《2020雙十一搜索大數據》顯示,今年雙十一,完美日記、花西子、李寧、華為等國產品牌相關搜索熱度同比增長34%。
伴隨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在美成功上市,市場對於完美日記、元気森林、三頓半、鍾薛高等新興國貨的討論興趣愈加濃厚。
這些站在風口上的新國貨代表們,究竟做對了什麼?有沒有可以總結的共性?對此,易觀分析高級分析師姜昕蔚指出,一方面他們分別有對標的國際一流企業,另一方面正在從重視公域流量向重視用戶轉化方面轉變,而在這其中,根據觀察,像花西子、元気森林、三頓半等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打破用戶數據孤島,形成用戶洞察結構和體系;二是多維度對用戶進行識別,而不是簡單的人口學信息;三是用戶的分層、分段和分類,對用戶形成更為深度的分析。
而用戶資產運營方面的提升也帶動了整體運營玩法的提升,不斷增強用戶體驗,同時提高效率,在拉新和復購方面都能交出較好的成績單,姜昕蔚這樣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費領域,當數位化消費模式盛行,企業開始不約而同地向深挖用戶畫像、深度洞察用戶消費心理、快速掌握新需求方面轉變。從近期採訪來看,無論是零食企業、服裝行業亦或是家居領域,終端消費洞察的深度數位化需求及趨勢已十分明顯。
在這其中,線上線下的關係處理以及私域流量的運營是兩大重點關注方面。
線上線下的關係將呈「太極圖」
多點集團戰略發展總經理司紅凱指出,當前顧客在線上的痕跡和動作,阿里、京東這樣的平臺都可以追蹤到,但零售行業的根本、大額度還是在線下。司紅凱指出,當前零售行業最大的問題是線上、線下的數據沒有完全銜接。
這一觀點與易觀姜昕蔚的觀點類似,她指出,對於企業而言,2019、2020年的用戶體驗和資產建立的第一大挑戰是用戶投入無法量化,產出效果不得而知;第二大挑戰是數據形成了數據孤島,互相之間無法打通,公域數據是公域數據,私域數據是私域數據,無法銜接和溝通。
從當前趨勢來看,姜昕蔚指出,線上線下的結合和用戶的分析賦能開始成為企業思考的重要板塊。一方面,線上企業開始拓展線下內容,另一方面,傳統品牌也在開展體系化的線上渠道建設和用戶端資產激活。大緯度上,今後這兩個渠道會越來越像太極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呈現互相賦能、互相鼓勵、互相扶持的狀態。
姜昕蔚舉例闡述稱,以完美日記為例,其在通過多樣新穎的玩法撬動、激活市場,一方面利用內容矩陣和渠道矩陣激活公域流量,不斷形成獲客基礎,而後通過實體紅包卡片,線下店員微信拉新等等舉措,非常快速地把用戶沉澱到用戶資產體系當中,並建立自己的小程序,再通過人格化小丸子、小美子微信端美妝顧問矩陣,不斷刺激用戶額復購和拉新拓客。
「親密業務」將是企業增長第三級
在這一點上,易觀數科大消費行業中心負責人馮陽松用了一詞總結:「親密業務」,馮陽松認為這是對私域流量更為本質的描繪。
馮陽松表示,當前零售企業或是品牌的生意來源主要有兩部分,一是線下實體業務,二是廣義平臺的電商業務,包括電商、視頻、外賣平臺等。但這兩塊業務均存在不如人意的地方,一是線下看似很近,其實很遠;二是平臺強勢,數據並不易得。因此,企業需要屬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即私域流量,但從去年到目前的實踐來看,私域流量真正轉化成生意的比例實際非常小,轉化率是個位數的情況普遍。
但從長遠角度而言,易觀方面判斷,未來三到五年內,業務佔比將會變為線下30%、電商30%、親密業務30%。做出判斷的依據是:易觀認為,當前數位化用戶運營已經由「流量時代」來到了「留量時代」,即關注對用戶資產的深度開發和運營。
馮陽松解釋稱,親密關係實際是起到賦能作用的,為線下業務和平臺電商業務帶來增量。通過數據驅動,高活躍場可以帶動低活躍場、高頻產品帶動低頻產品,甚至是不同企業之間通過用戶互換來實現低成本的拉新,這些均是可以創造增量的方法。
馮陽松表示,行業當中,應對數字資產的挑戰主要在三個方面,一是建設,即基礎設施;二是轉化,三是針對性的運營。馮陽松表示,無論是微信群、小程序、公眾號還是導購、企業號、企業微信的個人號,這些都是重要的私域觸點,構建了無限廣闊的可能。馮陽松判斷,親密業務將是未來重要的業務模式,是企業未來增長重要的第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