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山植物園盆景園,一臺沉浸式園林實景越劇拉開帷幕。《追魚》《西廂記》《陸遊與唐婉》等越劇名劇的經典片段輪番上演、精彩紛呈,向山城市民展開了一幅詩意的江南風情畫卷。
實景越劇,園境與曲境融合
據了解,重慶前幾年就有實景的戲曲演出,如崑曲《牡丹亭》等,但實景的越劇演出還是「沙漠」狀態。如何打響頭炮,實現口碑、關注度雙豐收?
主辦方介紹,把戲曲的虛與園林的實相結合,用極具交互式的體驗,讓觀眾回歸庭院,回歸到古人看戲的場景,感受「從前慢」的悠然愜意。
如《追魚》,窮書生張珍在碧波潭畔苦讀,池中幾尾錦鯉遊動,一個悽涼水府、一個寂寞書房的氣氛瞬間就烘託起來了,仿佛是60年代徐玉蘭、王文娟大師越劇電影《追魚》中的經典場景重現。園林滿是詩情畫意,戲曲演繹才子佳人,園境與曲境完美融合。
發源紹興,「第二國劇」在渝煥生機
越劇向來有「第二國劇」之稱,發源於紹興嵊州,集江南靈秀之氣於一身,在發展中汲取了崑曲、話劇、紹劇等特色劇種之大成,經歷了由男子越劇到女子越劇為主的歷史性演變。
越劇長於抒情,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為主,藝術流派紛呈。
但此次活動的7位表演者並非來自江浙地區的專業越劇團,而是本地越劇票友。他們來自沙區文化館群星越劇團和重慶婉仙齋清越越劇團,因熱愛和情懷而聚攏,並用一個月的時間策劃籌備了這樣一場別開生面的演出。
據表演者介紹,為了保證最終呈現的效果和質量,演員們提前一周就到現場彩排,直到演出前的深夜還在反覆調試燈光、音控等設備。
「離開方方正正、程式化表演的劇場,將越劇置放到實景中,對演員來說是新鮮的嘗試,也是一種未知的挑戰。」沙區文化館群星越劇團團長、中國越劇戲迷網愛越小站重慶站站長劉榮告訴記者,他們希望通過不斷地嘗試和創新,讓傳統越劇遇見更多年輕的觀眾。
據介紹,此次演出帶得到重慶首部園林夜賞實景劇《往事南山·伊人》總策劃人鄒建明的大力支持,未來盆景園將持續打造和引入傳統與現代融匯的詩樂戲歌類節目,收穫更多喜愛藝術的朋友關注。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