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陣清脆的爆竹聲
主事的一聲大喊:「開席啦!」
男人們端著條盤
第一碗菜上來了
必定是一道「全家福」
在鄉下,全家福也叫「和菜」或「十樣錦」。一陣互相謙讓聲裡,這碗菜很快就吊起了所有人的胃口,熱熱鬧鬧的宴席便正式開始了!這也許是一年中最美味的團年飯,又或許是一頓百感交集的宴席。但打頭的全家福一定是很多瀏陽人關於宴席的共同記憶。
點擊查看視頻▼
在兒時記憶的光環下,最平常的食材也能陡然變得溫暖動人。湘菜大師、鄉村第一餐出品總監徐金錫是社港人,今年45歲的他卻有著20餘年的烹飪經驗。經他手製作的美食可謂是不計其數,但這道全家福卻是他記憶中最為親切的菜品之一。這份親切,也就使得他對這道菜的食材和料理方法熟得不能再熟——
平肚用涼水泡發兩個小時後改刀切成9釐米長、3釐米寬的片狀,用食用鹼清洗待用;幹魷魚片用純鹼開水泡發,切成7釐米長、2.5釐米寬的斜片,再用50度的水進行退鹼;幹香菇涼水泡發半個小時後洗乾淨,去梗、擠幹水份;幹木耳涼水浸泡40分鐘後洗淨;肉泥調味,做成肉丸,炸成金黃色;蛋液拌入紅薯粉汁,煎成蛋皮,再加入調好味的肉泥捲成蛋卷……
「全家福的豐富的食材,成就了它老少鹹宜的好滋味。」準備好材料後,徐金錫一絲不苟地開始了烹飪過程。將平肚、木耳、香菇飛水後取出,衝涼再擠幹水份。熱油入鍋後燒至150攝氏度左右便下薑片入鍋炒香,隨後將魷魚片、香菇、木耳、胡蘿蔔片等先後加入煸炒。接著加肉湯,燒開再將那一個個金黃的肉丸放入其中,出鍋前放入提前醃好的肉片、蛋卷、紅椒片、胡椒粉、蔥花等即可。
一陣忙碌後,熱氣騰騰的全家福出鍋了,記憶中的香味如期而至。隨手夾了一筷子,肉片鮮嫩、蛋卷嫩滑、平肚鮮香……再啜上一口湯,那個鮮呀!
胃口打開後,徐金錫的話也變多了:「在瀏陽,全家福也有『瀏陽頭碗』之稱。因為它的食材和配料都十分豐富,基本能夠滿足一桌人的不同胃口,點這個菜也就基本不會出錯。在那個物資並不豐富的年代,吃酒席可是鄉間的大事呢,所以全家福格外受歡迎。」
關於全家福菜名的由來
也有一番故事:
清朝年間,瀏陽南鄉一位老人有四個兒子,但他們兄弟之間時有爭執,關係並不和睦,老人也只得一家一家輪流吃住。春節期間,看見別人家團團圓圓,熱熱鬧鬧準備過年,老人心生遺憾,食不下咽。察覺出老人情緒的大兒媳和其他妯娌一商量,決定將四家所做的菜全部倒入一碗,讓老人品嘗,果然,老人嘗過後大喜,連說好吃,還問此道菜的名字是什麼。兒媳將事情說出,老人也感慨頗多,為此道菜取名「全家福」,寓意一家團圓幸福。
所以每逢佳節良夕,很多人家都愛烹製這道菜。值得一提的是,全家福的食材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隨季節的輪轉,適當調整,同時考慮葷素搭配,色彩和諧。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徐金錫一頭鎖定著手中的鍋瓢盆碗,一頭則永遠牽掛著記憶深處的故鄉。
無論是鄉間少年,還是有著一身好廚藝的烹飪高手,徐金錫表示,關於食物的傳承,恰恰是在最平凡的生活裡。而一碗熱氣騰騰的全家福,就是那份最不容易抹去的人生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