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感培養是小學數學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
前不久,有幸應邀去指導組織一場小學生數學數感訓練活動.到了現場才說讓我出個方案,時間也就一節自習課,對象是三年級的小學生.
我沒有什麼準備,但又不能推脫,只好硬著頭皮上.其實我擔心更多的是:學生和我不熟悉,又有其他班的10多個老師坐在後面,怕學生活躍不起來,不肯配合,達不到效果.所以我開始先用兩個簡單的數字謎做了互動,調動了一下情緒.然後我拿起筆在白板中央寫了一個大大的25.並宣布今天我們來深刻認識25,同學和老師們都很迷惑,但我知道他們的意思.我提示同學們:你可以講講25表示的意義,?25是哪些數字組成,,是哪些數運算所得?有哪些與25有關的 事?
靜默了一分鐘左右,有同學舉手發言了:老師,上幼兒班我就認識25了,它的十位上是2,表示20,個位上是5,表示5個;加起來就是25,5個5相加得25,5乘以5得25.我立即肯定了這個同學的發言,於是全班同學 仿佛恍然大悟,一下子騷動起來,紛紛舉手要求發言.我讓他們一個接一個來,先發言的7\8個同學幾乎都是效仿第一個同學發言的內容:10+15=25, 20+5=25,30-5=25;17+8=25,16+9=25,18+7=25; 25x4=100,100-75=25,........為了得到25,同學們把學過的加\減\乘\除甚至小括號中括號都用盡了.更可貴的是,有位同學竟然還編寫了兩道混合運算的應用題,得數都是25.
接下來一個同學的發言更有趣了,她說:我知道25是整數,也是自然數,還是單數,它比最小的整數大25,24\25\26是三個連續的自然數 .這個同學的發言剛完,另一位同學還未經我的允許就站起來發言說:老師,我知道25釐米是多長,我估計您的筆記本電腦大概有23釐米寬,比25釐米窄2釐米,前面的講桌應該有兩個25釐米寬, 您的茶杯差不多16\17釐米高,比25釐米少8\9釐米.我很詫異,一個小學生的估計這麼準確.他這話題一出來,全班更加熱鬧起來,同學們紛紛發言,有的估計長度,有的估算面積,甚至到重量和時間,從桌上的學習用品到教室的教具,從教室到操場,從校內到校外,無論長的短的,大的小的,重的輕地都和25這個數字關聯著.
因為時間有限,一個話題內容不能讓所有的同學都來發言,但又希望所有的同學都能積極地參與進來,我於是引導學生要再發散一下思維,把25與生活中的事聯繫起來. 發言的內容和場面越來越豐富有趣了-----有說:」我們班男生正好25人,每次體育課分組活動時,老師總是把我們男生分成5個小組」; 有的說:我記得我爸比我大25歲; 有的說:還有25天就是國慶節\中秋節了; 也有說: 25號是生日的,也有說X次考了25分的......總之關於25的話題說也說不完.
一節課很快就過去了,然而大家興猶未盡.看得出同學們個個都很活躍,都很輕鬆,仿佛數學的難都不存在.應該說這只是一次簡單嘗試,但按照這位數學老師最近的說法又是乎很有成效,他說經過這次訓練活動後,他的授課方式有很大變化,很多同學也象變了個人似的,特別喜歡上數學課.
當然,數感訓練更多的是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潛移默化地進行,要求老師在備課\上課和課後指導中要有意識\有計劃和目標性地設計內容和方式,同時注重加強學生數感意識的培養和訓練. 這些年數學素養提得很響,但是真正有所行動的卻很少,究其原因:一是總體缺乏意識,二是缺乏有效的手段,三是缺乏檢驗的標準. 作為數學教育工作者,能在這條路上留下幾雙腳印,無論深淺,也是一場修行!
易知數學 王谷丘
2020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