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治理群租房,張江「有一套」 嚴管「二房東」,令其無法違規裝修建統一代理經租平臺,引導出租房市場健康發展
張江對群租房開展整治 張江群租整治辦供圖
群租一直是城市治理的一大難題:一套房子隔成好幾間,房租便宜了,但居住人數多、電線私接等亂象的背後是安全隱患重重。浦東張江地區就曾經一度群租泛濫,一個鎮的群租房數量幾乎佔到整個浦東群租房數量的一半。
記者日前獲悉,張江各個小區正逐漸恢復其本來面目,甚至連「二房東」也主動「投奔」正規軍;一種新型的群租治理體系已經形成,今年這種治理體系將在全鎮範圍鋪開;而且張江還建立統一的代理經租平臺,並對合格的代理經租公司給予補貼。
曾佔浦東群租總量一半
群租房的安全隱患不言而喻,但其「春風吹又生」的勁頭也令人不容小覷。究其原因,唯利益二字。
隨著張江園區的高速發展,張江地區的租房需求始終旺盛。對房東來說,多隔出一個單間就意味著多出兩三千元的收入,於是,有人將專職做起了「二房東」,專門在張江地區收租空置房屋,轉手出租。
據張江鎮副鎮長徐瑛介紹,2014年群租房整治之初,張江排摸出了6000餘套群租房,幾乎佔到整個浦東群租房總量的一半。這些群租房大部分掌握在「職業二房東」手中。第一次召集「二房東」開座談會時,原本準備了一間能容納100多人的會議室,沒想到來了300多人。
真的開始整治了,工作人員發現「這真是場鬥智鬥勇的硬仗」。
張江鎮群租整治辦公室主任姚劍彬說:「整治有操作流程與規則,從群租房性質確認到最後整治,需要花費很大的成本,但『二房東』的違法成本卻很低。甚至我們頭天拆除違規隔牆和馬桶,一夜之間又悄悄地回來了。」演變到後來,「二房東」們更狡猾了,不再砌磚頭,而是用隔板、拉簾等物品進行分隔。
隔斷可以由硬變軟,但安全隱患不會憑空消失。尤其是不少「二房東」為了提高房屋出租率,自創性地設計了「套間」模式,將一套不大的房子硬是分成帶獨立衛生間的若干套間,給房屋自身也帶來難以承擔的負荷。
群租治理體系今年鋪開
針對日漸隱蔽的群租房「返潮」等現象,2016年6月開始,張江以群租矛盾突出、居民投訴集中的玉蘭香苑四期為試驗點,開展了歷時8個月的集中整治。經過整治,目前整個小區1036套違規出租房已經降到了16套,出租房備案率達到了97%。
姚劍彬表示,以玉蘭香苑為典型,張江逐步形成了「兩個提高」+「六個建立」群租治理體系,今年將在全鎮範圍內鋪開。
「兩個提高」:一是提高了「X+1」驗收標準。所謂「X+1」,是在原有房型基礎上,客廳可以隔出一間住房,但其他房間不能改變原有用途,違規部位必須恢復原始設計樣貌。二是提高監管力度,一旦發現有拒不整改的違規「二房東」,其名下所有房屋都要進行一次徹查,且不允許其進行「X+1」改建。「少一間房子出租,每套房每月就少幾千元的收入,『二房東』們自然會算這筆帳。」姚劍彬說。
同時,通過建立備案登記制度、現場取證一戶一檔、臺帳和執法記錄一天一檔等制度,將群租房核心人物「二房東」的關鍵信息盡數掌握。不僅如此,所有的整治驗收信息都會出現在房屋信息公示欄,違規出租房以紅色標明,並公布監督人員照片及聯繫方式。「租戶進小區一看,有那麼多合格出租房可以選擇,為什麼要選擇不合格的出租房呢?」這樣從源頭遏制,讓「二房東」不敢像之前那樣反覆違規裝修。
正規公司收房可獲補貼
整治群租房,不是讓租房需求得不到滿足,而是提供更安全整潔的出租房。
在反覆調研的基礎上,張江鎮嘗試給出這樣的解決方案:將符合標準的正規房屋出租企業納入張江代理經租推薦名冊,以市場主導、政府監管的方式引導出租房市場健康發展。
能夠進入代理經租平臺,象徵著品質與安全。徐瑛介紹,張江的代理經租平臺有嚴格的準入標準。「通過登記備案、實地走訪、隨機抽查、定期核查等手段,將符合條件的機構納入推薦名冊,之後還有系列的後續監管。一旦查出問題,毫不猶豫地將其除名。」2016年,一家在推薦名冊的公司被查出問題,張江鎮立即將其納入黑名單,並責令限期改正。
考慮到正規經租公司在運營成本上高於「二房東」,為了不發生「劣幣驅逐良幣」,對於納入代理經租平臺的機構,張江運用經濟手段予以激勵。
據介紹,對於納入推薦名冊的代理經租機構,實行房源租金補貼和服務站租金補貼:在張江鎮行政區域範圍內收儲房源的,給予代理經租機構每戶每月50元補貼;對其在張江設立的服務站,根據房源套數,給予每年5萬元至15萬元不等的補貼。
正規公司收房子還能拿到補貼,提高了這些公司在張江收儲房源的積極性。另外,張江對提供代理經租房源的業主根據其房屋大小給予2000-3000元不等的一次性獎勵。「即使不給我獎勵,我也更願意把房子租給正規公司,租給『二房東』搞群租我也怕出意外,只是苦於以前沒有這樣的渠道。」玉蘭香苑四期的居民程女士說。
打通房源供收兩頭,正規的代理經租公司在張江嘗到了甜頭。而他們的介入,也讓張江的整個租房市場更加規範有序地運營,對單槍匹馬的「二房東」來說,肯定是一種壓力。
目前,張江有6家公司被納入到代理經租推薦名冊,甚至有1家公司是從「二房東」主動轉型而來。
社區志願者群策群力
在張江的群租房整治藍本中,還有一支不得不提的力量——社區志願者。這些志願者通過居民自治金項目,對區域內的群租房日常治理群策群力。
張江華順居民區是拆遷小區,一戶多套現象十分普遍,常常一套自住一套出租,也導致居民區內出租戶多、群租房多。
2017年年初,華順居民區在張江鎮政府的幫助下,20多名社區志願者組成了項目團隊,開展了「樂安家園」自治金項目。
143個樓道,2396套房屋。3個月的時間裡,社區志願者們分成14個組,將1300多套出租房都排摸了一遍,每套房屋的面積、分隔的間數、衛生間數、廚房是否有人居住等情況都予以詳細記錄。最終,項目團隊排摸出831套違規群租房。
排摸工作完成後,這些志願者沒有閒著。「我們平時會注意觀察樓道附近是否有建築垃圾,一旦發現,就會上門去檢查它是正常裝修還是群租房裝修。」「樂安家園」項目的負責人顧梅忠說。
不僅如此,志願者還主動利用各種各樣的活動來拉近租戶與原住民之間的距離,讓租戶們知曉群租房的安全隱患,共同打造溫馨美好的家園環境。
政府整治、居民自治,「雙管齊下」讓華順居民區群租房治理取得了實效。截至2017年年底,華順居民區的群租房大幅減少。
「這段時間的疏堵結合,讓張江的房屋租賃生態也在發生改變,『良幣驅逐劣幣』的租房市場正在漸漸形成。」姚劍彬告訴記者,未來,他們會將張江地區的出租房信息逐步納入到政府監管的網絡中來,採取備案登記的方式,對出租房進行更加精準、有效的監管,防止群租房「返潮」。
新聞連結
他手中最多時有百餘套房
「二房東」轉型開代理經租公司:「正規軍」才有奔頭
郭先生在張江曾經是一名職業「二房東」,而且一幹就是十多年。
他還記得,當年一間毛坯房,能隔出三四間。按照這種隔法,基本3到6個月就能回本。最多的時候,他手中有100多套房源在群租。
「多隔一間房就多賺一筆錢,但亂拉電線、盜竊案頻發,還有各種各樣的投訴也實在頭疼。」於是在張江重拳整治群租房的時候,他手中所有出租房源一套套的開始恢復原貌。「恢復一套、審核一套。」郭先生說,前前後後花費了大半年的時間,他手中的所有房源才被真正認可、符合了正規出租的要求。
不僅如此,郭先生還主動對標相關部門的規定,並且對復原後的房屋重新進行了裝修。如果說原來的出租屋是低配的「鴿子籠」,那麼如今的出租屋就是高配的「白領屋」。
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嚴格審核和一段時間的隨機抽查後,郭先生新成立的正規代理經租公司各項指標均符合要求,被納入了代理經租推薦名冊。「群租房的野蠻生長年代已經過去了,未來只有『正規軍』才有奔頭。」在一些同行看不懂郭先生選擇的同時,他堅信自己的選擇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