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又稱「 莞城」,隸屬於廣東省,有「 音樂之城」「科技之城」「博物館之城」 等美譽。東莞有著1700多年的郡縣史,1988年升格為地級市,直屬廣東省管轄。「吃在東莞」似乎名聲不響, 但其實東莞人對於莞邑美食, 最樂於沉浸在其中, 本土美食深得民心, 東莞人最喜愛在自己這片土地上品味天下, 自得其樂。
長安盆菜始於長安烏沙陳屋。1278年4月,南宋朝廷敗退到廣東,楊太后與弟弟楊亮節攜宋帝昰、昺到東莞、香港一帶,6月再遷新會崖山,沿路居民紛紛前往勤王,盛情款待。烏沙李佳之母陳氏,為使兒子一心抗敵,而無後顧之憂,毅然投海自盡。烏沙楊侯古廟至今祭祀楊亮節。
白沙油鴨,油鴨配各種菜都好,更稀奇的吃法,是吃鴨喉。肥鴨食管周圍布滿脂肪,手工翻轉,將油脂包裹在內。脫水收緊後的食管,緊緊鎖住油脂。如此豐潤的好食材,最適合葷素搭配。用素淡的蘿蔔,搭配鴨喉,湯汁清澈濃鬱。油脂已經完全融化,用力咬開,剎那齒間爆漿,這是品味鴨喉最美妙的一刻。
年二十五炊松糕,祈求來年高升。松糕亦用糯米粉做,將糖粉和入糯粉中,吸入松糕格內。到一半時,放入花生米碎與糖粉。然後再吸滿糯粉,蒸熟。新鮮時鬆軟香甜,美味可口。
塘廈碌鵝,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東莞傳統美食,吃過的食客都大力推薦,回味無窮!在這裡要說一下「碌」這個詞,一些食客會認為碌鵝就是滷鵝,其實這是不對的,「碌」這個詞在東莞話裡的意思是「煮」的意思,並不是「滷,」如果不是東莞的食客的話很難聽得懂。
道滘裹蒸粽是當地的特產,裹蒸粽選用的是上等的鹹蛋黃,配上了汀蓮、綠豆、五花腩肉、糯米等等,加上蒜蓉、沙姜、五香粉等調味,做出來的蒸粽非常好吃。做裹蒸粽的時候,裹粽的技術要求比較高,一定要把粽子裹緊,不能透風,也不能浸水,包好後放進水裡煮幾個小時,出鍋之後,粽子芳香濃鬱,吃的時候加入白糖,味道更香。
蟛蜞粥,麻湧人習慣到田基、塘邊、溝坑捕捉體大螯壯的野生蟛蜞吃食。其食法多為泡製蟛蜞粥。加工時除去甲殼 , 小爪和腮髒 , 保留蟆肌肉、雙螯 , 放於清水中浸泡 , 洗淨後盛起晾乾水珠 , 然後用器皿裝起加入適量鹽油、燒酒、薑汁 , 拌勻醃 2 分鐘左右 , 再下放至已煲熟的粥裡 , 並配落花生米、鹹頭菜絲 ( 或葉 ) 等配料於粥中 , 再次煮 10 餘分鐘 , 待蟛蜞熟透則停。最後放些蔥粒、生抽、胡椒粉、味精之類佐料 , 則可勺而食之 , 鮮香可口 , 風味獨特。
厚街瀨粉是東莞的特色傳統名小吃,東莞人壽宴的傳統食品,寓意長長久久,多福多壽。東莞最出名的燒鵝瀨、燒鴨瀨,當然非厚街莫屬。瀨粉,最講究的是一鍋美味的高湯,那得用整隻雞、大塊肉、大塊骨,加許多特種藥材和香料熬製。吃的時候,將瀨粉在熱水中燙一燙放入碗中,然後加上一大勺高湯,粉面再鋪上一層皮脆肉嫩的燒鵝,那本就鮮美的湯中浸上了燒鵝的香味,更是美味誘人。
眉豆糕,是東莞傳統糕類小吃,眉豆糕的主料是糯米,但入口之後並沒有普通糯米製品那種過於粘濡的感覺,而是十分適口,一咬就斷,味道則因為眉豆和芝麻的加入而變得很特別。
洗沙魚丸在東莞的美食中,可謂是最費時費力的菜品之一。傳統做法是:把鯪魚用兩根鐵棒反覆敲打6個小時以上,讓魚肉中的蛋白質完全溢出,然後再做成魚丸。這種製作,使得魚丸,煙韌彈牙,鮮味十足,口感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