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東莞特色風味美食小吃

2020-12-25 聚愛美食

東莞,又稱「 莞城」,隸屬於廣東省,有「 音樂之城」「科技之城」「博物館之城」 等美譽。東莞有著1700多年的郡縣史,1988年升格為地級市,直屬廣東省管轄。「吃在東莞」似乎名聲不響, 但其實東莞人對於莞邑美食, 最樂於沉浸在其中, 本土美食深得民心, 東莞人最喜愛在自己這片土地上品味天下, 自得其樂。

長安盆菜始於長安烏沙陳屋。1278年4月,南宋朝廷敗退到廣東,楊太后與弟弟楊亮節攜宋帝昰、昺到東莞、香港一帶,6月再遷新會崖山,沿路居民紛紛前往勤王,盛情款待。烏沙李佳之母陳氏,為使兒子一心抗敵,而無後顧之憂,毅然投海自盡。烏沙楊侯古廟至今祭祀楊亮節。

白沙油鴨,油鴨配各種菜都好,更稀奇的吃法,是吃鴨喉。肥鴨食管周圍布滿脂肪,手工翻轉,將油脂包裹在內。脫水收緊後的食管,緊緊鎖住油脂。如此豐潤的好食材,最適合葷素搭配。用素淡的蘿蔔,搭配鴨喉,湯汁清澈濃鬱。油脂已經完全融化,用力咬開,剎那齒間爆漿,這是品味鴨喉最美妙的一刻。

年二十五炊松糕,祈求來年高升。松糕亦用糯米粉做,將糖粉和入糯粉中,吸入松糕格內。到一半時,放入花生米碎與糖粉。然後再吸滿糯粉,蒸熟。新鮮時鬆軟香甜,美味可口。

塘廈碌鵝,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東莞傳統美食,吃過的食客都大力推薦,回味無窮!在這裡要說一下「碌」這個詞,一些食客會認為碌鵝就是滷鵝,其實這是不對的,「碌」這個詞在東莞話裡的意思是「煮」的意思,並不是「滷,」如果不是東莞的食客的話很難聽得懂。

道滘裹蒸粽是當地的特產,裹蒸粽選用的是上等的鹹蛋黃,配上了汀蓮、綠豆、五花腩肉、糯米等等,加上蒜蓉、沙姜、五香粉等調味,做出來的蒸粽非常好吃。做裹蒸粽的時候,裹粽的技術要求比較高,一定要把粽子裹緊,不能透風,也不能浸水,包好後放進水裡煮幾個小時,出鍋之後,粽子芳香濃鬱,吃的時候加入白糖,味道更香。

蟛蜞粥,麻湧人習慣到田基、塘邊、溝坑捕捉體大螯壯的野生蟛蜞吃食。其食法多為泡製蟛蜞粥。加工時除去甲殼 , 小爪和腮髒 , 保留蟆肌肉、雙螯 , 放於清水中浸泡 , 洗淨後盛起晾乾水珠 , 然後用器皿裝起加入適量鹽油、燒酒、薑汁 , 拌勻醃 2 分鐘左右 , 再下放至已煲熟的粥裡 , 並配落花生米、鹹頭菜絲 ( 或葉 ) 等配料於粥中 , 再次煮 10 餘分鐘 , 待蟛蜞熟透則停。最後放些蔥粒、生抽、胡椒粉、味精之類佐料 , 則可勺而食之 , 鮮香可口 , 風味獨特。

厚街瀨粉是東莞的特色傳統名小吃,東莞人壽宴的傳統食品,寓意長長久久,多福多壽。東莞最出名的燒鵝瀨、燒鴨瀨,當然非厚街莫屬。瀨粉,最講究的是一鍋美味的高湯,那得用整隻雞、大塊肉、大塊骨,加許多特種藥材和香料熬製。吃的時候,將瀨粉在熱水中燙一燙放入碗中,然後加上一大勺高湯,粉面再鋪上一層皮脆肉嫩的燒鵝,那本就鮮美的湯中浸上了燒鵝的香味,更是美味誘人。

眉豆糕,是東莞傳統糕類小吃,眉豆糕的主料是糯米,但入口之後並沒有普通糯米製品那種過於粘濡的感覺,而是十分適口,一咬就斷,味道則因為眉豆和芝麻的加入而變得很特別。

洗沙魚丸在東莞的美食中,可謂是最費時費力的菜品之一。傳統做法是:把鯪魚用兩根鐵棒反覆敲打6個小時以上,讓魚肉中的蛋白質完全溢出,然後再做成魚丸。這種製作,使得魚丸,煙韌彈牙,鮮味十足,口感一流!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六安特色風味美食小吃
    六安不僅是一個很美的城市,同時它還有各種各樣的美食,讓你垂涎三尺,欲罷不能!六安的風味小吃中,「涼皮」是最受歡迎的品種之一,男女老少愛吃,尤受年輕姑娘歡迎,一年四季都有賣,夏天吃的人更多。六安的大街小巷,六安的每個城鎮,乃至鄉村,到處都有賣涼皮的。一張桌子,幾個小板凳,就是一個涼皮攤。
  • 舌尖上的陽泉特色風味美食小吃
    炒不爛又名窟壘,「不爛」其實是一種製作方式,山西方言中「不爛」用了反切的方式表達,取反切上字聲母,反切下字的韻和調,所以「不爛」其實是「拌」的意思,食物製作過程中先要將擦成絲的土豆與麵粉拌勻再蒸熟,故而得名。
  • 舌尖上的保定特色風味美食
    保定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燦爛,傳承下來的美食更是令人回味悠長。驢肉火燒是流行於華北地區的著名小吃,主要有起源於河北省保定市徐水縣的漕河驢肉火燒和河北省滄州市的河間驢肉火燒。把熟驢肉夾到火燒裡食用,火燒口感酥脆,驢肉肥而不膩,回味醇厚。在徐水縣以及保定市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驢肉火燒的店鋪,完全融入了當地居民的生活之中。
  • 帶你品嘗舌尖上的茂名:特色風味小吃,果然是名不虛傳!
    (3)茂名糯米籺 最具茂名特色的傳統文化美食「籺」籺粵語讀音為:hat,茂名籺,也是古時人們在逢年過節時用來拜祭神靈祖先的貢品。若配上特製的姜醋和醬油兩種蘸料,更將鴨肉那種獨特的香味發揮得淋漓盡致。 上幾盆鴨粥,斬上一碟鴨,再加一碟青菜,三五知己花上個三四十元就可以大快朵頤。鴨粥真是一種很平民化的美食,難怪受到眾多客人的歡迎。一位用餐的電城客人說,他吃鴨粥已吃了十幾年,每次到縣城水東都要「特地來捧捧場」
  • 泉州惠安特色美食有哪些 舌尖上的惠安小吃介紹
    泉州惠安特色美食有哪些 舌尖上的惠安小吃介紹  惠安是一座依山傍海的城市,在這裡有勤勞勇敢的惠安女,更有令人留戀的惠安特色美食小吃,那你又知道惠安哪些特色美食小吃比較好吃呢,舌尖上的惠安,你的味蕾又嘗試了多少呢?美食之旅也是美景之旅,崇武古城的惠女風情表演盡展惠安之韻。
  • 打卡舌尖上的丹東特色風味美食小吃
    對於吃貨來說「美食」是個永恆不變的話題,每到一個城市如果你沒有吃到當地的美食,那麼等於白去一趟,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下丹東的特色美食吧!炒餷子 , 餷子是以玉米為原料的,發酵後磨成水面,經沉澱,製成光滑條狀。炒時要先將餷子放在涼水裡浸泡幾分鐘,去去酸氣,緊接著爆鍋,伴以韭菜、蔥花等與餷子搭配,這樣餷子的味道鮮美,餷子筋道、鮮嫩。
  • 台州特色風味的美食小吃
    浙江的台州市,山美水美,人傑地靈,孕育了很多的美食。說到在台州有什麼特別好吃的早點,那小編一定會想你們推薦當地具有特色的豆面碎小吃。也是在台州人心中數一數二的美味,在一碗豆面碎中主要是用豆面、面結、小肉圓為主要原料來進行烹飪的。
  • 尋味客家風味,贛州特色美食小吃
    贛州地處江西南部,鄰近廣東省,贛州是客家的發源地,它的飲食具有客家特色,不負美食不負愛,用心感受美食的味道,去發現美食,去了解食物。一起來嘗嘗贛州的美食味道吧。魚餅是贛州久負盛名的傳統風味菜,全國只有贛州有魚餅。
  • 舌尖上的霞浦走進央視《風味人間》,這些寧德美食讓我吞了666次口水!
    我們驚喜地發現寧德霞浦的美食上《風味人間》了!這個美食就是——紅薯刨粉。其實,這已經不是霞浦美食第一次登上大銀幕了!還記得2012年風靡全國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嗎?當時霞浦紫菜是入選CCTV《舌尖上中國》的福建美食哦!同時也讓出鏡的霞浦紫菜好好火了一把。
  • 「朱䴉之鄉」,漢中特色風味美食小吃
    其實漢中還有很多特色美食,來漢中一定要嘗試!漢中麵皮,是漢中地區著名的特色小吃。相傳始於秦漢,漢中麵皮因為柔嫩、勁道恰似皮條而得名,一般是把大米浸泡後磨成米漿,上籠蒸成薄皮兒,趁熱抹上菜籽油,切成條狀,具有色白、薄、光、嫩、細、柔、韌、香等特點,依個人口味調入油辣子、味精、精鹽、醋、醬油、蒜泥水等佐料,拌勻即可食用,涼拌後紅綠相映、黃白互襯、色澤鮮亮,食之爽口,氣味芳香,風味獨特。當地多熱食,稱熱麵皮,亦可置於通風處降溫後涼拌(當地稱冷麵皮或涼麵皮)。
  • 「天然牧場」,齊齊哈爾的特色風味美食小吃
    戀上一座城怎能錯過這座城的特色美食小吃,民以食為天,來齊齊哈爾 ,這些特色美食小吃你怎能錯過?在狗肉湯飯店,所有的狗肉湯都是當天的新鮮肉一天一燉,沒有老湯。這樣做出來的狗肉湯叫清湯。要吃狗肉,名堂多了狗肉燉豆腐、狗肉乾白菜、狗肉火鍋。可不管你吃什麼樣的狗肉,一碗狗肉湯可少不了,這一碗湯入口,回味一下,覺得鼻腔裡都有了香氣這狗肉才會越吃越香。
  • 逛古城市集 享農家小吃 品秦餘風味 這個舌尖上的文化美食之旅不一...
    這不,10月30日,武義古城文化市集暨全省農家小吃美食嘉年華活動在供銷農貿城盛大開幕了。逛古城市集、享農家小吃、品秦餘風味,一場舌尖上的文化美食之旅正式開啟……   「我們是龍遊來的,這次主要帶來了龍遊特色米糊、龍遊蔥花饅頭,還有龍遊拌粉幹、龍遊農家漿糊和龍遊發糕。」來到龍遊餘生炎米糊攤前,攤主餘生炎一邊熱情地介紹,一邊舀了一碗米糊招呼大家品嘗。   米糊的原材料是米粉,鍋裡燒上一鍋水,等水開後舀上一大勺米粉漿,沿著鍋倒入沸水後蓋上鍋蓋煮兩分鐘,再加入秘制肉絲和醬料,一碗熱氣騰騰的米糊就出鍋了。
  • 道教聖地,鷹潭的特色風味美食小吃
    鷹潭的菜餚分有江西的家常菜以及特有的道家風味菜餚,家常菜具有濃鬱的鄉情,而道家菜餚則蘊含了豐富的道家文化內涵,不僅美味可口,而且色香味俱佳。天師八卦宴,歷代天師為宴請賓客,舉行重大活動設的大型宴席。宴席的最大特點是,既注意菜餚的品種,更注重菜盤的擺放,飲食文化非常獨特 特別是道教的寓意也很深刻。
  • 《舌尖上的中國》原班團隊打造的城市美食紀錄片,大東莞終於有姓名了!
    》裡紀錄了不同片區在冬至時節不同的做法:東莞水鄉萬江,人們用糯米包裹上甜鹹兩種豆沙餡料,用顏色區分口味,做成冬團;同樣用糯米做皮,生活在東莞山區(東坑)的客家人,在餡料上獨闢蹊徑,用鮮肉、臘肉、蝦幹與蘿蔔絲同炒製成餡料,這是蘿蔔粄;當然還少不了我們東莞冬至必須要吃的鹹丸,糯米粉做成小湯圓,配上豐盛的湯底配菜,我曾經以為這是大家過冬都會吃的食物,後來才知道是我們地方習俗。
  • 福建美食又登《舌尖上的中國》啦!舌尖上的福建,看餓了......
    一起先來通過視頻節選品味品味~▼《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二集的片名叫《香》介紹各地充滿家鄉香味的街邊小吃《舌尖》挑選的石花膏和面線糊介紹石花膏面線糊上場了作為泉州人的早餐美食之一面線糊小店在泉州幾乎可以用「遍地都是」來形容面線糊是泉州的一道風味小吃,先將水煮開,放入番薯粉和調料
  • 遙控器|美食紀錄片螢屏接力,《尋味東莞》接檔《風味人間》
    封面新聞記者 陳穎「世界上很多東西都變得越來越一樣,除了方言和吃。」《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希望通過展現世界不同緯度人群的美食智慧,來記錄一方水土的文化傳承和信念根基。記者獲悉繼《風味人間》第2季收官後,陳曉卿團隊的又一部城市美食紀錄片《尋味東莞》即將於6月21日晚接檔而來,再次挑逗食客味蕾。《尋味東莞》試圖通過東莞的地道風味折射一方水土,管窺廣府美食文化,帶領觀眾探索風味流轉背後的歷史更迭與時空碰撞。
  • 特色美食嗨翻天 上千市民體驗「舌尖上的武隆」盛宴
    11月13日,以「為愛相隨·與宴同喜」為主題的2020武隆「雙十一」美食產業博覽會暨家政服務技能大賽系列活動在南濱路商業街精彩啟幕,在本屆博覽會中,本土企業、外來客商、熱情食客都在展臺間輾轉,在美食裡流連,在交流中孕育商機,共同見證武隆食品的欣榮,共饗一場舌尖上的美食盛宴。
  • 石碣「十大名菜、十佳小吃」線上投票啟動
    「尋味石碣」投票平臺上線談起石碣,人們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袁崇煥故裡,卻不曾想到,石碣市井之中也有許多舌尖上的美味。近日,石碣鎮聯合東莞報業傳媒集團共同舉辦「十大名菜、十佳小吃」評選活動,更好地展現石碣美食內涵與風味,激發市民消費熱情,推動全鎮餐飲業復甦。本次活動分為線上投票及線下到店試吃打分、點評交流,邀請了多名國家級餐廚大師擔任評委,並依託東莞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傳播宣傳,陸續推出探店系列短視頻、美食日記等,致力打造為「全民參與 全民共享」的大眾活動。
  • 河北正定縣特色小吃,號稱舌尖上的美食,好吃不貴又接地氣
    在國內很多城市中,幾乎都會有當地人喜歡的美食,而每座城市也有屬於自己城市的專屬味道,我們都知道河北正定是一個古城,歷史文化豐厚,那么正定美食怎麼樣呢?正定的美食小吃你了解嗎?快來看看吧。滷雞、八大碗、崩肝、熱切丸子……無論是饕餮大餐,還是路邊小吃,都因為醮滿了歷史的蒼桑,而透出濃濃的古風古韻的幽香。正定八大碗:據傳,常山趙子龍打了勝仗時,常用四大碗肉菜和一些素菜犒勞將士。跟隨趙子龍的廚師與一些將士,年老退役返鄉後將趙子龍犒勞將士、宴請好友菜餚的做法帶回老家正定,並且不斷改進。
  • 美食大咖齊聚東莞!只為探尋最經典的東莞地道風味!
    這幾天國內知名的美食大咖齊聚東莞他們尋東莞味道而來探尋最地道的東莞風味想知道他們去了哪裡?吃了什麼?有何所思所想?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7月10日,由東莞市委宣傳部組織開展「尋味東莞」美食探訪之旅活動,邀請《尋味東莞》總策劃陳曉卿、製片人李潔,同知名美食家陳立、張新民、閆濤、雲無心、楊擁軍等節目顧問等組成美食團,共同品嘗東莞地道風味和探秘製作技藝。老莞城人的街坊鄰裡,他們的清晨是從一碗燒鵝瀨粉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