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影印丨「永青文庫」四種出版

2022-01-08 古典文獻學微刊

《影宋本尚書正義》(全三冊)

[唐]孔穎達 疏

《點注十八史略校本》

[元]曾先之 編;[明]陳殷音 釋;

[明]王逢點校;[日]石川鴻齋 補訂

《群書治要》(全五冊)

[唐]魏徵等 輯

《御製圓明園詩》(全三冊)

[清]高宗弘曆 撰;[清]鄂爾泰、張廷玉 等注

出版社: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6月

《影宋本尚書正義》:《尚書》是關於中國上古歷史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彙編。西漢初存二十八篇,相傳由伏生口授,用漢時通行文字隸書抄寫,是為《今文尚書》。自漢以來,為《尚書》作註疏者便層出不窮。唐貞觀初年,孔穎達與顏師古、司馬才章、王恭、王琰等人奉敕撰《尚書》義訓百餘篇,稱為「義贊」,太宗詔改為《正義》,是為《五經正義》之一。《尚書正義》搜羅宏富,考訂詳瞻,保存了原已散失的漢代今文28篇,是研究古史的珍貴資料。日本對《尚書》的註疏一直多有收藏及傳抄、刊刻。宋刊八行本《尚書正義》在中國曾失傳,日本則存有兩部。其中一部宋刻本保藏於日本足利學校。日本弘化四年(1847)熊本藩時習館影刻足利學校藏宋本,使其廣為流傳,有功學界。此次影印日本弘化四年(1847)影宋刻本,為國家圖書館藏永青文庫選印四種之一。

《點注十八史略校本》:《十八史略》為元代曾先之所撰,以時間為序、以帝王為中心敘述上古至南宋末年的史事。曾先之將書名定為《十八史略》,表示該書是對十八種史書的節略,所用史書是司馬遷《史記》以下直至歐陽修《五代史記》的所謂「十七史」,宋代史事則取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與劉時舉《續宋編年資治通鑑》。明代《十八史略》流傳頗廣,不斷有人為之注釋、修訂。

《十八史略》日本藏有明初刊本,元和以後,出版了覆刻五山版的活字本。德川幕府時期,日本對《十八史略》的講習逐漸興盛,各藩官學多採用《十八史略》作為童蒙之書,傳播既廣,影響漸大。從江戶時代到明治時代,注本多達數十種。此後大量不同版本的《十八史略》不斷出版,以「史略」為名的日本歷史讀物紛紛湧現,對日本社會文化產生廣泛的影響。

此次影印日本明治十六年(1883)東京山中市兵衛刻本,為國家圖書館藏永青文庫選印四種之一。

《群書治要》:是唐貞觀五年(631)由魏徵等人奉敕編纂之書,摘錄了六十餘種唐前古書,編次五十卷,內容主要為治國要領,因而起名《群書治要》。《群書治要》早期囿于禁中,手抄傳播,流布不廣,至宋時已佚。所幸此書經由日本遣唐使帶到日本,成為學習研討中華文化的一部重要經典,被日本歷代天皇及大臣奉為圭臬。平安時代,日本皇室將它作為帝王教育的必讀書,形成系統閱讀該書的傳統。江戶時期,《群書治要》從供皇室貴族抄閱,逐漸成為學者研究的重要書籍。寬政八年(1796),日本學者近藤守重將三部《群書治要》委託商船帶回中國,是書遂為清朝學者所知。《群書治要》的流通互傳是中日兩國文化交流的見證。此次影印日本天明七年(1787)刻本,為國家圖書館藏永青文庫選印四種之一。

《御製圓明園詩》:圓明園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最初是康熙帝賜予胤禛的藩邸。雍正三年(1725),雍正首次駐蹕圓明園,圓明園於是兼有「苑囿」和「宮廷」雙重功能,成為清代多位帝王的園居、理政之所。圓明園在雍正、乾隆兩朝都有大規模的擴建。雍正時期,圓明園建成「正大光明」「廓然大公」等33景。乾隆九年(1744),圓明園四十景建成,其內各有殿閣、齋館數處。同年,乾隆皇帝御製圓明園詩四十首,敕令宮廷畫家唐岱、沈源繪製「圓明園四十景」圖。乾隆皇帝《圓明園詩》應景而作,每景一圖一詩,包括「正大光明」「九州清晏」「方壺勝境」各處景致,共計四十首。御製詩五言、六言、七言不限,古詩、絕句、律詩、詞各體皆備,圖文相應,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圓明園全盛時期的景象。此次影印清刻朱墨套印本,為國家圖書館藏永青文庫選印四種之一。

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6月26日,日本前首相、日本公益財團法人永青文庫理事長細川護熙先生將36部4175冊漢籍無償捐贈中國國家圖書館,延續了兩國歷史上「以書會友」的友好交流傳統,為中日兩國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該批捐贈多為中國古代文化典籍,從儒家到諸子,從歷史到文學,類型多樣,保存完整,中日刻本俱在,是中日文化交往的重要例證。為紀念這次捐贈,我館特舉辦「書卷為媒友誼長青——日本永青文庫捐贈漢籍入藏中國國家圖書館展」,以中日兩國縱貫千年、源遠流長的書籍之路為主線,展示此批漢籍捐贈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意義。我館還在善本書庫內設立永青文庫捐贈漢籍專藏,向讀者提供原件閱覽服務;啟動了捐贈漢籍數位化工作,秉承「邊建設,邊服務」的原則,陸續面向公眾提供數字影像查閱服務。

作為紀念活動的組成部分,我館從捐贈漢籍中,遴選出四部代表性文獻,委託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影印出版,以期滿足廣大讀者閱讀和研究之用。

經部選用日本弘化四年(1847)影宋刻本《尚書正義》。該書宋刻在中國失傳,幸由日本熊本藩時習館影刻得以流傳於世,是日本刊本中的名品。

史部選用日本明治十六年(1883)東京山中市兵衛刻本《點注十八史略校本》。德川幕府時期,日本講習《十八史略》興盛,諸藩官學多據為童蒙之書,對日本社會文化影響廣泛。

子部選用日本天明七年(1787)刻本《群書治要》。此書為魏徵主持編纂,用史事資政。該書經由日本遣唐使帶到日本,被日本歷代天皇及大臣奉為圭臬。由於該書在我國唐末時即已亡佚,直至九百年後的日本寬政八年(1796)才重為清代士人所知。中國改革開放後,習仲勳同志曾為《群書治要考譯》一書題詞「古鏡今鑑」,明確此書的警世育人價值。《群書治要》的刊印,是中日文化交流千年的歷史見證。

集部選用清刻朱墨套印本《御製圓明園詩》。這部漢籍原為清代宮廷畫師為乾隆皇帝《圓明園詩》所作,每景一圖一詩,反映圓明園全盛時期景象,印製精美,在我國存世稀少,藉此次影印得以推廣。

細川護熙先生為這次漢籍捐贈,曾經墨書題寫「文章經國大業不朽盛事」,以宣明文化典籍的重要功用。中日兩國自古以來就是舟楫往還、文化互鑑的鄰邦。這次精心甄選影印的四種漢籍,將繼續譜寫中日兩國文化交流佳話,希望能得到中日兩國人民的喜愛。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古籍保護中心)

二〇一九年三月

《影宋本尚書正義》目錄

《點注十八史略校本》目錄

《群書治要》目錄

《御製圓明園詩》目錄

延伸閱讀:

杜澤遜:日本永青文庫捐贈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小議

來源: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國家古籍保護中心

編輯:渥如

相關焦點

  • 薦書丨「永青文庫」四種出版
    為紀念這次捐贈,我館特舉辦「書卷為媒友誼長青——日本永青文庫捐贈漢籍入藏中國國家圖書館展」,以中日兩國縱貫千年、源遠流長的書籍之路為主線,展示此批漢籍捐贈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意義。我館還在善本書庫內設立永青文庫捐贈漢籍專藏,向讀者提供原件閱覽服務;啟動了捐贈漢籍數位化工作,秉承「邊建設,邊服務」的原則,陸續面向公眾提供數字影像查閱服務。
  • 永青文庫四種 | 群書治要(全五冊)
    此次影印日本天明七年(1787)刻本,為國家圖書館藏永青文庫選印四種之一。魏徵(580-643)字玄成,唐魏郡內黃(今屬河南)人,祖籍鉅鹿曲城(今河北晉州),一說館陶(今屬河北)人。少孤貧,出家為道士,後隨李密等隋末農民起義軍降唐,為太子建成洗馬。玄武門之變後,漸得李世民信任,引為詹士主簿,官至諫議大夫、秘書監。以直言敢諫聞名當事,前後陳諫二百餘事,為太宗敬畏。卒諡「文貞」。
  • 永青文庫四種 | 點注十八史略校本
    此次影印日本明治十六年(1883)東京山中市兵衛刻本,為國家圖書館藏永青文庫選印四種之一。曾先之,生卒年不詳。字從野,宋元之際廬陵(今江西吉安)人。鄉貢進士。其事跡不見詩傳。陳殷,江西臨川(今江西省臨川縣)人,明初的私家學人,為《十八史略》作音釋,將之釐為七卷,他看到了《十八史略》適於歷史知識的普及,並且通過音釋促進傳布,其史學普及意識是相當強烈。
  • 南江濤丨《螺螄殼中的曼陀羅:古籍影印蠡探》後記
    文章分為三組:一蠡探編,主要是對我國古籍影印叢書出版史和出版理論的探索;二履冰編,是編輯古籍圖書時撰寫的出版說明、編輯手記等具體感悟;三研酌編,是作者在編輯工作中對所見具體古籍對象的研究和部分書評文字。南江濤(1982—  ),河北泊頭人,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副編審。策劃、責編《國學基本典籍叢刊》等古籍影印叢書數十種。編有《新中國古籍影印叢書總目》(與賈貴榮老師合作)等。
  • 《貴州文庫》第三批94冊圖書出版發行
    隨著《貴州文庫》第三批圖書14種94冊的正式出版發行,自2016年啟動的我省這一重大出版工程已出至52種239冊。第四批56種175冊目前正在接續出版中。  《貴州文庫》是貴州建省六百多年來,首次對我省古籍文獻進行的系統整理,被視為一部「前六百年未曾有、後一百年難再有」的大型文獻集成,既有漢文文獻,又有少數民族文獻,還有漢譯外國貴州研究著作。「系統整理貴州建省六百年來歷史文化文獻資源,形成本地古籍文獻經典集成,我們不能等到一百年後被人詬病。」《貴州文庫》專家組組長、總纂顧久先生說。
  • 古籍影印理念的變遷
    每到這個時候我只得笑笑,不好意思去直接駁斥。其實說白了,這些朋友是不了解古籍影印的歷史和理念的變遷,以至於使用影印本的時候過度信任或者過度不信任。 影印技術是清同治十三年由歐美傳入上海的,最初也是外國人開始做的。到了光緒五年,上海點石齋開始用影印技術出版中國書籍。
  • 影印出版、數位化回歸……海外中文古籍加速回流
    資料圖片近代以來,大批古籍流散海外,不少珍本、善本、孤本為國內罕見。近年來,在海內外有識之士的攜手努力下,海外中文古籍的情況日漸清晰,大批海外中文古籍正以影印出版或數位化等方式回流中國,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推動學術研究發揮了重要作用。
  • 重溫賈貴榮老師大作:新編古籍叢書影印出版的編輯規範問題——以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為例
    近年來,古籍影印圖書尤其是新編古籍叢書的影印出版,受到海內外學術界和收藏界的廣泛關注和推崇。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新編古籍叢書的影印出版,始於1996年出版的《二十四史訂補》。1998年,歷時十年的大型綜合性古籍叢書《北京圖書館藏古籍珍本叢刊》全部出齊。1999年《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的編輯出版,標誌著國圖社的新編古籍叢書步入了規模化、系統化、專業化的發展時期。
  • 《永樂大典》國內影印出版情況
    ,將自己所藏《永樂大典》影印出版,供世人使用和鑑賞。② 傅增湘先生影印版《永樂大典》(卷2610—2611,一冊)民國十五年(1926),傅增湘先生將自己收藏的一冊《永樂大典》(卷2610—2611)按照嘉靖副本的原樣,原大仿真影印出版。該冊現藏日本東洋文庫。民國二十七年(1938),京華印書局重印此冊《永樂大典》。
  • 在過去百年出版史上,「影印本」是如何演變的?
    1影印本影印本,如同影抄、影刻本一樣,是直接以舊有圖書為底本,而應用照相製版和現代印刷工藝進行複製,產生的一種新版本形態。現代印刷工藝能使影印本的圖文複製效果,比傳統的影抄、影刻本更為接近原本面貌,而代價則低廉得多,所以自十九世紀中葉產生以來,影印本迅速成為一種廣為採用的版本形態,尤其是出版經典古籍、碑帖書畫。
  • 傅增湘手稿首次影印出版
    傅先生哲孫傅熹年對手稿悉心整理,《藏園老人手稿》近期由中華書局影印出版。手稿大部分用行楷書寫,較為工致,反映了傅增湘先生做學問嚴肅認真的情況。特別是四十餘年的觀書記錄反映了其間公私藏書的情況,具有近代藏書史的作用,而大量遊記也為這些名勝提供了近代演變盛衰的情況,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 王榮鑫丨影印對版本研究的助益:兼談「四部要籍選刊」的影印
    但是因為紙張不同(「四部要籍選刊」採用的是80g米黃雙膠紙,「師顧堂叢書」就我所知,大多用的是80g東方書紙)、修圖原則不同、市場定位不同,兩套書效果還是有著明顯差別。總體而言,「師顧堂叢書」的呈現度更高,更多地保留了原刻的刀鋒。「四部要籍選刊」紙張偏黃,更有古意,成本相對低廉,目的是降低定價、方便更多學生和非專業文史愛好者購買。油墨、印刷機、印刷方式等等,也都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
  • 張劍:什麼樣的古籍影印值得期待
    但是由於影印古籍只有歸屬權而無智慧財產權問題,再加上某些出版社唯利是圖,高定價,快上馬,粗製濫造,東拼西湊乃至彼此重複,導致不少專家學者對近年來的古籍影印持批評態度,認為不過是拿來即印,技術含量不高。這種看法當然並不全面,但卻促使人們思考,到底什麼樣的古籍影印才富有價值,才值得期待?
  • 張青松:尚友堂刊本《二刻拍案驚奇》影印後記
    ,僅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藏本,也是本次影印出版所採用的底本。〔二〕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七月版,精裝二冊,大三十二開。系章培恆在八十年代初前往日本神戶大學講學期間,在內閣文庫拍攝回來膠片,據此影印。保留部分日本印鑑,基本保存了原貌。但限於技術條件,清晰度一般。
  • 史料出版中的得與失:手稿影印篇
    其實也不是這麼簡單,較其他出版,影印出版有時需要更細心,有色彩還原的辨識、有釋讀文字一一核對,有時看到影印出版中偶爾會跳出釋讀的錯誤,其實這個一點都不奇怪,畢竟手稿的釋讀是一項特別辛苦同時還需要專業素養的工作,整體來說,手稿的影印出版一點也不比其他出版來得輕鬆。
  • 來薰閣影印海外古本記
    暫且拋開獨特的「蝴蝶裝」不論,無論對於時人還是後世讀者而言,面對這樣一部「奇書」,恐怕還會心生一個疑問,即影印前蘇聯官方所藏珍本古籍,來薰閣掌柜陳杭(1902—1968,號濟川)究竟是如何做到呢?蓋上海生活書店發行鄭振鐸先生編印《世界文庫》第二冊有《劉知遠諸宮調》一種,即據此擺印者也。應當說,陳杭在跋文中道出了古舊書店的「成規」,即對古籍首先看重的是其印製的年代,所謂「貴舊而賤新」是也;其次則看重稿本與有版畫插圖的古籍,而很少去關注古籍的內容。某日,陳杭得到了此《劉知遠諸宮調》的照片,查閱文獻之後,發現這個版本乃是金代的版本,至為稀見,遂決定要將其影印出版,以廣流傳。
  • 古籍影印丨《管子》
    書名:管子所屬叢書:四部要籍選刊頁數:1084(全三冊)ISBN:9787308170284定價:150.00元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書籍簡介《管子》二十四卷,傳古樓據上海圖書館藏明萬曆十年趙用賢「管韓合刻本」影印
  • 重大書訊||內閣本《金瓶梅》精裝影印製作概要及眾籌公告
    就南洋出版社影印製作日本內閣文庫藏崇禎本《金瓶梅》精裝本的製作概要
  • 拍好書第二七七期:民國以來排印影印古籍專場(5月21日·周二晚結束)
    本期是拍好書第二七七期,系民國以來排印影印古籍專場,主要包括:第3號,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八大山人紀念館叢書》之一《八大山人詩鈔新輯本》,系汪子豆新輯本,凡詩作220餘首,較上海人美社1981年版所輯187首多30餘首。
  • 古籍影印 | 浙江大學出版社影印《文心雕龍》出版
    《文心雕龍》作者:(梁)劉勰撰,(清)黃叔琳輯注所屬叢書:四部要籍選刊裝幀:布脊精裝,帶護封頁數:440ISBN:978-7-308-18378-9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9年1月定價:148元《文心雕龍》十卷,傳古樓據上海圖書館藏乾隆六年養素堂刻本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