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燒三部曲 · 臺灣工藝之家吳明義

2022-01-11 最陶瓷

收錄於話題 #陶藝公開課 173個

柴燒三部曲 · 臺灣工藝之家吳明義

柴燒是一種古老的技藝,燒窯難度相當高。木材是燒窯最主要的燃料,燒制陶器時罩住瓷胎,將木灰與火隔離開,避免與之直接接觸,使產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在釉面上落了灰或在胎體上走了火的痕跡,柴燒作品的成敗取決於土、火、柴、窯之間的關係,柴燒追求木灰燼與土的自然結合,不拘泥於形式美,自然而無粉飾之氣。火、土、灰三者融合,一種質樸、渾厚、古拙的美油然而生。點擊下方視頻,觀看臺灣工藝之家吳明義的柴燒三部曲。

柴燒之美

樸實無華

陶藝家Bizen H.Wakimoto,

1965年出生於長崎縣。

他榮獲日本傳統工藝品展覽諸多獎項。

Wakimoto的柴燒作品通過大膽、

精心構思的造型,

清晰有力的線條

和美麗獨特的火焰標記,

讓人一眼就能認出來。

南希·富勒出生在臺灣鄉下,

在蘇格蘭的農村長大。

她的柴燒陶器試圖通過她的創作過程和燒制結果

來說明她是如何經歷這一獨特旅程的。

她將最初源自古代中國柴燒技術

帶到阿伯丁郡的一個小農場,

她每年都會按照自己的計劃創作、燒窯。

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那些遇到它們的人所欣賞,

並且從中獲得審美和啟迪。

坂井夫婦的工作室位於長野縣須坂市一片

綠樹環繞的近郊區域。

在他們的工作室外邊,

三個窯並排建在一起,

用來柴燒的木柴在一旁堆積著,如一座小山。

柴燒燒窯時,其溫度的高低需要手動調節,

要長達幾天幾夜蹲守在窯旁邊。

使用這樣一個窯需要時間和精力都非常大,

但是坂田夫婦依然喜歡這種方式,

他們覺得木柴燒制的陶瓷有一種獨一無二的品味,

這種品味是無可替代的。

雖然對柴燒的喜歡已經深入內心,

但是他們一年也只會燒制兩次,

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

他們儘量將數個月的作品集中燒制,

以減少對木柴的損耗以及對大自然的汙染。

注重作品的細節與美感,

他們希望器物能給使用的人一種簡單而舒適的印象,

也希望當這些器具承載食物的時候,

會讓人有一種對於美味的食慾。

柴燒的作品傳達著泥土質樸的氣息,

雙手勞作時的專注

與內心的平靜。

簡單卻不乏高雅的色調,

則為這些器物增添了更多沉穩的氣質。

zuitaoci@qq.com 或主編微信 zui-taoci

相關焦點

  • 了不起的匠人田承泰 | 臺灣柴燒第一人
    在臺灣苗慄南莊的深山裡。錯落有致的幾間房屋,被濃濃的深綠色包裹著,幾縷炊煙從間嫋嫋升起,頗像古代世外高人隱居之地的樣子。當然,作為臺灣柴燒第一人的田承泰,絕對也算現代的一方高人,他的作品是柴燒界、唯一能上拍賣的大家,其價格遠超一般市面的柴窯作品。
  • 白話建窯建盞龍窯柴燒工藝
    為何宋代建窯建盞在日本擁有至高無上的推崇,它的工藝和藝術特點有何神奇之處呢?今天我們以白話文形式為盞友們做深入解析,精彩不容錯過!首先聲明一點,本文僅代表習古堂官方的觀點,是我們根據平時燒制龍窯的經驗給大家做一次深入簡出的工藝解釋,方便喜歡建盞的朋友們更好的了解龍窯盞的整個製作工藝。龍窯柴燒建盞應該給它分成兩個部分解釋,一個是窯外的工藝,一個是窯內的工藝。
  • 柴燒第一人!
    田承泰家,在臺灣苗慄南莊的深山裡。錯落有致的幾間房屋,被濃濃的深綠色包裹著,幾縷炊煙從間嫋嫋升起,頗像古代世外高人隱居之地的樣子。當然,作為臺灣柴燒第一人的田承泰,絕對也算現代的一方高人,他的作品是柴燒界、唯一能上拍賣的大家,其價格遠超一般市面的柴窯作品。
  • 田承泰 臺灣柴燒第一人
    每每憶起6月中旬的那幾天,回味之餘難免慨嘆時間如白駒過隙。《假日100天》是由天津日報社出版,是天津第一份,同時也是天津惟一的主流時尚周報。田老師柴燒工藝品的收藏價值吸引了《假日100天》記者的目光,「四心堂」提供支持,成就了這篇名為《茶道美學 吹來臺灣柴燒風》的文章,也算是為田老師此次津門之行留下一份紀念吧。
  • 與臺灣柴燒第一人田承泰老師的長夏之約
    無論您是否了解柴燒人類都沒有離開過火與土的生命歷練也許您已經很久沒有在酷熱的長夏喝一杯沁人心脾的老茶甚至難得有時間品茶賞物,總覺得那是別人家的事情但是,無論在魔都或者這個世間的哪個角落,都應該給身體一次深呼吸,在漫漫長夏,約好友或伴侶、同道一起聆聽內心深處對自然、安適的召喚
  • 臺灣大甲裕展林瑞華1563℃柴燒陶藝之美
    華夏經緯網10月8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金氏世界紀錄柴燒窯1563℃最高溫保持者-陶藝大師林瑞華,以柴燒探討不上釉的自然奧妙,在臺中大甲裕珍馨三寶文化館展出
  • 臺灣柴燒第一人——田承泰
    在臺灣苗慄南莊的深山裡,有一位燒陶人,三十年前,他是一個柴燒的門外漢,現在,他是臺灣柴燒第一人。                                       老田全名田承泰,臺灣人。柴燒,是用木頭燒陶的一門手藝。
  • 吳金維教你做柴燒『臺灣控火系柴燒陶藝家』
    臺灣【控火系】陶藝家最讓人感到驚豔的就是吳金維與李仁嵋的黃金呈現,兩人完全不用金水、金箔或任何金屬材料,純粹以「一土、
  • 柴燒之美 自然無飾 不形而型
    柴燒源於中國,流於四方,保全於日本,延續於臺灣。
  • 華禹鈞瓷——柴燒名家崔松偉
    當代柴燒第一人在中國當代鈞瓷行業裡眾多的鈞瓷人 他被稱為柴燒第一人 他是一名熱愛鈞瓷的手藝人 他對鈞瓷的熱愛深入骨髓,伴隨一生
  • 300元的陶土賣到30萬,埋頭柴燒6年,成臺灣柴燒第一人
    在臺灣苗慄南莊的深山裡,有一位燒陶人,三十年前,他是一個柴燒的門外漢,現在,他是臺灣柴燒第一人。                                    你可能難以想像,這麼一隻灰不溜秋,坑坑窪窪的小土杯竟然可以賣這麼貴,品相好一點的至少兩三萬一只。
  • 柴燒建盞憑什麼價格是電燒的十倍,貴在哪,你更喜歡柴燒還是電燒
    並且就目前的市場來看,柴燒建盞普遍比電燒盞來的貴,那究竟柴燒建盞貴在哪裡?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一起來分析下。遵循古法技藝燒制首先柴燒是一種延續宋代的古法燒制方式,以松柏木為燃料。清代唐英在《陶冶圖說》裡就有提到:"陶坯入窯最宜潔淨,一沾泥渣便成斑駁,因窯風火氣衝突易於傷坯,此坯胎之所必用匣缽套裝也。"這也充分說明了在傳統的柴燒技藝中匣缽確實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保護作用。
  • 柴燒,素顏怎麼可以這麼美
    柴燒是一種古老的技藝,燒窯難度相當高。柴燒作品的成敗取決於土、火、柴、窯之間的關係。土 SOILl  柴燒專用之陶土多,經陶者自行調配,考量的是陶土耐熱溫度、柴窯屬性、薪柴總類等;追求的是讓土能產生一種溫潤、敦厚、沉穩內斂的柴燒之美。
  • 2020百藝芳華臺灣工藝大展精品薈萃
    華夏經緯網11月30日訊:據臺灣「旺報」報導,臺灣工藝復興季「百藝芳華—2020臺灣工藝大展」28日起在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展出,臺灣眾工藝家齊聚,堪稱是臺灣工藝界最精彩的作品展出。
  • 柴燒的真正意義是哪些?
    柴燒的真正意義是哪些?汽窯、電窯燒制時添加木屑或松木油使得陶坯表面形成類似柴燒的基本紋理算是真正柴燒嗎?陳朝超柴燒近些年隨著傳統手工文化的興起,古老而又傳統的柴燒工藝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和青睞,柴燒陶瓷品也漸漸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
  • 【日器手作買買買群通知】日本柴燒備前燒現代陶藝家專場
    上一篇大體介紹了日本備前燒的一些知識,傳送門如下:日本柴燒到底什麼樣子?買錯了小心中毒。
  • 薪 柴 燒 誌
    為提高產量及利用熱效率的引導,於是將數個窯間相連,採用斜坡式築窯,將第一窯室燒成時產生之熱氣,引入第二窯室,再由第二窯室引入第三窯室、第四窯室,以此類推,於是在熱空氣上升原理下,並以逐漸補柴燒窯之方式操作,此種類型之窯,因依山坡而建,外型又特殊,有登坡爬高之意故稱為【登窯】。登窯為中國最古老及傳統的窯爐之一,在大陸稱為【分室龍窯】或【階級窯】。
  • 別樣陶藝——柴燒
    工藝美術精品板塊以「弘揚工匠精神,傳承中華工藝」為主題,設置了書畫文房、陶藝文化、文化紀念品、玉石文化等4大主題展區。 其中陶藝文化展區除了常見景德鎮瓷器、宜興紫砂、河南鈞瓷、德化白瓷外,此次還有一些小眾陶藝作品亮相,如我們此次推薦的別具韻味和意境的柴燒陶藝。
  • 魅力無限的柴燒作品你值得擁有
    瓷器常見燒成方式有氣燒、煤燒和柴燒,其中柴燒是最古老的燒制方法,幾千年前祖祖輩輩就是這樣燒瓷器的。柴燒出來的瓷器與氣燒相比,別有一種古樸的氣質,釉色溫潤、豔麗而不張揚,似乎經歷了千百年,巋然屹立,寵辱不驚。
  • 一起遊學丨指尖尋春,臺灣文創工藝8+10式考察
    臺灣著名陶藝師1989年於臺北成立圭窯陶藝工作室1999 成立圭窯柴燒陶藝學會並任會長首創 「新彩燒」工藝,並著有《柴燒》一書。 臺灣工藝之家山城藝術文化協會榮譽理事長巖水坑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藝術總監臺灣工藝之家協會理事長,許朝宗老師致力於陶瓷研究及陶藝創作四十餘載。他在繼承中國傳統天目釉陶瓷工藝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獨創了鐵鏽花釉和黃金彩繪等陶瓷工藝,作品美輪美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