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燒三部曲 · 臺灣工藝之家吳明義
柴燒是一種古老的技藝,燒窯難度相當高。木材是燒窯最主要的燃料,燒制陶器時罩住瓷胎,將木灰與火隔離開,避免與之直接接觸,使產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在釉面上落了灰或在胎體上走了火的痕跡,柴燒作品的成敗取決於土、火、柴、窯之間的關係,柴燒追求木灰燼與土的自然結合,不拘泥於形式美,自然而無粉飾之氣。火、土、灰三者融合,一種質樸、渾厚、古拙的美油然而生。點擊下方視頻,觀看臺灣工藝之家吳明義的柴燒三部曲。
柴燒之美
樸實無華
陶藝家Bizen H.Wakimoto,
1965年出生於長崎縣。
他榮獲日本傳統工藝品展覽諸多獎項。
Wakimoto的柴燒作品通過大膽、
精心構思的造型,
清晰有力的線條
和美麗獨特的火焰標記,
讓人一眼就能認出來。
南希·富勒出生在臺灣鄉下,
在蘇格蘭的農村長大。
她的柴燒陶器試圖通過她的創作過程和燒制結果
來說明她是如何經歷這一獨特旅程的。
她將最初源自古代中國柴燒技術
帶到阿伯丁郡的一個小農場,
她每年都會按照自己的計劃創作、燒窯。
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那些遇到它們的人所欣賞,
並且從中獲得審美和啟迪。
坂井夫婦的工作室位於長野縣須坂市一片
綠樹環繞的近郊區域。
在他們的工作室外邊,
三個窯並排建在一起,
用來柴燒的木柴在一旁堆積著,如一座小山。
柴燒燒窯時,其溫度的高低需要手動調節,
要長達幾天幾夜蹲守在窯旁邊。
使用這樣一個窯需要時間和精力都非常大,
但是坂田夫婦依然喜歡這種方式,
他們覺得木柴燒制的陶瓷有一種獨一無二的品味,
這種品味是無可替代的。
雖然對柴燒的喜歡已經深入內心,
但是他們一年也只會燒制兩次,
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
他們儘量將數個月的作品集中燒制,
以減少對木柴的損耗以及對大自然的汙染。
注重作品的細節與美感,
他們希望器物能給使用的人一種簡單而舒適的印象,
也希望當這些器具承載食物的時候,
會讓人有一種對於美味的食慾。
柴燒的作品傳達著泥土質樸的氣息,
雙手勞作時的專注
與內心的平靜。
簡單卻不乏高雅的色調,
則為這些器物增添了更多沉穩的氣質。
zuitaoci@qq.com 或主編微信 zui-tao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