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紀錄片《文學的故鄉》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一經播出,立即受到了廣大觀眾和文學愛好者的喜愛,也收穫了眾多專家、學者的一致好評。
《文學的故鄉》由央視紀錄頻道出品,攝製團隊歷時兩年,跟隨作家從零下42攝氏度的北極村到海拔4300米的巴郎山,從滔滔黃河到滾滾長江,從綿延千裡的秦嶺到一馬平川的高密,一路尋找他們文學夢想最初升起的地方,跟蹤記錄作家們重返故鄉的過程,尋找作家童年的秘密和青春的往事,展示作家獨特的人生軌跡,記錄他們如何把生活的故鄉轉化為文學的故鄉、如何開創屬於他們自己的文學世界。片中還採訪了30多位漢學家、翻譯家、出版家,他們對作家作品的藝術特色和海外譯介情況進行了評述。
01
02
03
《文學的故鄉》分為《莫言》、《賈平凹》、《劉震雲》、《遲子健》、《阿來》、《畢飛宇》六部分,除了莫言,其餘作家每人一集,莫言的部分因為體量太大分為兩集,總共七集。
片中採訪的這六位作家堪稱中國當代文學的名家、大家,莫言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其餘的賈平凹、劉震雲、遲子健、阿來、畢飛宇五人均曾獲得茅盾文學獎。
「作家的故鄉並不僅僅是指父母之邦,而是指作家在那裡度過了童年乃至青年時期的地方」。在紀錄片中,莫言眼裡的故鄉山東高密平安莊讓人嚮往,「秋天是望不到邊的高粱地,夏天到處都是青紗帳,冬天漫天的荒野,一眼望不到邊的雪」。
《文學的故鄉▪莫言》還入選了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組織實施的"紀錄中國"傳播工程項目,片中採用了山東快書、西河大鼓等民間藝術方式演繹莫言文學獨特的鄉土韻味。
賈平凹、劉震雲、遲子健、阿來、畢飛宇五位作家也分別重返故鄉商州鄉村、延津世界、冰雪北國、嘉絨藏區、蘇北水鄉,在與自己作品有著緊密聯繫的地方,講述了《秦腔》、《塔鋪》、《北極村童話》、《塵埃落定》、《青衣》等作品背後的故事和小說孕育的過程。
評論家稱讚《文學的故鄉》「為中國當代文學大家留下了珍貴影像」,「不僅是6位作家的個人傳記,也是一個時代的精神畫像,更是改革開放40年中國文學成果的影視呈現」,觀眾則說該片讓自己「感受到中國鄉村及其民俗的色彩和滋味」。
中國當代文學植根於中國大地,汲取了中華文明的精華,豐富了世界文學的版圖,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這部《文學的故鄉》剛在央視播出完畢,喜歡的觀眾和文學愛好者們,還可以通過央視頻客戶端追看該片來了解中國當代文學。
歡劇一堂
《毛曉彤——三十而立不容易》
今日螢屏
15:52 電視劇《都挺好》
19:05 欄目「我們劇會吧」
19:10 電視劇《湄公河大案》(1-4)
22:45 欄目「歡劇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