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徵軍老兵:新38師異域揚威,日軍18師團死傷數萬,狼狽逃竄

2021-01-12 歷史痴

遠徵軍老兵:新38師異域揚威,日軍18師團死傷數萬,狼狽逃竄

文|歷史的故紙堆

曾祥耀,祖籍廣東梅縣,1922年4月17日生於馬來西亞。其父在南洋經營礦業,後回國在安徽淮南礦務局任職,曾祥耀隨母在上海安家。1930年其父病逝後,全家返回梅縣老家。1937年抗戰爆發,果然尋求安身避難之所,16歲的曾祥耀赴緬甸投靠親友,並在緬甸民治新聞專科學校入學,受到顧執中先生抗日愛國思想的影響。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緬甸有成危險之地,曾祥耀回到昆明應徵入伍,受訓後成為第5軍獨立裝甲兵團一名戰車駕駛員,因其英語及緬甸語的特長,由連長向團長胡獻群推薦,成為兵團指揮部的一名少校翻譯。

1942年,中國遠徵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很快便潰退了,獨立裝甲兵團未來得及上前線,已被下令撤退,駐防保山至下關路段,嚴查往來車輛行人。曾祥耀除了繼續新聞專業的學習之外,一直在尋求上前線的機會。同年,已撤退至印度的新38師在昆明招兵,曾祥耀於10月辦理了離職手續,12月飛越駝峰航線至印度汀江,專職藍姆伽報到。藍姆伽當時是盟軍訓練中心,中國駐印軍在此配備現代化軍事裝備並接受訓練,此時中美軍人合作,尤其需要溝通協調,曾祥耀調入師部政治部擔任少校翻譯。

1943年10月,在中國駐印軍對向緬北日軍發起進攻前夕,曾祥耀轉到新38師擔任中尉軍郵檢察官。此時前方戰事激烈,他也竭盡全力忙於軍郵檢查,為了保證不洩露軍事機密,當時進出新38師軍郵處的公函以及中國軍人和外籍軍人的所有人的信件都要由他來過目,有時一天要看數百封信件,而且每個星期都要向孫立人將軍做一次匯報。

緬北反攻戰中,在孫立人將軍和史迪威將軍的指揮下,新38師與美軍突擊隊聯手作戰,由數百架運輸機載滿盟軍部隊的大炮、裝甲車和反坦克武器運往密支那,中美英三國盟軍與日軍在此展開決戰,使得日軍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第18師團死傷輸完,狼狽逃竄,中國駐印軍取得輝煌勝利,新38師異域揚威。1945年1月,他們與滇西中國遠徵軍會師,曾祥耀隨新38師經歷了全部過程。

相關焦點

  • 不管任何日軍部隊,只要碰上孫立人的新38師,都會乖乖寫好遺書!
    此時,距離仁安羌最近的遠徵軍,就是駐守曼德勒的孫立人的新38師。英軍最高統帥亞歷山大和史迪威把希望寄托在了中國遠徵軍副總司令杜聿明和新38師師長孫立人的身上,希望他們能夠提供援助之手。但身在重慶的蔣介石另有打算,從最新的情況得知,連英軍最高統帥都弄不清楚,敵人的數量到底有多少,所以派去多少援兵都是白白送死。
  • 孫立人活埋1200名日軍?其實遠徵軍俘敵總數都沒那麼多|軍情晚報
    無奈之下,第5軍主力繞行野人山回國,新22師和新38師輾轉抵達印度。全軍10萬餘人,除17000餘人戰鬥損失外,高達3萬餘人死傷在野人山中,期間只有200師守同古和新38師援救仁安羌等少數亮點,但一個是防守戰,一個是擊潰戰,日軍俘虜基本是沒抓到。
  • 享年100歲,中國最後一位遠徵軍老兵李光鈿去世
    ,十萬青年十萬軍」的感召下參加了中國遠徵軍,入緬時系中國遠徵軍第十一集團軍七十一軍新28師戰士、炮兵團排長。在仁安羌援英作戰中,中國遠徵軍新編第38師師長孫立人憑藉一團之力與數倍於己之敵連續英勇作戰,以少勝多,解救出被圍困數日瀕臨絕境的英緬軍第1師,轟動英倫三島。第5軍200師師長戴安瀾屢建奇功,掩護了英軍的平安撤退,後在翻越野人山對敵作戰中不幸受傷殉國。戰役結束後,英美政府高度頌揚並給孫立人與戴安瀾將軍追贈了功勳章。
  • 中國遠徵軍悲壯史:十萬人僅餘四萬,中華兒女埋骨異域
    隨第200師參加第一次入緬抗日。失敗後編入預備2師第6團2營4連,參加騰北遊擊戰。因傷流落於高黎貢山區的李萬芳的夙願是「在父母的墳前磕一個頭」,至死未嘗其願。 2005年攝於雲南騰衝朱錫純(1924-),又名鄧錫純。湖南平江人。中國遠徵軍第一路第5軍新22師政治部少尉幹事。是倖存老兵中少數獲頒「抗日戰爭60周年紀念章」者。
  • 此人是中國遠徵軍新38師中唯一外國人,抗戰勝利後,竟然在兩個國家...
    但這個人曾是中國遠徵軍新38師的一員,孫立人將軍的部下。他就是崔德新,1914年出生在朝鮮平安北道議州郡,其父崔東旿是爭取朝鮮擺脫日本的獨立運動領袖,長期生活在中國。1933年崔德新入讀黃埔軍校(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南京校區)九期學習,1936年畢業,先被安排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充當德文翻譯,不久又到基層部隊擔任作戰參謀。
  • 中國遠徵軍系列之六:10萬人大潰敗,遠徵軍為何敗得這麼慘?
    36師也是當年的三個德械師之一,戰力強勁,一番激戰,36師一舉殲滅了剛剛渡過怒江的幾百日軍,打退了日軍的強渡。陳納德的飛虎隊也趕來參戰,不斷掃射轟炸日軍,日軍死傷慘重。中國軍隊勉強把日軍堵在了怒江西岸。
  • 孫立人率新38師來解圍,7千英軍為什麼無動於衷?已做好投降準備
    遠徵軍上下對英國人的自私、不仁不義,早已反感至極。但史迪威、羅卓英等人還是礙於英國人的苦苦哀求,命令孫立人的新38師一部前去救援。  孫立人親自指揮兩個團,將所有輕重機槍全部集中在第一梯隊,密集的槍聲讓日本人誤以為有一個師的兵力在增援,再加上猛打猛衝,日軍很快撤退。有意思的是,被解救的英國人無動於衷,他們不相信日軍已撤退,而且已經做好投降的準備。
  • 駐印英軍竟要繳新38師的械,孫立人:你動老子一下試試
    1942年4月中旬,日軍第33師團向仁安羌發動進攻,英軍再次不戰而逃。但這次在逃跑之前,他們總算幹了一件靠譜的事兒,把仁安羌的油田給破壞掉了。自從日軍進攻緬甸以來,英軍就一直在逃,這方面的經驗十分豐富,因此從來沒有被日軍包圍過。但這次卻出了意外,逃跑的大軍中除了作戰部隊外還夾雜了數百名傳教士和記者,大大拖慢了速度。
  • 中國遠徵軍系列之五:日軍56師團閃擊臘戍,10萬遠徵軍後路被截
    亞歷山大此時真的壓力山大的了,他不得不低下頭來找史迪威,請求中國遠徵軍解救被圍的英軍。史迪威把亞歷山大羞辱了一番後,最終同意派孫立人的38師赴仁安羌解圍。38師的前身是稅警總團,全德械裝備,是當時中國最有戰鬥力的部隊。抗戰爆發後,38師在淞滬會戰和武漢會戰中被超負荷使用,損失很大。經過長時間的休整補充後,38師的戰力有所恢復。
  • 遠徵軍老兵憶往事:戰爭很殘酷,巨蟒把哨兵都吃了
    第二天拂曉時分,美軍派小隊戰鬥機進行火力支援,與地面部隊30師88團進行空地配合。李承基也重新投入戰鬥,「當時飛機俯衝,機槍低空掃射而過,陣地上偷襲的日軍有一個排30多人,全部被打死。」陣地被重新奪回。雙方交鋒,不少戰友或被刀刺死,或被槍打死,壯烈犧牲。「不久前,他們還生龍活虎地和我講話,轉眼橫死山野,場景十分慘烈。」
  • 這個中國老兵 被人冒領軍功 隱居38年無人知 總統都親自來感謝他
    這一年,劉放吾44歲,任中國遠徵軍新38師113團團長。 1942年4月7日,日軍33師團為奪取仁安羌油田,並殲滅西線英軍主力,擬定作戰計劃。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上將下令全面爆破仁安羌油田,並電告蔣介石請求中國部隊增援。 4月17日,劉放吾率113團進抵賓河北岸,4月18日凌晨,劉放吾率團800餘人在協同作戰的英軍戰車及配屬炮兵的掩護下,向兵力7倍於己的日軍發動攻擊。
  • 擊潰日本王牌師團,殲滅日軍第18師大部
    擔任主攻任務的是鄭洞國指揮的中國駐印軍新一軍,下轄孫立人指揮的新38師和廖耀湘指揮的新22師,兵力近3.5萬人。反攻緬甸前哨戰在新平洋以西無名高地打響。新38師搜索連在行進途中與日軍的一個大隊遭遇,雙方立即搶佔有利地形,並幾乎同時向對方開火。
  • 「凡到過中國,一律就地槍斃」孫立人殺了1200日軍戰俘嗎?
    全文字數1717字,圖片5張,閱讀時長約5分鐘 孫立人是一名抗日名將,是清華大學、美國維吉尼亞軍事學院的高材生,為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曾經兩次率部參加入緬作戰,特別是在第二次入緬作戰時打殘了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日軍第18師團,殲滅日軍2萬多人,被譽為「東方隆美爾」。
  • 新一軍緬北反攻首戰「鬼門關」,牛刀小試兩個連全殲日軍一個中隊
    1944年新一軍在緬北開始反攻時,最先出擊的是孫立人新38師第114團,上校團長李鴻可是很有來頭,日後連續擢升新38師師長和新一軍軍長,說明作戰很有一套辦法。而當面之敵也絕非善類,正是號稱「叢林之虎」的日軍第18師團,全面抗戰爆發後恢復番號的原「常備師團」,1937年9月重組,是淞滬會戰和入侵杭州的元兇部隊,稅警總團底子的新38師跟它絕對算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 美械傳奇—新38師與新22師
    淞滬會戰時率領稅警總團的一個團血戰薀藻浜,對日軍造成極大的殺傷。後稅警總團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38師,孫立人任新38師師長。廖耀湘,別號建楚,湖南邵陽(今湖南新邵)人。黃埔六期騎兵科畢業,後在法國聖西爾軍校學習機械化騎兵作戰。曾以「南京戰役之經驗及國軍今後建軍應有之改進」為題,上書蔣介石,蔣破格升任他為第二百師少將參謀長。
  • 200多件遠徵軍文物在閩臺緣博物館展出 揭開七十年前遠徵軍神秘面紗
    在仁安羌援英作戰中,中國遠徵軍新編第38師師長孫立人憑藉一團之力與數倍於己之敵連續英勇作戰,以少勝多,解救出被圍困數日瀕臨絕境的英緬軍第1師,轟動英倫三島。其中遠徵軍新38師113團團長劉放吾以一團兵力浴血奮戰、立功異域。新編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屢建奇功,掩護了英軍的平安撤退,後在翻越野人山對敵作戰中不幸受傷殉國。
  • 孫立人的新38師有多強?擊潰日軍第55聯軍,配合美軍圍攻王牌師團
    在抗日戰爭的後期,為了防止日軍從東南亞進入中國,對中國形成包圍之勢,中國派出了軍隊前往東南亞地區阻擊日軍。在1943年的10月份,中國駐印軍總指揮史迪威將軍為了配合中國戰場以及太平洋戰場的戰爭形勢的發展制定了一個反攻緬北的作戰計劃,史稱「人猿泰山」計劃。
  • 緬北反攻戰:強大的對手,日軍第18師團
    前期】Play1新38師&Play2新22師【後期】Play1新1軍&Play2新6軍■友軍設置:美軍第5307支隊和英軍空降兵團■基地:印度雷多■敵人設置:1943年10月,擔任先鋒的新38師112團離開雷多,向胡康河谷挺進,拉開了緬北會戰的序幕。
  • 新38師最早換裝美式裝備,對日寇所向披靡,遼瀋戰役時主動投誠
    其中,第66軍新38師首戰告捷,在仁安羌戰役中一舉解救7千英軍,取得了遠徵軍在境外作戰的首次勝利。 滇緬戰役失利後,新38師敗退至印度境內,並在蘭姆伽空軍基地換裝了美械裝備,戰鬥力大大增強。內戰爆發後,該師隨新1軍進入東北作戰,但敗多勝少。1947年陳誠主政東北期間,新38師與暫56師、暫61師合編為新7軍,並長期駐守吉林省會——長春。
  • 百歲遠徵軍老兵在緬甸離世
    當地時間2020年8月15日凌晨3時,遠徵軍老兵李光鈿老人與世長辭,享年100歲。李光鈿老人原籍雲南宣威,生於1920年,曾於中國遠徵軍第71軍新編第28師第83團2營82炮排擔任排長,並參加攻打松山和龍陵等戰役,戰鬥中被榴彈擊中負傷在龍陵黃草壩軍部醫院療傷,傷愈後繼續參加戰鬥並收復滇西全境。抗戰勝利後他曾在滇西定居,後遷至緬甸密支那,一直保持中國國籍。2005年,抗戰勝利60周年,中國駐緬甸大使館把勳章輾轉送到老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