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讀丨臺灣偶像劇裡的黑話,讓人眼前一懵!

2021-02-21 字媒體

文丨章含靈


嗯?我仿佛聽見了少女心爆裂的聲音?

還記得嗎,那些年承包我們少女心的,不是韓劇也不是日劇,而是現今看來微微有些讓人臉(尷)紅(尬)的臺灣偶像劇。尤其是其中的臺詞,現在看來依然會心跳不已。


「真愛是不能被放棄的。能被放棄的就不叫真愛。」

「我只知道第一次是偶然,第二次是必然,第三次是命中注定。 」

「只要笑一笑,沒什麼事情過不了。」

「道歉有用的話要警察幹嘛!」

「最後一刻不放棄,絕望就會變希望。」

「只要相信,就可以看見幸福綠光。」

臺灣偶像劇帶給我們的不止這些少女心爆棚的臺詞,還有好多讓當時的我們一臉懵逼的詞語。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出口就瞬間變中二的詞語到底是什麼意思、什麼來頭。



臺語是指在臺灣地區使用的閩南語,也是臺灣地區使用最廣泛的方言。臺灣偶像劇中的阿公阿嬤或者負責搞笑的角色常常就會突然蹦出一句臺語或幾個臺語詞彙,留我等不懂閩南語的吃瓜群眾在風中凌亂。並且這些臺語詞彙的意義常常跟字面看起來差很多。

1.卒仔

卒仔?一定是小兵的意思!卒是兵,仔表示小,沒錯吧?當然錯。這兩個字可不讀卒(zú)仔(zǎi),它讀sú là。卒仔,是臺語中形容一個人外表很強悍實際卻很膽小的詞語,意思大約等於紙老虎、膽小鬼。


2.機車

「喂,你很機車哎!」

此「機車」是一個形容詞,指一個人很難相處,讓人討厭。在臺灣偶像劇中應該不少聽見「機車男」這個說法吧?雖然女豬腳口中的「機車男」常常最後會變成她又乖又暖的男朋友.此處默默吃狗糧。


/不是這個機車啦/

3.肉腳

「肉腳」在閩南語中指表現很差、對某一方面很不擅長的人,換言之就是很菜,很遜。肉腳最早是賭桌上對賭藝很爛的人的形容詞,因為他們像肉一樣,任人宰割;而臺語中「腳」的發音跟「咖」很像,因此「肉咖」也就被寫成「肉腳」一直沿用下來了。

嗯,其實這個解釋也很遜,因為我在閩南語方面也是個肉腳啊。


4.盧

「盧」這個字呢,除了最常用作姓氏之外,在古漢語裡也表示食器和黑色。《說文》中就解釋說「盧,飯器也。」此外也有「黑色曰盧」的記載。


但是臺灣偶像劇裡的「盧」跟上面的三個意思又都不一樣。在臺語裡,「盧」是一個形容詞,形容人又傻又倔強、胡攪蠻纏。所以有時候會聽到「你很盧哎」的抱怨。


在這裡抱抱姓盧的寶寶們,你們一點都不盧。

5.歹勢

歹勢不是很不好的形式,也不念dǎi shì。歹勢是閩南語中「對不起,不好意思」的意思,大致念作pāi sēi。怎麼樣,聽到歹勢小夥伴們還是很耳熟的吧。


6.恰北北

「恰北北」是閩南語「刺耙耙」的譯音,意思是很兇的女生。注意恰北北的發音不是qià běi běi,而是qià běi béi哦!


      


由於一些歷史原因,臺灣人在講話時偶爾會摻雜一些日語詞彙。

1.Kuso

這個詞在臺灣偶像劇和歌曲中很是常見,王力宏的《改變自己》中就有「髮型睡得有些kuso」的歌詞。


Kuso來自日語くそ,意思是「糞,大便」,也可以表示一種詛咒、憤恨的語氣,在動漫中常常翻譯為「可惡」。但在臺灣,kuso演變出了「惡搞」「無聊」等意思。

2.轟趴

轟趴來自英語「Home Party」,指的是家庭派對。在中國,「轟趴」也指室內聚會,而現今轟趴館也成為了一種很受年輕人歡迎的娛樂場所。


臺灣地區的標準語和我們說的普通話在一些字詞上發音有所不同,這在臺灣偶像劇和流行歌曲中都有所體現。「徘徊」念「徘huí」?「懸崖」念「懸ái」?不是臺灣藝人沒文化,是臺灣國語中就這麼念啦。


1.垃(lè)圾()

在臺灣偶像劇中我們常可以聽到這個詞,而它其實就是「垃圾」。

而lè sè這個音實際上比lā jī的音更正規一些,「垃圾」這個詞原本也是從方言中來,說起來還是lè sè更接近原本的方言發音呢。

2.和(hàn)


臺灣國語中「和」字hé和hàn的發音都是有的,而臺灣hàn的發音,出乎意料地,是源自北方方言。這個發音是民國初年傳到臺灣的,經過百年的時光變遷,各地的語音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不過這也是兩岸血脈文脈相連的一個佐證呢!


而「宣」,跟「胸是炒雞蛋」、「裝墊兒臺」一樣,是吞音的結果。「吼,許你們北京人講話吞音,就不許我們臺灣人講話吞音哦!」「不是醬紫的!你們儘管吞沒關係!」


12月5日獲獎名單

1.4396 

2.淮南子V5 

3.機智的小西安

4.阿笙

5.李芳芳


文 字 君  送 電 影 票


相關焦點

  • 趣讀丨暴露年齡的臺灣偶像劇,全看過的連小孩都能打醬油了!
    這部劇被稱作臺灣偶像劇的「鼻祖」2001 年在華視播出刷新了臺灣電視劇收視紀錄一時間,「流星熱」席捲亞洲F4組合與大S等主演成為一代青少年心目中的男神女神為主也更能引起共鳴臺灣偶像劇,處處可見日本流行文化的影響臺灣觀眾對日本文化元素有較高的接受度一些偶像劇中融入了日漫式誇張搞怪的元素增添了幽默性和觀賞性
  • 崩壞3:艦長們的那些「黑話」,老玩家會心一笑,萌新一臉懵逼
    一般來說,遊戲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自身特有的語言文化,俗稱遊戲「黑話」。當老艦長們用著「充電寶」「草履蟲」「升降機」等黑話瘋狂造句時,萌新只能一臉懵逼的吶喊:啥!啥!這都是些啥!路哥也總結了部分遊戲中常用的黑話,方便萌新快速提升個人實力,開始與老玩家對線。
  • 臺灣首部自行車運動題材偶像劇《已讀不回的戀人》
    劇中部分演員也參演了另一部以遊泳為主題的運動類偶像劇《飛魚高校生》。劇中作為對手存在的兩支車隊男主角高舉戰車男主角個人宣傳照劇情簡介: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已讀不回。馮影回臺的第一天就遇上因為太陽黑子劇烈活動而引發的意外,手機當下自動關機,重新開機後卻收到詭異的訊息,簡訊內容竟然是思念他的情話,傳訊息的人居然是在眼前送錯包裹的快遞妹季紫琪(蔡黃汝 飾),馮影、紫琪當場吵架,而兩人分開後,馮影又收到了紫琪的訊息,馮影發現了一件事情,這些訊息竟然都來自2019年……馮影與好友韓森(楊銘威 飾)證實了這些簡訊的真實性,但是他搞不懂這封簡訊為什麼是傳給情人的
  • 趣讀丨毛穴町、肛門強…這些日本名字讓中國人不忍直視!
    趣讀丨毛穴町、肛門強…這些日本名字讓中國人不忍直視!:51 來源:糰子日本 日本 原標題:趣讀丨毛穴町
  • 誰殺死了臺灣偶像劇?
    Kone在雨中深情演繹的暴力美學,完美詮釋了陳慧琳在《不如跳舞》裡唱的那句:「用這個方式相處,沒人會覺得孤獨。」在這之前,臺灣並沒有偶像劇這一說法。 2001年4月21日,由不知名組合F4主演的《流星花園》被佛系地放在深夜檔播出,因為實在是沒人認識他們。 顯然,臺灣的電視臺主管不具備大陸的鬥地主思維。他並沒有意識到,哪怕扔出的牌是四條三,那也是炸。
  • 臺灣導演都來內地拍偶像劇了?
    >源丨新劇觀察  文丨吳悅暌違17年,新版《流行花園》終於發布了首支預告片,可對於翹首以盼的劇迷來說卻是「悲喜交加」。臺灣偶像劇自2000年《麻辣鮮師》起已發展了18年,期間誕生了50餘部經典之作。之所以稱之為「經典」,不僅僅是因為觀眾的「百刷不厭」,更是因臺灣偶像劇用屢試不爽的「富家子弟戀上貧窮女」的愛情故事,打磨出了一套只屬於臺偶的劇本模式。筆者整理了臺灣偶像劇在這18年裡產出的50餘部愛情劇,滿滿回憶殺。
  • 老酒收藏圈裡的「江湖黑話」
    「江湖黑話」就是舊時幫會或行業中的暗語,也叫「切口」。長安居大不易,江湖中不同行業的人為了能夠立足江湖,有時也為了區分同行,便逐漸形成了一種只屬於本門內的特殊語言表達方式。舉個例子,相聲行裡面講出的笑點叫作「抖包袱」,這就是一句「黑話」。
  • 趣讀丨看其他劇要錢,看臺灣劇要命
    》《我可能不會愛你》等臺灣偶像劇但除此之外,還有一種類型也是臺劇扛把子——臺灣本土劇,又稱「鄉土劇」這指的是黃金節目時段同時也是一系列「灑狗血」「賺熱淚」電視劇集的代名詞而這個說法最初就是來源於臺灣本土劇:不同於偶像劇的霸道總裁和瑪麗蘇本土劇的特點在於接地氣,偏向於家長裡短
  • 臺灣偶像劇裡的「古早味」是什麼味?
    前幾天,大s發微博為老公汪小菲慶生,評論區裡又引起了一波歪樓,網友紛紛羨慕大s「白到發光」的皮膚。小美當然也很羨慕啦。不過,小美更懷念當年在《流星花園》裡略顯黑土的杉菜。大概是因為有了回憶的加持吧。記憶中的每年暑假,都是靠著空調、冰西瓜,還有臺灣青春偶像劇度過的。當然,除了看漂亮小姐姐和帥氣小哥哥談情說愛,我們吃貨從不「忘本」。
  • 臺灣偶像劇才是最強回憶殺!
    亦或是男主因家庭阻力以及不想自降身份與女主再續前緣,可經過一系列磨合後,兩人終成眷屬。此後,凡是偶像劇基本上都是對《王子變青蛙》的排列組合。提到《lydia》這首歌,有多人聽到旋律響起,就會在眼前浮現安以軒和郭品超的臉?
  • 成年人的社交黑話,套路簡直太深了!
    二巽終結詐騙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常常嘴上說一套,心裡想一套,這就是傳說中的《成年人社交黑話》。所以,二巽認為,學會從別人的話語裡感受真正的意思,不失為現代人的一種生存技能。今天,讓我們一起細細品嘗《成年人的社交黑話》,看看你能否理解到他人字裡行間的真正意思…… 左劃查看社交黑話 左劃查看社交黑話 左劃查看社交黑話
  • 茶餐廳黑話:「汪阿姐」為什麼是「熱咖啡」?
    使用「黑話」的並非只有在茶餐廳內跑堂的夥計——這套「黑話」由他們發明而來,但這套來自底層勞動人民的話語,已經成為茶餐廳內的通用語言,老街坊、熟客都不陌生。比如點一份鹹牛肉三文治,店家或夥計會問「是否需要飛邊、烘底」。不熟悉「黑話」的人肯定會一臉懵,什麼鬼?!
  • 在閩南大戲院也能看到的臺灣偶像劇
    每個周日晚,即使隔天要上課……依然想出各種理由晚睡,比如洗了頭髮還沒幹啥的;每個周日晚,為了多看一部,爭分奪秒用遙控器在中視、臺視、華視三臺之間不斷轉換;再不然就是每個周六中午,為了把重播看完,一頓午飯能磨上兩三個小時……這些,都是只為了那些:「集數不多(一般30集以內)、大量啟用面貌俊美的演員、符合社會流行造型服飾,並以細膩愛情戲為主的,且主要場景為現代」的——臺灣偶像劇!
  • 樂丨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其實今年1月在高曉松的脫口秀節目《曉松奇談》裡我們就第一次聽到了這首歌最先曝光的前四句,終於在3月18日凌晨,我們如約等到了這首歌!在美國留學的同學說,下載蝦米等到12點掛VPN就是為了聽許巍的這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 偶像劇《鬥魚》將拍電影版,為什麼它被稱為經典?
    據臺灣媒體報導,由郭品超、安以軒、藍正龍等主演的經典臺灣偶像劇《鬥魚》將翻拍電影版,而電影版5位主演終於公布!28歲的吳嶽擎在植劇場《荼蘼》、《夢裡的一千道牆》以及《我和我的四個男人》裡都演出過,這次的角色很具觀察力,「看的比說的多」,還帶有一種酷和距離感,讓他表示相當有挑戰性,也可略知一定是飾演單子。19歲的王淨曾演過電影《痴情男子漢》,也是5人中唯一躍上過大銀幕的人。
  • 《荼蘼》之後,臺灣偶像劇能否花季再來?
    《流星花園》《惡作劇之吻》《王子變青蛙》《痞子英雄》《敗犬女王》《命中注定我愛你》……很多臺灣偶像劇是內地觀眾的青春記憶,只是觀感卻從最初的新奇,到感到千篇一律、劇情幼稚、審美土氣。臺灣偶像劇從黃金時代逐漸走向潰敗的過程讓人唏噓。《荼蘼》的宣傳海報上有句話「花季結束,花季會再來」。臺灣偶像劇的新時代是否會隨著《荼蘼》的播出而到來呢?
  • 臺灣偶像劇,走過輝煌,走向沒落!
    偶像劇一詞,應該是從日本流傳開來的,基本配置是俊男美女+瑪麗蘇或者傑克蘇的劇情。從早期的日劇《東京愛情故事》,到韓劇《藍色生死戀》,大陸的《將愛情進行到底》,然後才是臺灣的《流星花園》。臺灣偶像劇,按照年代來分,大概分為3個階段一、2000年——2004年階段《麻辣鮮師》說起來,臺灣第一部被定義為偶像劇電視劇,並不是F4的《流星花園》,而是改變日本漫畫《麻辣鮮師GTO》而產生的《麻辣鮮師》,首播時間是2000年7月,演員大多是臺灣當時的偶像,在第一代學生中,有以後憑藉《流星花園》爆紅的言承旭和朱孝天,也有「wewe組合」的成員林佑威和李威
  • 又臭又長裹腳布劇+無人問津的偶像劇,臺灣電視劇現狀略讓人堪憂
    ,都和他搭檔另外一個甘願演出甘草角色,卻以超大氣場鎮住全場的,還有本來可以享清福的張震爸爸張國柱,在搜狐網劇《繼承者計劃》中,張國柱扮演城府很深的九叔,氣場強大到甚至讓一幫新演員有點接不住了放下身段,也許是未來臺灣電視劇明星來大陸的必修課吧剛剛播畢的兩部熱門衛視劇,兩位臺灣偶像劇裡曾經的男主角,都扮演了男二號
  • 慢讀丨大暑:海天雲蒸幽趣生
    大暑一到,一年差不多過半,不知道小夥伴們年初制定的各種計劃進行得怎麼樣了?除了順應節氣的變化消暑納涼外,我們不妨看看古往今來的名人們是如何在這最燃的時光裡勤勉向上,潑灑豪情,把自己也活成一束光的……伏日尋涼幽趣生大暑前後,一半是曾經的耕耘,一半是未來的豐贍。中國很多地方要過「半年節」(有的地方定在六月初一,也有定在六月十五、六月廿十的)。
  • 專訪丨導演瞿友寧:偶像劇要美,也要講道理
    導演瞿友寧,曾經創造了許多伴隨一代年輕人成長起來的偶像劇,《薔薇之戀》《惡作劇之吻》《桃花小妹》或者《我可能不會愛你》等等;劇裡面也走出了許多人的偶像,S.H.E、林依晨、鄭元暢等等。越是過往有多經典,現在回想就有多懷念,即便臺灣偶像劇時代沒有沒落,也是幾乎在如今一浪蓋過一浪的影視洪流中再掀不起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