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其詩
香菱在黛玉的指導下作過三首詠月詩。前兩首在《紅樓夢》第48回《濫情人情誤思遊藝,慕雅女雅集苦吟詩》,《香菱學詩》便是此回的節錄;後一首在《紅樓夢》第49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香娃割腥啖羶》,是香菱苦思冥想夢中偶得之佳句,被黛玉等眾姐妹 稱之為「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的好詩。現逐一疏評如下,以供同人借鑑,亦供中學生朋友玩索體味,也可管窺香菱之性情。
[注釋]
月桂中天:月桂,指月亮,傳說月中有桂樹,故稱月亮為月桂。另說,月桂為月掛之誤,亦通。中天,天的中央。
清光句:皎皎,潔白明亮;影,月的形象;團團,圓圓。
詩人句:助興,增添興致;常思玩,常常想要觀賞。
野客:旅居在外之人。
翡翠句:翡翠(fěi cuì),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很珍貴。玉鏡、冰盤,皆指月亮。玉鏡形容月亮的晶瑩明亮,冰盤形容月亮的清冷。
良宵句:良宵,美好的夜晚;何,哪裡;燒銀燭,點燃銀白色的蠟燭。
晴彩:這裡指晴空明亮的月光。
[譯文]
月掛當空夜色清冷格外寒,月光皎潔盈滿無虧分外圓。
詩人興致勃發觀賞細體驗,旅客異鄉思親睹月不忍觀。
仿佛玉鏡懸掛於翡翠樓邊,好像冰盤託起外邊珍珠簾。
明月良宵哪需點燈燃銀燭,晴空燦爛映照著雕檻畫欄。
[簡評]
這首詩,是香菱按照黛玉所要求的「十四寒」韻苦「謅」出來的詠月詩。「十四寒」是詩韻的名字,古詩韻分平聲、上聲、去聲和入聲四類。其中的平聲又分上平聲和下平聲二類,上平聲共有十五韻,「寒」韻排在第十四位。詩中所的「寒」、「團」、「觀」、「盤」、「欄」、「幹」、「看」等韻腳均屬以「寒」為首的韻目,故稱「十四寒」韻。
此詩押韻、平仄皆合規則,屬七言律詩正格,即仄起平收格。但通篇只寫了一個意思——月亮很亮,最大的弊端是缺乏聯想和想像。以「月」寫「月」終究寫不好「月」,以「實」寫「實」終究寫不好「實」。內容過「實」,情思與色調不一致,如「野客添愁」與「良宵」、「晴彩」的景致和色調不相諧調,是這首詠月詩最大的缺陷。林黛玉評價此詩是「意思卻有,只是措詞不雅。皆因你看的詩少,被他縛住了」,並鼓勵香菱「只管放開膽子去作」。除卻鼓勵因素之外,「措詞不雅」和不善聯想、想像,「被他縛住」思維之翅,算是中肯的評價。
[注釋]
玉盤:喻月形似玉如盤。李白《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香欲染:形容香氣很濃。
柳帶:柳枝如帶亦如絲,因前有「絲絲」,也因平仄需要不說「柳絲」而為「柳帶」。
只疑句:殘粉,指女人臉上褪色的脂粉,這裡指灰白色;金砌,黃色臺階。
恍若句:恍若,好像;輕霜,薄霜。
餘容:殘月。
[譯文]
月光不像銀不像水把窗戶映得清寒,抬頭見晴朗的夜空裡護託著一輪玉盤。
淡淡梅花仿佛被月光染上濃鬱芳香,條條柳絲在銀白月色下恰似霜帶初幹。
黃色臺階仿佛塗了一層灰白色脂粉,如玉欄杆好像被一層薄薄的白霜抹遍。
一夢醒來萬籟俱靜西樓已無人聲息,只剩一輪殘月懸掛中天還可隔簾觀看。
[簡評]
林黛玉評價此詩「過於穿鑿」,但我以為與第一首相比,此詩已有很大的進步。因為此詩運用通感、移情的修辭手法,通過聯想和想像,創造了一種月色映照下輝煌與清寒、華貴之盛與衰落之兆相互融合、互映互襯的獨特意境,尤其是尾聯二句畫中有畫,實中有虛,寫景與象徵,描摹與寄意相反相成,達到了比較完美的結合。聯想大觀園眾多人物的命運,仿佛那輪如玉似盤的明月就是大觀園由盛而衰的見證人一樣,不露聲色地觀照著人跡興盛到悄無聲息的變化過程。面對清寒銀灰、如霜似露、殘粉如塗的月色,任何一種錦繡輝煌、生機如春的空前奇景都不可自謂景美而驕傲,任何一個英姿勃發、青春似玉的曠世英才也不敢自恃才高而忘憂。在這裡,月亮不是美好燦爛的意象,而是顯微鏡,能放大盛景之中的敗跡,使人防患未然;在這裡,月色不是演繹愛情喜劇的朦朧布景,而是有色鏡,能使輝煌景致退色,讓人覺醒在眼前。所以,這首詠月詩反映了命運不幸的弱女子香菱對大觀園看似輝煌實則危機重重、前景如霜的清醒認識。或者說,作者曹雪芹借香菱之筆暗示大觀園的「殘粉塗砌、輕霜抹欄」的暗淡前景。
[注釋]
精華:月光。
影自句:娟娟,美好;魄,這裡就是月光;寒,指月光的清涼。
一片句:明月當空,大地如同白晝,時時傳來搗衣聲。唐代李白《子夜吳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半輪句:雞叫天快亮了,月色變得暗淡將盡。殘,殘缺,引申為剩餘。
紅袖:指代年輕女性。
博得:招致。博(bá),博取,致使。
嫦娥:神話傳說,她偷吃了不死之藥,離開丈夫,飛到月宮,年年月月冷清寂寞。
團圞(luán):團圓。
[譯文]
月光揮灑大地誰想遮掩估計難,月形分外美好月色卻那麼清寒。
月照千裡天下白搗衣聲聲萬家傳,月缺光暗雄雞一唱報曉了明天。
秋江漁翁聽聞那悽慘的竹笛聲,樓上少女深夜裡還憑倚著欄杆。
招致那嫦娥在月宮裡還對自發問:是什麼原因不能使人永遠團圓。
[簡評]
與前二首詠月詩相比,這首詩富有較多的想像和聯想,在廣袤無垠的背景之下描寫出「月光博灑大地」、「月色清徹透寒」、「搗衣聲聲」、「雄雞報曉」、「漁翁聞笛」、「紅袖依欄」和「嫦娥自問」等一組特寫畫面,意趣盎然,意境深遠,有合有分,有實有虛,既有時間推移之異趣,又有空間轉換之同感,以時間之「異」、空間之「別」,寫月色映照的普天之下不同人物的共同感覺,表達了極其獨特又極為普遍的思想情感,真可謂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意象和典型情感,極能引起讀者的感情共鳴和思想共振。
二、其人
香菱是甄士隱之女,乳名英蓮,五歲時被人販子拐去,十二三歲被賣給呆霸王薛蟠作妾。薛蟠遭打後外出經商,使他有機會應寶釵之邀,進入大觀園與寶釵同往,並結識了眾多才情橫溢的少女,特別像林黛玉這樣的精華靈秀,使她萌發了強烈的精神追求,便跟著黛玉學詩寫詩。三首同題詠月詩就是按照黛玉命制的詩題反覆而作的習作詩,通觀這三首習作,管窺其思想性情,對於理解《紅樓夢》的主題思想是很有意義的。
第一首因初學寫詩,寫得過實,並無深意。第二首則不同,反映了聰穎靈秀的香菱極富洞察幽微的眼力和見識,她認識到大觀園輝煌燦爛外表下已初露端倪的敗相之跡,因此我們說她是富有遠見的。第三首通過「漁翁聞笛」、「紅袖依欄」和「嫦娥自問」等畫面,表現了她對動蕩的社會現實和自己漂泊在外無家可歸的悲嘆與困惑,因此我們說她是痛苦不幸的。聯繫她本為宦官小姐,卻又淪為奴婢的身世和遭遇,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以飽含深情的筆觸,謳歌和描寫這個聰穎靈秀、勤奮好學、追求藝術、悟性極強的薄命女子,以「鮮花插在牛糞上」的鮮明對比,以內秀外美的人間奇葩竟遭內汙外穢,只會胡扯什麼「女兒愁,洞房裡攛出了大馬猴」的呆霸、粗陋之人的任意凌辱和踐踏,不僅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扼殺人才、踐踏靈秀的滔天罪惡,而且以女性的讚歌,以「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鍾於女子,鬚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的「女貴男賤」的藝術對比,徹底否定了封建社會幾千年來「男尊女卑」的荒謬倫常。所以,香菱這一形象寄寓著作者反對封建倫理,反對「男尊女卑」的超人勇氣和遠見卓識。
(註:此文前二首注釋、翻譯及簡評和第二部分〈〈其人〉〉曾發表在《現代語文》2003年6期,2021年11月補充了第三首注釋、翻譯及簡評。)
作者簡介
王吾堂:筆名苦丁,籍貫陝西鳳翔,學歷大學本科,終身從事教育,曾在鳳翔縣橫水中學、鳳翔中學、西北農大附中任教,現任西安交大附中雁塔校區高中語文教師兼教研室主任。陝西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陝西省首批名師,陝西首批「特支項目」名師領軍人才,全國優秀教師,陝西省省級骨幹教師培訓專家,陝西省基礎教育研發中心專家庫成員,陝西省中小幼校園長培訓評估專家;西安市首批名師,西安市規劃課題評審和指導專家,西安市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語文學科主任,西安市教育局督學;陝西師大教育碩士導師、文學院特聘教授,人教社教材培訓專家。曾應邀遠赴雲南、江西、北京、內蒙、黑龍江等省市區做校本研修、課題研究、專業成長、經典閱讀、高考複習等專題報告100餘場,先後受教育部、人教社委派遠赴湖北、寧夏、甘肅等省區進行新教材培訓84課時。兼任《作文與考試》(吉林)特約編委(陝西惟一),《語文報·高考版》(山西)特約欄目主持人,《滿分作文雜誌》(西安)特約編輯;有三十餘項教育教學成果獲獎;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素質教育、語文教學藝術、語文教學改革、語言文字應用及寫作等教育教學論文150餘篇,著有《王吾堂語文理念與實踐》等專著和編著10部(冊);指導學生發表習作80多篇、獲獎3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