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刷《霸王別姬》:「虞姬轉世再現」,真正懂程蝶衣的,是這兩人

2020-09-03 圍雪夜讀

《霸王別姬》是中國20世紀90年代最好的一部影片,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史詩作品。 ——《時代周刊》評

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絕對是中國電影史上最經典最成功的作品之一,該片不僅斬獲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美國電影金球獎等國際大獎,也是中國影史上一座高峰,成為陳凱歌導演的代表作。

《霸王別姬》講述了一個京劇藝人程蝶衣,以男兒身演繹旦角「虞姬」,和他的師哥——「楚霸王」的扮演者段小樓及其妻子菊仙,在舞臺上和現實中,長達半個世紀的愛恨糾葛、悲歡離合。

劇中,用長達164分鐘的鏡頭,展現了主人公們多舛的人生際遇。固然,濃墨重彩刻畫的程蝶衣身上,寄寓了陳凱歌對程蝶衣的認同,對藝術理想的追求。

經典作品之所以經典,就在於它的每一個鏡頭,都沒有閒筆;每一處場景,都有功能;每一個人物,都有深意。

在塑造程蝶衣、段小樓、菊仙這三個主要人物的同時,《霸王別姬》圍繞著程蝶衣,也塑造了一群性格鮮明,寓意深刻的配角。

《霸王別姬》中,有兩個這樣的配角:張公公和袁四爺(袁世卿)。在這裡,我想挖掘一下這兩個人物在影片中的出場和獨特意義。

01.出場僅兩次的小配角——張公公

張公公的出場,在全片只有兩次。然而這兩次,有很重要的隱喻意義。

第一次,是小豆子(程蝶衣)和小石頭(段小樓)學成,在張公公家唱堂會。就是這次堂會,小豆子和小石頭一炮成名,成為京城名角;也是在這次,小豆子被老太監張公公看中,要求他唱完後單獨面見。

張公公,據說原型是大太監張德全,因經常陪慈禧太后聽戲,被自動賦予一種「專家」的權威身份,所以,張公公的認可與稱讚,就成為小戲子進入京劇江湖的一張通行證。

「慈禧太后」不僅僅是權力的象徵,在劇中,更多的是以京劇的象徵出現。慈禧在歷史上,堪稱讓京劇發揚光大的重要人物。正是因慈禧對戲曲的超級熱愛與至尊推手,京劇自「徽班進京」後,逐步形成一門完整的表演藝術,奠定了第一劇種的輝煌時代。

歷史巨浪翻滾,慈禧和她的大清王朝都化作了雲煙,但《霸王別姬》電影中,卻通過張公公這個人物形象,延續了京劇的血脈;而張公公對小豆子(程蝶衣)的賞識,是他作為中轉站,把京劇的血脈延續到了程蝶衣這樣的繼承者身上。

張公公和小豆子見面,有幾句問答:

張公公:今年是什麼年?

小豆子:是民國21年(1932年)。

張公公狂叫:不對!是大清宣統二十四年。

小豆子緊張、恐懼地想撒尿,張公公捧出一個精緻的水晶器皿,還說:「就往這裡面撒,你往這裡面撒,不算糟蹋東西。」

張公公親自捧來撒尿的器皿,對小豆子異乎尋常的關愛與呵護,從語言上判斷,應該是比較昂貴的珍稀物件兒。

京劇中,男旦行當最高的境界就是「雌雄莫辨」,而張公公作為一個太監,身體天然地符合這個曖昧條件。

電影中,讓張公公猥褻小豆子,顯然不是為了講述一個簡單的道德事件,從某種意義上說,張公公把小豆子看作了京劇的血脈傳承和化身。

因而,張公公對小豆子的猥褻,更像是一個儀式,讓小豆子以一種更為私密的形式,得到了「雌雄莫辨」的藝術體驗和生命傳承,因而具有了京劇繼承人的資格和象徵意義。

張公公的時代早已遠去,而他卻執拗地固守著舊時代的一切。這種執拗的品格,在程蝶衣身上,也得到了完整的延續和繼承。

有時候,拒絕,也需要一種氣概,一種英雄氣概。

張公公雖然只出場兩次,卻是小豆子蛻變為程蝶衣的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一個人。

電影後半部分還有一個重要的鏡頭:北平解放前夕,在狂喜的腰鼓隊和僕僕行進的隊伍煙塵中,張公公挎著破爛的煙箱,孑然一身獨坐於臺階上,段小樓和程蝶衣走上前去,張公公只會說:抽一根。

三人在臺階上,完成了全景式的一張畫面,像被歷史之鏡框下的一幅照片:「昔日顯赫一時的公公與永恆的『戲子』,此時已一同被拋出了新歷史的軌道,成為舊歷史間不值一文的點綴。」

02.出場五次的配角——袁四爺

戲院經理那坤曾說:袁四爺那譜兒,甭管哪朝哪代,人家永遠是爺。

和張公公一樣,袁四爺是京城梨園行大佬,是個戲迷,京劇的擁躉者。他在小豆子成名、有了藝名程蝶衣之後出場。

據說,袁四爺的原型是袁世凱次子袁克文。從他的行動做派、格調氣質來看,確實挺像。

袁四爺應該是出身高貴的紈絝子弟,具有很高的藝術修養和傳統文化素養,精通京劇,還經常扮上行頭票戲。

但,袁四爺,對生命、對京劇藝術、對人性有著深刻的認知和洞察能力。

第一次與程蝶衣見面,他送程蝶衣華貴的頭面首飾,評論《霸王別姬》,顯示出深厚的文化功底和戲曲修養,點評程蝶衣的「虞姬」:「很多名家都在這齣上唱栽過。獨你程老闆的虞姬,快入純青之境。」

他和段小樓討論霸王回營亮相,指出「按老規矩,該走七步,你只走了五步」,並責問:「楚霸王氣度尊貴,要是威而不重,豈不成了江湖上的黃天霸了?」這句話,極具預言與警示意義。

段小樓的定親之夜,程蝶衣獨自去赴袁四爺之約。

袁四爺送他一對名貴的翎子,並說:「塵世中,男體陽汙,女體陰穢,獨觀世音集兩者之精於一身,歡喜無量啊。」這句話,可以看作是對京劇男旦最高藝術境界的陳述,也堪稱程蝶衣一生的最佳註腳。

他費盡周折,弄到了張公公的寶劍,贈與程蝶衣。無疑,袁四爺對程蝶衣,有著一種曖昧的情愫,他也把程蝶衣引為紅塵知己,二人勾好臉,醉酒之下,共演一曲《霸王別姬》。

袁四爺一向是雲淡風輕,世事洞明的,屬於典型的京劇「最後的貴族」形象,也是中國傳統文化最後的傳人。

他對程蝶衣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第一次程蝶衣因漢奸罪名被逮捕,段小樓和菊仙請求袁四爺搭救程蝶衣;第二次,袁四爺在國民政府的法庭上,為「虞姬」程蝶衣辯護。可以說,程蝶衣後來的表演生涯,離不開袁四爺的追捧。

影片中,袁四爺的形象,是一個精緻、優雅的人。他舉止雍容,穿著華貴,出手大方,任何時候,都是從容不迫的,即使在最後被押赴刑場,他也是挺直腰背,昂首闊步地保持了高貴的儀態。

袁四爺的優雅、精緻的生活細節,和他在任何動蕩和巨變前從容不迫、閒庭信步的姿態,代表了京劇這門藝術的精緻和優雅。

03.京劇才是電影《霸王別姬》的真正主角

影片《霸王別姬》中,有「雌雄莫辨」的男旦程蝶衣,有把演戲當作職業的段小樓,還有敢愛敢恨的菊仙,他們的戲份,佔據了影片的絕大部分,可以看作這部電影的主要角色。

但《霸王別姬》的真正主角,其實是京劇。

影片中的每一個場景,都是圍繞著京劇才出現的;每一個人物,都是因為與京劇有了某種聯繫才塑造的;每一個人物的命運,也從不同側面,以自己的方式展示了京劇的命運。

段小樓把唱戲和現實分的很清,他只把演戲當作謀生的手段;程蝶衣則把舞臺延展到現實生活中,把角色代入到生活中,是活在戲裡的人。

而張公公和袁四爺,這兩個微小的配角,與京劇的關係無疑是緊密而獨特的。

張公公,作為被拋棄、被推翻的一個朝代中,無關緊要的邊緣人,需要更多地依附於時代,而小人物所有的生命意義都是時代賦予的,隨著朝代的更替,張公公的榮光也離他而去。所以,在清帝退位21年後,他仍然沉溺在過去的舊時光裡,拒絕承認時代的變遷。

所以,他先是氣急敗壞,後來又表現為認清現實的痴呆與迷亂。

袁四爺,則是京劇血脈的詮釋者和守護者。

他活得通透,對京劇有著不同與人的認知與感悟。在法庭上,他對崑曲《牡丹亭》的讚美,對中國傳統戲曲的宣揚,都昭示著他才是程蝶衣的知己,京劇的知音。

程蝶衣在現實中的瘋魔狀態,和袁四爺的日常化審美追求,有著一種共通之處。他們都刻意地去彌補現實和藝術審美之間的隔閡,把對理想的追求轉化為每一個日常生活。

因此,袁四爺和程蝶衣的曖昧,具備了一種在京劇藝術上相知相守的象徵意味。

不同的是,倆人的結局,一個被殺,一個自殺。他們的死亡方式,也隱喻著京劇這門傳統藝術,在新時代,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困境與最終命運。

電影《霸王別姬》,選擇了大時代背景下一群小人物的故事,他們被裹挾進歷史的洪流,命運也因此發生了難以扭轉的改變。

在程蝶衣、段小樓、菊仙的命運浮沉中,電影還塑造了著墨不多的小配角,以此凸顯京劇藝術盛極而弱,及至式微的文化意義,還蘊含了導演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以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 充滿哲學意味的思考。

作為電影史上堪稱經典的作品,《霸王別姬》不僅塑造了豐滿的主角,也獨具匠心地設置了很多配角,表現出非同一般的功力。每一個配角,都成為不可或缺的符號,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意義。

這,大概就是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的價值所在。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霸王別姬》:真正懂程蝶衣的不是段小樓,而是那袁四爺
    和程蝶衣緊密相關的兩個男人,一個是程蝶衣深愛的段小樓,一個是程蝶衣無法拒絕的袁四爺,他是一代梨園霸主,愛京戲,更懂京戲,對戲曲藝術更是毫不吝嗇,一擲千金也在所不惜。如果說張國榮飾演的程蝶衣是令人心髓俱碎的柔,那麼袁四爺便是捧著、護著這一份柔的人,可笑蝶衣愛了一輩子的段小樓,不是真霸王,也不懂他,而真正懂他的人其實是那袁四爺。
  • 霸王別姬:最懂程蝶衣的竟然是那袁四爺
    今天要推薦的電影是《霸王別姬》。虞姬一生痴情,寄託霸王,既離不得,便以死相隨。程蝶衣一腔情意,盡付段小樓,一抹執念,終成絕響。程蝶衣唱了一生霸王別姬,他早已將霸王別姬的故事當成自己的故事。欣賞這一出霸王別姬的人有很多,其中包括一個袁四爺。袁四爺初次聽蝶衣唱霸王別姬時,身旁的人問他:「到沒到人戲不分,雌雄同在的境界,您給斷斷!」那時的他,凝視了臺上的蝶衣很久很久,甚至捨不得眨一下眼睛,生怕錯漏他的一舉一動。下場後的袁四爺,他直衝蝶衣而去,痴痴地望著蝶衣說:「有那麼一二刻,袁某也恍惚起來,疑為虞姬轉世再現啦。」
  • 張國榮、程蝶衣和虞姬——四月一日再看《霸王別姬》
    又到了四月一日,又是懷念張國榮的日子,再看電影《霸王別姬》,再觀張國榮塑造的經典人物程蝶衣,以紀念張國榮。電影《霸王別姬》裡,張國榮飾演的著名京戲演員程蝶衣,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京戲舞臺,堪稱一代京戲大師。
  • 《霸王別姬》:程蝶衣---成也虞姬,敗也虞姬
    哥哥張國榮,是一個時代的偶像,一代人的回憶,一生拍過很多電影,塑造過很多經典角色,在這些角色裡,不得不提的便是《霸王別姬》裡的程蝶衣,張國榮自己也說他覺得最滿意,演得最好的就是程蝶衣了。 看完這部影片,我有一個深深的感覺:程蝶衣,成也虞姬,敗也虞姬。 1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 這主句出自於京劇《思凡》,小豆子(小時程蝶衣的名字)在這齣戲裡扮演的是旦角(女性角色),可是他那時對這個角色並不認可,所以總是念錯臺詞。
  • 《霸王別姬》:程蝶衣與虞姬的差距到底在哪裡?
    這一切就像是一個儀式,讓小豆子從「他」從此變成了「她」,變成了程蝶衣。小豆子就是從這一刻開了腔,忽然成了角。那天表演完《霸王別姬》,蝶衣被背進了大太監張公公的寢殿。蝶衣進去的時候,老到似乎話都已經說不出來的張公公穿著大紅的肚兜,正抱著一個女孩子在啃。寢室裡的各色珍寶在夕陽下顯得過分璀璨卻絕望,把張公公那件鮮紅的肚兜映襯得越發詭異。
  • 程蝶衣:《霸王別姬》,一個假霸王,一個是真虞姬
    千古傳誦的霸王別姬已是絕唱。電影《霸王別姬》戲中有戲,除了霸王和虞姬,還有程蝶衣,還有段小樓,還有張國榮。他們是傳奇中的傳奇。2005年《霸王別姬》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電影」一個是霸王,一個是虞姬。《霸王別姬》裡的程蝶衣是旦角虞姬,而霸王是段小樓。
  • 當陳凱歌的《霸王別姬》成為往事,當再憶張國榮與程蝶衣
    有人說:在這部劇裡頭一些場景能夠看見《霸王別姬》的影子,這是致敬。這個節點上,我又雙叕刷了一遍《霸王別姬》。而這是《霸王別姬》1993年上映後的第二十七年。張國榮2003年離開後的第十七年。當霸王別姬成為往事。當再憶張國榮程蝶衣。
  • 看懂程蝶衣,就要看懂《霸王別姬》裡的戲中戲
    受罰、逃跑,在戲園子裡,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角兒,角兒唱的正是《霸王別姬》,一亮相就是滿堂喝彩。小豆子看著臺上的霸王,熱淚盈眶,他已經預知了自己的命運,將一直和虞姬的命運糾結互文。1、少年霸王別姬於是回到戲班,心甘情願接受懲罰,眼神堅定,被打到皮開肉綻也不吭聲。他認定的事,就什麼都不怕,這正是屬於虞姬的那份堅貞。
  • 《霸王別姬》程蝶衣,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
    在逃跑的時候看了一場名角兒的霸王別姬對京劇有了真正的認識和欣賞,決定回來跟著師傅繼續學習。因著開門放跑了小豆子和小癩子,師傅鞭打眾人,小癩子害怕在成為角兒的路上,少不了的挨打和辛苦,選擇了自殺。這也讓一眾人免了責罰。
  • 電影《霸王別姬》,程蝶衣是我心目中最動人的虞姬,沒有之一!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這句臺詞多次在電影《霸王別姬》中出現,而且是理解程蝶衣性別衝突的一個重要線索。許多人可能簡單地據此線索將本片解讀為一個男性如何在其人生成長過程中性取向被扭曲,筆者並不贊同這一觀點。
  • 影評——電影《霸王別姬》中的程蝶衣人物形象
    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影評——電影《霸王別姬》中的程蝶衣人物形象影片《霸王別姬》是唯一一部榮獲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的華語影片,電影講述了一個讓人深思而又悽美無比的故事。電影中對於主人公程蝶衣一生都痴迷於京劇藝術,對師兄段小樓更是一往情深的形象刻畫的淋漓盡致。程蝶衣無疑是電影中最為核心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都向觀眾傳達著電影意圖表達的內涵。
  • 虞姬是真虞姬霸王卻是假霸王霸王別姬的故事在這部電影裡變了味道
    如今,我們再看《霸王別姬》,依然會為程蝶衣所感動,不得不說,這部影片的成功與好的劇本和好的演員都是分不開的,張國榮與《霸王別姬》是相互成就,不到三個小時,程蝶衣和段小樓看似單薄又豐厚的一生結束了。正如影片裡說的那樣,虞姬是真虞姬,霸王卻是假霸王。
  • 影視賞析 | 一千個人心中只有一個虞姬——《霸王別姬》
    但是當他看見真正成名的角後,真正上的臺面兒的《霸王別姬》,那是一種種寫好了的人生,才子佳人的故事,悽美有夢幻,戲裡的山盟海誓悲歡離合永遠直擊心靈,絕美的京劇藝術,安全的舞臺世界,那才是小豆子真正追求的嚮往的依賴的地方。
  • 《霸王別姬》:從敬畏心到匠心,成就了「痴人」程蝶衣的京戲人生
    故事開始於1924年冬天,主人公小豆子(藝名程蝶衣)被暗娼母親送入喜福成科班,從此開啟了自己的京戲之路。在關師父十多年的嚴苛教導和栽培下,他與師哥小石頭(藝名段小樓)合作《霸王別姬》,一起成長為京城紅極一時的名角兒。兩人共同經歷了抗戰、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再到十年浩劫。段小樓一直只是把唱戲當作自己的飯碗,是個假霸王。
  • 《霸王別姬》:從敬畏心到匠心,成就了「痴人」程蝶衣的京戲人生
    故事開始於1924年冬天,主人公小豆子(藝名程蝶衣)被暗娼母親送入喜福成科班,從此開啟了自己的京戲之路。在關師父十多年的嚴苛教導和栽培下,他與師哥小石頭(藝名段小樓)合作《霸王別姬》,一起成長為京城紅極一時的名角兒。兩人共同經歷了抗戰、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再到十年浩劫。段小樓一直只是把唱戲當作自己的飯碗,是個假霸王。
  • 《霸王別姬》,程蝶衣的單純,終究被現實揉碎
    程蝶衣從一開始的恐懼戲園子,到後來跑出戲園子又重回戲園子的這一過程,註定了他要對戲,對京劇,對虞姬這個角色從一而終。小癩子和小豆子背著班主偷跑去看《霸王別姬》的演出時,小癩子看著演霸王的人,羨慕的感嘆:「他們怎麼成得角兒啊!得挨多少打啊!
  • 不瘋魔不成活,是《霸王別姬》程蝶衣的一生!
    ——《霸王別姬》看這部劇的時候最深刻的就是,段小樓對蝶衣說:「蝶衣,你真是不瘋魔不成活啊!」以及「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這兩句話細看沒有什麼,但是確實蝶衣的一生。蝶衣活在自己的虞姬的世界裡。        一抬手,一回頭似乎虞姬的靈魂就已經活在骨子裡。
  • 《霸王別姬》:程蝶衣的自我迷失與覺醒,及其現實意義
    這種錯誤認知讓程蝶衣對段小樓產生了特殊的依賴,這種依賴已不僅僅停留在戲臺上的搭檔和師兄弟關係了,而是虞姬對楚霸王的依戀,是一種靈魂與精神寄託,而這也已經不是一種可以隨便界定的單純感情了,是身份錯位之後一個女性對於男性的愛戀。
  • 《霸王別姬》程蝶衣,被抹去男性意識的一生,可悲可嘆
    段小樓再遇見,兩位頭髮花白的老人再次上裝唱《霸王別姬》,這個讓他們一舉成名的戲劇,戲就是戲,&34;的程蝶衣演了一輩子的虞姬,在遇到磨難時,都沒有用那把劍成功的自刎,最後,他終於如願以償的自刎了,血一滴滴落下,他終於成了虞姬。
  • 《霸王別姬》程蝶衣在原著中有了另一種結局,不免讓人唏噓
    影版《霸王別姬》中,程蝶衣(張國榮 飾)在和段小樓(張豐毅 飾)在唱最後一段《霸王別姬》時,真正學虞姬拔刀自刎,影片最後空留段小樓在無力的吶喊。電影版的程蝶衣的死去,其實可以看作陳凱歌對於人物角色命運的善意或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