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之死!再忙也要深讀此文 !

2021-02-13 讀史


張飛的死,其實憋屈得很:他不是在戰場上慷慨赴死,而是被自己的情緒給殺死了。

當聽到二哥關羽被東吳所害後,他就抑制不住悲痛,恨不得立馬出兵去滅了東吳。劉備沉得住氣,拒絕了張飛的要求。無奈之中的張飛便日日沉醉,醉後管不住自己,時時拿士兵出氣,動輒鞭打他們。最後,部下範疆、張達實在忍無可忍,於是趁張飛醉酒沉睡之時,將他刺殺,割下他的頭顱,奔東吳而去。

沒有人能否認,張飛的能力是很強大的。但能力這麼大的人,最後卻得到這樣一個窩囊的結局,不得不令人反思:一個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住的人,能力再大也無濟於事。

1、人最該掌握的能力是控制自己


現代跟古代當然不一樣。古代的人,如張飛這般脾氣大的優秀軍官,即便不懂如何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緒,卻至少還可以上沙場殺敵,展現自己的能力,封妻蔭子,揚名立萬。

但和平年代不同。當下就是和平年代,不講暴力講腦力,如果一個人如張飛般那樣暴躁,無法管控自己的情緒,隨便對人發火,讓感性情緒控制了理性思維,你很難想像他如何在一個團隊裡混下去,縱便他是一個領導。

一個真正優秀的人,都是以做事為主的,那些有損大局的情緒,會被擺在一邊。所以,能夠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才可能最大化地去展現自己的能力。領導者尤其如此,把自己的情緒控制好了,才能更好地去領導自己的團隊,去發揮最大的功效。

2、天才與天才的區別


同樣是天才,一個能夠很好管控自己的情緒,而另一個不能管控自己的情緒,結果會有什麼不同呢?著名足球明星梅西和巴洛特利就是最好的例子。

巴洛特利天賦異稟,但脾氣火爆,不但在訓練時會與隊友大打出手,而且在比賽時還會與對方球員、裁判,甚至球迷發生劇烈衝突。而同樣天賦異稟的梅西則是球場上的謙謙君子。

有網友評論說,如果梅西也像巴神一樣暴脾氣,動不動就罵娘動粗,他一定少不了對方球員的報復加飛鏟,最後會在一次次傷病中無奈退下神壇。

而結果似乎也和這位網友的評論差不多,巴洛特利雖被球迷呼為巴神,卻至今沒拿到過金球獎,儘管他已經不能再被稱為神童了;與此同時,梅西卻是拿獎拿到手軟。

這個例子很形象地告訴我們:恣意揮霍自己情緒的時候,也是在恣意揮霍自己的才華。動輒對人發脾氣並不是激情,真正的激情是揮灑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脾氣。

3、自信的人,不靠情緒表達自己


當然,並不是說讓大家不要有情緒。事實上,那些優秀能幹的人並不是沒有情緒,他們只是能夠適時地控制自我,不被情緒所左右罷了。「怒不過奪,喜不過予」,其源於內在的自信與魄力。

相信看過《教父》的朋友,會對這句臺詞記憶深刻:「永遠不要讓他人知道你的想法。」情緒易于波動、喜怒輕易形於色的人,與其說是坦率,不如說是缺乏內心的歷練。

老教父的大兒子桑尼對父親的教條不屑一顧,衝動魯莽,沒有城府,結果被人射成馬蜂窩。他忘了父親一再對他的告誡:「男人是不能粗心的,女人和孩子可以,但男人不能。」

桑尼絕對是一個好兄長,但作為一個家族的繼承者,桑尼是不夠格的,所以他註定要死,讓更為強大的繼任者崛起。


這個繼任者就是小兒子麥克。他嚴格遵照父親的教誨,不動聲色,沉著冷靜,在醫院保護了父親,在餐廳報復了兇手,甚至甘願在離家萬裡的西西里隱藏多年。結果也顯而易見,最終麥克成為家族優秀的繼任者。

「在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這是原著作者馬裡奧·普佐對麥克的評價。如今讀來,仍令人拍案叫絕。

是的,在該隱忍的時候隱忍,在該爆發的時候爆發,才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

4、縱情緒如即將爆發的火山,也要學著控制


有這樣一個故事,林肯做總統的時候,陸軍部長向他抱怨說受到一位少將的侮辱,希望總統能幫他出口氣。看著正在氣頭上的陸軍部長,林肯說你可以給對方寫一封尖酸刻薄的罵信作為回敬,不過,在寄出之前請給我過目一下。

信很快就寫好了,陸軍部長興衝衝地把信遞給林肯,希望能夠早點寄出去。林肯拿過信,卻隨手扔進了火爐裡。

陸軍部長不解,質問林肯這是為什麼。

林肯笑著解釋說:「我生氣的時候都是這麼做的,把想罵的話都寫出來,然後燒掉,氣也就消了。我寫信的目的就是為了給自己解氣的,如果寄給對方,不是繼續添氣麼?如果你還不爽,那就再寫,寫到舒服為止!」

陸軍部長笑了,是啊,這信若寄出去,對方再反罵回來,不是更氣了麼?

心裡產生負面情緒,需要疏導發洩,林肯用了寫信的方法。

中國古人的境界則要高一點,比如像孔子,直接就是「恕」字待之,恕己恕人。

若做不到如孔聖人這般的高境界,那就找一件心愛的事傾瀉所有情緒。

清代作家李漁的方法是寫字:「予無他癖,唯有著書。憂籍以消,怒籍以釋。」

鄭板橋更加直接。當他受官場擠壓、鬱郁不得志時,就提筆畫竹。畫完以後,心理舒坦了,畫藝也越發純熟,一箭雙鵰。

沒有人天生就懂得控制情緒。真正優秀能幹的人,都是時刻留意不要讓自己栽在壞情緒中的。


所以,當我們有情緒的時候,不妨想想張飛,他死的太不值當了!


熱誠歡迎廣大微友投稿,我們將在最顯著的位置註明作者姓名、來源及作者打賞二維碼。投稿信箱:2076458511@qq.com(回復「投稿」,可查看投稿事宜)

相關焦點

  • 張飛之死(再忙也要深讀此文)
    張飛之死,其實很憋屈:他不是在戰場上慷慨赴死,而是被自己的情緒殺死了。聽到好兄弟關羽被害,他首先就抑制不住哀傷,血淚粘襟。隨後借醉鞭打士兵,要他們日夜趕造兵器,想要馬上為兄弟報仇。最後部下範疆與張達忍無可忍,只好趁張飛又再醉酒時,將他刺殺在軍營裡。
  • 張飛之死![深讀此文]
    來源:網絡張飛的死,其實憋屈得很:他不是在戰場上慷慨赴死,而是被自己的情緒給殺死了。當聽到二哥關羽被東吳所害後,他就抑制不住悲痛,恨不得立馬出兵去滅了東吳。劉備沉得住氣,拒絕了張飛的要求。無奈之中的張飛便日日沉醉,醉後管不住自己,時時拿士兵出氣,動輒鞭打他們。
  • 張飛之死
    在《三國演義》中,張飛之死,死得憋屈。他不是在戰場上慷慨赴死,而是被自己的情緒給殺死了。張飛脾氣暴燥。他在閬中鎮守,聞知二哥關羽被東吳所害,旦夕號泣,血淚衣襟。劉備知道後,就勸他,你鞭打士兵,還讓這些士兵隨你左右,早晚都要被禍的。
  • 深度閱讀| 張飛之死!
    來源:百度文庫(http://t.cn/RKXLeeb),圖文整理自網絡張飛之死其實很憋屈:他不是在戰場上慷慨赴死
  • 張飛為何能吼死夏侯傑?醫學專家:並非張飛神勇,只不過是個巧合
    為了救劉備的兒子,趙雲差點死在軍中,幸虧張飛在當陽橋上接應,才得以脫身。這三聲怒喝威力了得,一聲讓江水倒流,第二聲曹軍將領夏侯傑肝膽俱裂,墜馬而亡,三聲怒吼,曹操掉轉馬頭便要逃跑,曹軍互相踐踏死傷無數,在原文中是這樣描寫的:先主背 曹公,依劉表。表卒,曹公犯荊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猝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 橫矛曰:「張翼德在此,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 張飛之死,真相驚人!
    張飛之死,其實很憋屈:他不是在戰場上慷慨赴死,而是被自己的情緒殺死了!聽到好兄弟關羽被害,他首先就抑制不住哀傷,血淚粘襟。隨後借醉鞭打士兵,要他們日夜趕造兵器,想要馬上為兄弟報仇。最後部下範疆與張達忍無可忍,只好趁張飛又再醉酒時,將他刺殺在軍營裡。沒人否認張飛能力很大。但能力這麼大的人,最後卻得不到一個理想的結局。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人,其實能力再大也無濟於事。1、最該掌握的能力是控制自己現代跟古代當然不一樣。
  • 張飛之死(值得深思)
    張飛之死,其實很憋屈:他不是在戰場上慷慨赴死,而是被自己的情緒殺死了。聽到好兄弟關羽被害,他首先就抑制不住哀傷。隨後借醉鞭打士兵,要他們日夜趕造兵器,想要馬上為兄弟報仇。最後,部下範疆與張達忍無可忍,只好趁張飛又再醉酒時,將他刺殺在軍營裡。沒人否認張飛能力很大。但能力這麼大的人,最後卻得不到一個理想的結局。
  • 張飛之死,死在情緒;關羽之死,死在心態
    (三國 劇照)張飛聽到二哥關羽被東吳所害後,抑制不住悲痛,恨不得立馬出兵去滅了東吳。劉備沉得住氣,拒絕了張飛的要求。無奈之中的張飛便日日沉醉,醉後管不住自己,時時拿士兵出氣,動輒鞭打他們。最後,部下範疆、張達實在忍無可忍,於是趁張飛醉酒沉睡之時,將他刺殺,割下他的頭顱,奔東吳而去。沒有人能否認,張飛的能力是很強大的。但能力這麼大的人,最後卻得到這樣一個窩囊的結局,不得不令人反思:一個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住的人,能力再大也無濟於事。
  • 張飛之死(深度好文)
    張飛聽到二哥關羽被東吳所害後,抑制不住悲痛,恨不得立馬出兵去滅了東吳。劉備沉得住氣,拒絕了張飛的要求。無奈之中的張飛便日日沉醉,醉後管不住自己,時時拿士兵出氣,動輒鞭打他們。最後,部下範疆、張達實在忍無可忍,於是趁張飛醉酒沉睡之時,將他刺殺,割下他的頭顱,奔東吳而去。沒有人能否認,張飛的能力是很強大的。但能力這麼大的人,最後卻得到這樣一個窩囊的結局,不得不令人反思:一個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住的人,能力再大也無濟於事。
  • 劉備至死都沒給關羽、張飛追封諡號,是怨恨關張,還是另有隱情?
    也有異常鄙視的,言稱:劉備虛偽,關於自大,張飛魯莽,要是劉備真當了皇帝,首先就會殺了關羽和張飛……當然更有「學究派」,從正史中去窺尋線索,並指出:根本就沒有什麼「桃園三結義」。而且最讓人難以理解的是,關羽、張飛那麼替劉備賣命,可劉備至死都沒給兩人追封諡號,相反卻追封了法正。劉備這是在怨恨關、張,還是另有隱情,到底是幾個意思?
  • 張飛之子:張紹
    苞子遵為尚書,隨諸葛瞻於綿竹,與鄧艾戰,死。      ---《三國志·蜀書·張飛傳》張紹(?-?),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臣,車騎將軍張飛次子。劉禪在位時期,官拜侍中、尚書僕射,繼承西鄉侯爵位。景耀六年(公元263年),蜀漢滅亡,皇帝劉禪與張紹等蜀漢公卿入洛陽,曹魏冊封張紹為列侯。
  • 蜀漢滅亡後關羽全家被殺,為啥張飛卻沒事?你看看張飛的老婆是誰
    這其實是優點,劉備一生敗仗無數,卻次次起死回生,堪稱是「打不死的小強」,這點又跟劉邦一樣一樣的,屢敗給項羽,最後一戰定乾坤。從這兩方面性格特徵來看,劉備是劉邦後代,當無疑了。再看劉禪,他不能跟劉邦比,畢竟劉邦和劉備都是開國帝王,有可比性。而劉禪是亡國之君,他只能跟漢獻帝比較——又出奇的一致,幾乎所有亡國之君中漢獻帝和劉禪,是最會演戲的。
  • 【鏗鏘三國談】一嗓子吼死了夏侯傑的張飛嗓門到底有多大?
    曹軍聞之,盡皆股慄。曹操急令去其傘蓋,回顧左右曰:「我向曾聞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輕敵。」言未已,張飛睜目又喝曰:「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曹操見張飛如此氣概,頗有退心。飛望見曹操後軍陣腳移動,乃挺矛又喝曰:「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喊聲未絕,曹操身邊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倒撞於馬下。操便回馬而走。於是諸軍眾將一齊望西奔走。
  • 張飛竟然是儒將?我們熟悉的張飛,和歷史上的張飛大不相同
    不過從《三國志》的記載上看,蜀中的書法大家只有諸葛瞻一個人,《書斷》、《述書賦》、《法書要錄》等多個有跡可循的記載中,均沒有出現張飛的名字,所以張飛這個人物爭議很大。正因為如此,《張飛傳》的記載也非常跳躍,我們只能結合別人的傳記來還原張飛這個歷史人物了。
  • 劉禪為何娶張飛兩個女兒為後,卻不娶關羽之女,學者:這才是重點
    而劉禪所娶的這對姐妹花,正是猛將張飛的女兒。在此便令人提出一個疑問:劉備和關羽、張飛三人關係非同尋常,親如兄弟。根據史載,劉備和關羽更是有抵足而眠的記載,後來劉備入川,又讓關羽鎮守當時最為重要的地方荊州,可見劉備和關羽的關係似乎比和張飛更近一點,但是在給兒子選皇后的時候,為何卻絲毫不考慮關羽之女呢?原因可以分為四種?一、關羽犯下大錯。
  • 一聲吼死了夏侯傑的張飛嗓門到底有多大,真的可以嚇死一個人嗎?
    張飛睜圓環眼,隱隱見後軍青羅傘蓋、旄鉞旌旗來到,料得是曹操心疑,親自來看。飛乃厲聲大喝曰:「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聲如巨雷。曹軍聞之,盡皆股慄。曹操急令去其傘蓋,回顧左右曰:「我向曾聞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輕敵。」言未已,張飛睜目又喝曰:「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
  • 劉備一語道破張飛真正死因 ‖楊森武
    劉備起事時,關羽和張飛便跟隨著。關羽長張飛幾歲,張飛以兄事之。二人武藝高強,皆萬人敵。(欲欣賞「楊森武評三國」第66評,歡迎點擊以下連結:華陰老腔裡的說唱:《借趙雲》‖楊森武)曹操追殺劉備時,劉備派張飛領二十人斷後,在長坂坡前拒敵。
  • 張飛的兒子張苞,戰鬥力一般,為何他的死,卻讓諸葛亮吐血暈倒?
    關羽與張飛屬於三國當中的真正的「萬人敵」,都說虎父無犬子,張飛的兒子張苞肯定也非同凡響,但是我們在三國當中卻並沒有看到張苞太多的出彩之處,可為何當張苞的死傳到諸葛亮的耳中時
  • 三國第一神將,張飛馬超是他手下敗將,他一死,諸葛亮才開始北伐
    於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乃是張飛最拿手的,從三國的發展走向來看,敢與張飛單挑,或者是敢和張飛對陣的不是輸就是死。例如:曹魏名將張郃,便在瓦口關之戰中輸給了張飛。不過,張飛也有對手,此人乃是名將馬超。馬超這個人,算是一個失意之人,幾乎全家都被曹操所殺。在潼關之戰兵敗之後,馬超的日子過得更是狼狽不堪,淪為張魯的爪牙。後來,張魯的謀士稱馬超有不軌之舉,於是張魯開始疏遠他。
  • 漢中之戰勝利後,劉備為何要破格提拔魏延?諸葛亮張飛永遠搞不懂
    收納呂布時,其實劉備想的是如何玩死呂布。反正,呂布要死於自己之手,只是死的時間不確定而已!因而,收納呂布。而接納馬超,同樣亦是如此,借馬超之名,拿下益州。然後呢,畢竟馬超聲名不好,就給他安排一個虛職,沒事拿拿按月工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