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之死

2021-02-13 解道

怒不過奪,

喜不過予。

在《三國演義》中,張飛之死,死得憋屈。

他不是在戰場上慷慨赴死,而是被自己的情緒給殺死了。

張飛脾氣暴燥。

他在閬中鎮守,聞知二哥關羽被東吳所害,旦夕號泣,血淚衣襟。諸位將領以酒勸解,張飛酒醉後,怒氣更大。帳上帳下,只要士兵有過失,就鞭打他們,以至於多有被鞭打至死的。

劉備知道後,就勸他,你鞭打士兵,還讓這些士兵隨你左右,早晚都要被禍的。無奈張飛不聽,日日沉醉,醉後管不住自己,時時拿士兵出氣。

最後,部下範疆、張達實在忍無可忍,趁張飛醉酒沉睡之時,將他刺殺,割下頭顱,奔東吳而去。

在明代以前,人們最推崇的武將,是張飛,將張飛看作武將的代表人物。

南北朝史書中,常將驍勇之人比作張飛、關羽。關、張兩人名字並列,一般都是張飛的名字在前。如《晉書》、南朝《宋書》、北朝《魏書》,都是張飛名字在關羽之前。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對曹操說:

「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

沒有人能否認,張飛的能力是很強大的。

但能力這麼大的人,最後卻得到這樣一個窩囊的結局,不得不令人反思:

一個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住的人,能力再大也無濟於事。他是讓自己的脾氣給害死的。

歷史上,讓自己脾氣害死的人,比比皆是。比如,戰國時期魏國的宰相魏齊,就是一個。

戰國時代,是一個你方唱罷我登臺的時代,各大國輪番崛起。

魏國是戰國初期最強大的國家。當時的魏國,可以說握著一把的好牌。但是魏國的優勢並沒有持續多久,便被秦國和齊國徹底打殘。

為秦國制定吞併六國方針的,正是一個魏國人——範雎。

範雎在魏國的時候,是魏國使臣須賈的隨從。一次,他跟隨須賈出使齊國。齊襄王得知範雎是個人才,就派人贈給他黃金美酒等禮物,範雎拒收。

本來一件平常事,須賈卻小題大做,捕風捉影,認定範雎裡通外國,出賣了魏國利益。回到魏國,須賈在魏國宰相魏齊面前中傷範雎。

宰相魏齊是個性格暴躁的人,聽罷大怒,不分青紅皂白,命令左右抽打範雎,直打得範雎肋折齒斷。

範雎裝死,魏齊命人用蓆子把他捲起來,丟進了廁所,還不解恨,讓喝醉的賓客,輪番在他身上撒尿。

身為相國,魏齊鼓動眾人辱「屍」,做得過分。也為自己的下場種下了惡果。

看守範雎的士卒,看到範雎還有一口氣,起了惻隱之心,跑去請示魏齊,說,把範雎扔掉算了。魏齊酒醉未醒,順口答應了下來。範雎得以逃脫。

範雎歷盡驚險逃至秦國,說動秦昭王——《羋月傳》裡的公子稷,當上秦相。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範雎告訴前主人、魏國使臣須賈:「給我告訴魏王,趕快把魏齊的腦袋拿來!不然的話,我就要屠平大梁。」

有強秦做後盾,魏國惹不起,又頂不住,魏齊只得亡命趙國,卻經不住秦昭王也出頭為範雎報仇,魏齊無處可逃,被迫刎頸自殺。

《荀子》說:「怒不過奪,喜不過予。」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不能因為自己生氣,就對別人過分的處罰,高興了就給別人特別的獎勵。越是關鍵的人物,就越要適時控制自我,不能被自己的脾氣、情緒所左右。

孔子說:「不遷怒,不貳過。」

也是勸誡人們不要把自己的怒氣,發洩到別人身上,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第二次犯相同的錯誤。

當然,我們並不是說,不能有情緒。事實上,那些優秀能幹的人,也並不是沒有情緒。

他們只是能夠適時地控制自我,不被情緒所左右,不遷怒於他人,不因脾氣壞事罷了。他們能做到「怒不過奪,喜不過予」,源於他們的修養,源自內在的自信與魄力。

林則徐少年時,勤奮好學、才思敏捷,就是脾氣特別急躁,經常因一兩句不遂心願的話,便怒火中燒。

父親為避免他日後因脾氣而壞事,就給他講了個故事:

兩個大漢綁送了一名年輕人去官府,控告他是個十惡不赦的不孝之子。判官性子耿直而急躁,一怒之下,不容分說便命人打了年輕人五十大板。

退堂時,一位老太拄著拐杖,心急如焚地闖上堂來,哭哭啼啼地說:「請大人救救我們吧!剛才有兩個強盜溜進我家偷牛,被我兒子發現,想把他們送交官府,不料,反被強盜捆走了。」

判官這才知道,自己的脾氣被人利用了。

林則徐聽完後,當下恍然大悟。後來,他在書房醒目處,掛起了自己書寫的橫匾:「制怒」。


佛家言:

「怒者,心之奴。」

為什麼這麼說呢?「怒」字上為奴,下為心,一個不能控制住自己怒氣的人,就是情緒的奴隸。

脾氣,雖是天性,也是德行。脾氣不好,是我們自身的修為不好,缺乏應有的胸懷和氣度。評價一個人是否大氣、儒雅、有內涵,從脾氣中,就能窺見一二。

杜月笙不是讀書人,但有一種溫文儒雅、老老實實的神態,看起來弱不禁風,但他卻有包容三教九流的本事。

他認為,一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脾氣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秉性,有的人生性平和,有的人直率豪放,也有的人剛正不阿。但都要學會把握一個度,不能讓脾氣害了自己,而得不償失。

張飛之死,死得憋屈嗎?一點也不憋屈。他是親手為自己挖了墳墓,然後弄死了自己。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深度閱讀| 張飛之死!
    來源:百度文庫(http://t.cn/RKXLeeb),圖文整理自網絡張飛之死其實很憋屈:他不是在戰場上慷慨赴死
  • 張飛之死(值得深思)
    張飛之死,其實很憋屈:他不是在戰場上慷慨赴死,而是被自己的情緒殺死了。聽到好兄弟關羽被害,他首先就抑制不住哀傷。隨後借醉鞭打士兵,要他們日夜趕造兵器,想要馬上為兄弟報仇。最後,部下範疆與張達忍無可忍,只好趁張飛又再醉酒時,將他刺殺在軍營裡。沒人否認張飛能力很大。但能力這麼大的人,最後卻得不到一個理想的結局。
  • 張飛之死,真相驚人!
    張飛之死,其實很憋屈:他不是在戰場上慷慨赴死,而是被自己的情緒殺死了!聽到好兄弟關羽被害,他首先就抑制不住哀傷,血淚粘襟。最後部下範疆與張達忍無可忍,只好趁張飛又再醉酒時,將他刺殺在軍營裡。沒人否認張飛能力很大。但能力這麼大的人,最後卻得不到一個理想的結局。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人,其實能力再大也無濟於事。1、最該掌握的能力是控制自己現代跟古代當然不一樣。
  • 張飛之死,死在情緒;關羽之死,死在心態
    (三國 劇照)張飛聽到二哥關羽被東吳所害後,抑制不住悲痛,恨不得立馬出兵去滅了東吳。劉備沉得住氣,拒絕了張飛的要求。無奈之中的張飛便日日沉醉,醉後管不住自己,時時拿士兵出氣,動輒鞭打他們。最後,部下範疆、張達實在忍無可忍,於是趁張飛醉酒沉睡之時,將他刺殺,割下他的頭顱,奔東吳而去。沒有人能否認,張飛的能力是很強大的。但能力這麼大的人,最後卻得到這樣一個窩囊的結局,不得不令人反思:一個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住的人,能力再大也無濟於事。
  • 張飛之死![深讀此文]
    來源:網絡張飛的死,其實憋屈得很:他不是在戰場上慷慨赴死,而是被自己的情緒給殺死了。當聽到二哥關羽被東吳所害後,他就抑制不住悲痛,恨不得立馬出兵去滅了東吳。劉備沉得住氣,拒絕了張飛的要求。無奈之中的張飛便日日沉醉,醉後管不住自己,時時拿士兵出氣,動輒鞭打他們。
  • 張飛之死(深度好文)
    張飛聽到二哥關羽被東吳所害後,抑制不住悲痛,恨不得立馬出兵去滅了東吳。劉備沉得住氣,拒絕了張飛的要求。無奈之中的張飛便日日沉醉,醉後管不住自己,時時拿士兵出氣,動輒鞭打他們。最後,部下範疆、張達實在忍無可忍,於是趁張飛醉酒沉睡之時,將他刺殺,割下他的頭顱,奔東吳而去。沒有人能否認,張飛的能力是很強大的。但能力這麼大的人,最後卻得到這樣一個窩囊的結局,不得不令人反思:一個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住的人,能力再大也無濟於事。
  • 張飛之死!再忙也要深讀此文 !
    張飛的死,其實憋屈得很:他不是在戰場上慷慨赴死,而是被自己的情緒給殺死了。當聽到二哥關羽被東吳所害後,他就抑制不住悲痛,恨不得立馬出兵去滅了東吳。劉備沉得住氣,拒絕了張飛的要求。無奈之中的張飛便日日沉醉,醉後管不住自己,時時拿士兵出氣,動輒鞭打他們。
  • 張飛之死(再忙也要深讀此文)
    張飛之死,其實很憋屈:他不是在戰場上慷慨赴死,而是被自己的情緒殺死了。聽到好兄弟關羽被害,他首先就抑制不住哀傷,血淚粘襟。隨後借醉鞭打士兵,要他們日夜趕造兵器,想要馬上為兄弟報仇。最後部下範疆與張達忍無可忍,只好趁張飛又再醉酒時,將他刺殺在軍營裡。
  • 張飛為何能吼死夏侯傑?醫學專家:並非張飛神勇,只不過是個巧合
    為了救劉備的兒子,趙雲差點死在軍中,幸虧張飛在當陽橋上接應,才得以脫身。此時張飛為迷惑曹軍,吩咐眾人故意晃動草木,以為疑兵之計,曹軍看到張飛身後草木皆動,以為有伏兵,便不敢上前追趕,正在此時,張飛出其不意,發出三聲怒喝:「誰敢與我張飛決一死戰?」
  • 張飛之子:張紹
    苞子遵為尚書,隨諸葛瞻於綿竹,與鄧艾戰,死。      ---《三國志·蜀書·張飛傳》張紹(?-?),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臣,車騎將軍張飛次子。劉禪在位時期,官拜侍中、尚書僕射,繼承西鄉侯爵位。景耀六年(公元263年),蜀漢滅亡,皇帝劉禪與張紹等蜀漢公卿入洛陽,曹魏冊封張紹為列侯。
  • 張飛的兒子張苞一死,諸葛亮直接一病不起,這是為何?
    張飛的兒子張苞一死,諸葛亮直接一病不起,這是為何?五虎上將張飛驍勇善戰,是劉備的左膀右臂,可是他卻死得很憋屈。
  • 【鏗鏘三國談】一嗓子吼死了夏侯傑的張飛嗓門到底有多大?
    ▲關注的主公都已經抓到神將啦你們知道一嗓子吼死了夏侯傑的張飛嗓門到底有多大,真的可以嚇死一個人嗎?
  • 長坂坡曹操與張飛只有一橋之隔,曹為什麼不選擇用弓箭射殺張飛?
    長坂坡之戰,張飛一聲「獅子吼」,吼退了曹操幾萬雄兵,並嚇死了夏侯傑,一戰成名。 許多人不解了,曹軍與張飛僅一橋之隔,為何不萬箭齊發,把張飛射成刺蝟呢?
  • 張飛的兒子張苞,戰鬥力一般,為何他的死,卻讓諸葛亮吐血暈倒?
    關羽與張飛屬於三國當中的真正的「萬人敵」,都說虎父無犬子,張飛的兒子張苞肯定也非同凡響,但是我們在三國當中卻並沒有看到張苞太多的出彩之處,可為何當張苞的死傳到諸葛亮的耳中時
  • 一聲吼死了夏侯傑的張飛嗓門到底有多大,真的可以嚇死一個人嗎?
    一嗓子吼死了夏侯傑的張飛嗓門到底有多大,真的可以嚇死一個人嗎?還沒人開過這個腦洞,咳咳,我也是拼了。
  • 張飛竟然是儒將?我們熟悉的張飛,和歷史上的張飛大不相同
    張飛這個人非常有意思,我們明明很熟悉他,但卻沒有什麼可靠的信息。受《三國演義》影響,我們覺得張飛是個粗狂、野蠻、暴躁的人,但據明代卓爾昌《畫髓元詮》記載,張飛擅長草書,還喜歡畫美人,元代畫家吳鎮對張飛的書法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後來甚至有人說張飛能吟詩作賦。
  • 劉備竟然是殺死張飛的兇手,就因為張飛長得俊俏太有才華嗎?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之後,張飛晉升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但是同年,張飛被奸人所害去世,身首異處。而劉備卻是張飛被害的兇手,他們「桃園三結義」的情誼就那麼脆弱嗎?歷史上真實的張飛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們不妨深入到歷史中去看一下。前段時間聽書,剛好聽到了張飛之死這一章,聽完之後我頗感吃驚。
  • 劉備至死都沒給關羽、張飛追封諡號,是怨恨關張,還是另有隱情?
    也有異常鄙視的,言稱:劉備虛偽,關於自大,張飛魯莽,要是劉備真當了皇帝,首先就會殺了關羽和張飛……當然更有「學究派」,從正史中去窺尋線索,並指出:根本就沒有什麼「桃園三結義」。而且最讓人難以理解的是,關羽、張飛那麼替劉備賣命,可劉備至死都沒給兩人追封諡號,相反卻追封了法正。劉備這是在怨恨關、張,還是另有隱情,到底是幾個意思?
  • 關羽張飛被殺,黃忠趙雲善終,馬超到底怎麼死的?臨死前說出隱情
    而五虎上將的死很多朋友也比較在意。五虎上將劇照關羽之死:關二爺,迄今為止民間名氣最大,最受推崇的武將。演義上劉關張三人在一個美麗的桃園裡結拜了兄弟。正史雖然沒有提到結拜的事,但是《三國志》中卻提到了「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所以結拜不結拜的也不重要了,都睡一個床了。
  • 張飛是無人不知的,但你可知道張飛的老婆是誰?
    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講講三國五虎上將之一的張飛的老婆。張飛的老婆是誰呢?她的來頭可不小,你可能想不到她竟然是蜀國死對頭曹操的侄女!一、張飛的老婆:夏侯氏那麼張飛是曹操的侄女婿,是真的嗎?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注引《曹瞞傳》及《世語》二書:「(曹)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敦之叔父。太祖(指曹操)於惇從父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