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費小丑 編輯:鄭道森10月15日,長春電影節,一個被認為是「藝術院線雛形」的聯盟成立了。這個聯盟名為「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由中國電影資料館聯合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上海暖流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萬達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百老匯電影中心、北京微影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成立。
聯盟宣布,未來將拿出分布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00個影廳作為首批加盟影廳放映藝術電影,保證每天至少放映三場藝術電影,並且每周至少保證10個黃金場次放映。這些藝術影廳的設立,對賈樟柯、王小帥、畢贛等藝術電影導演來說,無疑是久旱逢甘霖的大好事。「這是中國藝術電影導演,很重要的一個日子。」賈樟柯在現場說道。他還表示,藝術片和商業片長期在一個體系裡混合發行,尷尬又悲壯地跟商業片爭搶票房,藝術電影放映聯盟的成立,市場得以進一步細化,藝術電影導演有了尋找觀眾的新機會。
已有100個影廳參與,目標3000塊銀幕,這是藝術院線的雛形? 今年5月,方勵為院線排片下跪的情景還歷歷在目,再往前,王小帥的《闖入者》首映當天全國排片率僅為1.6%,今年暑期檔上映的《冬》僅僅取得了30萬的票房成績,最多時單天排片僅有90場。藝術電影在國內商業電影院線長期的生存困境,都被歸結為沒有藝術院線。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電影觀眾對藝術電影的瘋狂熱情,每年電影節的搶票情景堪比春運,去年北京國際電影節3分鐘破1萬張的出票量,今年北影節4月1日12點開票,2分鐘出票額破百萬,4分鐘破兩百萬,8分鐘破三百萬……30分鐘,北影節獨家票務平臺「格瓦拉+微票兒」總出票額破600萬元。
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認為,中國電影市場對多樣化電影的包容能力,接受能力,正逐步擴大,近年來,《狼圖騰》、《白日焰火》、《山河故人》《刺客聶隱娘》,《熱日灼心》,《心迷宮》,《路邊野餐》,《長江圖》等一大批具有較好藝術品質的影片都登上了大銀幕,中國電影市場蛋糕做大,帶動了電影票房的多樣性,觀眾的細分化。在這樣的一個時期,做這樣一個事情,顯得水到渠成。正是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由廣電總局牽頭成立「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發起方由中國電影資料館、華夏電影、賈樟柯的暖流文化、萬達院線、百老匯電影中心、微影時代六家組成。賈樟柯說,這一年在不同的國家考察,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因為中國電影的市場體量和影響力,很多歐美大的製片公司和發行公司,都開始有了會講中文的人,這時把全世界優秀的電影介紹到中國來,把最新的有價值的藝術電影引入到中國來,跟國內的觀眾分享,都是最佳的時期。這個聯盟囊括了片源方、發行方、院線、票務平臺,藝術電影公司等各種優勢力量,中國電影資料館是亞洲最大的電影資料館,擁有大量的經典電影片源,從2012年開始藝術電影放映,目前已經形成了每周都有的常態藝術電影放映,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安樂的百老匯電影中心是老牌藝術影院,在香港策划過多年影展,華夏發行應該扮演的是電影引進和發行的角色。
微影時代旗下的微票兒和格瓦拉曾是北京電影節、上海電影節的線上票務平臺,長期在藝術電影節領域耕耘,積累了上千萬的藝術電影觀影人群。萬達院線是院線代表,去年曾對賈樟柯導演的《山河故人》進行了長線放映。而賈樟柯的暖流文化,團隊有數十年藝術電影的製片工作經驗,長期跟全世界的藝術電影發行公司關係密切,可以扮演牽線搭橋的角色。聯盟已經在全國31個重點城市,挑選出來了9家放映渠道公司的100個影廳,作為藝術放映的核心影廳,影廳保證,每天至少放映3場由電影放映聯盟推薦的藝術影片,每周至少保證10場黃金場次的放映,接下來,藝術電影的放映聯盟,還將在所有地級市和部分實力較強的縣級市設立次核心藝術影廳400個,並逐步擴大整體布局,最終實現3000個銀幕動態化放映藝術電影,首批片單將於11月8日公布、11月16日開啟網絡開票,11月23日正式放映。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一做法要想真正落地,需要各方的決心和堅持。對於參與聯盟影院來說,如果藝術電影上座率不高,假使遇到賀歲檔或者大片上映,1個影廳上萬的票房,對影院會是不小的誘惑。由於目前只是一個鬆散的聯盟,而並非公司化的體制,強制排片會有一些難度。
「電影觀眾口味其實是多樣化的」,藝術電影更考驗影院經營觀眾的能力 要保證聯盟的長足發展,必須首先保證有足夠的、不間斷的片源,如果僅僅放映當季剛拍攝完成的藝術電影,很難滿足日常放映的需求,必須有一定數量的片源積累。 對此,作為放映聯盟主導方的中國電影資料館,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表示,未來片源將有以下來源:
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 第一類是中外的經典影片,這些電影將會以主題策展的方式呈現, 比較《教父》、《西部往事》等,同時可能會策劃一些應景的展映主題,比如張藝謀的《長城》快要上映時,會在聯盟做一個張藝謀的回顧展。其他還有經典的老片放映等等。
第二類是曾經在國內院線上映過放量不夠的藝術影片,比如《山河故人》、《路邊野餐》、《鋼的琴》等,錯過的觀眾,將有機會看到重映,而且這种放映將會是長線放映。 第三類,新出的新老導演的藝術影片。比如正在放映的《黑處有什麼》這種藝術氣息濃厚的影片,在它的商業發行體系之外,同時會考慮納入聯盟組成的藝術影廳中放映。 很多觀眾關心的,是否會引進國外正在上映或已上映的優秀藝術影片?孫向輝透露,展映將會參考電影節的形式,根據策展情況,有可能聯合華夏發行一起申請引進國外影片,因為聯盟放映是主題展映,不是全線發行,所謂未來將不會考慮納入主流電影引進發行機制中操作,但具體還在跟監管部門溝通,「畢竟剛開始,很多事情還在摸索當中,總體上我們會參考電影節的思路和模式。」 有行業人士預期,對於引進外片,未來有可能廣電總局會給予綠色通道,但可能相比於國外上映期,會有三個月到六個月的時間差,但這種藝術影廳的放映,更多的是給觀眾提供多一種選擇,而不是挑戰主流的發行市場,所以不會用「引進」這種詞語。 娛樂資本論了解到,在法國,政府每年會通過法國國家電影業中心為藝術院線提供補貼,用於資助影院的宣傳推廣和設施改造。相比之下,此次國內搭建的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並未有資金層面的扶持,很多院線參與其中,一方面是基於品牌的考量,另一方面也希望吸納對於藝術電影的情有獨鐘的核心觀影人群。 孫向輝透露,目前的九家渠道院線,一百塊銀幕,都是有條件選擇出來的。首先影院必須是八廳甚至以上的,這意味著即使檔期多部商業大片上映,影院都能騰出一個富餘影廳來進行藝術電影的放映,不會因為單廳影響到影院的營運收入。第二,選擇的院線渠道,都是萬達等國內擁有較強經濟實力的院線,「有很多影院要求加入的時候,我就說,這是一個情懷的事,不應該用商業的眼光去看它,要做好賠的心理準備。」 她以中國電影資料館「一票難求「的情況舉例,這一情形的出現,有賴於10年來的悉心經營。在她看來,國內的電影觀眾口味其實是多樣化的,只是影院需要花時間去經營,「不能依賴補貼「。 事實上,國外一些獲得補貼的藝術影院上座率,未必會有電影資料館的上座率高,而國內商業院線的影院平均上座率不過20%。「我聽到一些質疑,說建立藝術影廳不會有觀眾,但其實,只要經營得當,藝術電影的上座率並不會低。「
點擊關鍵詞查看往期相關精彩李宇春|王寶強離婚案引爆輿論|王寶強離婚事件之前發生了什麼|微博的復甦|專訪好妹妹樂隊|奧運「體育明星經紀戰」|TFBOYS三周年|中影IPO|《戰狼2》保底發行|「限韓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