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情緒管理故事《控制遊戲的時間》

2021-02-15 萱萱媽講故事

點擊上方小藍字萱萱媽媽講故事添加關注

每周上新2~3個兒童情緒故事

如果寶寶喜歡聽,就請媽媽也分享給其他寶寶聽哦!~

孩子玩遊戲真的那麼「恐怖」嗎?

導讀:一談到孩子玩遊戲的問題,家長們大多會是滿臉愁容,有些孩子是遊戲迷,不思茶飯、不想學習;有些媽媽就根本不讓孩子玩,怕遊戲會毀了孩子.遊戲真的這麼恐怖嗎?孩子們的自制力就這麼不可信嗎?

當我問到是否可以讓孩子玩遊戲的問題時,家長們大多都反應熱烈,回答也是眾說紛紜:

--我的孩子就愛玩遊戲,一玩就上癮,我就不讓他玩了。

--我的孩子也愛玩遊戲,一玩幾個小時,怎麼叫他都停不了,我只好直接給關了,他還不樂意,衝我發脾氣,搞得我也很生氣!但是下次他想玩的時候,一求我,可憐巴巴的樣子,我又心軟了,就讓他玩了。

--我也很矛盾,讓他玩吧,太浪費時間了;不讓他玩吧,和同學又沒有共同話題,別人不跟他玩,搞得很可憐的樣子,怎麼辦呢?

--我就根本不讓他玩,既學不到有用的,還毀眼睛,更有可能學壞了,又打又殺的。我們就沒有電視和遊戲機,壓根兒就讓孩子沒這念想。

面對孩子的問題「我可以玩遊戲嗎?」,家長的回答幾乎都是否定的,偶爾得到肯定的回答,也有很多的限制,比如「作業完成了嗎?」 「檢查了嗎?」 「複習了嗎?」 「考得怎麼樣?」 「做兩道題再玩吧。」 「先說好啊,就玩半小時,讓你關就得馬上關,否則,沒有下次了。」 當孩子的所有回答都讓父母很滿意時,孩子就如大赦一般,開始了短暫的愉快遊戲時間。這期間還要看爸爸媽媽的臉色和心情,因此玩得小心翼翼。

這期間家長和孩子的感覺完全不一樣,爸爸媽媽覺得時間是如此的漫長;孩子感到時間飛逝,總想拖延一會兒,享受這來之不易的短暫快樂時光,因為下一次又不知何年何月。因此當父母讓孩子停止遊戲時,矛盾和衝突常常發生。

其實,遊戲本身並不可怕,只要我們能提前制定規則,安排好時間,遊戲是最能培養孩子自制力的方式之一。一般來說,要遵守以下的原則:

1. 玩多長時間:和孩子確定玩遊戲的時間上限,比如周一至五,每天最多玩1小時,周六、日每天最多2個小時,單次玩遊戲的時間是30分鐘;兩次玩遊戲的時間中間至少要休息15分鐘,休息時不要用眼睛,比如看書、看電視等。

2. 什麼時候玩:要先制定時間表,列出當天要完成的任務,以及每一項任務可能需要的時間,加上中間休息的時間(每次休息15分鐘),距離上床睡覺的時間應該至少有1個小時(如果沒有,就應該相應減少任務,只保留必須完成的任務,比如學校作業)。這段時間就是孩子可以玩遊戲、自主安排的時間了。玩遊戲的前提是孩子按照時間表完成了當天的任務,比如學習、運動、洗漱等。

3. 延長規則:教會孩子使用定時器,每次定時30分鐘,遊戲開始就啟動定時器,和孩子約定只要定時器響了,就要停止遊戲。如果到時間了孩子不想停止遊戲,每延長5分鐘,就要停止一次遊戲(每次是30分鐘),依此類推。例外情況:如果定時器響了,孩子因為要保存級別而申請延長時間,家長可以試情況而定,比如5分鐘內可以通融一下。這些約定一定要事先溝通好,並且寫下來,孩子和家長籤字生效。

4. 平靜堅定:當孩子玩遊戲到時間還不停止,也不願意遵守延長規則,甚至大吵大鬧、發脾氣等,家長要做到平靜堅定、一離二吸三涼水(一離指離開現場;二吸指深呼吸;三涼水指用涼水洗臉使自己快速冷靜下來),暫時不要理會孩子,「閉上嘴,邁開腿」,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然後再和孩子溝通。(一這點非常非常重要,家長不要在自己情緒激動時與孩子溝通,這時候溝通結果往往是最差的,還會破壞親子關係)

5. 和孩子溝通:家長平靜後,要和孩子進行「接納-反映-討論」,(接納,指對孩子的情緒表示理解;反映,是指引導孩子把自己的情緒、不滿和想法都表達出來;討論,是指跟孩子一起討論關於玩遊戲這件事,以後該如何做,才能避免今天這樣的事再發生) 幫助孩子情緒平靜下來,再與孩子溝通遊戲規則,考慮突發事件,以及孩子的感受,適當調整遊戲的時間和細則。

注意:家長持續而反覆地進行接納-反映,直到孩子漸漸平靜了,這個階段的目的就是家長把孩子的情緒垃圾接過來,引導孩子注意到這些情緒的來源,要注意:要引導,不要教導。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能用語言說清楚自己的負向情緒,也能了解自己的情緒來源,他的情緒就會得到緩解,心靈就會得到淨化。

切記:家長和孩子的約定,通常都要說明「先試行一周」,隨時和孩子溝通、調整,不要把話說得太滿了,以免沒有迴旋的餘地。另外,要給孩子犯錯的機會,不要以為制訂了規則,孩子就會自覺遵守。只要孩子沒有遵守規則,家長要平靜地對待,不需要妥協,要堅定地執行,如果孩子情緒反應極其強烈,回到步驟4和5。

………………………………

在教育的問題上家長應該和孩子共同成長

每周上新2--3個新故事記得關注哦!~

相關焦點

  • 洞悉兒童的「情緒大腦」,用「遊戲」助推兒童的情緒發展!
    在電影《頭腦特工隊》裡,小女孩萊莉的心靈深處住著幾個小夥伴,他們主導著人類的五大情緒——快樂(樂樂)、悲傷(憂憂)、厭惡(厭厭)、恐懼(怕怕)和憤怒(怒怒)。樂樂專注於為萊莉營造快樂、美好的情緒,讓她大部分時間都陽光快樂、積極向上,似乎不會被「負面」情緒沾染。
  • 《兒童情緒管理》講座精華整理
    4月13日晚,「安妮老師的育兒講座群」的第二期主題《兒童情緒管理》順利完成,這一次我們有來自全國20多個省的、從50年代到90年代
  • 權威發布,KaDa故事 「情緒管理」閱讀主題年度書單排行榜出爐
    近日,KaDa故事數字閱讀研究院發布了兒童「情緒管理」閱讀主題的2020年度用戶喜愛度書單排行榜,為家長們教育孩子控制情緒提供了權威性的指導性書單,也為兒童繪本閱讀領域提供了主題內容的選擇參考方向。KaDa故事數字閱讀研究院針對家長關心的20個話題,持續發布兒童年度主題閱讀書單系列。這次發布的書單是KaDa故事依託平臺3000萬用戶的大數據,從作品訂閱量、閱讀率、重複閱讀率等多維度,萬冊繪本中評選出來的。
  • 遊戲是親子溝通的「雙向翻譯機」丨兒童時間管理第290講
    昨天我們講解了怎樣通過遊戲的方法讓孩子克服恐懼,讓孩子克服恐懼是目的,而遊戲只是手段或者方法,而這個手段或者方法的目的就是讓孩子了解未知,也就是了解恐懼產生的根源,而後才能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孩子的任何行為都在表達一種內心的需求,只不過他們的表達方式常常讓家長無法接受,甚至覺得有些可笑,比如我們前面講的孩子怕跌入四維空間這樣的事情。
  • 推薦一部少有的兒童情緒控制電影
    你了解自己的情緒嗎?你能真正地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嗎?你有好辦法給孩子解釋情緒嗎?
  • 聊聊 「兒童情緒管理」那些事兒
    一部《頭腦特工隊》的動畫電影,讓「情緒管理」這個詞兒火了一把。作為父母,如果能夠在6周歲之前,與孩子手牽手,探索「情緒小人」的世界,學習面對各種各樣的情緒,這可能是我們能夠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之一。
  • 繪本書單|推薦6本兒童情緒繪本,幫助管理壞脾氣寶寶
    好的情緒繪本,像一個生動的演出,能藉助故事的力量、情景化的場景走進孩子的內心,讓小朋友找到自己情緒的同類項;認可他們的悲傷、膽小、生氣和難過;告訴他們怎麼做能排解掉消極的情緒,不會被「情緒怪獸」吞噬掉。優秀的情緒繪本,可以讓父母拿來借鑑,可以給小朋友以一定的代入感,想像自己成為繪本中的主人公,從而學會那些情緒控制的方法。
  • 隨著孩子長大,情緒經常會失控,DK兒童情緒管理教你這麼做
    DK出版社作為世界上 權威的百科類圖書出版社,今年新推出的對於3-6歲學齡前兒童的情緒管理百科圖書《兒童情緒管理——我不生氣,冷靜是種超能力》,就是針對這個年齡層的幼兒學習情緒管理的。從小直面自己的各種情緒,明白情緒的意義和緣由,也就能夠更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情緒, 成為自己情緒的小主人。
  • 提升兒童情緒管理能力
    教育孩子管理情緒,首先必須對孩子的情緒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愉快、憤怒、悲傷、厭惡、驚訝、恐懼,是孩子的基本情緒。同情、嫉妒、尷尬、自豪、羞愧、內疚,則屬於孩子的自我意識情緒。一歲半之前的孩子,所表達的情緒大多以基礎情緒為主。這些基礎情緒的表達,既是一種自我釋放,也是一種適應環境和達成目標的手段。
  • 孩子的情緒管理障礙,其實是從小落下的「病根兒」
    在孩子性格成長的時期,情緒管理的繪本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性格和習慣。《小燈泡情緒管理繪本》的每個故事都有明確的主題意義,它包含了孩子真實生活場景中常常會產生的情緒,這些情景你家的孩子也許也正在經歷。這套繪本涵蓋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性格問題,包含膽小害怕、內向害羞、愛發脾氣、不自信、缺乏安全感等等。孩子管理情緒的第一步就是,要能識別出自己的各種情緒。
  • 電影《小魔仙之黑魔法來襲》教導小孩控制情緒
    由方曉罡擔任導演,當紅藝人吳恙和小童星陳旭聯袂主演的兒童魔幻電影《小魔仙之黑魔法來襲》於9月2日在全國上映。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負面情緒如何傷害人類的童話故事,對被嬌慣著長大的少兒朋友頗有教育意義。  本片希望通過這個頗具魔幻色彩的童話故事,讓孩子們理解到,負面情緒是不好的。隨便鬧情緒發脾氣更會對自己和身邊的親友造成傷害。而選在9月2日上映,也是想為新學年開學獻禮,為所有剛剛過完暑假甚至是第一年入學的孩子們,奉獻一堂精彩的新學年第一課。
  • 教家長用「鐘擺效應」,幫教孩子控制好情緒
    但實際上,在兒童心理學上,有一種叫做「鐘擺效應」的心理學原理可以明確的幫助家長們教育孩子,讓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再隨時隨地的大哭不止。而根據「鐘擺效應」,既然孩子的正面負面情緒管理是像鐘擺一樣對應的,我們只需要控制好孩子「笑的問題」,孩子自然就可以管理好自己的負面情緒,也就不會經常哭個昏天黑地了。
  • 3部兒童情緒情商管理英文動畫片&5套英文繪本助孩子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The Way I Feel 我的感覺系列叢書這套書描述了孩子經常發生的八種情緒,包括害怕、難過、喜歡自己、嫉妒、生氣、關心別人、想念、擔心。通過插圖和易懂的故事,展現出各種情緒的表現特徵及相對應的處理方式,使孩子能夠明白掌握調理自己情緒的可行辦法。 下面是其中的部分內頁供參考:這套書適合0~4歲親子共讀,有中文版本。
  • 團|《小燈泡情緒管理繪本》,孩子的情緒好了一切都好了
    殊不知在他們的情緒世界裡,也會有「翻江倒海」的時刻。作為父母,我們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及早重視孩子的情感要求,並對孩子的情緒做出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認識、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即為孩子做好「情緒管理」。
  • 聰明的人,都懂得控制情緒
    車被沒收後,張強直接就癱在家不動了,一天到晚只玩遊戲。阿珍實在看不過,說了幾句,他就暴跳如雷,罵罵咧咧,摔打東西。阿珍說:「他心情不好,可誰還沒個情緒?摔上一個手機的時候就說了,再有一次就直接離婚。」這次是摔東西,下次是不是直接打我?一個連自己情緒都管理不了的男人,敢奢求他對我和孩子好?
  • 爾導情緒失控離場:不懂得管理情緒的人最吃虧
    01情緒失控屢上熱搜:情緒管理怎麼這麼難?最新一期的「演員請就位」大家吃瓜了沒?但當我們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爾導不懂得情緒管理,沒有職業操守時,可曾想過,自己也有情緒快要崩潰的時候掌控不好就會走向兩個極端,情緒失控和抑鬱。比如前段時間屢上熱搜的鄭爽。
  • 如何做好時間管理?《時間管理7堂課》告訴我們答案
    時間管理的本質是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從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符合自己的預期。秋葉的《時間管理7堂課》為讀者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審視自己時間管理不佳的框架,將時間管理分為目標、情緒、精力、日程、效率、碎片、外包七個方面,詳細解析了時間管理的思維、工具、實例三個方面入手,幫助讀者實現高效時間管理。
  • 管理好情緒,是一個人的修為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能夠更好的掌控自己的人生。 讓情緒控制自己人生的人,往往活不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活得很累,有的時候自己都後悔不已。 人生在世,只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用更積極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人生。
  • 情緒起伏大,無法控制?
    還有更多的人不能理解高敏感情緒人群的存在,完全不把他們的情緒困擾當作一回事。「沒有什麼大不了,睡一覺就會過去。」「時間是最好的良藥。」「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這些話相信在我們情緒低落時,身邊人都說過,可現實呢?
  • 情緒管理繪本《生氣王子》:孩子的壞情緒裡,藏著父母的影子
    為了更好的讓父母理解自己的情緒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我用過很多方法,也給媽媽們推薦過很多情緒管理的書,我覺得既可以對父母有效,又對孩子非常有效的是賴馬的《生氣王子》。02、《生氣王子》內容《生氣王子》描寫的是小象艾迪王子從發脾氣到控制自己脾氣的故事。扉頁就是生氣的艾迪王子從控制情緒的廣告牌前走過,而廣告牌上全是教大人如何控制自己情緒、更好和孩子溝通和相處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