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陽明病寒證(一)
【9.13】陽明病,若能食,名中風;不能食,名中寒。
然後呢,接下來【9.13】條,張仲景說呀,你得了陽明病的人,如果他吃得下飯,代表這個邪氣是風邪;如果他吃不下飯,代表這個邪氣是寒邪。其實這一條哦本身就是一個邏輯性非常差的條文,怎麼講呢?這個,歷代注家就因為這一條的邏輯性的不好,所以吵個不完。
吵什麼呢?就是吵說這個後面那個中寒啊,要念zhòng還是要念zhōng。因為張仲景的確是犯到了這個規矩,就是張仲景在講,前面這個進入你人體的是風邪,所以這個人吃飯吃得下,那這個說法上面來講,他這個中風是指的外邪的種類的。
可是呢,後面那個中寒啊,其實你如果讀了後面陽明篇的條文就會發現說,那個寒其實是在指那個人體質本來就在寒,不是外面的什麼麻黃湯證那個邪氣進來這寒氣。所以,張仲景本身這個在對舉的這兩個東西,就其實不是在同一個平面的東西的時候哦,那注家注起來那真是要抓狂了。
那這個,我們說,如果來到我們身體裡面的邪是風邪,那我們中國人都說,風為陽邪,寒為陰邪對不對,那陽邪進入身體會怎麼樣啊?它會不妨礙消化。
因為他還有一個動能在那邊,並且我們說陽邪是比較走外,比較散的,所以他可能就在身體裡的這裡那裡啊逛來逛去,也不急著去鑽到你的消化軸的這個正中央的核心部位,所以你的消化能力基本上並不太會受打擾。可是呢,如果你吃不下的話,那就是你的脾胃機能已經受打擾了,所以說,這個進來你身體的邪氣是寒邪。
那我就說,這個進來我們身體的邪氣是寒邪這件事情呢,不能說它不對,但是臨床上不太會這樣。怎麼講呢?就是如果你剛感冒的時候,是脈浮緊的麻黃湯證,然後呢接下來過了幾天它傳到陽明了,變成陽明病了。那結果那個陽明病你會發現,體質本來就是熱的人,他還是發熱的陽明病,還是吃得下飯,那體質寒的人就發寒的陽明病,這個跟外邪的是不是寒氣這個事情是沒有正相關的。
所以,這個中寒這件事情呢,我們實際上呢,是要把它看作是張仲景用來提點學生讀者的一個方便法門。這個方便法門是這樣子,就是當他這樣子寫了之後哦,我們在讀這個書的時候,就會有一個理解說,哦,陽明病有比較熱的陽明病跟比較寒的陽明病,就是對這個病的區塊有這樣子的認識,就是這樣子就好了。但是,至於說你要不要考據到,到底衝進你身體的是風邪還是寒邪,那在這裡可以說是不必了。
那這種方便法門其實哦,我個人的想法是,我對他的感覺是無可厚非啦。就是很多時候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講啊,方便法門就好像是一個這樣的框架一樣,你暫時借用,有些東西比較容易記憶。
就是,即使是對我來講,我明曉得他有些東西的邏輯不是那麼的對,可是我還是會把它放到我的腦袋裡面,拿來當作記憶上的方便,就他這樣子分的時候你比較好歸類,即使他的邏輯不太好也可以用。
那像這個我們的這個傷寒學裡面的方便法門,就像是之前講過的,有一些醫家認為說,少陽是半表半裡,其實這個「半表半裡」是一個方便法門。也就是少陽到底是不是那樣子在以他們說的那個方法在那邊,什麼症狀在表證跟裡證之間,那倒是不一定。你頂多是說陽明區塊是肌肉,然後太陽區塊是人體表面的衛氣,所以少陽區塊是膜網,在兩個之間,頂多說到這樣而已。但是半表半裡這個話講出來呢,我們在學習跟記憶的時候,有一個東西可以拿來幫助初學者去理解一下。
就像是太陽初感的什麼三綱鼎立說對不對,這個桂枝湯是治中風,然後麻黃湯是中寒,然後大青龍湯是風寒兩傷,那大青龍湯根本是講錯的哦,大青龍湯不是三綱的第三綱。
但是沒有關係,因為你這樣子講了,三綱鼎立,我們初學者可以記得說123嘛,不會忘掉這三個湯。所以就是有它好用的地方,所以我們都不排斥它了哦。像是五苓散是蓄水,那個桃核承氣湯那個蓄血,那也是方便法門,誰曉得這個是不是絕對是什麼傳入太陽腑怎麼樣,那也很難說的。
甚至你可以說,張仲景的整個六經病的框架都是方便法門,你看他裡面包含了多少種雜病在裡頭,你這個也不能說保證每一個湯證都是感冒來的。所以這些都是方便法門哦。
因此,我們在承認有那麼多方便法門可以用,而我們也在用它的這個前提之下呢,那我想我們對於張仲景的這種邏輯不良的部分,我們就不要再責備了。不過呢,也因為這樣子,歷代注家的這個中(zhòng)寒、中(zhōng)寒之爭呢,我們也不用再去爭了,本來條文就是這麼一回事了。
那麼,脾胃不動的人,底子是寒的人,那他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其實這一條也可以說是為了下一條做準備。我覺得陽明篇呢,你雖然說它這個個別的條文邏輯都不好,可是,它的那個一條一條之間,彼此呼應跟扣合的地方哦,還是寫得很漂亮的。那我們來看接下來張仲景怎麼說一個寒底的人得陽明病的狀況,而從這裡開始,我們也可以看出陽明病的一個傳變方式的一個端倪。
【9.14】陽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鞕後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別故也。
那這個,他說,陽明病,若中(zhòng)寒者,這個你要念中(zhōng)寒也隨便哦。就是,如果有一個人得到陽明病了,而他本來是一個脾胃很寒的人,脾胃屬中焦嘛,中焦很寒的人,於是他陽明病會怎麼樣呢?會「不能食,小便不利」。
哦這一點啊,我是想,同學,我們對於這個人的這個消化系統所動用的能量哦要有一個認識,就像今天發的講義啊,這個《黃帝內經》上頭有一個篇章哦,陽明脈解篇,是專門就是在講陽明篇的。那它裡頭後面就講說,皇帝問岐伯說,一個人怎麼會生病了,還能夠脫了衣服爬到屋頂上去唱歌,有人病得這麼有精神的嗎?
那這個岐伯就說,這個陽明哦因為是主肌肉,氣血都很盛,所以這個陽明發病的時候,人的整個能量就爆衝出來了,因此他會變得非常有力氣哦,能夠發狂,能夠唱歌這樣子。有這樣子的一個狀況。
也就是從我們如果一般人得陽明病的這個發高燒的這個實況來看,你也會覺得說,哇,這叫做生病哦,身體怎麼有那麼多的能量讓你看得到。那麼,陽明的能量是哪裡來的呢?陽明的能量我們說肌肉也對,也說消化軸也對,簡單來說就是,其實我們人類哦,平常在消化的時候是動用到非常大的能量的哦。
你看吃進去的這些雞鴨魚肉青菜都把它分解成碎碎的,送到身體的每一個地方去,那簡直是一個偉大的工廠。那麼,這個很強大的能量呢,一旦你病邪到了陽明區塊,哦,陽明區塊的這個要發動抵抗力到你身體的肌肉,或者是在消化軸裡面跟這個病邪在作戰的時候,那自然就會從你的消化系統裡面拿能量出去用,對不對。
那這個能量一拿掉之後,你的消化道會出現什麼事情呢?這就是一個張仲景的陽明篇的一個思路的一個開端。怎麼講呢?就是,如果你的消化道本來是一個很有能量的消化道,然後呢,你的身體陽明區塊為了要抵抗病邪,把能量從這個消化道抽走了,那這個抽走之後,請問你的消化道是會變的更熱,還是更寒?其實這是不一定哦,對不對。
你不要說陽明病發高燒,說不定你這個消化道本來氣血就差一點,那一發陽明病,他從裡面抽得全部都沒有了,整個消化道都當機了,停擺了,整個就寒寒的死死的在那邊,這也有可能對不對。
所以當你得陽明病的時候,這個消化軸這一邊哦,是可能熱化可能寒化的,還不一定都是熱化。因此呢,張仲景現在在開始借著這一條哦,在跟我們介紹陽明病的時候,消化軸可能會偏傾的方向的其中之一哦。
那至於說,我們既然講到講義了,就隨便看一眼好了,他說陽明病的人啊,是討厭這個人的聲音跟火的聲音,並且聽到木頭的聲音就會嚇到。這個陽明病因為是熱證哦,人本來就心煩,心煩就會什麼刺激他都討厭,所以呢,基本上啊熱證的人就看到火就討厭,熱證的人看到人就討厭,這是沒有問題的。
那麼,如果——他說聽到木頭的聲音會討厭的話,這個我只能說,我不敢說他錯。因為,人的經脈有某種律動存在,這個東西已經是公開的事情了。因此,是不是木頭的聲音真的會對我們屬於土髒的這個,不是髒哦,是腑哦,這個陽明燥金而屬土的這個胃,有一定的這種木克土的影響,說不定還是有。
不過,驗證的方法是什麼呢?因為如果我們自己是大人的話,得陽明病一把脈就知道自己是陽明病了嘛,可是,如果是你們家還不太會說什麼事情的小孩子得陽明病的話,那你就不妨試試看啦。他如果得了陽明病,你究竟最好是發燒嘛,也不知道是麻黃湯證還是陽明病,那怎麼辦?那你就搖鈴鐺、敲木魚啦。那如果搖鈴鐺他就沒什麼感覺,敲木魚他就大聲哭叫,那就知道是陽明病了哦。
所以這個說起來你覺得很可笑,但是說不定有用哦,我不敢說絕對,但是說不定哦。因為我們辨桂枝湯、麻黃湯證的時候,的確就是桂枝湯證那個就是不怕冷,可是開風扇他會討厭啊,這個惡風這個事情也是有這麼回事啊。所以啊,就隨便講講,對不起,你們也不要相信我好了。
那這個「固瘕」,接下來講的是什麼?他說,如果是一個中寒的人,他會「不能食,小便不利。」你看哦,這代表這個人如果本身脾胃就是寒的,那得了陽明病,能量又從這個本來就已經能量不足的那個消化軸抽掉以後,那他根本脾胃都不會動啦。那不會動了他就吃不下飯了,並且脾胃不抽水了,那沒有水變成小便了,所以小便也不利了。
然後他多了一個症狀,叫做「手足濈然汗出」,這個「手足濈然汗出」呢,他就,歷代的注家啊喜歡爭論一個我覺得有一點無聊的事情。就是啊,歷代的注家會說,如果一個人脾胃已經如此之虛了,又吃不下飯,又沒有辦法抽水,那這麼虛冷的脾胃,我們說,脾胃主四肢嘛,會讓你這個四肢出汗,那這個汗啊,到底是陽明病的這種熱汗呢,還是脾胃虛寒的冷汗呢?
所以就有很多注家認為說,這種情況之下的陽明病出的手腳的汗,恐怕是陽虛漏汗的冷汗,就是有這樣一個說法。但是實際上這個說法呢,在張仲景這一條的邏輯裡面是不需要討論的,為什麼呢?因為,張仲景這一條本身的框架的意思是這樣子,就是這個人的脾胃中焦啊本來就是寒的,然後呢我們說脾胃下面哦,這個陽明下面就是大腸對不對,大便要結在這裡嘛是不是,那大腸呢是手陽明經對不對,是陽明腑。
那這個人呢,他得了陽明病之後呢,能量被抽到陽明區塊,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肌肉的這個陽明區塊去作戰了。那陽明區塊處在抗敵發熱的狀態的時候,這個人會不會發燒?會發燒。然後,會不會影響到大腸也被烘乾烘熱?會。於是呢,他的大腸,屬於陽明區塊的這個大腸呢,裡面就開始烘乾出乾燥的大便,塞住了,於是這個人就開始有大便不通的現象。
然後張仲景就提醒你說,如果在這種情況之下的大便不通啊,你不要急著用下法。因為這個地方其實是一兜冷水沒有消化掉的狀態(指向胃),然後他說這個是「以胃中冷,水谷不別」。什麼叫作「別水谷」啊?就是你在消化的時候,要把這個食物分解掉嘛,對不對。
那這邊臨時,你本來就寒的脾胃,這樣子一病陽明病他整個關機了,裡面食物都混雜在一起,都沒有消化掉。那這一團是什麼啊?那是可以讓你拉稀的東西。那這個一堆稀大便然後被一坨幹大便塞住了,這叫做「固瘕」哦,這樣子的狀態。
那他就說,你不要急著攻擊,因為你攻擊了之後,乍看之下你好像覺得大便不通,可是之後這裡面一團冷的,你再冷上加冷,整個腸胃道就壞掉了哦,所以是在講這樣的一件事情。那麼,因為他是這樣子的一個脈絡之下產生的東西,所以這個時候他手腳出的是熱汗冷汗有什麼關係,對不對。
因為,一旦這個能量被抽到陽明區塊,在肌肉的世界發熱了,手腳還是有可能出熱汗的。也就是說,不可以因為他是固瘕,你就說他會出冷汗,不是這樣子的。因為陽明病熱在肌肉哦,所以這個就是不一定要討論汗的冷熱。我們只要知道這個人是脾溼而大腸燥的一個狀態就可以了,這樣子就這一條的邏輯就夠了。
那麼,說到這個邏輯啊,陽明病我們等一下還會講到很多種變化,我在想放假以前是不是已經講過一遍啦。我最近哦,在整理我那個助教幫我打了上課謄稿哦,我覺得我好像已經非常的老年痴呆了,就是講過的東西啊屢屢又再講一次。因為我自己講完就忘記了,然後就一直一直重複。
我聽我過去的課聽得是膽戰心驚啊,覺得說,同學怎麼還肯來啊?好像什麼東西兜來兜去一直在講一樣的話哦。這個非常的可怕,因為我從前一直在嫌我爸爸這樣子講話很煩很煩,那現在已經完全活在家族的陰影之下了哦,我覺得我現在很像我爸爸。
那這個陽明病哦,它的這個主軸哦,太陽的這個邪氣進來,我們要稍微認一下陽明病的這個它的轉化的過程,當然我相信這個我在上次上課的時候的確是已經講過了。只是因為現在要介紹到幾個症狀,所以我們必須再把它回來重複提醒一下。
就是說,陽明病我們一般是說是發熱,對不對,可是這個發熱其實是有兩路的可能性,一個是所謂的傳腑,一個是所謂的傳經。什麼意思呢?就是陽明區塊的最中間算是肌肉,裡面算是消化軸,外面算是經絡,那麼這個熱,這個陽明區塊這三個層級的地方都有可能生陽明病。
那麼首先呢,我們在太陽篇的時候講到說,太陽傳陽明的時候常常會出現什麼?太陽的脈變成長條繃緊的時候是什麼?葛根湯證對不對,葛根浮長表陽明。那這個葛根湯證呢,其實就是一個標準的這個邪氣是往陽明經上面走的一個走法。那這個陽明經的葛根湯證哦,它再發展下來就變成陽明熱證,那陽明熱證就是所謂的白虎系的湯,那白虎系的湯是熱在肌肉跟陽明經。
那這個白虎系的湯,你說這個陽明熱證有沒有別的狀況?有的。比如說白虎比較是中焦熱,如果它是上焦熱的話也會出現梔子湯的證哦,我們後面也會教。那如果它是下焦熱的話,會出現豬苓湯的證。所以呢,這個陽明從經證傳到熱證,這一路有這些這些湯可以用,這是陽明病的其中一條可能性。
那麼,這條可能性同學看得出來吧,就是它沒有牽涉到你的大便幹不幹,也就是在這個地方的時候說不定還在拉稀呢,聽得懂吧?所以這一條是不直接在你的腸子裡面把大便燒乾的。可是呢,腑病的話呢,就是從調胃承氣湯證往大承氣湯證走。
也就是,當我們哦在梳理這個陽明篇的條文的時候,你會看得到張仲景在描述這兩個東西的一種非常靈活鮮明的筆法。就是說,在表的症哦,它就是在身體外面啊肌肉那邊燒來燒去的,往裡面走的呢,你就會看得到張仲景文筆上面哦,在告訴你說這個人的熱邪開始往裡面聚了。
一開始是聚在消化軸比較上面的地方,然後大便快要燥結的時候是怎麼樣一個狀況,那是調胃承氣湯證。就你會感覺到那個熱已經開始往核心內聚了,然後越燒越幹越燒越幹,然後最後變成大承氣湯證,就是這樣子在內側的。所以這個你稱為往腑傳也對,不然你可以有另外一個層級的說法,說這個叫做燥化。
也就是葛(根湯)到白(虎湯)這個不一定要燥化,但是這個大便越結越幹這個過程是燥化,所以這個燥化的陽明病。所以這兩個路子我們要知道,但是我們在臨床的時候,就是要把這些症狀梳理一下,慢慢把它掰開哦,這是要知道的一點。
那另外呢,還有什麼呢?就是陽明病有沒有寒化的?像我們剛剛講的這個對不對,固瘕。其實他雖然大腸燥了,可是他的這個脾胃是寒到了,對不對,所以陽明病有寒化的。只是寒化的陽明病花樣很多,而且甚至寒化的陽明病是跟雜病混合在一起的。
就像這個人胃口不好想吐,這個不一定要在感冒的狀況之下出現,就是消化軸冷的就可以了哦。所以這個寒化的陽明病也是一路我們要學的。那這個燥化跟熱化跟寒化之外,還有一路非常重要的是什麼呢?就是他或許是熱,或許是寒,但是他溼。
那陽明發的溼病會怎麼樣啊?陽明發溼病的時候,通常呢溼寒或者是溼熱蓄結在一起的時候呢,它會形成我們今天在臨床上說的黃疸病。所以黃疸病也是陽明病的一個溼化的發展方向哦。
那我們知道這些可能性的時候,其實讀陽明篇呢,不是那麼讓人痛苦的哦,即使同學是第一次讀這個篇章,但是他的邏輯哦,以臨床上來講這個篇章還蠻讓人舒服的,一些主症會抓的話,用起來還算順手。
那這個,像是溼化的這個陽明病哦,他的比較牽涉的是消化軸的肝膽。那我說的消化軸的肝膽是什麼意思?就是他的證型不是少陽病,不是厥陰病,這樣明白嗎?就是當他是在陽明病的主症框之下發生的肝膽病的時候,這個算到陽明,因為他沒有牽涉到厥陰區跟少陽區。
那麼這個黃疸這個病,在陽明篇裡頭其實是處理得非常的好的。因為我原來哦,對黃疸這個病不是很熟悉的,但是最近有同學家裡面的人哦,黃疸然後去看西醫了,搞得鬼哭神嚎的,那我才覺得說,哎喲,有一本《傷寒雜病論》真的是很幸福哦。
因為,你如果照《傷寒雜病論》的醫法來醫黃疸的話,沒有那麼難醫,就是效果都很好,經方醫這個東西效果很好的。那黃疸如果你要大概抓一個辨證的就是,人發黃,我們說他黃疸對不對,但是黃疸你要稍微分一下說,這個黃疸是所謂的溶血性的黃疸,還是這個膽汁出不來的黃疸,就是膽管塞住後肝病的黃疸。
那如果是膽汁出不來的黃疸,其實辨證點很好抓,用西醫的那個就可以了,就是大便會不黃嘛,因為膽汁出得來,大便就會染黃嘛,膽汁出不來,大便就是別的顏色嘛。那大便不黃你就知道是膽管堵塞,那如果大便是正常的顏色,那你就知道那是溶血型的。
那溶血性的黃疸特效藥之後會教,麻黃連翹赤小豆湯。那至於說膽管阻塞的,那你到時候陽明篇我們看到這些黃證,那個讓肝能夠分泌膽汁,然後去衝開的什麼梔子啦,茵陳啦,都是這種典型的藥。那如果是有什麼石頭卡到膽管的,那你就大黃芒硝湯啊,大柴胡湯啊,那都是特效藥。
所以,經方好用得很,就是吃著吃著就會好。所以這個黃疸病啊,乍看之下我們覺得嚇死人,實際上照經方醫哦,又沒有那麼難醫,所以在這一點我們也曉得一下。所以這個溼病的陽明病的這個脈絡也知道一下。
所以我們接下來再看哦,就再看看這幾個範圍裡面你可以看到張仲景的條文,這裡沾一下,那裡沾一下,這裡沾一下,那我們慢慢能夠把它分辨出來哦,陽明病的幾個發展方向,這樣子來讀它的話,我想會蠻輕鬆的。不過那也是比較精彩的條文啦,像下面這一條就很討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