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徵軍》第1-10集

2021-01-18 齊魯網

第1集

  雲南滇西:殷殷的紅土,堅硬的巖石。莽莽群山之中,歷時十月有餘,近二十萬婦孺老幼為主的築路大軍,用她們的雙手和肩膀,創造了世界路橋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蹟,上千公裡滇緬公路(中國段)的全面貫通。對於積貧積弱的中國而言,這是一條堅持抗戰的生命線。但是,1942年初,隨著美日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軍進攻緬甸,這條事關中國抗戰成敗的血線,卻驀然處在了被徹底切斷的危機關頭。中國遠徵軍親赴緬甸展開對日作戰。

第2集

  毛淡棉戰役英軍的殘敗讓我軍意識到需要一個能統領三軍的人,有人推薦韓紹功。春節來臨,韓紹功回到家,全家人過了一個團圓除夕。韓紹功的妻子一年前犧牲,一年來,韓妻的好友、同事何玉姝一直為韓照顧著兒子小桐。韓母看出端倪,準備在春節為韓紹功和何玉姝訂下婚事,但出乎所有人意料,韓紹功卻拒絕了何玉姝。韓紹功與英軍會面後,就質問為什麼英軍節節潰敗,場面有些尷尬。

第3集

  韓紹功們遇到的第一戰,就是皮尤河前哨戰。韓紹功身先士卒,在他出色指揮和大秦等弟兄們的奮勇之下,前哨戰幾乎以完勝結束。此戰也讓遠徵軍將士們更堅定了必勝期望。試圖來重慶大展宏圖的謝孝彰,卻發現軍政部並非人間天堂。雖然軍銜升了一檔,但陪都的上校多如牛毛,根本輪不到他施展抱負。何玉姝為了鼓舞士氣,決定自己來當監察處處長,想起韓紹功的拒絕,她有點傷心。

第4集

  韓紹功所在的第200師堅守同古,同日軍展開生死較量,傷亡重大,師長戴安瀾甚至發出了悲壯誓言。韓紹功則並不氣餒,而是積極尋求方法。在這場危險的戰鬥中,少尉排長楊文也脫穎而出,受到韓的注意。在重慶,謝孝彰與何玉姝最關切的就是緬甸的戰局和韓紹功的安危。謝孝彰在重慶只能像其他人一樣每日沉迷於聲色犬馬,他覺得很苦悶。

第5集

  面對日軍的強烈進攻,我軍有些抵擋不住,師長召集軍官們寫下生死書,鼓舞士氣。謝孝彰去找何玉姝,與她共同探討緬甸的局勢,還與韓紹功通話,讓他勸師長改變作戰策略。杜將軍和人商議,看如何才能打敗日軍。韓紹功很快就和戰士們打成一片,他還鼓舞戰士們的士氣,戰士們個個充滿力量,同仇敵愾,在激烈的戰鬥中奮勇殺敵。

第6集

  何玉姝接到電話,說美軍機場出了事故,她很生氣。謝孝彰打電話給她,並說會為她準備生日晚宴。日軍和我軍的戰鬥還在激烈地進行,日軍統領下令要在短時間內消滅我軍,並完成軍隊集結。謝孝彰和何玉姝一起吃飯,他耐心地開解何玉姝,使她心情好了許多。但當他表明愛意時,還是沒有回應。袁參謀拿來每日戰情通報,謝孝彰已經無心再看,他覺得自己的好意無人接受。

第7集

  韓紹功嚴厲地批評了楊文,說一個指揮官最不可饒恕的錯誤是把戰士帶入絕境,楊文欣然接受。肖義為了姚二林而壯烈犧牲,姚二林悲痛地趴在他身上不讓其他人動他的屍體。韓紹功對他進行了勸解。也撫慰了眾多戰士的心。韓紹功記得妻子和何玉姝的生日,他給兒子寫信,表達對親人的思念。第二天還給每位戰士發支香菸,大家都很高興。師長看到傷員很多,而部隊的嗎啡又用完了,傷員急需藥品,他十分難過。

第8集

  韓紹功與師長通話,說與日本的協議已經達成,在協議時間內會派人到各自的防區扮運部隊的屍體,師長叮囑韓紹功一定要小心,不要讓敵人看出破綻。英國的將軍讓杜將軍撤掉讓200師退出同古的命令,杜將軍不答應。說英國軍隊根本就是無心會戰,遠徵軍再單獨撐下去只會傷亡更多。在雙方短暫停戰互相搬運屍體的時候,韓紹功與日軍高層對話,底氣十足。後來他還為英勇戰亡的烈士樹立墓碑,帶領大家一同祭奠。

第9集

  韓紹功對師長大吼,表示對離開這座城市的不滿,他覺得如果撤離這麼多兄弟的性命就白犧牲了。中國遠徵軍打了勝仗的消息刊登在新華日報上,銷量特別好,大家都覺得很振奮。韓母在家中準備好了豐盛的糕點,準備接待來賀喜的鄉紳們,還特意讓老二也留在家裡招待。鄉紳們來後,德高望重的張老先生還宣讀一份文書,表達了騰衝民眾對韓氏家族的敬意。謝孝彰答應加入軍統,但提出想去緬甸並留在當地的要求。

第10集

  謝孝彰對韓紹功說他已經加入了軍統,韓紹功聽後十分生氣,兩人就這個問題大吵起來。孫立人見到日本僧人,質問他什麼時候成為間諜的。並決定留著他以後備用。我軍接到電報,阿蘭廟又被日軍攻佔,杜將軍十分生氣。他建議史迪威將軍趕快電聯孫立人,讓他著手準備救援。

[責任編輯:楊凡、程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12集大型抗戰題材歷史紀錄片《中國遠徵軍》全集視頻分享
    由《探索•發現》欄目歷時一年,全力拍攝、編輯製作的12集紀錄片《中國遠徵軍》,於2010年1月9日在科教頻道連續播出。此片講述抗戰期間,中國軍隊赴緬遠徵作戰,期間,10萬精銳,作戰英勇,以少敵多的驚人戰例;另有因盟軍間的戰略分歧,遠徵軍無奈撤退回國,翻越野人山時,死傷5萬人,只有1萬人返回祖國的悲慘故事;另廖耀湘帶領2萬人去往印度,整訓後,其中澄清了一些重要史實,比如震驚世界的仁安羌大捷直接指揮者並非孫立人,而是劉放吾,以及星殉野人山的戴安瀾將軍曾被新中國追認為「革命烈士」等鮮為人知的細節。
  • 中國遠徵軍系列之六:10萬人大潰敗,遠徵軍為何敗得這麼慘?
    4月30日,史迪威放棄了曼德勒,帶領中國遠徵軍主力第5軍42000多人轉移到了伊洛瓦底江西岸,準備向密支那撤退。5月6日,史迪威得到消息,畹町、龍陵等地已經失守,滇緬公路被徹底切斷。由於通信不暢,史迪威並不知道八莫和密支那方面的消息。
  • 享年100歲,中國最後一位遠徵軍老兵李光鈿去世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緬甸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10萬餘中國遠徵軍將士先後入緬對日作戰,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戰歌,建立了一座座可贊可嘆的豐碑。 中國遠徵軍是1942年抗日戰爭進入最艱難階段、為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和抗戰「輸血線」而出徵滇緬印、抗擊日本的英雄部隊,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型代表。
  • 中國遠徵軍首戰敗後,為何還要二度入緬作戰?
    1942年元旦,美英中等26個國家籤訂了對軸心國宣戰的《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成立,並組建中國戰區。1942年3月,中國正式組建中國遠徵軍,衛立煌任司令(未到任),後以羅卓英取代,總攬三個軍(第5、6、66軍),約10萬人,第二次踏上了出戰緬甸的徵程。 英國長期對日採取綏靖政策,不重視緬甸防務建設,難以抗擊日軍。
  • 200多件遠徵軍文物在閩臺緣博物館展出 揭開七十年前遠徵軍神秘面紗
    1月30日,日軍攻克緬甸東部重鎮,隨後分兩路繼續前進,3月8日,日軍佔領緬甸首都仰光。3月到4月間,日軍進攻重鎮曼德勒,企圖切斷滇緬公路。此時,在英國的求助下,中國方面以杜聿明為代理司令長官,由中緬印戰區參謀長史迪威指揮,集合中國精銳力量的中國遠徵軍約10萬人向緬甸進發。
  • 中國遠徵軍入緬:一場應該銘記的慘敗
    1942年的這場遠徵,10萬精銳歸國僅4萬餘,雖未完成守住滇緬路的戰略任務,但中國軍隊幾乎以一己之力對抗日軍,獨自拖住了日軍21個師團和20個旅團,導致日軍投入南洋佔領區作戰的僅為11個師團,最後被美軍集中兵力各個擊破。
  • 英勇的中國遠徵軍入緬抗日的戰爭背景
    在滇西怒江與日軍對峙的中國遠徵軍,也於1944年5月發起了松山戰役和騰衝戰役,並於1945年1月27日與中國駐印軍在緬甸芒友會師。3月遂將日軍全部趕出緬北和滇西。至此,中印緬公路完全打通,中國遠徵軍班師回國。 1943年10月,揭開了緬北滇西反攻的戰幕。其時,日軍的緬甸方面軍有11個師團,近30萬人馬.中國駐印軍從印度的列多發南地區出發,身侵緬日軍攻擊。
  • 古來徵戰幾人回——勿忘中國遠徵軍
    中國遠徵軍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入緬對日作戰部隊,亦稱「中國赴緬遠徵軍」、「中國援緬遠徵軍」。 1942年3月,遠徵軍入緬發起滇緬路作戰。失利後大部分退回雲南。1943年4月,重建遠徵軍司令長官部,後稱滇西遠徵軍,一部撤至印度,稱中國駐印軍。
  • 「中國遠徵軍」初次入緬協同英軍作戰,打出中華軍人的士氣!
    中國與盟國地面部隊直接協同作戰的地域是中、緬、印戰區,這個戰區涉及多個國家的軍隊,它的地域構成非常複雜,這也是後來導致中國遠徵軍初次入緬大敗而歸的重要因素。1942年2月,10餘萬日軍以泰國、越南為基地,分3路攻入英屬緬甸。英國軍隊因為戰事不利,請求中國軍隊增援。根據1941年12月中英籤署的《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議》,中方以第五十六、六十六軍共10萬餘人組成遠徵軍,由遠徵軍第一路司令長官羅卓英和同盟國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指揮,大軍於1942年2月先後從雲南進入緬甸。
  • 英勇的中國遠徵軍入緬抗日,最終的失敗原因
    中國遠徵軍入緬抗日,是中國在抗日戰爭中唯一的一次境外軍事行動。遠徵軍和駐印軍經一年多的英勇奮戰,收復滇西失地8.3萬平方公裡,緬甸領土8萬餘平方公裡,緬北大小城鎮50餘座,傷亡14.1萬餘人,斃傷日軍6.9萬餘人,恢復了海外交通補給線--滇緬公路,大批物資順利輸入國內,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積極貢獻。
  • 向英雄致敬,中國遠徵軍,那些長眠異國的英靈
    中國不管是古代還近現代,都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很少發動對外戰爭,都是國內的紛爭比較多。但是在解放前,卻有這麼一支中國軍隊遠赴緬甸參戰,這就是歷史上的中國遠徵軍。
  • 《中國遠徵軍》,一次在戰爭劇意義上發人深省的叩問|電視劇60講(48)
    下為文稿: 大家好,歡迎來到中國電視劇60講,我是主講人李星文。這期咱們接著聊《中國遠徵軍》。 上一期我們主要講了:中國遠徵軍第一次入緬作戰以及野人山撤退,並分析了戰敗的原因。這期講的是中國遠徵軍第二次入緬作戰:遠徵軍在印度如何反省、整改,並最終取得了勝利。
  • 中國遠徵軍遺骸歸國擱淺 近九旬老兵嚎啕大哭
    組織方供圖  近日,由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和多家機構發起的規模最大的中國遠徵軍陣亡將士遺骸歸國活動,已收殮347具遠徵軍將士遺骸。昨天下午,龍越慈善基金會發布消息稱,赴緬甸迎遠徵軍遺骸活動受阻,雲南同鄉會表示不願意將遺骸運送回國。  昨晚,龍越基金會再次發布消息,稱經過近兩天艱難的協調和竭力的交涉,依然沒有結果,所以入緬隊伍決定6日啟程返回騰衝。
  • 中國遠徵軍悲壯史:十萬人僅餘四萬,中華兒女埋骨異域
    70多年前,也就是1942年的3月,為保護中國與盟國最後陸上國際交通運輸線滇緬公路,由第5軍、第6軍、第66軍組成的中國遠徵軍第一路入緬援英抗日這是自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到國境外作戰。經此一役,尤其是之後的大撤退,中國軍人傷亡慘重。清明將至,今天,我們藉由這些從緬甸戰場上倖存下來的中國老兵之口,來回憶這場戰爭的慘烈,來祭奠那些捐軀異國的烈士英靈。
  • 中國遠徵軍系列之二:亞歷山大的陰謀,逼中國人擋子彈!
    中國遠徵軍要想快速到達戰場,最快的行軍方式應該是乘坐火車和汽車。中英兩國事先也約定好了,遠徵軍在緬甸作戰,英國人管吃管住管交通。此時,中國遠徵軍要求英軍提供火車和汽車運送中國遠徵軍,沒想到英國人一聳肩說了一句:Sorry!我們沒有汽油了,不能提供汽車。
  • 紀錄片《騰衝 騰衝》:還原中國遠徵軍滇西抗戰 盪氣迴腸
    70年前,中國遠徵軍強渡怒江天險,向侵佔滇西戰略要塞——騰衝兩年之久的日軍發起全面攻擊;42天浴血奮戰,一舉收復騰衝
  • 帶中國遠徵軍亡魂回家
    二戰期間,為了保衛西南大後方和抗戰生命線——滇緬公路,中國派出最精銳的部隊組成中國遠徵軍協同英、美等盟國到緬甸對日作戰,超過10萬將士長眠在緬甸的土地上。
  • 中國遠徵軍系列之五:日軍56師團閃擊臘戍,10萬遠徵軍後路被截
    失去38師的協助,遠徵軍東線的兵力空虛。日軍第56師團和第18師團從仰光登陸後,很快到了同古,會合55師團從正面進攻平滿納的第5軍。第5軍不愧是國軍王牌,在3個師團日軍的進攻下,竟然巋然不動。此時,日軍也發現了遠徵軍的破綻——東線,東線此時只有第6軍的兩個師防守,關鍵是這兩師的兵力還很分散,很容易各個擊破。日軍從中路抽出了56師團,掉頭進攻空虛的東線。
  • 《邊城》殺青 由《中國遠徵軍》原班人馬打造
    《邊城》獨闢蹊徑聚焦經濟戰 創作合理想像和藝術的結合  《邊城》一劇由熱播電視劇《中國遠徵軍》劇組原班人馬傾力打造,以淪陷後的騰衝為故事發生地,聚焦抗日戰爭的另一場暗戰——經濟戰,揭秘日本侵華戰爭血腥暴力後殘忍的經濟掠奪。回溯戰爭,人們關注的更多是殘酷的暴力和血腥,往往會忽略戰爭背後的殘忍的經濟掠奪。
  • 中國遠徵軍出徵,靠兩條腿從湖南走到雲南
    據曾任中國遠徵軍第五軍新編第二十二師中校副團長的祝能先生回憶,1941年冬,中國遠徵軍奉命出徵緬甸,祝能先生所屬的師也算精銳,他們從湖南東安出發,憑兩條腿經湘黔公路跋山涉水到達雲南楚雄。中國遠徵軍現在拍出來的抗戰劇,抗日將士個個裝備精良,並有美利堅盟友提供的源源不斷的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