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養生篇第18集:謹和五味

2020-11-19 騰訊網

黃帝內經養生篇第18集:謹和五味

肋間神經痛藥膳方

紅花燒豆腐

配方:紅花6g,豆腐500g,姜10g,蔥15g,鹽4g,澱粉30g,素油30g。

製作:紅花洗淨,豆腐用水煮透,瀝乾水分,切成小塊;姜切片,蔥切段。素油放在炒鍋內,加熱至六成熱時,下入姜、蔥爆香,隨即加入豆腐、紅花,加少許水,煮5分鐘下人溼澱粉勾芡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功效:活血通經,益氣和中。用於肋間神經痛患者。

活血黑豆湯

配方:丹參10g,紅花6g,桃仁6g,陳皮6g,黑豆150g,豬瘦肉250g,紅蘿蔔250g,姜 10g,蔥15g,鹽5g。

製作:丹參洗淨,切片;陳皮洗淨,切絲;紅花、桃仁洗淨;豬肉洗淨,切3em見方的塊;蘿蔔洗淨,切5era見方的塊;黑豆出雜質;姜切片,蔥切段待用。豬肉、蘿蔔、黑豆、丹參、紅花、桃仁、陳皮、姜、蔥、鹽,同放燉鍋內加水1000ml。燉鍋置於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燉煮1小時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每次吃豬肉、黑豆各30~50g。

功效:補氣血,化瘀滯。適用於肋間神經痛氣滯血瘀的患者食用。

白芍川芎燉魚頭

配方:白芍lOg,川芎lOg,甘草6g,鯉魚頭1隻(500g),料酒20g,姜lOg,蔥 15g,鹽4g。

製作:白芍、甘草、川芎潤透切片;鯉魚頭洗淨,去鰓;姜切片,蔥切段。魚頭抹上料酒、鹽,放入燉鍋內,加入白芍、甘草、川芎,注入清水800ml放入姜蔥。燉鍋置於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燉煮 20分鐘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魚頭50~100g。

功效:行氣補血,鎮靜止痛。用於肋間神經痛患者。

人參甘草大棗茶

配方:人參10g,甘草6g,大棗10g,白糖15g。

製作:人參、甘草潤透,切片;大棗去核洗淨。人參、甘草、白糖,放入燉杯內加水 200ml。燉杯置於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燉 15分鐘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1杯。

功效:寧神益智,緩急止痛。用於肋間神經痛心悸氣短患者。

小兒厭食方

大米500克,南瓜大半個(或2--3斤),紅糖適量。

將大米淘淨,加水煮至七、八成熟時,濾起,南瓜去皮,挖去瓤,切成塊,用油、鹽炒過後,即將過濾之大米倒於南瓜上,慢火蒸熟。若蒸時加入適量紅糖,其味更美。

本方適用於脾失健運所致之厭食症。

肥兒餅治小兒厭食

藥物:山藥、雞內金各60克,山查40克炒麥芽、炒谷芽各30克。

用法:上藥共研末,加麵粉500克、香油30克、芝麻15克、白糖15克、水適量,調勻,作成小餅,鍋內烙熟,當飯吃。

花生茶治咳嗽

[配方花生米、西瓜了各5克、紅花1,5克,冰糖30克,茶葉適量。(民間驗方)

[用法西瓜下搗碎,連同花生米、紅花、冰糖、茶葉加水煮半小時,隨時飲用,花生米一併食之。每日1劑。

[功效宣肺活血。化質鎮咳,適用於百日咳。

閱讀是一種修行,分享是一種美德,你所看到的,也許正是別人所需要的,感恩分享!

1098

相關焦點

  • 讀過黃帝內經之謹和五味
    從《黃帝內經》裡,我們可以學習到中醫對飲食的要求。 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素問·靈蘭秘典論》 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於胃以養五藏氣。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23:謹和五味,骨正筋柔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23:謹和五味,骨正筋柔宇宙萬象陰陽變,有無相生雙循環。一花一草一塵埃,九盈九墟九重天。五方東南中西北,上下六合自渾圓。木火土金水生克,萬物興亡氣聚散。盈虧得失有定數,前後相隨因果還。宇宙生態大系統,陰陽平衡自周全。損有餘以補不足,大道公平天可鑑。流年歲運有參差,局部失衡風水轉。
  • 《黃帝內經》與養生之道——第1集 《黃帝內經》簡介
    總之,這是一套人人皆可學、人人學得會的中醫養生啟蒙節目,而中醫的最高境界就在於此。歡迎您重溫《中華文化大講堂》之「黃帝內經與養生之道」系列節目!周一到周五,我們不見不散哦!  《黃帝內經》講的是醫道,講「上古之人,其知道者……」,《黃帝內經》講養生也是」講「養生之道」,而不是讓你打雞血,或者羊胎素。
  • 《黃帝內經》的養生智慧--《黃帝內經》(連載01)
    總之,這是一套人人皆可學、人人學得會的中醫養生啟蒙節目,而中醫的最高境界就在於此。歡迎您收聽《中華文化大講堂》之「黃帝內經與養生之道」系列節目!《黃帝內經》簡介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比較系統的反映了從西周到西漢末年的醫學全貌。
  • 《黃帝內經》與健身氣功「三調」
    《黃帝內經》是我國傳統醫學經典,內容博大精深,涉及人與自然的關係、人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等多方面內容。其中關於保健養生問題,在《上古天真論》、《生氣通天論》、《四氣調神大論》等篇章中就有較系統的論述。關於氣功功理和鍛鍊方法,在《上古天真論》、《異法方宜論》、《奇病論》、《刺法論》、《移精變氣論》、《賊風》、《師傳》、《病傳》等許多篇章中也有所涉及。可見,《黃帝內經》是奠定我國古典氣功學基礎的重要經典著作之一。
  • 《黃帝內經》:食療的基礎理論著作|養生|素問·上古天真論_網易訂閱
    中國重要飲食典籍(二)  《黃帝內經》:食療的基礎理論著作  中醫食療思想源遠流長,早在《黃帝內經》(也作《內經》)中就有所記載。初步確立的食療理論,是遠古至春秋戰國時期的先人們長期的生活醫療實踐不斷總結和發展的經驗總結。
  • 誦讀醫學經典——《黃帝內經》素問·金匱真言論篇(十一)
    SBS健康節目主持人90後軟妹子一枚 愛貓·愛旅行·懂健康「希望能用聲音,在年輕人中掀起中醫健康新熱潮……」大家好,我是曹曦,歡迎收聽誦讀醫學經典——黃帝內經。今天我將繼續為大家分段誦讀黃帝內經原文及白話文解釋,《黃帝內經》是中國第一部養生寶典,也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此書講到了怎樣治病,更重要的是講到了怎樣不得病,書中還有許多與人體健康有關的其他內容,涉及養生、預防、針灸、調攝等諸多方面。
  • 氣功,中醫,經絡,健身,運動,養生,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作為記述軒轅黃帝與岐伯天師內庭設問、探討人體生命活動和疾病防治的醫學典著,搜集上古真知,內容極為廣泛,諸如宇宙自然法則、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體生理病理及診斷治療、攝生預防等,無不悉備。,氣血陰陽、五行術數、經絡氣化、藥物歸經、養生長壽,以及生命活動的核心全真導氣和積精全神等學理,都對《黃帝內經》作了多方面的補充和完善,先後數個世紀才得以完成的《素問》九卷、《靈樞》九卷巨著,博大精深,其一百六十二篇天人大義。
  • 妙解《黃帝內經》29:養生秘訣在於順應四季變化來「調神」
    02為何叫四氣,而不是「四季」《黃帝內經》凡是涉及到「大論」的都是《黃帝內經》中最重要的篇章,涉及到養生方面的最經典的核心的內容就在《四氣調神大論》中。如何對待飲食,如何在這個世間生活?如何對待金錢、名利,人和物之間的關係。這篇主要是針對我們普通人而言的,修道的人不遵守這個規律。我們凡夫俗子需要順應天地的節律。
  • 酷我音樂《百家講壇》最新上線《黃帝內經》解鎖中醫養生長壽觀
    在中華民族醫學史上有一部影響極大的傳世醫學著作,它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它就是被稱為醫之始祖的《黃帝內經》。那麼《黃帝內經》為何被稱為文化瑰寶呢?兩千年前出現的這部神奇的醫書,裡面究竟蘊含著哪些博大精深的養生智慧呢?酷我音樂《百家講壇》2020最新上線《黃帝內經》(第五部)系列節目,為您解讀這部古典醫學著作中的養生智慧。
  • 【學會中醫】源於《黃帝內經》的智慧:中醫養生四大基石之情志養生
    ★《中國公民中醫養生保健素養》(以下簡稱「素養」)第3條:情志、飲食、起居、運動是中醫養生的四大基石。《黃帝內經》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是中醫學經典著作中的一部巨著,其中對養生的闡述佔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後世幾乎所有養生學理論,均是在此書的基礎上補充、發揮、完善而成的。《黃帝內經》所主張的養生、攝生、益壽、延年的觀點一直影響至今。
  • 傳統文化公益講堂弦歌不輟,張其成詳講《黃帝內經》與智慧養生
    9月6日上午,著名學者、國學養生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創院院長張其成博士作客深圳戲院,詳講《黃帝內經》與智慧養生。這是深圳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公益講堂第23講,在後疫情時代,這場關涉如何養生、如何管理自己身體和工作的演講,尤其受到廣大深圳市民的關注。
  • 跟著《黃帝內經》一起學養生(26)
    更多資訊:打開黃帝內經講堂公眾平臺,點右上角查看歷史記錄。《黃帝內經》是一部養生寶典,涉及養生、預防、針灸、調攝等諸多與人體健康有關的其他內容,不但講到怎樣治病,更是指導人們怎樣不得病,怎樣使在不吃藥的情況下就能夠健康、能夠長壽,這正是如今大為提倡的「治未病」思想。
  • 誦讀經典 || 黃帝內經 || 素問 || 五臟生成篇第十(疑難字注音版)
    本篇從生理、病理以及診斷等方面論述了五臟之間及五臟與五體、五色、五味、五脈之間的相生相剋、相反相成關係。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其主腎也;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榮爪也,其主肺也。此五味之所傷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腎欲鹹,此五味之所合也。五臟之氣,故色見青如草茲者死,黃如枳 zhǐ 實者死,黑如炲 tái 者死,赤如衃 pēi 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見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雞冠者生,黃如蟹腹者生,白如豕 shǐ 膏者生,黑如烏羽者生,此五色之見生也。
  • 誦讀經典 || 黃帝內經 || 素問 || 六節藏象論篇第九(疑難字注音版)
    本篇以先論天度,而天地陰陽之氣與人體五臟相通應,故繼論藏象,因此以「六節藏象」名篇。         黃帝問曰:餘聞天以六六之節,以成一歲,人以九九制會,計人亦有三百六十五節,以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謂也?  岐伯對曰:昭乎哉問也,請遂言之。
  • 從黃帝內經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來看四季養生
    四季養生之【春生】《黃帝內經》記載:「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臟所對應的是春天,春天養生自然應以養肝為主。四季養生之【夏長】《黃帝內經》云:「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對應的是夏天,夏天養生當以養心為主。夏季陽氣旺盛,氣候炎熱,人體消耗急劇增大,致使人們往往精神不振,注意力難以集中,年老體弱者更覺得無精打採,懶散貪睡。
  • 《黃帝內經》與養生之道:第39集 建立天人合一宇宙觀,從大局著眼看待生命(終)
    節目中,我們還專門講了男子養生與女子養生的注意事項,建議大家根據自己的性別屬性、生命周期調養心神,不要違背客觀規律;一年的養生跟四季相應,一天的養生跟四時相應。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健康生活的六個日常好習慣:睡一個好覺,做一次運動,做一次按摩,來一次冥想,跟好朋友交流,痛快的排便。
  • 【學會中醫】源於《黃帝內經》的智慧:中醫養生四大基石之運動養生
    【學會中醫】源於《黃帝內經》的智慧:中醫養生四大基石之運動養生 2020-04-27 14: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60集大型紀錄片【黃帝內經】:第18集 撩開氣的蓋頭(下)
    《黃帝內經》認為,萬物的根本在於氣,人的生命亦在於氣。「人以天地之氣生」,「天地合氣,命之曰人」。說的是,人生之本在於氣,人的生命運動,實際上就是氣升降出入的生化運動。在生理情況下,人體之氣不斷地運動,更新,調節,就能保持機體內部的動態平衡和對外的協調適應。
  • 《黃帝內經》養生:真人、至人、聖人、賢人,分別有什麼養生方法
    對於養生和保健,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想法,當然我們也有個人的養生技巧與方法。同時也不得不承認,在知識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其實許多被大家廣泛傳播的信息真實性也有待考究。而養生並不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我們必須遵循科學的養生原則與正確的具體方法,這樣才能做到真正對身體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