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的,而且你真正相信的,你的外在就會表現出來。」
——蔡志忠
蔡志忠
臺灣著名漫畫家
開啟中國古籍經典漫畫的先河
拍攝了《老夫子》
《烏龍院》等長篇動畫電影
曾獲1981年金馬獎最佳卡通片獎
代表作品:《莊子說》
《老子說》《列子說》等
作品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版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蔡志忠老師,很多人都會選擇「天才」二字。的確,年僅四歲半就決定要成為畫家,立志一輩子畫畫的蔡志忠,有著絕對的天賦和悟性。
蔡老師從不避諱談論自己的天賦,他說,我不敢不誇獎自己,這不是驕傲,這是如實表達自己。
15歲走上職業漫畫家之路,作品傳遍亞洲,曾被評為臺灣「十大傑出青年」、榮獲華語動漫終身成就獎。漫畫作品的成就已經足以讓蔡志忠閃耀,他卻還兼具禪學大師、物理學家、銅佛收藏專家、橋牌冠軍等多重身份。
天賦之外,他以遺世獨立的處世價值成為人們心中的哲學、禪學大師,在物理學、數學等學科上建立起自己的認知體系。
這次,我們走進蔡志忠老師的工作室,面對面傾聽他的生命哲學。
作家三毛在蔡志忠自傳《天才與巨匠》序言裡寫道,他的自我教育和手中的那支筆,不斷的嘗試和摸索,就為著一個理想——沒有懷疑過的理想,帶著他走向未知。
自四歲半那年覺察到自己的志向,蔡老師便再也沒有離開過他的紙和畫筆,不存在片刻的遊移和絲毫的搖擺。執筆,他就是自己的神,落筆,他就是一代漫畫宗師。
反觀我們自身,「我們究竟想做什麼,想要什麼」依然是許多人心中的困惑。
蔡老師給出了一個簡單而富有深意的答案:
拿兩張A4紙,第一張,左邊寫上你喜歡什麼,右邊寫上你討厭什麼。第二張,左邊寫上你會什麼,右邊寫上你不會什麼。兩張紙合在一起,尋找左右重合的部分。許多人選擇的是討厭什麼,卻會做什麼,這就是工作的束縛和負擔。
初二那年,蔡志忠將自己的四頁漫畫寄去臺北集英社,出版社以為他是職業漫畫家,當即邀請他來臺北工作。那時他就立志,要當最專業的畫家。
何為最專業?蔡志忠說,以我的標準,專業就是第一,是世界第一。
初為職業畫家的蔡志忠,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點,直到老闆都來催促他睡覺,他說,我太愛畫了,跟錢沒有關係。
天才的基因是客觀存在的偶然,巨匠的誕生卻是主觀能動性發揮的必然。
環顧大千世界,天賦確實是珍貴之物。但人的天賦就像火花,如果你不去燃燒它,它就會在漫長的歲月中被瑣碎的雜事熄滅。就像蔡老師常說,你可以比自己想像的強一百倍,只是你沒有做到。
我們不要活在過去,也不要活在未來,而是要活在每一個值得燃燒自我的此刻。
一心不動而覺性常靈,覺性常靈而一心不動。一心不動謂之定,覺性常靈謂之慧。定慧等持,是為真正的制心一處。
蔡老師用「制心一處」來提醒大家,生命需要專注。蔡老師創作的時候,他的時間便不是以客觀的小時或是天數計算,而是以他內心投入的專注程度計算。於是,他能在5年畫200本武俠漫畫,僅2014年一年,就完成了2450張水墨畫。
我們遠比我們想像的強一百倍,只是我們沒有放大自己的能量。
生命的妄念太多了,過去,未來,成敗,得舍。往往正是這些妄念,分去了我們的專注與力量,妨礙了創造力的發生。
很多時候,幹擾我們的並不是外界的繁雜,而是我們並沒有將「心」歸一。如果本心都是亂的,何談專注的姿態呢?
臺北少林寺,立有一塊蔡老師的漫畫碑,碑上鐫刻著「用心若鏡」四字,亦為他推崇的理念。
「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修養高尚的人,心思應如一面鏡子,對於外物,來者即照去者不留。這和佛陀對空的定義有異曲同工之妙。
佛陀說一切諸法,無有去處,無有來處。如果我們能應合事物本身,不有所隱藏,便能夠反映外物,不再因此損心勞神。
蔡老師的心如此澄澈,不曾留下雜亂無章的痕跡。生命,不應該是名譽的附庸,不應該總為世事負累,物去不留,不亂於心,才是好的生命狀態。
當被問道如何將正確教育下一代的時候,蔡老師說到,中國的父母太在意文憑,太在意高考了。
並不是只有那一張張打滿紅勾的卷子才能證明孩子的價值,人的天性有太多值得挖掘的地方,父母也許應該將目光和眼界打開,讓孩子找到他自為的存在。
<< 左右滑動翻看圖片 >>
愛就是讓一個小孩,自由地在外闖蕩,但永遠為他保留回來的港口。
正如蔡老師所說,生而為主,你就是自己的主人,你自己決定你的前途。
當我們以生命觀察者的身份走近蔡老師,我們發現,他總是穿著純白的襯衣和一雙古舊的帆布鞋,總是以簡單的白粥為三餐。
除了本心的「修飾」,並無過多外在的執念。
12月已是深冬,杭州氣溫驟降。72歲的蔡老師依然身著單衣,全程帶領大家遊覽整個西溪園區。
在綠意依存的西溪,蔡老師用他親切的笑容告訴我們,當生命與大自然頻率一致,步調相同的時候,內心可以多麼純粹而美好。
在蔡老師的畫室裡,他手把手教大家畫畫、寫字。同學們寫字,蔡老師用一個晚上的不眠,畫出50幅獨一無二的作品,藝術以共同呈現的方式在我們與蔡老師之間流淌。
紙上留下的不僅僅是顏色或筆畫,還有生命的表達被看見、被尊重的愉悅,也是一種與智者同頻、對話的歡喜。
向下滑動查看更多
他說,對他的提問,百無禁忌。通透的生命,經得起所有追問。
他笑,臉上是誨人不倦的快樂。慷慨的智者,亦是溫潤如玉的師長。
兩日的課堂,從蔡老師滔滔不絕的金句中,我們獲得了知識的養分;而他又時不時以詼諧的語句,讓我們真切地體會到智者的生命狀態。
看著這樣怡然自得的蔡老師,我們不禁反問自己,是否在庸常的人生中,我們追求了太多無謂的事物,以至於失去了對自己內在的觀察?
也許這次會面,會激發我們對生命的更多想像與疑問,那就以蔡老師這句話回答生命各式各樣的問題吧:
「自己的問題,自己找答案」
生命通識學院第二期課程
火熱報名中
從前沿科技到人文藝術
跨學科的通識教育體系
匯聚學養深厚的學者
與最具前瞻性的思想家
梁冬老師說
愛生命的人,生命愛你
期待你加入生命共同體
課程購買及諮詢
請掃碼添加一聽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