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燕說電影】日本電影:後武士時代的武士精神

2021-02-07 於燕說電影

(向下滑動查看全部)

1961年獨立執導了首部電影《住在二樓的人》;

1969年執導由渥美清主演的愛情片《寅次郎的故事》,直到1995年共拍了48集系列電影,該片成為最長系列電影被世界吉尼斯大全收錄;

1976年執導由倍賞千惠子主演的電影《同胞》;

1977年執導由高倉健主演的愛情片《幸福的黃手帕》;

1980年執導由高倉健和倍賞千惠子主演的愛情片《遠山的呼喚》;

1986年執導劇情片《電影天地》,獲得第43屆坎城電影節金獅獎提名;

1988至2005年擔任16集電影《釣魚狂人日記》編劇;

1989年執導電影《城市英雄》,獲得第3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提名;

1991年執導親情片《兒子》,榮獲第17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提名;

1993年執導動作片《學校》,榮獲第17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獎;

1996年執導動作片《學校2》,在當年《電影旬報》10佳影片評選中排名第8;

1998年執導動作片《學校3》;

2000年執導動作片《十五歲:學校4》;

2002年執導由藤澤周平短篇小說改編的古代武士片《黃昏清兵衛》,該片獲得14個電影大獎,包括第76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提名,成為響噹噹的代表作品;

2004年與藤澤周平合作創作執導古裝愛情片《隱劍鬼爪》,獲得第55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提名;

2006年執導改編自藤澤周平小說並由木村拓哉主演的武士片《武士的一分》;

2008年執導家庭片《母親》,該片獲得第5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提名,同年獲得亞洲電影終身成就獎;

2010年執導親情片《弟弟》,獲得第34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提名,同時被選為作為第6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閉幕電影的首部日本電影;

2012年獲得日本「文化勳章」;

2013年執導家庭片《東京家族》,該片翻拍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獲得第37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提名,在其81歲時正好拍了81部電影;

2014年執導愛情片《小小的家》,獲得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提名;

2015年執導親情片《如果和母親一起生活》,獲得第39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劇本提名,並拍攝喜劇片《家族之苦》;

獲得2015年東京電影節武士獎;

2018年執導電影《家族之苦3》,編導電視劇《遠山的呼喚》;

相關焦點

  • 從電影《武士的一分》看江戶時代武士的生活 015
    幾年前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日本導演山田洋次帶來了自己的古裝電影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武士的一分》參加角逐,受到了中國觀眾的一致好評。
  • 另類的「武士」電影
    武士作為日本傳統文化的象徵,一直在日本社會傳承。日本武士那種忠於職守、不畏艱難的性格也依然可以在現代日本人身上看到,武士道精神也是西方社會對於這個神秘的東方國家最為深刻的印象。在日本電影歷史上武士題材的作品層出不窮,黑澤明的《七武士》和《亂》等作品奠定了日本電影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 另類的「武士」電影
    武士作為日本傳統文化的象徵,一直在日本社會傳承。日本武士那種忠於職守、不畏艱難的性格也依然可以在現代日本人身上看到,武士道精神也是西方社會對於這個神秘的東方國家最為深刻的印象。在日本電影歷史上武士題材的作品層出不窮,黑澤明的《七武士》和《亂》等作品奠定了日本電影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 《七武士》武士的沒落與戰後日本電影的崛起
    ,人物眾多而不臉譜化,細節豐富而場面卻恢弘壯烈,還因為這部電影承載了時代變遷的大背景以及黑澤明個人對於武士精神的理解,相比那些模仿跟風的電影,這部《七武士》除了劇情高潮迭出、引人入勝之外,電影中所有人物的行為動機都跟時代背景密切相關,出場的所有武士都性格鮮明,甚至連村裡的幾個主要的農民都賦予了各自的性格特點,這部電影在視聽語言上也相當成熟,電影的每一分鐘都有可圈可點之處,3個多小時的電影一氣呵成,毫不拖泥帶水
  • 武士電影中的佼佼者!難得!
    關於日本武士電影的印象,最早大概來自於黑澤明的《七武士》。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中,武士的精神與智慧被體現得淋漓盡致,只是,這場輝煌戰役,卻更像是武士精神的迴光返照。最後,武士被冷落後的落寞身影與農民的忘我狂歡形成鮮明對比,這不得不讓人心生涼意。如果說,黑澤明的《七武士》是對武士精神最後的維護,那麼,小林正樹的《切腹》則是徹底揭開了武士精神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 銀幕回眸|日本的武士電影反映的是真正的武士道麼?
    作者|蕭西之水,網易歷史頻道專欄作家,日本史作家,出版作品《誰說日本沒有戰國》《第〇次世界大戰》,目前研究方向為大正昭和時代政黨政治、昭和時代日本軍部與官僚體系等。本文為網易歷史頻道獨家稿件,謝絕轉載。1873年4月18日,東京。
  • 盤點電視劇之武士的食譜,網友:日本的主旋律電影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電視劇之武士的食譜,網友:日本的主旋律電影,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這一部電視劇的簡介和部分網友的評論吧。日本料理人的精神,講究的是傳承,這種傳承紮根於血脈,中國的國情固然不同,但是為了做出更純粹更能感動人的料理,中國的職業料理人是不是也應當借鑑一下日本料理武士那種精益求精的精神,試問一顆浮躁的心如何衝出一杯香醇怡人的咖啡?
  • 看懂這部日本經典電影,才懂日本武士精神:如清澈泉水沁人心肺
    副標題:評經典電影《黃昏清兵衛》:如同一股清澈的泉水沁人心肺、醒人耳目、令人驚奇最近感覺自己有點心浮氣躁,一直想找兩部能讓自己靜下心來的電影看看,於是重溫了《霸王別姬》和另一部日本電影,片名叫《黃昏清兵衛》;兩部都是非常經典和優秀的電影,本想先聊一下重溫《霸王別姬》後的觀後感,無奈我的觀影次序搞反了,我先看的《霸王別姬》再看
  • 《切腹》之痛-論大時代下虛妄的武士榮耀
    摘 要:小林正樹之《切腹》在1963年的坎城捧到了評委會特別大獎,作為一部戰後日本電影,該作品對日本武士道精神進行了極為深刻的探討和反思,影片在多個角度對武士道的核心概念進行了探索,從敘事結構上帶來的衝擊力到充滿象徵意味的畫面設計以及深諳蕭索的電影配樂,本文則從影片角色象徵意義的角度對幕府時代武士榮耀的虛妄性進行了解讀
  • 武士電影十選之《黃昏的清兵衛》
    時間:2002年導演:山田洋次編劇:朝間義隆/山田洋次主演:宮澤理惠/真田廣之 此片為山田洋次改編自藤澤周平小說的「武士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與與之前充滿打鬥場面的武士電影不同的是,山田洋次這部《黃昏的清兵衛》,敘事平和緩慢,以日常瑣細為主,打鬥情節極少,且沒有誇張刻畫,而是儘量寫實,可說是開創了新時代的武士電影風格。
  • 《 髮型 ll 日本武士的變態髮型 》
    ★有一陣,研究黑澤明的時候,看了大量的日本武士的電影,就對日本武士的髮型產生了疑問,怎麼有這麼醜的髮型? 據說,幕末外國人來到日本,見到日本男人的髮髻無不驚訝。    「哎,那是什麼!!?他們竟然把手槍放在頭上!」
  • 武士:一張變幻莫測的日本面孔
    《平家物語》日本的武士文學,肇始於鎌倉時代的《平家物語》,講述源、平兩大武士集團之間的戰爭,勝者即是日本武家政權的開創者源賴朝。日本武士一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就是為了當兵吃糧,他們的最高奮鬥目標,是被天皇冊封為徵夷大將軍(當然,不是哪個平民百姓都有機會的,早期的武士一定出身貴族,後來才有亂認乾爹者混入)。
  • 日本老電影中,武士比武,為何在擂臺上掛「鯉魚旗」
    最近閒來無事,看了一部日本老電影《大菩薩嶺》。這部電影是岡本喜八導演的作品,主演是仲代達矢。講述機龍之助是個劍術絕倫的武士,可他卻擁有一顆邪惡陰暗之心。電影咱就不多說了,感興趣的的朋友可以找找這部電影,今天我們的話題是在機龍之助比武的時後,擂臺上空迎風飄揚的魚形旗是什麼意思?其實這種魚形旗叫做鯉魚旗,它還和中國有關係。
  • 日本武士跑馬拉松,奧運雖然延期,這部古裝體育電影還是值得一看
    2019年一部由英國導演伯納德·羅斯執導的日本電影《武士馬拉松》向人們揭示了馬拉松運動在日本的起源,電影以西方人的視角來觀察日本從幕府時代走向現代的過程,通過日本馬拉松運動的起源來反映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的日本歷史和文化。
  • 粉碎日本武士的四大「美麗謊言」
    謊言一:武士都很忠心武士道精神其實是在武士階層消亡後的明治時期出現的,它的作用就是號召廣大的日本民眾希望充當炮灰,它所宣揚的精神大部分武士並沒有聽說過,歷史上效忠於天皇的武士寥寥無幾著名的日本武士藤堂高虎就一共換了九任主人,類似他這樣的武士比比皆是,土地和家族才是武士們效忠的對象。甚至建立武家政權的將軍們也不是武士效忠的對象,源賴朝死後他的子嗣幾乎被北條家族圖戮殆盡,而淳樸忠厚的關東武士一致選擇了視而不見。在日本戰國時代,下克上成了潮流,武士們遇到這種情況也沒有為主人盡忠而死。忠誠成為武士的準則,還是在江戶時代,因為當時武士們被固定在各自的大名土地上。
  • 被譽為武士精神的載體——日本武士刀
    而自熱武器時代開始,冷兵器逐漸退居幕後,現代冷兵器常作為藝術收藏品具有極高價值。日本武士刀,又稱東洋刀,日太刀,全程為平面碎裂鍛刀。其種類上有,太刀,打刀,短刀,協差,長卷,薙刀等等,種類較多,各具特色。其中以太刀最為出名,刀身具備一定弧度,細且長,為日本刀經典代表。且日本武士刀常被認作日本「武士之魂」,象徵著日本武士道精神。
  • 我的電影之《最後的武士》
    代表作《三十而立》、《燃情歲月》、《莎翁情史》、《光榮戰役》      1876年的冬天不只改變了納森.奧根上尉的一生,也讓我屏棄種族之隙,重新審視和體會大和民族的精神。得益於導演Edward Zwick的拍攝技巧,藉助一個美國人的視角和經歷來展現這個古老民族的神秘信仰,最終為它折服而皈依,無疑比日本人自己演繹來得真實客觀。
  • 這絕對是武士電影的最高傑作
    《切腹》《黑三角》切腹1962年丨133分鐘丨19:00 | 1號廳70元 | 淘票票在線選座或現場購票來自小林正樹的《切腹》是日本電影史乃至世界的史詩巨作這部開場近似於黑澤明《羅生門》的故事同樣通過「講述」本身來構建敘事,通過一段往事勾勒了一個武士時代的沒落。小林正樹在黑白影像和風格化鏡頭設計之中重新思考了日本武士道精神的道德倫理困境,通過庭院裡的人物關係張力解釋了介錯人的「缺席」,這是武士電影中最偉大的戲劇性時刻。尤其在仲代達矢的演繹下使得本片更加擁有了一種民族反思的深刻意味。
  • 平成電影30年:武士謝幕
    武士和武士道精神,一直是外國人對日本人的刻板印象。古典時代的日本,大部分時間裡天皇大權旁落,實際掌握權柄的是武家——家臣效忠於主君、大名臣服於將軍,武士階層凌駕於百姓之上,成為事實上的貴族階層。所以說武士道是日本人的民族精神是不合適的,就像說騎士道是歐洲人的精神一樣以偏概全。
  • 《黃昏清兵衛》:最後的武士,武士時代落幕後的一曲激昂悲歌
    序言日本文化中,武士文化是其精神象徵之一,有點像武俠之於中國文化,是那種類型人物形象一出現,就能清晰辨別的國家屬性。所以,今天我們來讀日本武士小說。不是去看武士英武神勇的雄姿,而是讓你看到日本「時代小說」作家藤澤周平筆下落魄卻壯美的武士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