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尖下的專注 | 華映2018行研集錦

2021-02-15 華映資本

2018年,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不安穩的一年。舊動能熄火,新動能開路。面臨轉折拐點,更需要思考與智識,以在變化中竭力捕捉新的機會。

過去一年,華映發布了370篇文章,記錄華映大家庭成長足跡之餘,也有關於行業的思考與沉澱:我們從關乎衣食住行的消費談起,延伸至消費文化、人群的多元發展;從文化娛樂的需求升級切入,探索5G重塑行業格局、技術驅動下的趨勢變化……

今天,我們精選出17篇具有代表性、讀者關注度最高的報告,再次與各位分享,希望你也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示。

消費:生態重構

當下消費環境,醞釀著哪些改變?這是2018年我們試圖回答的問題。可以肯定的是:後流量時代,消費動能正在改變。多元消費趨勢中,需求不斷細分,消費產品、場景、服務更加多元化,未來消費投資的增量機會,將主要由新流量、新品牌和新技術帶來。

點擊圖片跳轉至原文閱讀

消費行業的繁榮背後,我們進一步把目光投向產品、人群和渠道。

 

 產品:國貨的黃金時代

與多元化消費相伴而生的,是中國品牌的「黃金時代」已然來臨。

內容電商、網紅引領時尚,垂直化小眾品牌強勢佔據用戶心智;品質生活、體驗為先成為人們青睞的消費趨勢……大量消費品類存在的本土品牌空白,成為長尾創業機會。華映資本消費研究團隊獨家報告《新興消費品牌升級趨勢研究》,從供給和需求側全景展示新興消費品牌領域的投資熱點及趨勢。 

點擊圖片跳轉至原文閱讀

 

崛起中的國產精釀品牌,正是新興消費品牌的箇中翹楚。小而美的國產精釀啤酒品牌正在通過強烈的本土文化屬性、產品形態和銷售渠道的拓新,打開年輕人酒飲市場的未來想像力,打造著一片屬於中國玩家的精釀江湖。

點擊圖片跳轉至原文閱讀

 

2018年也稱得上美妝品類的變革之年。

「這一秒想要的,下一秒就要擁有。」效率時代+顏值當道,年輕一代的追求是又快又美。從產品到品牌,「快」的背後離不開對需求的專注、研發反饋以及市場測試的迅速。華映年中梳理全球快美妝新勢力,我們看到,在造美造夢的路上,新品牌和傳統美妝「巨頭」們,都在加快腳步。

點擊圖片跳轉至原文閱讀

護膚成分黨的興起,則成就了「裝在2ml裡的美妝大生意」。在這份安瓶的「開掛攻略」中,我們從人群、渠道、營銷三個角度分析其品類崛起原因,並以此切入,探究空白垂直領域、爆款產品背後的長鏈條發展可能性。

 

點擊圖片跳轉至原文閱讀

 

 人群:女性仍是消費主力軍,千禧一代崛起


買買買背後的主力軍——年輕女性群體,同樣值得關注。

數據顯示,僅在美國,千禧一代人群每年的消費力達2000億美元,有望超過以往任何一代人成為消費能力最強的群體。而這其中女性消費能力佔比達85%。華映精心梳理千禧一代女性消費行為調查報告《Why Millennial Women Buy》,揭示她們強大購買力背後的驅動因素和消費邏輯。

點擊圖片跳轉至原文閱讀

 

渠道:巨頭轉型,多元化探索


作為消費的終端毛細血管,全球快消和零售行業處在劇烈變化之中。當快消巨頭們紛紛轉向,劇變背後,有激進的投資者,也有變化的消費者品味,以及跑步入場的「攪局者」和愈發多元化的銷售渠道。報告《Disrupting CPG》,詳細闡述了快消行業劇變何以發生,未來新零售的生機將在何處。

 

點擊圖片跳轉至原文閱讀

 

技術永遠是底層原力

 

風口來來去去,而技術永遠是底層原力。

 

當5G技術全面鋪開、人工智慧被推向更加廣泛的應用領域、to B成為網際網路下半場的決勝關鍵,我們看到,技術創新正化身驅動下一輪商業變革的最大引擎,毋庸置疑。文化、娛樂、零售、……各行各業都正在被新興技術深刻改變。

 

文化+科技的遠景未來


超越個性、無限娛樂、社交重塑、終端消逝將是「文化+科技」遠景未來的四大趨勢,其中,智能、數位化與連接等領域值得重點關注。技術帶來的賦能與升級深入文化行業的方方面面,例如人工智慧已經滲透了從生產、分發、交互體驗到商業變現的全鏈條與場景;5G也將深刻改變內容行業,帶來的影響包括內容數量從有限到無限、內容體驗全方位提升、內容存儲方式從終端到雲端,以及內容視覺全面3D化等。

 

點擊圖片跳轉至原文閱讀

 

5G帶來變革性影響

除了速度,5G技術帶來的還有全新商業模式和沉浸式互動娛樂體驗。報告《How 5G will Transform the Business of Media & Entertainment》從視頻、遊戲、音樂、廣告、AR和VR等細分領域,詳細解讀5G了對娛樂產業的變革式影響。

點擊圖片跳轉至原文閱讀

AI成零售攻防戰的重要「武器

AI正成為前文所述的那場零售攻防戰中的重要武器,諸多零售巨頭藉助AI開始全面升級服務、優化購物環境、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消費體驗。我們在《AI Trends In Retail》中,梳理了2019 AI零售科技十大趨勢。

 

點擊圖片跳轉至原文閱讀

 

To B領域成為新的富礦


網際網路下半場,To B領域是正在爆發中的萬億規模富礦。To B領域藏著哪些技術性機會?2019年將呈現哪些新變化?報告《Turn disruption into opportunity》梳理2019年那些將對商業產生影響的技術趨勢,內容覆蓋技術服務、智能辦公、客戶體驗、網絡安全等熱門領域。

點擊圖片跳轉至原文閱讀

文娛:掙扎與新生

2018年,文化很「冷」,無論是宏觀經濟、監管政策、稅收問題股市遇冷,文化產業面對一系列挑戰;2018年,文化也很「熱」,文化產業顯現出抗周期屬性,行業依然擁有諸多新變化與細分機會。回顧2018,我們堅信文化產業投資有6大變化與4個不變。

點擊圖片跳轉至原文閱讀

 

寒冬中,內容消費增長沒有減緩,特別是對於原創優質內容的消費需求提升的速度越來越快。廣告、付費內容、內容電商和版權交易,網際網路領域原創內容四大商業化形式之外,還有哪些變現之道?

點擊圖片跳轉至原文閱讀

 

佔領用戶心智的過程中,「流量」幾乎是最直接和重要的影響力衡量指標。《2018全球網際網路現象報告》結合網絡行為變化、技術更迭趨勢,解密了全球流量新勢,一探全球網際網路流量的潮水走向。

點擊圖片跳轉至原文閱讀

 

金融 : 深科技顛覆舊傳統

 

2018年,那些搭載深科技、顛覆舊傳統的新興理財產品和平臺,正在趕超巨頭,爭相俘虜著年輕人的錢包。

《Millennials and the future of wealth management》詳細梳理了當下千禧一代的理財方式,他們開始擁抱門檻更低、更為便捷的網際網路理財方式。他們的選擇,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財富管理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點擊圖片跳轉至原文閱讀

買保險也日漸成為年輕人們獲得安全感的重要選項之一。投保意願顯著的80/90後在投保動機、投保種類、投保方式選擇上都特點鮮明,單純的「風險警示」無法觸動他們;當80/90後買保險時,帶有對人生進行規劃的主導意識,背後則是更獨立、主動的生活方式。

點擊圖片跳轉至原文閱讀

 

教育焦慮與亢奮中前行


寒冬更應蟄伏蓄力。當「焦慮」成為時代主題,學習就被賦予了更為重要的意義,在教育行業長期高速發展的趨勢中,從業者還有哪些可以拓展的邊界,資本是否已經步入收成期?在這份《華映資本2018年中教育創投報告》中,梳理了教育企業的發展情況,解讀教育行業的創投邏輯。

點擊圖片跳轉至原文閱讀

消費需求明確,政策利好不斷釋放,行業整體尚處「跑馬圈地」階段,對於教育類項目創業者而言,這似乎是最好的時代,但也同樣面臨著增長與變現難題。教育政策驅動、用戶需求升級、「教育+科技」融合趨勢下的新機遇,都是值得未來重點關注。

17份報告串起2018,也為2019的更進一步埋下伏筆。未來的不確定性對我們自身能力的精進提出更多希冀,而靜心打磨和蟄伏者終將成為浪淘中的勝利者。 新一年,你我共勉。

 

100+獎項,3大關鍵詞,開啟2019丨華映新年志

5家企業獲重磅融資,10+企業解鎖增長密碼丨華映·10月志

對困難認知越深刻,對機會把握越精準 | 華映7月志

無風口時代,站上技術/場景/商業山頭 | 華映6月志

布局領投、自我進化、價值成長 | 華映5月志

相關焦點

  • 華映正式進入破產重整 華映科技業績補償獲賠比例或甚微
    根據2014年9月公司大股東華映百慕達向上市公司作出的業績承諾,2018年,華映科技與中華映管及其相關方發生的日常經營涉及的原材料採購、銷售商品及提供勞務關聯交易金額佔同期同類交易金額的比例未降至30%以下,2018年度模擬合併計算的淨資產收益率低於10%,華映百慕達應以現金向公司補足30.29億元。
  • 華映資本
    機構介紹 華映資本是一家總部位於新加坡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
  • 誰來接手華映科技?
    去年9月宣布破產的中華映管,時至今日依然給曾經借殼上市的華映科技(*ST華映)留下不少麻煩。因大股東華映百慕達(中華映管全資子公司)將所持有的華映科技股權進行質押借款,但債務到期並未履行支付義務。隨著中華映管的破產,債權方渤海信託將債權提交法院申請執行立案。
  • 投資李子柒、微盟、自嗨鍋,華映的消費基因是什麼?
    就在剛剛結束的華映2020年度大會上,華映資本創始管理合伙人季薇交出了如上的成績單。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為何華映還能逆勢而上?自2008年成立以來,華映資本總管理規模超60億人民幣,累計投資了近180家企業。因為早期在數字內容領域下重注,很多人喜歡給華映貼上文娛基金的標籤。
  • 華映光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華映資本是一家TMT領域風險投資機構,在移動網際網路和媒體娛樂領域有廣泛的投資布局。 華映資本的投資以專注見長,是國內*早布局移動網際網路的人民幣基金之一,以流量入口和變現方式為分類邏輯,在文化娛樂、消費升級、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服務等核心領域行業,實現了廣泛的布局式投資。
  • 尋求自救的華映科技 現在怎麼樣了?
    最終導致華映科技2018年、2019年淨利潤分別虧損49.66億元、25.87億元。   深陷泥潭的華映科技開始尋求出路。同時臺灣中華映管欠華映科技的近29億款項,也正在訴訟當中,目前公司已基本從中華映管破產事件中恢復。
  • 華映資本全產業鏈布局式投資 構美等MCN機構備受關注
    作為國內最早布局移動網際網路和文化產業的技術驅動型基金之一,華映資本日前領投的新流量服務商構美正是從MCN機構發展而來。全產業鏈布局式投資 華映注重的流量變遷「構美」聚焦女性服飾潮搭和美妝護膚領域,由南亞創辦於2016年。成立4年,公司一路從MCN機構轉身變成專注女性時尚領域的新流量服務商。
  • 華映科技的未來是一條相當艱難的道路,重振之路困難重重
    作為控股股東代工廠的華映科技的命運非常像著名思想家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筆下的火雞,其在借殼登陸A股開始,就被在身體的核心區域埋入了一顆定時炸彈,而炸彈的起爆器握在實際控制人中華映管的手裡。2018年,疑似因臺資企業內鬥而陷入困境的中華映管單方面宣布不再控股華映科技,同時試圖賴掉欠上市公司31億元的應收帳款,這嚴重影響了華映科技的業績,也讓華映科技失去了賴以生存第一大客戶。
  • 中華映管正式進入破產重整,華映科技30億元業績補償或「打水漂」
    中華映管緊急處分屆滿面臨重整今日,華映科技發布提示性公告,公司於7月29日獲悉,中華映管發布重大訊息,中華映管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申請的緊急處分已於7月29日屆滿,緊急處分期間依法已不能再延長。這意味著中華映管即將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 華映資本季薇:2018下半年,內容創業3大錦囊|進擊的投資人
    分享|季薇 華映資本創始管理合伙人泛文娛、大文化是華映資本一直關注的賽道,09年至今,華映投資了近70家與內容相關的創業公司,也先後投資過不少內容消費類項目,如內容+眾籌類的「開始吧」,內容+新消費的「罐頭視頻
  • 「親爹」宣布破產,華映科技被「賴帳」近60億!
    記者注意到,據華映科技2019年半年報披露,此前中華映管於2019年2月12日召開董事會,認定其對華映科技已喪失控制力,中華映管與華映科技及其子公司已非母子公司關係,自2018年12月底不再編入合併報表。中華映管以持股未過半、無董事會席次、無重要業務往來、無法參與及主導華映科技的重大活動決策、無指派主要管理人員等為由,認定對華映科技已喪失控制力。
  • 華映洞察:中小企業的戰「疫」
    整體來說,華映所投資企業以線上為主,受疫情影響整體可控。我們認為中小企業在當下,短期防禦策略佔優,「堅持就是勝利」的樸素法則仍然有效,負面影響不具備持久性且長期可能反彈,未來仍然值得期待。 基於華映長期投資領域與行研優勢,我們針對消費、文娛和企服等幾大重點關注賽道,著眼線上線下的不同場景,與近百家項目進行一對一訪談。
  • 華映百慕達持有華映科技股份流拍,市場各方似乎無意入主華映科技
    北京時間02月17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在前次股份拍賣流拍的情況下,華映科技(000536)第一大股東中華映管(百慕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映百慕達」)所持1.53億股股份再度遭遇了流拍的尷尬。
  • 華映重整危機,是體質問題還是面板業寒冬警訊?
    大同集團旗下的兩大公司中華映管(簡稱華映
  • *ST華映擬24.97億元轉讓華映科技100%股權
    集微網消息 8月14日,*ST華映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與股東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福建省和格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格實業」)籤訂附條件生效的《股權轉讓合同》,將全資子公司華映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映光電」或
  • 中華映管宣布重整 控股子公司華映科技實控人或變更
    大陸華映科技及其第二大股東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在今年12月4日催告華映清償,否則將採取法律行動,導致華映百分百控股的子公司中華映管(百慕達)向香港民生銀行的5300萬美元貸款無法順利展延,將於12月18日產生貸款違約。
  • 福建國資委成實控人,ST華映或將重生
    8月14日今天,*ST華映的收盤價為2.13元,上漲4.93%,如果從7月31日的收盤價1.65元算起的話,這半個月以來,*ST華映上漲了近30%。很多時候,股票的上漲,往往來自公司基本面的好轉,*ST華映最近發生了什麼呢?
  • 臺灣面板大廠華映斷臂求生
    來源:芯智訊 3月11日,臺灣面板大廠——中華映管(以下簡稱「華映」)發布公告宣布將在今年5月進行大規模的裁員,裁員比例最高將達55.55%,涉及生產線員工及幕僚員工人數約2500人。同時,在面板產線方面,中華映管也將進行裁剪,未來將只保留6代線,專注中小尺寸面板最具經濟效益的產線,另外2條4.5代線,未來將全數出售,也不排除出租。 華映財務營運管理總部總處長黃世昌表示,目前有1條6代線、2條4.5代線,其中1條4.5代線已停產,僅供實驗線之用,未來計劃將2條4.5代線全數出售,只保留1條6代線,是生產中小尺寸面板最具經濟效益的產線。
  • 華映重整風暴自導自演?令人嘆為觀止的風暴,創下許多驚奇
    華映重整風暴自導自演?令人嘆為觀止的風暴,創下許多驚奇 作者:51Touch時間:2018-12-28 來源:今周刊     北京時間12月28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自己跟自己討債」華映重整是林郭文豔自導自演?!
  • 臺灣液晶面板廠華映申請破產重整
    華映聲明指出,子公司中華映管(百慕達)公司發生債務無法清償之情事,往來銀行依據授信合約權宣告違約,所有未到期借款將需立即償還,加劇華映營運資金缺口,為確保本公司營運,華映董事會通過決議,向法院聲請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