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映重整危機,是體質問題還是面板業寒冬警訊?

2021-02-15 WitsView睿智顯示調研


大同集團旗下的兩大公司中華映管(簡稱華映)、綠能昨日夜間突然宣布雙雙宣告重整。已營運 47 年的老字號華映撐不過這個冬天,這項重磅訊息炸開的究竟是大同集團營運的危機大洞,還是正式為面板業進入寒冬開出第一槍?

華映財務長黃世昌指出,華映與旗下 100% 持股子公司華映百慕達均發生債務無法清償情事,為避免全體債權人加速催討債務,進行假扣押,使營運資金嚴重不足而被迫停產的狀況。加上考量公司改變營運模式仍有重建更生之可能,因此透過申請重整與相關程序保障勞工權益及所有債權人的利益,尋求發展契機。

根據華映的財報顯示,截至2018 年第三季,華映累計虧損來到 639.18 億新臺幣,流動負債更是超過流動資產高達 139.11 億新臺幣,顯示出財務狀況已相當吃緊。

圖源:華映

華映歷經金融海嘯後,迄今連續虧損九年,去年第二、三季受惠於手機市況需求好轉,加上遇18:9 全屏幕手機面板的規格轉換期,終於終結虧損,但隨著今年第三季智慧型手機需求急凍,華映也挺不過寒冬,觀察華映今年10、11 月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都較去年大降五成。目前智能型手機市況已步入年底淡季,若要等需求回溫,最快可能要到農曆年前後,屆時新機備貨需求才會再啟動。

以華映近幾年策略來看,其布局以智慧型手機中小尺寸面板為主,產品組合較為單調,加上本身財務體質不佳,面對智慧型手機需求緊縮,問題隨之浮現。由於華映客戶端方面白牌手機廠商與二線品牌為主,先前在傳出華映財務狀況出現問題後,已有部分上遊材料供應商減少供貨,因此,華映宣布財務重整,對產業衝擊相對較小。此外,臺灣地區兩大面板雙虎友達、群創因產品組合較為多元,強化規格差異化,並積極推出 8K、窄邊框、電競等相關高附加價值產品,後續應不致於爆出相關危機。

針對整體中小尺寸面板市況,集邦科技旗下光電研究 WitsView 分析,智能型手機市場趨於飽和,換機動能放緩,對於明年整體手機景氣目前仍看得比較保守,明年智慧型手機年成長將首度走入負成長,較去年衰退 3.3 個百分點;大品牌或許還是能夠維持規模,但小品牌會有被邊緣化的風險。面板需求則要看面板廠爭取大品牌客戶訂單的狀況,個別廠商狀況不一。

此外,貿易戰之下,各區域市場手機需求動能是否有所衝擊,以及因應加徵關稅可能導致的供應鏈移動與調整也是值得留意的焦點。

封面圖源:拍信網

 點擊閱讀原文,立刻參加

相關焦點

  • 華映重整風暴自導自演?令人嘆為觀止的風暴,創下許多驚奇
    「華映重整風暴」持續在臺灣資本市場延燒,這場令人嘆為觀止的風暴,創下許多驚奇,包括來催款的子公司董事長,竟然與宣告重整的華映總經理是同一人,一人分飾兩角的荒謬戲碼,到底在演哪一出?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18/1228/52632.html而債權銀行董事長更直言:「華映最壞時期已過,可以不需走上重整之路!」這場風暴是人為操作,還是局勢使然?是壓垮大同集團的巨石?還是反而重啟大同經營權和解談判的契機?
  • 熬不過寒冬!負債77.6億,面板大廠華映申請破產重整!
    華映聲明指出,子公司中華映管(百慕達)公司發生債務無法清償之情事,往來銀行依據授信合約權宣告違約,所有未到期借款將需立即償還,加劇華映營運資金缺口,為確保本公司營運,華映董事會通過決議,向法院申請重整。
  • 47年滄桑巨變,華映事件是顯示面板行業進入寒冬開出的第一槍?
    老牌面板廠華映成立於1971年,經過CRT映像管時代,也做過電漿電視,在臺股更是創下多項紀錄:首家股本破千億元(新臺幣,下同)的面板廠、史上最大減資金額紀錄、單日破百萬張的臺股成交量紀錄、唯一在大陸掛牌上市的面板廠,但也是唯一打入全額交割的面板廠。如今,華映面臨重整,讓人不禁感嘆:華映怎麼了?
  • 負債77.6億元熬不過寒冬…臺灣面板五虎華映申請破產重整!
    華映聲明指出,子公司中華映管(百慕達)公司發生債務無法清償之情事,往來銀行依據授信合約權宣告違約,所有未到期借款將需立即償還,加劇華映營運資金缺口,為確保本公司營運,華映董事會通過決議,向法院申請重整。
  • 華映正式進入破產重整 華映科技業績補償獲賠比例或甚微
    這意味著中華映管即將進入破產重整程序。中華映管緊急處分屆滿面臨重整雖然華映科技已於去年對所欠債務中應收款項27.91億元全額計提壞帳準備,但是以中華映管目前資不抵債的局面來看,30億的業績補償款在破產清算後能獲得的賠付恐怕是鳳毛麟角。
  • 華映堅持重整為哪樁?背後是大同的經營權之爭
    臺灣華映聲請重整,影響大同經營權之爭。市場人士指出,就大同公司派對於股權及經營權保衛戰來看,華映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包括外界鮮少知道,其實華映在海外設置的「華映百慕達公司」,透過QFII的方式,持有非常多的大同公司股票,據悉持股比重達到2%。
  • 臺灣液晶面板廠華映申請破產重整
    最近陷入經營權爭奪戰的大同公司,風波不斷,集團旗下曾在臺灣地區「兩兆雙星」時代名列「面板五虎」的中華映管,12月13日傍晚突然發布重大訊息,宣布將申請重整。華映聲明指出,子公司中華映管(百慕達)公司發生債務無法清償之情事,往來銀行依據授信合約權宣告違約,所有未到期借款將需立即償還,加劇華映營運資金缺口,為確保本公司營運,華映董事會通過決議,向法院聲請重整。
  • 中華映管正式進入破產重整,華映科技30億元業績補償或「打水漂」
    今日,華映科技(000536)公告稱,中華映管的「緊急處分」已屆滿且不能再延長,這意味著中華映管即將進入破產重整程序。中華映管緊急處分屆滿面臨重整今日,華映科技發布提示性公告,公司於7月29日獲悉,中華映管發布重大訊息,中華映管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申請的緊急處分已於7月29日屆滿,緊急處分期間依法已不能再延長。這意味著中華映管即將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 中華映管宣布重整 控股子公司華映科技實控人或變更
    )均發生債務無法清償事情,往來銀行依據授信合約將有權宣告華映違約,恐發生營運資金嚴重不足而被迫停產,因此向法院聲請重整及緊急處分。大同公司派也不是省油的燈,早在11月13日,原本替華映背書保證金額30億元,直接新增一倍金額到60億元,這次再發動境外公司討債,引發一連串銀行抽銀根動作,如果法院不同意重整,債權人如向華映求償未果,得向大同這個保證人請求償還,屆時即使市場派拿下經營權,也要立刻面臨銀行討債的問題。
  • 創立47年熬不過這個寒冬…臺灣面板五虎華映負債高達77.6億元申請破產重整!
    ,宣布將聲請重整。華映聲明指出,子公司中華映管(百慕達)公司發生債務無法清償之情事,往來銀行依據授信合約權宣告違約,所有未到期借款將需立即償還,加劇華映營運資金缺口,為確保本公司營運,華映董事會通過決議,向法院聲請重整。
  • 華映雪上加霜 驚傳退票10億臺幣 產線被曝呈「植物人」狀態
    華映驚傳退票10億元臺幣,華映發言人黃世昌昨(8)日傍晚在重大訊息說明會上表示,將積極與臺灣銀行協商後續清償事宜,並具狀請求法院儘速裁定準予緊急處分及重整
  • 華映科技「護盤式重組」告吹 渡過爆倉危機
    北京商報訊(記者 馬元月 董亮)在停牌逾一個月之後,昨日華映科技(000536)發布公告稱終止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而這也意味著備受質疑的「護盤式重組」正式告吹。
  • 華映科技陷「無主」困局 主營業務受創福建國資「輸血」子公司
    2019年3月7日,地處福州市馬尾區的華映科技公司總部外景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葉曉丹 攝2018年12月,自第一大股東中華映管在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告宣布發生債務危機申請重整後,華映科技(000536,SZ)作為中華映管的參股公司,同時還是中華映管的重要關聯方,也受到了巨大影響,公司2018年度業績巨虧,主營業務受創。
  • 大陸廠商崛起,臺灣「面板五虎」華映在臺工廠全線停工
    上周四(13日),華映因無力償債向法院申請重整及緊急處分,隨後又被多家臺媒曝出在臺工廠全線停工,員工面臨遣散,公司內部一片混亂。 據臺灣《經濟日報》報導,華映方面13日表示,今年面板供過於求以及美國挑起的貿易爭端,造成面板價格崩跌,經營辛苦,至今尚欠其在大陸的孫公司華映科技集團(下稱:華映科技)貨款約人民幣33億元。
  • 終究還是告別!中華映管宣告破產 大廈的崩塌與反思
    事實上,中華映管的危機並非一時之危,而是在今年年初就顯露冰山一角。中華映管於2018年12月13日經董事會決議通過,一度向臺灣地區桃園地方法院申請重整及緊急處分。但是,事與願違,2019年1月31日,中華映管的重整申請遭到臺灣地區桃園地方法院駁回,此後,儘管中華映管提出抗告,但是半年後的2019年7月29日,臺灣地區桃園地方法院還是作出駁回中華映管重整申請之裁定。重整失利後,中華映管才申請法院宣告破產。
  • 華映科技董事長林俊:面板訂單供不應求,全年有強烈信心扭虧
    11月4日,華映科技(*ST華映,000536)董事長林俊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面板產線已是滿產滿銷,意向訂單量已達產能的一倍以上,產品供不應求。
  • 華映科技被指「護盤式重組」
    (以下簡稱「中華映管」)旗下3家虧損資產,由於在華映科技大股東百慕達深陷股權質押爆倉危機的敏感時間點,華映科技的停牌讓百慕達巧合地躲過了爆倉危機,讓投資者不免質疑,華映科技的重組是否是一場為控股股東避免爆倉的「遊戲」。
  • 昔日臺灣面板大廠華映凋零 拖欠電費大幅裁員
    昔日名噪一時的臺灣顯示面板大廠,中華映管如今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據悉,工廠目前拖欠巨額電費,工廠將遭斷電,未來或將無法生產。此前華映已經大幅裁員2500人,如今員工爆料近期華映將啟動大量解僱員工計劃,目前逾2100名員工預計只留50人下,等於公司 97% 員工都將遭解僱。
  • 華映驚傳10億保證本票遭銀行退票,華映黃世昌總處長進行說明
    華映指出,因公司申請重整,臺灣銀行通知債務立即到期並進行本票提示,造成該本票發生退票。銀行主管指出,華映向法院緊急處分聲請遭駁回,債權銀行自然會想辦法維護自己的債權。一旦取得執行名義,銀行就可以對華映資產有所「主張」,不過這並不代表「一定會去拍賣華映的什麼」,只是要他們(華映)好好的跟銀行談、展現還錢的誠意。
  • 臺灣面板大廠華映斷臂求生
    來源:芯智訊 3月11日,臺灣面板大廠——中華映管(以下簡稱「華映」)發布公告宣布將在今年5月進行大規模的裁員,裁員比例最高將達55.55%,涉及生產線員工及幕僚員工人數約2500人。同時,在面板產線方面,中華映管也將進行裁剪,未來將只保留6代線,專注中小尺寸面板最具經濟效益的產線,另外2條4.5代線,未來將全數出售,也不排除出租。 華映財務營運管理總部總處長黃世昌表示,目前有1條6代線、2條4.5代線,其中1條4.5代線已停產,僅供實驗線之用,未來計劃將2條4.5代線全數出售,只保留1條6代線,是生產中小尺寸面板最具經濟效益的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