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受到了許多讀者的喜愛。在這部小說中,宋江被描述為具有強烈的歸屬感的領導者,梁山泊的所有成員也都是「替天行道」和具有俠義精神的好漢。不禁讓人們感到疑惑,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關勝,呼延灼和其他人都是英雄,那就可以了。但是,與李逵類似的粗魯的人,矮腳虎等好色之徒,以及時遷段景住等市井小人,與英雄似乎扯不上關係。莫說這些人,說白了108將裡面,真能稱得上是正直好漢的,除了林衝呼延灼關勝等等那幾個當官但是由於朝廷的原因落草為寇的武將,其他的,無非就是地痞流氓。農民反的根本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讓全國人民過上好日子。而梁山泊和佔山為王的土匪沒多大區別,大多數人想的還是可以過安逸日子,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沒幾個是真正為了天下蒼生而起義的。
黑旋風李逵殺死四隻老虎,可以說是原著小說中的除武松打虎之外另一個奇妙環節。當宋江把家人帶回梁山,公孫勝回家探望母親時,李逵也不由自主地要求回去接老太太,原本宋江是不同意的,但沒有理由拒絕,最後同意了李逵的要求。
從李逵的出身可以看出,他的母親真的不容易。李逵年輕時打死一個人,逃到了江湖上,只剩下他的母親和兄弟李達留在家中,承擔李逵犯下罪行,而李逵的母親更多是因為想念孩子,以至於哭瞎雙眼。
然而,當李逵來到家中時,好不容易接到他的母親。結果,在路上,當李逵去河裡取水時,他的母親被老虎吃掉了。李逵憤怒到極點,用刀一連殺了四隻老虎。不想因為這件事激起另一場風波,被人認出是朝廷通緝的黑旋風。李逵被監禁。但幸運的是,朱富和其他人將他救出,總算相安無事。
當李逵回到梁山並敘述他經歷的這些事情時,梁山的英雄有何反應?所有人都笑了。李逵的親生母親被老虎吃掉之後,梁山上的人為什麼沒有人安慰他,反而笑了?原因很殘酷,只聽了晁、宋宋笑道,說今天你李逵殺了四隻老虎,我們山寨又增添了兩隻活虎,是該慶祝一下了。
顯然,在宋江眼裡,李逵的母親的處境並不重要。取而代之的是,笑面虎朱富、青眼虎李雲上山,更加壯大了梁山的聲勢。這對於宋江來說才是要緊的事,因此所有人也對此表示祝賀。我們甚至可以大膽地猜測,李逵失去母親對宋江來說不是一件壞事。這樣,宋江就可以更多地利用他,讓李逵了無牽掛,成為他的忠實武將。
在《水滸傳》的文化中,兒女情長從來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只有「義」一詞特別突出。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吳用和宋江的策劃下,朱仝和小衙內之間的親情被李逵一斧子砍掉了,為了讓到秦明上山,宋江等人毫不猶豫地偽裝成秦明並搶劫。先迫使慕容知府宰殺了他的家人,讓秦明家破人亡。
但是被李逵殺死了全家的扈三娘竟然沒有半點怨言。在宋江的安排下,她被迫嫁給了又矮又醜的王英。
李逵是個什麼樣的人?李逵某種意義上真的是個純粹的人...「率性而為」的典範,在水滸這個王法意識近乎沒有的世界裡他真的很純粹了,用通俗的善惡來批判他沒多少意義....你說他對宋江有奴性他也幹過要砍宋江的事,事後發現自己錯的也願意坦然赴死。雖然用現在道德觀看他確實做了很多惡事,但在書裡我覺得他就是一個最純粹的人,他的抱負和行為目的都簡潔明了,他也不考慮對錯,只在心裡有一桿秤,不過也很容易衝動,說白了就像小孩子。
有人說李逵雖是惡人,但本人單純無知。我覺得大家有時間去讀讀加西亞馬爾克斯的自傳,族長的秋天,就是最出名的是百年孤獨那個人。他自己說的,人生如戲,演著演著就是一輩子。假設你是個殺人如麻,無惡不作的惡人,而你又想活下去,那最好的辦法當然是給自己找個偽裝,那最好的偽裝當然是單純無邪。因為誰會忍心對一個孩子下手呢?
關於李逵劫法場殺圍觀平民,有人為他洗,說劫法場就是玩命紅眼的事!李逵要突破,時間又緊,擋他道的人,他不就一斧頭砍去!紅眼的人有時間廢話?難道叫大家讓一讓?以為是看足球賽沒出現在他路徑範圍內的平民,我不相信李逵有時間精力去追殺,人家得幹正事呀。
但事實上不是這樣,我還真不認為李逵是迫不得已。劫法場的時候都出了城、快上船了,李逵仍然在砍人,就連晁蓋都看不下去了,高喊「莫傷無辜人」,但李逵是完全不聽的。李逵是個「痴愚」之人,他不是心善心惡,而是心如頑童。在頑童心裡,生命是不值錢的,包括自己在內所有人性命,在李逵眼裡也就和蟲子一樣,沒什麼可惜的。他的惡在於他的「愚鈍」。因為無法理解生命的可貴,所以「殺的性起」了就直接兩把板斧掄過去。為什麼殺人?「殺的性起」,為什麼不放過無辜人?因為殺的好玩。在李逵眼裡也就是一種遊戲,無論是他的命還是別人的命,李逵都從來是不看重這個的。但換言之,這麼一個殺人狂魔卻備受明清民眾喜愛,為什麼?因為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惡,比單純的好殺要殘忍的多,林衝若不是機緣巧合,那也就直接燒死在廟裡,至死都不會知道自己怎麼死的,這個渾濁的世道,人心之險惡比一個只會殺人的莽夫要惡太多了。和這個世道相比,這個殺人莽夫耿直無私、不會利用你、欺瞞你、有時還願意做些好事,主持一下「他心中的正義」,在明清百姓眼裡,這可比把人敲骨吸髓的官府朝廷要可愛多了。
每個人對善惡的理解不同罷了,要說李逵殘忍嗜殺,這點無可厚非,但要說他完全沒有是非觀,就一奴才就太過了。水滸的偉大也正在此處,每個人物都是活生生的人,有缺點也有優點,林衝武功高強,面對高衙內公然調戲自己老婆卻畏首畏尾,不敢動手,智多星無用智謀無雙,為了拉攏逼迫人才入夥,幹了多少抄家滅門的慘案。這本書本來就不是非黑即白。李逵視人命如草芥是真的,他堅決反對強搶民女也是真的,他對宋江忠心,視他如兄長是真的,但如果宋江真的搶了民女被他知道了第一個會反的也肯定是他。他對生命看得很輕,不單對別人,對自己也一樣,所以他最後才會為了兄弟義氣喝毒酒,這不是奴才,而是下裡巴人的義氣。
梁山泊包括李逵,大部分分明都是官府的既得利益者,前腳還在捉拿反賊,下一秒就喊哥哥了。後期很多軍官出身的出陣都會被罵「朝廷有何負你」,你說說,朝廷負了這108個裡的幾個?又有多少是被好兄弟們坑死全家的?按比例算究竟哪邊多些?就說秦明,被梁山泊陷害才致全家滅門,既然他都能喊始作俑者哥哥,又有什麼容不得官府?官府起碼還是因為證據(雖然是被陷害的證據)才處刑的,梁山泊陷害他有何依據道理?呼延灼這種呢?打了敗仗,慕容知府得知他歸來,還大喜開門呢,連懲罰都無!
掙扎生存,除了那有限的幾個,誰掙扎了?宋江掙扎了?他過得好好的,上趕著結交賊寇,以權謀私私放罪犯,一路都是自己作的,朝廷負他什麼?官府連滅他全家都沒做。李逵這類更是如此,官府欺壓了他什麼?他做好人遭過什麼欺辱?施耐庵想寫畸形社會,但畸形的絕大多數都集中在梁山泊了,書裡真正描寫官府畸形的程度這麼弱(再說一遍除了少數角色比如林衝),根本不足以引發「定體問」這種反思。
李逵之前的好評,可不單是某視美化的結果,而是在此之前幾百年一直有廣泛群眾基礎。對李逵的重新審視,是因為時代價值觀變了。用現在的視角回看,明清百姓的麻木和殘忍是生活常態,見慣血腥的他們,對李逵的殺戮行為接受度很高,甚至只是日常生活的適度放大或鏡頭截取,反倒是對他的耿直、率真非常欣賞。現在的水滸原著讀者,大多受過現代大學教育和價值觀洗禮,對於這種無差別的屠殺行為,必然是非常不適和憎惡的,就別談什麼耿直和率真了。舉例而言,我們現在養殖動物吃肉,各種美食和烹飪在書籍、影視等傳播載體中很多。但如果後世普及了合成糧食,很可能就對我們這個時代作品中的吃肉鏡頭和肉食者很反感。
如果您有任何關於文玩方面的問題
可以給我留言
或者直接添加大磊子微信:xiaoxiaogood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