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蔥集團聶陽德:從人設到變現,「辦公室小野」等爆款短視頻帳號...

2021-01-12 前瞻網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騰訊媒體研究院(ID:TencentMRI),演講者:課上洋蔥集團聯合創始人,資深媒體人聶陽德

11月19日,騰訊媒體研究院聯合中國傳媒大學打造的《新媒體創業與創新》公開課第十一講如約與大家見面。課上洋蔥集團聯合創始人,資深媒體人聶陽德以「玩爆小視頻,創造大流量」為主題,向觀眾分享了洋蔥集團如何打造爆款短視頻,從人設、內容、運營、變現四個方面解析了自己對短視頻各環節的理解。騰訊媒體研究院將部分內容整理成稿,以下為具體內容。

2016年我提出了「PUGC」的概念,UGC的特色是讓用戶有帶入感、覺得真實,而PGC的特色是消除UGC不專業的細節。「PUGC」的含義即是用UGC的表現手法配合PGC的團隊來做,普通用戶看見的雖然是UGC,但實際上是PGC團隊在做其他的底層工作,這樣出來的內容會有更好的流量表現。

在辦公室小野這個案例上,「PUGC」的概念得到了一定的驗證,所以最近幾年這種模式變得很常見。你在網上看到的所有網紅背後都有機構,如果沒有則很難獲得非常好的流量表現,背後的原因是如今整個視頻行業的運作已經高度專業化。

「PUGC」具體來講分四大塊:人設、內容、運營、變現,下面我們來依次講解。

01

談人設:精準打造個人IP

「人設」也可以換成「定位」,為什麼是人設?因為我們做的內容都要基於人,而不是基於純欄目。

2017年圈子裡還有關於人格化IP和非人格化IP的爭論,到了2018年所有人都開始轉型做人設,而做一檔欄目和做一個人設是完全不同的邏輯。

為什麼辦公室小野這樣的帳號相對容易有流量?就是因為現在的人都很空虛、寂寞。現在的網際網路時代,人失去手機就失去了生活的溫度。我們的社交也從線下轉到線上,人們希望在線上有更多的朋友。

也正是因為你離一線越來越遠,所以要求也越來越多。你只有不停地刷手機才能緩解你的情緒。最後你會發現在刷內容時,你非常需要有那麼一個人讓你感受到與他之間的某種社交聯繫。

所以現在我們在打造其他帳號的時候,都會利用他的社交關係。現在頭部機構的大號都相互之間有關係。比如我們做的孟婆十九,她有一個CP是月老玄七,還有一個文曲星專門在旁邊吃狗糧。這些關係會形成一個矩陣,讓流量變得更好。

如今更是變成了人物關係的矩陣,至少你做「個人」帳號的時候,人設比較容易建立起來。如果想要做得更好,就要規劃整個故事框架與人物關係。

科班出身的朋友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讓你的帳號更像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個欄目。比如我當時跟快樂大本營做新媒體運營的小夥伴聊,建議他們推何炅老師等知名主持人,那數據、流量會完全不一樣,這就是打造人設。

如何檢驗人設是否有爆紅的可能?我們有一個萬能公式——SRIL分析。它有通用性,但具體做的時候不要死摳公式。

S——優勢分析。包括硬體優勢(短時間內難以改變的,例:身高、顏值等)和軟體優勢(可以通過學習、努力獲得的)。大家很容易學會去挖掘優勢,但很多人常犯的一個錯誤是想展現多個優勢,我希望你做一個排序,只需要一個點就夠了。

比如我們在推代古拉K這個帳號時,她還沒有畢業,大四寒假在成都練習舞蹈。她媽媽沒覺得女兒特別有表演天賦,也不算超級大美女,問我們為什麼要讓她來做?我們告訴她,她有一個特別大的優勢——微笑很特別。

在當時那個平臺環境下,像這樣剛畢業或者即將畢業的普通女孩,追求自己的愛好、不斷拼搏、始終保持微笑,這個故事本身就能激勵很多人,能讓大家覺得特別溫暖,有溫度。

有人會反駁我,說假如挑一個超級大美女、笑得特別美、舞蹈又跳得特別好、而且還是個素人,會不會更好?當然可以,但問題在於你能找到這樣的人嗎?或者說你能以多低的成本找到這樣的人?當你確定要做的時候,與其挑一個完美的人,不如在一個人身上找到她的優點。

R---風險分析。你要分析這個人設在未來會不會惹麻煩,主要考量四個維度:法律、道德觀、價值觀與隱藏的黑料。

這裡面最核心的兩點,一是隱藏的黑料,任何一個紅人都會被扒,有黑歷史就會很麻煩。如果你要打造現象級帳號,要在這一塊做相應的評估。我們有專業的HR團隊跟他們聊,如果你有就不要隱瞞,我們會評估你的風險點在哪裡。二是價值觀,作為一個機構要特別注意,因為你捧一個價值觀跟你不同的網紅,結局很可能是互相「撕逼」。

I---辨識度分析。即判斷人設是否足夠特別,包括橫向分析(與其他達人區別)與縱向分析(同賽道達人區別)。

具體怎麼做?把同賽道的前100名全扒下來做表格,分析優點和特質,找差異化。還有一個更簡單的玩法——跨界打劫。比如你發現某個賽道的某個點特別棒,你就把這個點移植到另外一個賽道上去。辦公室小野也好,代古拉K也好,或者七舅腦爺也好,模式都是這樣。其實就是從本質特徵裡面,加一個其他比較火的垂類。

L---變現能力分析。判斷IP形象是否適合商務合作,鎖定人群是否具有購買力等等。

每年我都會碰到很多人問我帳號不好變現怎麼辦?我只有一個回答,那就是不忘初心。你在做帳號定位的時候,就應該想這個帳號能不能賺錢。

列幾個目前容易出錯的點。第一,流量大了不一定值錢,要看用戶精準度,要從商家的角度看帳號有沒有變現能力。比如搞笑段子帳號的流量雖然大,但價格非常低;很多美妝帳號流量不大,但商業價值非常大。你應該從你的資源、從你的基因、從你擅長的地方出發,去選擇最適合你的變現能力。

不要什麼都想要,什麼都想要就什麼都得不到。你想接廣告就把廣告路徑想好,踏踏實實把帳號做起來。如果願意多花一點心思,可以跟一些MCN機構、廣告公司談一談,他們會告訴你哪些領域變現比較容易,你只需要提前想好定位。

構思人設有兩個錯誤一定不要犯。一是避免與頭部帳號搶賽道,二是避免塑造完美人設。尤其是第二個,完美不好嗎?不好,一旦完美了,你在網際網路上就沒有討論度。網際網路是真實的、有溫度的,一些無傷大雅的小瑕疵、小毛病,或性格上的特質反而會讓你獲得更好的流量。

02

內容上癮的秘密:前3秒定生死,第7秒有轉折

我提過一個詞叫「高潮前置」,前3秒定生死。如果你就拍15秒還用推拉搖移,就必死無疑。為什麼?因為網際網路用戶的習慣已經被訓練出來了,他們特別焦慮。

比如你在刷抖音的時候,就會想後面還有好看的小哥哥、小姐姐,我不刷會吃虧,所以你就會接著刷。這就導致你不會珍惜當下的內容、不可能沉浸,稍微有一點不好看就划走了,所以前3秒必須吸引住人。

考慮到平臺算法最關注的是完播率,所以除了「前3秒定生死」,還有「第7秒有轉折」。前3秒「高潮前置」,有一個很大的衝突或反轉,哪怕是嚇用戶一下,他一遲疑3秒就過去了。然後差不多就到了第7秒,這裡緊接著一個轉折,他就會覺得視頻還行。這樣15秒播完了,數據表現就會好。

你可以琢磨一下自己刷抖音、快手時的心態,讓旁邊人幫你掐表。重要的時間節點肯定是前3秒和第7秒。如果視頻時長是1分鐘,那重要的就是15秒到21秒階段,用戶看到21秒以後基本上會全部看完,因為用戶會在意付出的時間成本。這就是上癮的原因,大量沒有成本的視頻供用戶選擇,必然會導致不斷地去刷新內容。

抖音不是現實世界,是人們想要的世界。所以你在做的時候,一定要滿足人的某個心理需求。如果不能滿足這一點,數據表現就會比較弱。比如代古拉K是灰姑娘,七舅腦爺是滿足愛情幻想。

收割流量的內容一般符合這三個標準:反差感、趨利避害、情緒地圖。

反差一詞今年用得比較多,含義是「內容呈現的效果與心理預想之間的差距」。營造反差感的原理是展露出不同以往的屬性,讓用戶產生認知失調。有四個具體方法:造型、視聽語言、情節反轉、對梗的二度創作。

情節反轉,比如前段時間有一種短劇情片很火,臺詞是「叫你們XX總來,我是他媽」,這就屬於當初對我愛理不理,現在讓你高攀不起的類型。它來源於人們對樸素正義感的認知,以及趨利避害的心理。

還有梗的二度創作。很多人說我不想用別人用過的梗,但經過事實證明有數據的梗,你為什麼不做呢?試想一下,平臺每天上傳的視頻上萬條,又怎麼可能不撞車?所以這一點也可以利用起來。

「趨利避害」是什麼?人的核心動機有3種:追求快樂,逃避痛苦;追求希望,逃避恐懼;追求認同,逃避排斥。全部總結起來就是「趨利避害」。

至於說「情緒地圖」,即人都是先產生情緒,在情緒能量的驅動作用下,從而產生進一步行動的。也就是說,要製造爆款內容,你就必須用內容抓住用戶的這種情緒波動。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做流量的最大特點是用戶思維,而不是交付思維。做網際網路的人必須深入到用戶心中,了解用戶需要什麼樣的內容,這樣整個發展路徑會更長。

做內容的時候,要非常尊重我們的觀眾,要知道他們想要什麼東西。在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前提下,必須讓內容接地氣,讓觀眾能夠感受到你的溫度。

03

短視頻運營:讀懂平臺,玩轉流量

我講過一句話:內容的背後是人心,運營的背後是人性。我們稱之為海陸空,做內容的團隊稱之為陸軍,你必須一個堡壘一個堡壘地去攻打。運營是海軍,要有強火力支撐,做戰略支援。空軍要麼不出動,出動就是決定性戰役。

在內容有60分以上的情況下,運營可以進一步將其有效放大;如果內容品質達不到60分,那就是浪費錢了。

做運營有句話叫「讀懂平臺,玩轉流量」,不同平臺的風格不一樣,你做哪個平臺,就要想那個平臺怎麼玩,不同平臺的邏輯不同。

我在培養自己網感時主要通過「盲測」的手段,把轉評贊那一列拿黑紙或膠帶遮起來,然後不停地看、刷視頻,要在3秒以內說出正在看的這個帳號有多少贊。我得每天刷4小時以上,不斷地回答自己。如果你猜不準,那就說明你根本不懂這個平臺。這也是我們公司用來選人、測一個人有沒有網感的常見方法。

我們的運營分三個板塊:內容運營、數據運營、用戶運營。

內容運營要文理結合。它既要從文科生的角度感性地看內容,也要從數據表現來判斷內容如何進行優化。封面、制景,包括整個製作都有相應的玩法。

講幾個簡單粗暴的方法,比如把視頻亮度調得稍微亮一點,輸出的時候弱化一點,這樣它的數據就會更好。

你還可以把音量調得比別人高15%,結果也會不一樣。這不是算法的問題,而是用戶情緒、用戶使用習慣跟算法結合產生的結果。

文案也是需要在意的一環,平臺算法會將文案切成詞段做排列組合,通過文案判斷目標觀眾是哪些人,所以越精準越好。

此外,文案不僅僅是給機器看,還得給用戶看。如何讓用戶在意?去年很多人發視頻配文案「聽說發第二次必火,我看看我的視頻有沒有達到百萬贊」,數據表現往往也可以。但實際上它不是第二次發,而是第一次發,就在用戶思考和查看視頻有多少贊時,7秒時間已經過去了,這是文案的套路。

數據運營則更多用來評估你的立項以及解析算法。根據你目前轉、評、贊的數據,得出哪些地方需要優化,這需要專業的團隊來做。包括選賽道、做定位、做人設,都需要用到數據分析。

比如你知道目前某一個垂直賽道在抖音平臺上有多少個創作者嗎?你知道100萬粉絲以上的有多少個嗎?你知道整個市場體量有多少嗎?如果你有了這一系列數據,那在選擇賽道或者做差異化競爭時就容易佔便宜。另外還涉及到一些商業化渠道的操作,比如微博粉絲通、粉條這一系列的玩法等等。

用戶運營方面,做微信公眾號的會特別懂這一塊,用戶運營在微博也特別重要,但在抖音卻恰恰相反,因為它社交屬性相對較弱。而在快手則非常重要,因為快手重在關係鏈的搭建。

之前有人問我明星運營和網紅運營的區別,我說以前的明星運營不食人間煙火,是「神」;而網紅運營則強調距離要近,「我跟你是朋友」。

網際網路的流量越來越大,用戶都已經觸網,大家也都喜歡接地氣的內容。所以做用戶運營的時候就要接地氣,讓用戶真正成為你的鐵粉、認同你這個人,而不是說我僅僅是你的一個粉絲。

「內容的背後是人心,運營的背後是人性」這句話我講了兩三年了。能引起共鳴的內容肯定是好內容。你要根據人性的某些特質去做改變,比如說趨利避害,如何讓他更舒服,如何讓用戶看起來更爽。但所有的前提是你要堅持價值觀,法律的底線一定不能碰。在商業環境下要用一定的技術手法,或者要有一定的運營手法,才能讓你的數據變得更好。

04

商業變現:基因決定「錢途」

我講一個非常樸素的理念:我是一個民營企業的負責人,公司目前有1000多名員工,背後有1000多個家庭,他們都需要我去發工資。如果我賺到錢了大可以去做慈善,但公司破產了這1000多人就要重新找工作。因此,只要遵守法律,遵守社會價值觀,我就得去賺錢。

盈利是商業公司的核心,一開始就要想好如何變現,不要等到最後再去想。

另外要儘可能想得更長遠,在「離錢近」這個點上,廣告最近,打賞其次,電商最難,變現無非就這三大類。目前整個廣告市場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但短視頻廣告市場份額卻是越來越大的,大家也不用擔心。

什麼決定「錢途」?基因決定「錢途」。很多人經常問我應該做什麼賽道,其實任何賽道都能做,只是有些別人能做成,你不一定能做成,背後的原因是你沒有好好分析你的基因。

創始團隊擅長哪些、不擅長哪些?去分析你的基因,做離你自己最近的、最擅長的板塊,基於你的特長「跨界打劫」,選一個離錢最近的賽道,這樣成功率相對高一點,而不是看別的公司正在做什麼。目前頭部MCN公司的老闆們並不認為對方是競爭對手,因為每一家的基因都不一樣,大家覺得這個市場份額足夠大,根本不靠搶對方的飯碗吃。

大膽嘗試,勇於試錯,不要老是停留在「想」這個事情上。湖南衛視有個小姐姐也想做一個號,6月份我跟她說作為廣電系出身觀念要轉變,我相信她能做得起來,因為基本功擺在那裡,最難的是中途放棄。結果她昨天發微信跟我說做出來了,即便和原來的方向不同也是成功的。

現在短視頻行業可以用「狂熱」一詞來形容,這意味著一旦遇到危機,整個行業會泥沙俱下。

比如現在什麼樣的牛鬼蛇神都能當導師。有大量的培訓班、所謂的第三方代運營公司出現,這會導致很多企業主經過培訓進入這個行業,但最終因沒有效果而錯失時機,這對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不利。

另外一點是有很多非視頻機構可能把困難想得太簡單。短視頻行業門檻非常低,是一個很難構建競爭壁壘的行業。包括我選擇進入這個行業創業都覺得特別苦,如何持續生產優質內容?如何規模化?而且還有立場問題,如何讓紅人能夠持續發展,打造出來之後能不能不撕逼?這就考驗你的管理能力,做內容真的非常苦,大家低估了它的難度。

在資本層面,民間資本比較狂熱,這讓我們這類踏踏實實做的企業受到衝擊,比如說人才流失的衝擊、藝人被挖角的衝擊、人力資源各項成本增加的衝擊等等。

大浪淘沙,最終只會存活一小撥企業,而另一撥就成了「炮灰」,但市場經濟下這是必然。我建議想進入這個行業的機構或者投資者,一定要想清楚去切入哪個細分方向。

本文來源騰訊媒體研究院,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洋蔥視頻:辦公室小野揭秘如何打造有帶貨能力的短視頻IP?
    孵化「辦公室小野「之前,聶陽德幹了四年電商,捧紅過幾個淘品牌,但他發現,電商的流量越來越貴,做內容似乎才是一條出路。「我有電商經驗,有內容營銷經驗,我做短視頻是無縫連接。」聶陽德感覺自己把握到了市場的脈搏,2016年的9月,以內容加電商為方向,他投入短視頻創業的大軍。
  • 洋蔥視頻旗下IP辦公室小野: 從辦公室小職員到國際網紅到底有多遠?
    看似差異化,卻集中在某些可預知的領域,比如短視頻,無論紅與否,它們的背後,往往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正如洋蔥視頻打造的現象級IP—辦公室小野。作為背後的男人,洋蔥視頻、辦公室小野聯合創始人聶陽德毫不諱言,他們就是奔著走紅而去的,雖然辦公室小野的躥紅速度,超於他的預期,但他仍覺得是意料之中,因為紅是一個不可期的結果,但思路和準備卻是實打實的。
  • 一年帶火辦公室小野,背後推手有什麼秘訣?
    本文為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原創記者 / 萬珮編輯 / 蘇琦近來,辦公室小野、代古拉K、七舅腦爺、爺爺等一下等IP在抖音上大火,這些吸粉無數的短視頻帳號都由洋蔥集團所孵化,一家公司為何能打造出這麼多短視頻IP?
  • 洋蔥視頻:揭秘辦公室小野爆紅的四個秘密
    (洋蔥視頻旗下辦公室小野在辦公室用飲水機煮火鍋)  不到一年的時間,洋蔥視頻孵化的辦公室小野包攬了短視頻行業的幾乎所有獎項,包括金秒獎、金慄子獎、微博十大紅人等主流機構授予的認可,美拍、企鵝號、微博等榜單上,辦公室小野也是作為頭部常客長期霸榜
  • 捲入仿短視頻意外事件的辦公室小野:自曝拍攝被燒傷曾收消防警告
    9月10日,「辦公室小野」在微博回應,承諾為小雨的後續治療和周哲的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未來將嚴格自查,全平臺永久下架帳號中一切存在安全隱患的視頻,但表示出事女孩模仿的並不是自己的視頻。
  • 超級網紅「辦公室小野」背後的男人
    電熨鬥烤肉、飲水機煮火鍋、主機箱攤煎餅……這股美食界的泥石流讓辦公室小野在短時間內迅速吸引粉絲關注,成為2017年網紅界的扛把子。而她的幕後推手,正是聶陽德。就連聶陽德自己也沒有想到,從自己離職創業到旗下打造的IP「辦公室小野」走紅,這中間不過短短五個月時間。這大概是現在的短視頻創業者們最焦慮的事情。
  • 辦公室小野「引火上身」:爆炸的酒精桶、賠錢的網紅、逝去的孩子
    小野所屬的洋蔥視頻的CEO聶陽德表示,數據不真實但小野在YouTube上的收入的確可觀。關於如此一個現象級的網紅是如何誕生的,洋蔥視頻的CEO聶陽德曾在多次公開場合透露過心得。小野的老闆,電商背景的聶陽德在創業之初,在嘗試小清新的美食風格受阻後,考慮用強反差的方式做內容。94年出生,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編導專業的小野主動請纓,在辦公室做美食視頻的開發,憑藉一部iphone7的手機就拍出了成名作。
  • 「辦公室小野」背後的小野
    因此,她大學期間的第一份實習就是在當地電視臺做編導,從前期的策劃、拍攝到最後的剪輯,小野需要全程參與。「編導就是全能的嘛,採編播導都要參與。所以後來做『小野』(短視頻)的時候還比較得心應手。」在北京朝陽區將臺路的愛爾蘭小館,小野向我談起當年的職業規劃。最初在「辦公室小野」還處於實驗階段時,小野和她的另一位同事撐起了整個短視頻的策劃、拍攝和後期剪輯。
  • 月入450萬、年分紅超5000萬……網紅「辦公室小野」帳號停更,其...
    隨著女孩模仿網絡短視頻自製爆米花去世這一事件持續發酵,網紅帳號「辦公室小野」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目前,「辦公室小野」已髮長文,稱女孩發生意外絕不是模仿她的視頻,並指出了自己的視頻與網絡流傳的視頻的不同。同時表示歉意,願提供幫助並配合調查。小野帳號進行全面整改,期間暫停更新。
  • 危險的「辦公室小野」
    YouTube的主要營收模式是在視頻中插播廣告,視頻被看得越多,博主的分紅就越多。 雖然對於這份網 傳的分析數據,其背後公司洋蔥視頻的聯合創始人聶陽德對媒體表示,該數據並不真實,但小野在YouTube上的收入的確比較可觀。據了解,辦公司小野是洋蔥視頻目前最賺錢的IP。 作為現象級網紅,辦公室小野擁有其他頭部網紅無法匹敵的盈利能力,但同時也面臨著很多風險和問題。
  • 紅人榜 ▏辦公室小野
    ,視頻中的這個女生突然之間就爆紅了,那麼這個用飲水機煮火鍋的「辦公室小野」到底是誰?不僅如此,「辦公室小野」自從註冊了FACEBOOK後粉絲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就超過了60萬,日前,「辦公室小野」已經成為了大中華區FACEBOOK粉絲量第一的博主,並成為了YouTube唯一邀請的Youtuber,在海外有網友很強的影響力。
  • YouTube訂閱量140多萬的辦公室小野,打破常規的短視頻變現套路獨家揭曉 | Morketing專訪
    但在眾多IP中,洋蔥視頻打造的國內首例「國際範」現象級IP——辦公室小野卻一反常態,在短視頻升級變現的路上走得輕鬆寫意,完全不見轉型的壓力。 辦公室小野在商業化道路上探索出了一條海外擴張的獨特模式。因此,Morketing專訪到辦公室小野本人,全面揭曉爆紅背後的「野」路子。
  • 「辦公室小野」們做對了什麼?
    孵化出辦公室小野的聶陽德回憶稱,早期在海外推出網紅視頻時,就曾遇見因BGM(背景音樂)以及視頻裡其他素材的不當使用,面臨侵權起訴的情況。另一方面,當地的風俗習慣也要事先了解,在製作中規避風險。日前在成都舉行的「2019超級紅人節」上,新浪微博宣布,截至今年6月,微博平臺上頭部作者規模達到78萬,其中大V用戶規模近6萬。這是什麼概念?
  • 辦公室小野開口說話,揭露持續生產爆款短視頻的秘密
    小野的人氣,有目共睹,在美食短視頻遍地開花的環境下,網絡上每天都有爆款產生,天時地利人和是一個原因,但如果能持續不斷地生產爆款,就不止是運氣的因素,今天我們採訪了小野,從她做短視頻的經歷中,或許可以找到一些內在的原因。
  • 「影像天府」評委洋蔥CEO聶陽德眼中的成都短視頻基因:空氣好...
    每經記者:丁舟洋 每經編輯:董興生玩過短視頻的人都知道,成都是短視頻裡的「網紅城市」,多少爆款短視頻取材於成都,多少精品短視頻創作者也來自成都。洋蔥也是一家紮根在成都的創業公司,在洋蔥聯合創始人、CEO聶陽德看來,「洋蔥旗下的IP都與成都息息相關,IP的成長離不開成都的滋養,每個IP都帶著成都特色與標籤。」
  • 辦公室小野:一個有故事的女同學
    本期全媒派(qq_qmp)專訪「辦公室小野」和她幕後團隊,帶來最另類美食短視頻操作案例解析,知識點啊朋友們!好玩就是態度,走紅是場意外說起在辦公室做飯,小野和其團隊不以為意:「我們公司(洋蔥視頻)本來就是個創意公司,氛圍很輕鬆,所以我們經常做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比如加班到深夜的時候在辦公室講鬼故事之類。所以,在辦公室烹飪也不算什麼。」
  • 曾經網絡第一的自媒體「辦公室小野」 2019年發生了什麼?
    這視頻還是鄰居發給我看我們才知道的,這樣小也更委屈了。第2天到了辦公室小野決定把那個視頻刪掉,但是洋蔥老闆聶陽德只問了他一個問題,就讓他平靜下來了,聶陽德問,你確定你想做那種一本正經的視頻嗎?是啊,他想,我做辦公室的目的就是不想啃別人啃過的骨頭,創新與堅持是自媒體最為欠缺的兩樣東西,我有了創意現在為什麼不能堅持下去呢?
  • 辦公室小野2000萬海外粉絲,一大批國內紅人正「出海」
    雖然收入數據並未獲得證實,但可以了解到,辦公室小野和李子柒是海外最受歡迎的兩位YouTuber。 不了解YouTube平臺的網友或許不知道,除了李子柒和辦公室小野,滇西小哥、美食作家王剛、翔翔大作戰、密子君……我們平時關注的國內越來越多的紅人已經成功「出海」。
  • 網紅變形記:從咪蒙到辦公室小野,月入幾百萬的生意怎麼就黃了?
    微信公號第一大V「咪蒙」引火燒身,2個月內註銷帳號、解散公司,千萬粉絲化為青煙。山東兩個女孩模仿「易拉罐做爆米花」視頻引發爆炸,導致一死、一傷,YouTube中國第一網紅「辦公室小野」陷入輿論漩渦,接著是道歉、賠償、停更整改。沉寂一段時間後,這些曾經的頭部網紅開始陸續回歸。咪蒙被曝出轉戰短視頻MCN,孵化網紅;「辦公室小野」則在停更一個月後恢復更新。
  • 辦公室小野回應意外 背後還有新浪入股
    辦公室小野回應意外 背後還有新浪入股 關注中金在線:掃描或點擊關注中金在線客服   9月10日,資本邦訊,今天上午,自媒體「辦公室小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