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歸順劉備為何只打一仗而被永久棄用?

2020-12-22 書生笑談天下事

喜歡就關注我吧,訂閱更多最新消息

「咳咳咳,各位看官大家好,今天咱們就話一話三國錦馬超~」

01

要論三國第一美,常山趙子龍?非也,非也,趙雲乃是濃眉大眼,闊面重頤的河北扣腳大漢!

誰才是白馬銀槍的小帥帥呢?西涼錦馬超。

馬超字孟起,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細膀寬,聲雄力猛,白袍銀鎧!

啥模樣呢?大家就把想原先趙雲的那般想就完事了!比如

馬孟起,

潼關之戰,馬超意圖突擊曹操,但曹操大保鏢許褚許仲康在其身旁,惹得馬超不敢往!

演義更是鼓吹了許褚裸衣戰馬超的經典橋段!

正那年,馬超組織了關西軍閥聯盟,拿下長安,緊逼潼關,與那曹孟德對決,殺得曹操那叫一個狼狽,哪種地步?割須棄袍!

馬超勇武但智商卻不如曹操,聯盟崩解,馬超逃竄,歸張魯,降劉備,人生黯淡收場。

02

劉備拉攏人時最常用的手段是什麼?大家或許會說眼淚啊,仁義啊,不然,不然!其實是我們劉皇叔的口頭禪!

「我乃中山靖王之後!」,一句話,八個字,十八路聯軍討董時吊打各路諸侯!袁紹四世三公又如何?見到皇族依舊得客客氣氣的,漢朝,非劉氏不可稱王,王的概念深入漢朝江山。

劉皇叔手下五虎大將中,馬超是一個悲情角色,卻處於極其尷尬的地位,說他尷尬無非兩個原因。一是在劉備手下大將中,馬超家庭出身最為顯赫,他是東漢開國名將、伏波將軍馬援之後,屬於東漢門閥士族「隴西馬氏」!而關、張、黃、趙,雖然都是勇冠三軍的名將,但出身地位上差的那可不是一星半點,這是第一點,關於家世上,你說劉玄德用得起他不?

馬超的第二個特別之處,在於他已然繼承他父親的一切,成為了西北的王,在西涼,提馬孟起者嬰兒啼,貴族出身,與劉備同級,此時卻不得不降尊於劉備,這就好比當初徐州的呂布,官職威望大於當時的劉備,這樣劉備才不得不讓徐州於呂布,前車之鑑,你說劉備對於這樣的同級,他該怎麼用?誰說劉備沒疑心的?東漢末年,各路諸侯誰又數得上真英雄?

03

咱們一論出身等級,再論論個孟起的軍事才能,馬超比關張趙黃只能稱強。建安十六年,曹操統一中原後,覬覦西北,欲把涼州比探囊,起大兵壓境,天公窺怕,虎獅暫退。正值壯年的馬超毫不畏懼,帶領著手下開城獻降,曹操大喜之望,升馬超為西涼王,然後調去許昌和獻帝、劉琮他們搓麻將,不不不,劉守土的兒子怎麼和錦馬超相比!馬孟起當機立斷,出面聯絡當時的西涼軍閥韓遂等人結成盟軍,與實力遠超於自己的曹操開戰。

曹孟德當時,兵精將廣,糧充武備,都對馬超形成碾壓式優勢,但令人意外的是,面對馬超的殊死反抗,曹操前期有絲錯覺,他好像要敗!這種錯覺導致他在在渭水之戰中,在馬超攻擊下差點全線崩潰,若非許褚捨命救主,連曹操都險些喪命。故此曹操才會發出「馬兒不死吾無葬地」的哀嘆。

在當時的東漢群雄中,馬超作為一個年輕的後起之秀,堪比小霸王孫策,能以頹勢打的曹操割須棄袍,潼關之戰,馬超的名場面真是太多了,由此可知孟起軍事之強。但最終因為雙方實力相差懸殊,馬超憤憤認輸,被迫走投張魯。

為什麼有家不回而歸張魯呢?這就得往上扒拉扒拉皇曆,馬騰和劉焉在董卓死,李郭禍三輔時,便想密謀襲取長安,失敗後,劉焉喪兩子,當時漢中太守張魯頂頭上司加知遇之恩的老大哥正是劉焉,這叫前緣,借道張魯,向曹操大肆宣傳,然後嬉皮笑臉對著張魯說唇亡齒寒,張魯心中罵死眼前這個憨憨兒,表面卻感激涕零的要求馬超替自己擋住曹軍反。

曹操又不憨,看著兩虎一山不能久,用計!馬超要糧又要兵,張魯嫌,小人又來進讒言,馬超無奈走,投劉皇叔去咯。

(四)

按常理而言,東漢末,三國之初,劉最弱,人最少,將最少,地最少,錢糧最少,野心也不小,在這樣的用人單位環境下,馬超這樣的高端人才來歸,十分會用人的劉備,應該對馬超委以重任甚至是讓他加班加點,累的你死我賺了,讓其獨當一面也不足為怪。

最最最詭異的是,馬到了劉備手下,只打了一仗就被永久留守。劉與曹漢中之戰,委張飛進攻武、陰二郡,馬超擔任其副手。曹軍方面派出大將曹洪、曹休迎戰,曹洪對馬超,張飛對曹休,翼德和孟起沒佔到便宜,無功而返,退回益州。等等,等等,等等!曹洪?潼關被追著打的曹子廉?馬超啊,馬超,馬孟起啊,馬孟起,你自作聰明的以為應該請示上級,卻不料被劉備猜忌,你是降將,不猜忌你猜忌誰,你應該用戰績換信任,而不是謹守隘口,劉備一看奏報,哦,馬超不願意當我的打手,還是關張黃趙好用,那好吧,回去看門吧,五個字,馬超的時代,終結。

一根刺入肉裡面,雖然與骨肉連生,不再疼,但是卻可時時看到,馬超遭到劉備徹底棄用,到死也再未上過戰場。劉備正是蜀漢對外擴張戰爭的高峰期,內外戰爭多如牛毛,若妥用馬超,或許能平衡國內勢力,關羽或許不需要出走樊城,牽制魏國兵力,或許也就不會被東吳偷襲,荊州不丟,或許劉備還能消滅曹、孫。或許諸葛孔明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或許.....

相關焦點

  • 馬岱是一員猛將,武藝比魏延還高,劉禪親政後為何把他永久棄用
    公元214年,劉備奪取益州之戰進行到關鍵階段,劉備指揮大軍,把劉璋的老巢成都圍了個水洩不通。劉備指揮大軍正要對成都展開猛烈進攻,一個天大的喜訊傳來:涼州軍閥馬超前來歸降更為重要的是,劉備手下的關羽、張飛、黃忠、趙雲,雖然都是猛將,但都是草根出身。在極度重視門閥世家的東漢末年,對劉備而言,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巨大遺憾。馬超是東漢名將伏波將軍馬援之後,正兒八經的名門望族,他的到來正好填補了劉備的這個缺憾
  • 劉備稱帝後,給張飛馬超黃忠封侯了,為何不肯給關羽趙雲封侯
    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是劉備手下的5位大將,為何劉備稱帝後,將張飛馬超黃忠封侯了,卻不給關羽、趙雲封侯。同樣是功勳卓著的將領,為何劉備要厚此薄彼,不給關羽、趙雲封侯?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也就是漢朝皇室之後。
  • 定軍山之戰,劉備為何不帶龍精虎猛的馬超?卻帶上滿頭白髮的黃忠
    正在此時,喜訊傳來,涼州軍閥馬超連續被曹操擊敗,在西北無處容身,南下益州前來歸順劉備馬超是當時威震天下的虎將,他的到來,瞬間改變了戰場局勢,成都城中的守軍眼看馬超「將兵逕到城下」,頓時「城中震怖,璋即稽首」,劉璋當即開城投降。可見馬超的威名之盛。到此為止,蜀漢的五虎將全部到齊,蜀漢軍事力量由此上了一個新臺階。
  • 馬超投靠劉備後為何鬱悶而死?
    馬超,在《三國演義》裡劉備五虎上將中排第四,關張趙馬黃,關張都是劉備的結拜兄弟,趙雲長期跟隨劉備,與結拜兄弟無異;而馬超曾經惡鬥曹操手下第一猛將虎痴許褚100多回合,從馬上打到地上,真可謂殺得日月無光,鬼哭神號,後來一投降劉備,盤踞蜀中20多年的劉璋便獻城投降,其武勇可略見一斑;所以把馬超排在第四位,名正言順。
  • 三國正史中,馬超「有信布之勇」,為何在季漢五大將中武功墊底?
    「五虎大將」是《三國演義》的說法,「五子良將」是網文的說法,羅貫中創造了五虎大將之說,是根據《三國志·卷三十六》中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合為一傳,地位在諸葛亮之後、龐統法正之前。至於五子良將,那是網文作者對《三國志·卷十七》的斷章取義:「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 本是劉表手下無名之輩,歸順曹操後卻成了馬超的剋星
    兄弟做的一腦袋好夢……也許是時運不濟,幾年後由於婁圭私藏朝廷逃犯,被官府抓了,判了個死刑後扔入死囚牢內。所謂大志未伸,豈能就死?很快婁圭就越了獄,出來後立刻換了一身官差的衣服,混入抓捕越獄逃犯者——其實就是抓他自己的官差行列中,安然逃脫。一晃又是幾年過去,這天荊州的劉表突然接到消息,一位叫婁圭的人,糾集起了一彪人馬,想投靠在自己手下。
  • 馬超都投降了劉備,為何龐德寧死不降?你看他臨死前對關羽說了啥
    誰讓劉備最初混得那麼慘呢?這其實也是《三國演義》中,為何要奪走孫堅斬華雄的功勞,塞給關羽的原因——總要讓關羽有個預熱吧?同時,張遼、張郃、黃忠、甘寧等一大批降將也是如此,跟著呂布、袁紹、劉表、劉璋時,幾乎一片空白,但投降了新主公之後,這才立體起來。但其中卻有個例外,這就是馬超!
  • 馬超英勇蓋世,為何入蜀僅僅7年,便離奇死亡?劉備對他做了什麼
    此時的馬超已經是39歲的人了,但即使如此,馬超一樣可以打平張飛。張飛之勇,在三國時期是出了名的。而且,馬超在此之前,還曾經打平過曹操的愛將許褚。想要搞清楚這個原因,其實從馬超投奔劉備前後,所經歷的事情來看,便略知一二。首先,馬超是在葭萌關之下與張飛交手,二人打得是難分伯仲。
  • 關羽敗走麥城時,曾經路過馬超封地,為何沒得到支援?
    待其最後敗走麥城的時候,手下只剩下了三百人,可謂四面楚歌。他派人向劉備求助,無奈鞭長莫及,只得準備走小路自己突圍,逃回西川,不想卻在臨沮遭遇了潘璋等人埋伏,被擒拿後,拒不投降,被斬首殺害。可問題是,據《三國志》記載,劉備在五虎上將之一的馬超攻打劉璋後,封他為平西將軍,「督臨沮」。也就是說,臨沮正好是馬超的封地,為何馬超不派兵支援呢?有人說,是因為馬超和關羽關係不合,這個說法的確不是空穴來風。
  • 龐德被關羽俘虜後,為何不投降劉備?這個原因讓他無法背叛曹操!
    然而,面對關羽的威勢,跟隨曹操30年的于禁選擇了投降,在曹魏根基不深的龐德卻寧死不降,不願歸順劉備與舊主馬超團聚。這其中是否有什麼隱情呢?那麼後來馬超卷土西涼,龐德為何沒有跟隨左右呢?馬超再次被夏侯淵擊敗後,因為害怕張魯部下迫害,就領兵逃到了氐中。後來,又正逢劉備入川,就歸降了劉備。不過,《三國志·馬超傳》記載了一個細節,或許可以解釋龐德沒有跟隨馬超行動的原因,「初超之入蜀,其庶妻董及子秋,留依張魯」。
  • 葭萌關之戰張飛打不贏馬超,如果換成趙雲,他能打贏馬超嗎?
    玄德恐張飛有失,自披掛下關,直至陣前;看張飛與馬超又鬥百餘合,兩個精神倍加。玄德教鳴金收軍。二將分開,各回本陣。三國演義中,五虎上將是其中的戰力代表,他們武功高超,戰力卓絕。其中,張飛和馬超還爆發過大戰,不過一向勇猛的張飛,在兩百回合之後還是沒能打贏馬超,令人遺憾,畢竟張飛可是敢於挑戰呂布的主。那麼如果在葭萌關之戰中,把張飛替換成趙雲,他能打贏馬超嗎?
  • 關羽為何要入川與馬超比武?只因要為劉備壯聲勢
    建安十八年(213年),劉備與劉璋決裂,攻打雒城時,軍師龐統中流矢身亡,劉備乃召張飛、趙雲、諸葛亮入川支援,荊州只留關羽駐守。 雒城圍困近一年才被攻克,劉備乃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共圍成都。當時馬超正在漢中依附張魯。馬超向張魯借兵,打算反攻涼州。馬超領兵圍攻祁山三十天,未能攻下,隨後夏侯淵派張郃引援兵趕到,馬超撤軍回了漢中。
  • 為何歸了劉備後,錦馬超就不復神威了?
    馬騰韓遂就暫時不不鬧了,表示我們聽上頭的話,臣服大漢了,還送了兩千匹馬給曹操,好去打袁紹。後來馬騰還讓兒子馬超,帶兵去幫曹操打河北袁家。沒錯,馬超26歲時,就在曹操麾下打過仗了。值得一提的是,馬超打仗時經常受傷:跟西北的閻行作戰時,被擊中過脖子;打郭援時,腳中過箭。一方面他確實驍勇,很突前;另一方面,馬騰對這個兒子,還真捨得下。
  • 劉備伐吳,為啥不帶馬超趙雲魏延等大將?其實這不怪劉備
    關羽的死引起了蜀國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先是張飛因失去二哥而性情大變,手下的將士無法忍受他的打罵而偷襲了張飛,最後將張飛的頭顱獻給吳國換取功名。後是劉備因孫權聯合東吳發動了夷陵之戰。劉備伐吳夷陵之戰成為了蜀國衰敗的關鍵戰役,在這場戰役中趙雲馬超等大將沒有跟隨劉備一起伐吳。
  • 劉備一輩子打了18場仗,為什麼一次都不敢帶諸葛亮?他在怕什麼?
    劉備作為蜀漢的開國皇帝,他除了會拉攏人心之外,他也非常善於衝鋒陷陣,排兵布陣方面,劉備也有一定的才能!從參加黃巾鎮壓以來,到夷陵之戰結束,劉備一輩子打了18場仗。但是打了這麼多場仗,劉備大部都是帶著關,張,趙,然而一次也沒有帶上諸葛亮,這是什麼原因呢?  在
  • 馬超歸降劉備時,舊部龐德為何沒有繼續追隨,而是投降了敵人曹操
    之後又跟著馬騰之子馬超南徵北戰,立下不少大功,被晉封為中郎將,還被賜爵都亭侯。但是後來,馬騰被曹操誅殺,並被夷三族,倖存的馬超盡起西涼兵攻擊曹操,最後在渭南被曹操擊敗,不久後,勢單力孤的馬超又輾轉逃往漢中依附張魯,龐德也隨他一同前往。馬超但當曹操親率大軍攻伐漢中時,張魯不敵而獻漢中投降,馬超因不願投降殺父仇人,便逃往西川投奔了劉備。
  • 人文 馬超為何看不起張飛
    看看午後,玄德望見馬超陣上人馬皆倦,遂選五百騎,跟著張飛,衝下關來。馬超見張飛軍到,把槍望後一招,約退軍有一箭之地。張飛軍馬一齊紥住;關上軍馬,陸續下來。張飛挺槍出馬,大呼:「認得燕人張翼德麼!」馬超曰:「吾家屢世公侯,豈識村野匹夫!」張飛大怒。兩馬齊出,二槍並舉。約戰百餘合,不分勝負。那麼馬超為何看不起張飛,說:「吾家屢世公侯,豈識村野匹夫!」
  • 三國:為何龐德寧死也不願歸降劉備?只因此人容不得他
    三國:為何龐德寧死也不願歸降劉備?只因此人容不得他三國時期戰亂頻繁,也是名將輩出的時代。單單曹魏一邊就有曹氏宗親將領夏侯淵兄弟一干人馬,以及被稱為"五子良將"的五位半路加入的大將。東吳一方則是出現了由江東士族出身的"高富帥",比如周瑜、魯肅、陸遜、陸抗等人。
  • 在正史中,張飛能擊敗曹魏名將張郃,為啥跟馬超聯手打不過曹洪?
    但是看三國正史,我們也發現一個問題:張飛能痛打張郃,為什麼跟馬超聯手卻打不過曹洪?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咱們先看兩段史料。史料一:「(建安二十二年)劉備遣張飛、馬超、吳蘭等屯下辯,遣曹洪拒之。二十三年春正月,曹洪破吳蘭,斬其將任夔等。三月,張飛、馬超走漢中,陰平氐強端斬吳蘭,傳其首。
  • 關羽不服要與馬超比武,倆人的武力值誰厲害?曹操這樣評價馬超!
    關羽個性孤傲不群這是人所共知的,除了自己的大哥劉備和三弟張飛之外,他看得上的還真沒幾個。